裴度

裴度

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貞元五年(789年)進士。憲宗元和時拜相,率兵討平淮西割據者吳元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後又以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死後贈太傅。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貞元五年(789年)進士及第,登宏詞科,又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高第,授河陰縣尉。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累官至御史中丞。時憲宗在宰相李吉甫、武元衡的支持下,決心削平不受朝命的藩鎮。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自李希烈以來,節度使均由軍中擁立,專制一方。這一年節度使吳少陽死,子吳元濟圖謀繼立,發兵侵擾鄰境,威脅朝廷。憲宗發兵征討。成德(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承宗、淄青(今山東益都)節度使李師道與元濟勾結,派遣刺客刺死主張討伐的宰相武元衡,砍傷裴度。憲宗即命裴度代元衡為相,主持討叛軍事。十二年,討叛軍打了一次大敗仗,宰相李逢吉等以淮西屯兵四年,勞師弊賦,力主罷兵。裴度認為淮西是腹心之疾,必須掃除,且河北藩鎮正據此估計朝廷強弱,故不宜中止討伐,並自請督師。同年八月,裴度以宰相領淮西節度使、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赴前線。這時諸道兵都有宦官監軍,諸軍將事權不專,裴度奏準罷去監軍,加強了統一指揮。十月,破蔡州,擒元濟。淮西既平,河北震懾,相繼歸順。十四年,又平定淄青李師道。史稱元和中興。元和十五年(820年),穆宗即位,由於措置不當,河北再亂,裴度被任為鎮州行營招討使,統兵討伐。當時穆宗昏聵,宰相只圖苟安,裴度軍前奏請事宜,常受阻撓,因此不能取勝。最後,裴度被解除兵權,改任位高職閒的東都(洛陽)留守。敬宗、文宗二朝,裴度歷任淮南等四道的節度使,其間雖曾短期入相,亦遭到李逢吉等排擠,不能久任。文宗開成四年(839年)卒於東都留守任上。

歷史功績

淮西的形勢

裴度為裴度起草的碑文“三絕碑”
安史之亂結束後,形成藩鎮割據局勢,到憲宗時,已延續了一百多年。憲宗即位後,先後派兵討平了占據成都進行叛亂的劉辟,平定了在鎮江一帶叛亂的李琦,並直接派出了節度使,改變了地方上擁立主帥的舊例。憲宗立志削平藩鎮,而平定淮西彰義節度使吳元濟,則是削藩成敗的關鍵之戰。

彰義節度使領有申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陽)、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三州,原任節度使為吳少陽。元和九年(814年),吳少陽死,子吳元濟密不發喪,未經奏報朝廷,便自領軍務,並派兵四出抄掠。翌年,憲宗削去元濟官爵,並調集大軍前去討伐。因統帥不得力,戰事進行得很不順利。

淮西的平定

裴度是朝廷中力主削除藩鎮、平定割據勢力的代表人物。唐元和七年(812年),他以知制誥的身份,成功地完成了安撫河北魏博鎮田興(弘正)勢力,使之歸順朝廷,得到了憲宗的嘉獎,拜中書舍人。元和十年(815年)五月,因討吳諸軍久未有功,他又以中丞的身份受命赴蔡州行營宣慰,了解軍情。回朝後,他向憲宗詳細地述說了淮西之現狀,並推薦了忠武節度使李光顏為統兵,說他“勇而知義,必能立功”。憲宗聽後,非常高興。李光顏統兵後不久,便大破吳軍於陳州溵水縣西南之時曲。訊息傳來,憲宗更是讚嘆裴度的知人善用。

