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大湄公河次區域]

GMS[大湄公河次區域]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簡稱GMS)於1992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涉及流域內的6個國家有中國、緬甸、寮國、泰國、高棉和越南,旨在通過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礎上,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互利合作、聯合自強的機制,也是一個通過加強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的機制。

基本信息

生物資源

大湄公河次區域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農業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區位優勢特別明顯,在資源和市場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充滿著巨大的貿易和投資機會,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深入一點看,大湄公河次區域腹地涉及東南亞和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大約擁有20億人口,是當今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戰略物資補給地,有望成為21世紀世界和亞洲新興的巨大市場。

經濟走廊

綜述

經濟走廊將以次區域“三縱兩橫”交通通道建設為基礎,建設成產業、貿易和基礎設施為一體的、經濟較快發展的“三縱兩橫”經濟帶。“三縱”為南北走向,“兩橫”為東西走向。

三縱

1. 雲南昆明—— 雲南大理——雲南 德宏——緬甸 曼德勒—— 緬甸仰光;

2. 雲南昆明——雲南 西雙版納——寮國——泰國曼谷;

3. 雲南昆明—— 雲南紅河——越南河內——越南 海防。

兩橫

1. 緬甸 毛淡棉——泰國 彭世洛——寮國 沙灣拿吉—— 越南峴港;

2. 緬甸仰光——泰國曼谷——高棉金邊——越南胡志明市。

建設次區域經濟走廊,對於加強我國與東南亞、南亞的經濟技術合作,進一步發展睦鄰互信友好關係,並逐步提高次區域整體經濟水平和實力有極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區域合作

中泰貿易與投資合作

——中泰貿易

泰國是我國在次區域最主要的貿易與投資夥伴。1998、1999、2000年中泰貿易總額為36.7、42.2、66.2億美元,年增長幅度為15%和56.9%。

從雙邊貿易的商品構成看,泰國輸往中國的商品主要是大米、天然橡膠和糖等農產品,工業品所占的份額還不大,但是近年來已經嶄露頭角,其中較重要的有珠寶飾物、服裝、化妝品、布匹、鮪魚罐頭、家具、電器等生活消費品,以及人造纖維、化學品等原材料工業品。泰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絕大部分是工業品,其中石油機械設備、鋼鐵和化學品居主要地位。其它數額較小的工業品和農產品,主要有建材、化肥、石臘、煤炭、棉花、生絲、原皮等。

——中泰投資

泰國是較早到中國投資的國家,現在泰國投資的中小項目,尤其是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正從原先的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大型項目則大多設在經濟發達、交通運輸方便、市場容量較大的沿海地區。泰國在中國的投資主要有食品、紡織、服裝、塑膠、電力、交通機械等工業項目,飼料、家禽家畜和水產養殖業等農業項目,以及房地產開發等。

規模較大項目的投資者全部都是泰國的跨國公司和大企業集團,絕大多數採用與中方合資、合作的形式,泰方投資比例較高,占50%以上投資比例的企業居多數。