在平定淮西問題上,裴度面臨的難度是很大的。朝廷中,罷兵、阻兵的勢力很強。而藩鎮割據勢力,也千方百計地加以抗拒。元和十年三月,吳元濟因連遭敗績,遣使求救於恆、鄆王承宗、李師道。王、李兩人表面上支持憲宗討伐淮西,暗中卻支持吳元濟,派人焚燒各路軍儲,陰謀緩解蔡兵。這年五月,他們又派人刺殺堅決主張討平淮西的宰相武元衡和熟悉淮西戰況的裴度。武元衡被刺身死,裴度傷首,墜入溝中,幸免於難。事發之後,朝廷中有人向憲宗獻計罷去裴度的官職,以此來安撫恆、鄆二鎮。憲宗大怒說:“若罷度官,是奸計得行,朝綱何以振舉?吾用度一人,足以破此二賊矣!”至此,憲宗更加倚重裴度,拜他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裴度也以平淮為己任。傷好之後,與憲宗計議。裴度對憲宗說,“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業已討之,兩河藩鎮跋扈者,將視此為高下,不可中止。”憲宗贊同。裴度又向憲宗請求,為了討平吳元濟,請允許他在家中招延四方賢才,集思廣益。憲宗也允許了。而此前,宰相是不敢在家中召見賓客的。

裴度裴度
元和十一年六月,蔡州行營唐鄧節度使高霞寓自蕭陂進至文城柵,遇伏而敗,僅以身免。這次敗仗,給京城上下的震動很大。於是朝臣多認為還是罷兵赦罪為上策,翰林學士錢徽、蕭俛等紛紛對策延英殿,想藉此勸阻憲宗罷兵。憲宗堅決削藩,他說:“一勝一負,兵家常勢。若帝王之兵不合敗,則自古何難於用兵,累聖不應留此凶賊。今但論此兵合用與否,及朝廷制置當否,卿等惟須要害處置。策,將帥有不可者,去之勿疑;兵力有不足者,速與應接。何可以一將不利,便沮成計?”於是宰臣不敢再言罷兵,這樣,裴度平淮之計得以推行。

從元和九年十月至元和十二年,朝廷已聚兵淮右四年,度支供餉,不勝其弊,諸將頑寇相持不下。憲宗先以嚴綬為討吳諸軍督軍,嚴綬到軍後,將累年之積,一朝而盡,他又厚賂宦官,以結聲援,擁兵自重而無尺寸之功。後又以韓弘為淮西諸軍都統。而韓弘樂於自擅,想倚賴吳元濟的力量自重,不願淮西速平。因此,雖用兵數年,淮西仍不得平定。憲宗也感到局面困難。宰相李逢吉、王涯等又向憲宗述勞師敝賦的利害,意欲罷兵。只有裴度無言。憲宗徵詢他的意見,他表示:“臣請身自督戰。”第二天,延英殿議政後,憲宗將裴度單獨留下,對他說:“卿必能為朕行乎?”裴度流著淚說:“臣誓不與此賊偕全。”接著,裴度分析了淮西的形勢,認為:吳元濟昨天送來乞降表,“料此逆賊,勢實窘蹙”,但因諸將心不齊,不協力同心,又沒有統一指揮,因此未能逼迫吳元濟投降。“若臣自赴行營,則諸將各欲立功以固恩寵,破賊必矣!”當此削藩成敗的關鍵時刻,憲宗再一次倚重裴度,委以重任,並言聽計從,以之不疑,對於討淮西的勝利,不能不說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裴度受命,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蔡州刺史,充彰義軍節度,申、光、蔡觀察等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前往淮西。臨行前,裴度誓師,“主憂臣辱,義在必死。賊滅,則朝天有日,賊在,則歸闕無期。”憲宗親至通化門送行,並賜以犀帶,行元帥事。

裴度到達郾城後,立即巡撫諸軍,宣達聖旨,士氣倍增。當時諸道兵皆有中使監陣,“進退不由主將,戰勝則先使獻捷,偶創則凌挫百端”。裴度又罷中使監軍,歸兵權於將帥,頗得軍心。由於裴度軍法嚴肅,號令劃一,因此捷報連傳。裴度派使者入蔡州勸降,吳元濟拒降。十月,在裴度的指揮下,唐鄧節度使李愬雪夜襲蔡州,破懸瓠城,擒吳元濟。

裴度入蔡州後,對吳元濟舊將量罪判刑,除舊法,並約法禁盜賊斗殺,以安撫人心。蔡人大悅。史書載“蔡之遺黎始知有生人 之樂。”這樣,申州、光州也隨之平定。十一月,憲宗受降,斬吳元濟。至此,淮西戰事終告結束。

裴度平定淮西,回朝後,憲宗為嘉獎他,詔加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賜勛上柱國,封晉國公,食邑三千戶,復知政事。又詔刑部侍郎韓愈撰《平淮西碑》,以示紀念。其中有頌裴度功勳說:“凡此蔡功,惟斷乃成。”淮西的平定,極大地震懾了山東、河北諸藩鎮。

裴度在憲宗朝為相,直言極諫,抑制宦官中使於政,維護宰相、朝臣的政治權力,發揮三省的作用。他執性不回,特別是對宦官於攻的指斥,使憲宗感到不悅。元和十四年(819年),遷裴度為河東節度使。

打擊宦官

宦官專權,是唐後期政治腐敗的重要內容。由於宦官跋扈太甚,唐後期的一些皇帝、朝宦,曾謀圖剷除這一毒瘤。裴度不曾參與和組織集團勢力,也未曾制定和採取過周密打擊宦官的計畫和措施。但因為他秉公執政,不避權貴,因而常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反對和打擊宦官勢力。如元和九年(814年)十月,五坊小使至下圭縣,縣令裴寰“嫉其凶暴,公館之外,一無曲奉”。小使怒,誣告裴寰。憲宗偏袒宦官,要以大不敬罪重處裴寰。宰相武元衡諫,憲宗不聽。當時擔任御史中丞的裴度,極論“憂措陛下百姓”的縣今,豈能加罪。在裴度的堅持下,裴寰才得無罪獲釋。元和十三年九月,“五坊使楊朝汶妄捕系人,迫以拷捶,責其息錢,遂轉相誣引,所系近千人”。裴度等追劾此事。當時,朝廷正用兵山東,討伐李師道。憲宗想袒護楊朝汶,竟對裴度說:“姑與卿論用兵事,此小事朕自處之”。裴度曰:“兵事不理,止亂山東,中人橫暴,將亂都下”。認為“用兵小事也,五坊退給平人大事也”。在裴度的堅持下,憲條不得不賜楊朝汶死,並釋放所有被拘系的人。長慶元年(821年)十月,裴度屢上表抨擊、揭露知樞密魏弘簡、翰林學士元稹阻撓、破壞討伐幽州軍事的罪行,魏弘簡左遷弓箭庫使,元稹為工部侍郎。長慶二年初,裴度要求穆宗嚴懲恃寵驕恣,欺凌主將的昭義監軍劉承偕,穆宗不得不公布劉承偕罪惡,並宣布要將其流放遠州。正因為裴度敢於打擊驕橫的宦官,所以他每次被提拔重用與宦官無涉,而每次受排擠、打擊,都直接、間接與宦官有關。

推薦賢臣

裴度堅持治理國家要任用賢才。憲宗元和十三年,他極力反對任用“掊克取媚”的皇甫鑄為宰相。穆宗長慶年初,他無情揭露翰林學士稹鎮與宦官魏弘簡勾結“撓軍敗政”的罪行。裴度為將相20餘年,薦引過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土,重用過李光顏、李朔等名將,還保護過劉禹錫等,但從不薦引無才的親友為官。在唐朝後期,朝官結為朋黨,相互援濟的情況下,他不拉幫結派,反對權奸,堅持唯才是薦,是他的“正直”之處。

避禍東都

裴度裴度墓
憲宗以後,裴度又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在當時有“勛高中夏,聲播外夷”的盛名和地位,但由於宦官當道,其雖有“將相全才”而不能為天子所用,所以並無多大作為。為避宦官當政,他退居東都洛陽,立第於集賢里,與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酣宴終日,高歌放言,以詩酒琴書自樂,不問政事。開成三年(838)冬,因病乞還東都,翌年去世。裴度死後,冊贈太傅。

裴度有子五人。長子裴識,以蔭授上柱國,襲晉國公,宣宗時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其他四子也都聲名顯赫,多有作為,時“兄弟並列方鎮,時人榮之”。

裴度“始自書生,以辭策中科選,數年之間,翔泳清切”,又能奮命決策,橫身討逆,成為中興宗臣。史家對裴度的功德多加以肯定。《舊唐書·裴度傳》說他“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威望德業,侔於郭子儀”。並贊他“以人臣事君,唯忠與義,大則以訏謨排禍難,小則以讜正匡過失,內不慮身計,外不恤人言”,“誠社稷之良臣,股肱之賢相”。《新唐書》本傳也稱他“事四朝以全德始終”,“其威譽德業比郭汾陽”。

文學成就

裴度以功業著稱,在文學上也有成就。他認為“文之異,在氣格之高下,思致之淺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廢聲韻”,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寄李翱書》)。這對於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向,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他對韓愈的才能是讚賞的,但不贊成韓愈“以文為戲”,寫那些嘲諷性的雜文。晚年留守東都,築綠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名士唱酬甚密。方回說:“裴晉公度累朝元老,於功名之際盛矣,而詩人出其門尤盛。”(《瀛奎律髓》)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
《全唐文》存其文2卷,主要是一些律賦和奏疏碑銘。《全唐詩》存其詩1卷。《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天地山川類)有其《廳事之西因依墉壑為數仞,有懸水焉。予理戎之暇,聊以息燕,此相國張公之所作也。緬懷高致,時濯塵纓,即事寄言,而賦斯什》1首,《全唐詩》未收。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主要唐詩:《中書即事》《夏日對雨》《首夏猶清和聯句》《宴興化池亭送白二十二東歸聯句》

《涼風亭睡覺》《至日登樂遊園》 ,《劉二十八自汝赴左馮,塗經洛中相見聯句》 ,《喜遇劉二十八》

《竇七中丞見示初至夏口獻元戎詩,輒戲和之》 ,《郊廟歌辭·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

《度自到洛中與樂天為文酒之會時時構詠樂不可…因為聯句》,《真慧寺(五祖道場)》,《春池泛舟聯句》

《西池落泉聯句》《酬張秘書因寄馬贈詩》,《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於中書後閣宿齋…之作》,

《中和節詔賜公卿尺》,《喜遇劉二十八偶書兩韻聯句》,《西池送白二十二東歸兼寄令狐相公聯句》

《太原題廳壁》《薔薇花聯句》 ,《溪居》,《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請之》,

《送劉》,《傍水閒行》,《句》,《再送》,《雪中訝諸公不相訪》,《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

《裴度還帶》

裴度關漢卿
《裴度還帶》元,關漢卿作。寫唐代裴度拾寶不昧因而救人性命,最終得中狀元的故事。全劇共四折一楔子。劇劇情是: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時,因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又不肯跟隨姨父王員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廟中,幸有一白馬寺長老供他齋飯。有一道人為裴度相面,斷定他命該橫死。此時另有韓太守因廉潔為官被國舅傅彬誣陷入獄,韓夫人與女兒瓊英辛苦籌資以救韓太守,幸得朝廷採訪使李邦彥贈玉帶相助。瓊英路過山神廟時不慎失落玉帶,被裴度撿到。韓氏母女正要絕望自盡,裴度將玉帶歸還,韓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韓氏母女出門之時,山神廟倒塌,裴度得以逃脫橫死厄運。後裴度赴京趕考,得中狀元,並與韓瓊英結為夫婦。《裴度還帶》全名《山神廟裴度還帶》,版本現有: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脈望館鈔校本、《孤本元明雜劇》本。

面相故事

裴度裴晉公祠
有一天,裴度走到街上,經過一座寺院,看見一行禪師正在替人相面。裴度等大家都走了以後,才去請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禪師熟視良久,說:“你天生異相,今生不但沒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縱紋入口,是一種乞食街頭、飢餓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聽了,心裡非常傷心,整天垂頭喪氣,連教書都無精打采。

數天后,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見寺里有一位婦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禱,禱告完畢,匆匆離去。裴度看見案桌上有一個包袱,解開一看,是非常貴重的物品,一個翠玉帶和二個犀帶。他想:這一定是剛才那一位婦女所有,於是坐著等待失主。到了下午四點鐘,那位婦女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匆匆地進門,掃視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哭。

裴度上前問她,婦人哭著說:「家父病重,家產當盡,昨日我請到名醫,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趕去親戚家,借到一條玉帶,準備典押借款,做醫藥費。我行經此寺,順便入寺祈禱,不料心急匆忙,忘記攜走玉帶,等我到了典,才發現遺失玉帶。我沒有錢,家父一定無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養,我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說完,又大哭起來。裴度奉還原物,婦人拜謝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禪師。才走離數步,一行禪師呼喚裴度轉身,對他說:“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陰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變為玉帶紋,不但不會餓死,而且將來有無量的福報,可能會出將入相!”

裴度怕一行禪師諷刺,回答:“愛說笑!大師說話怎么前後矛盾呢?”

一行禪師回答:“七尺長的身體不如一尺長的臉,一尺長的臉不如三寸長的鼻子,三寸長的鼻子不如一點心!”

裴度笑著說:“人心怎么相呢?”

一行禪師回答:“要知天上意,須在雲中取,要知心內事,須辨眼中神。你積了陰德,目光不浮,紫氣貫睛,口角紋長過陂池這部位,而且鬍子均勻變美。做了陰德,臉上的相便會有所改變,你必定享受極貴的福祿無疑!”

於是,裴度就把剛才在香山寺,拾還玉帶的事告訴一行禪師,禪師也嘉許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進士,由於官運亨通,過了十多年,他升任“博辦大學士”(相當於今天的副行政院長),不久,又升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經過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諸軍宣達政令,回到朝廷後,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賊的書狀。王承宗和李師道等叛賊計謀阻擾蔡州的援軍,因此暗中潛伏京師,刺死掌握大權的重臣,而且殺害了宰相武元衡。他們三度用劍襲擊裴度,第一劍,砍斷了鞋帶,第二劍刺中裴度的背部,卻只劃破了他的內衣,第三劍輕微刺傷裴度的頭部,恰巧他戴了氈帽,所以劍傷不深。正當叛賊追殺裴度時,裴度的隨從王義,抓住叛賊而呼叫,叛賊回身用刀砍斷王義的手,裴度才能逃脫。由於裴度逃走過於倉促,不小心掉落溝壑中。叛賊以為裴度已經死了,所以才舍離而去。

皇上說:“裴度能夠脫險,全是天意(其實是他的福報)!”於是命令裴度為淮西招討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內亂,並且封他為“晉國公”,經常奉命出使邊地諸國。四夷的君長,一定會詢問裴度的年齡相貌,由此可見中國和夷族對他是多么敬畏和佩服!


裴度——《舊唐書》評價

贊曰:憲宗討蔡,出入四年。元濟外連奸臣,刺宰相及用事者,沮駭朝謀。惟天子赫然排群議,任度政事,倚以討賊。身督戰,遂平淮西。非度破賊之難,任度之為難也。韓愈頌其功曰:“凡此蔡功,惟斷乃成。”其知言哉!穆宗不君,憸人腐夫乘釁鐫詆,而度遂無顯功。非前智後愚,用不用,勢當然矣。前史稱度晚節頗浮沉為自安計,是不然。《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度何訿雲。

隋唐名人

介紹一下隋唐時期一些帝王,名臣,乃至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就的人,其中包括一些僧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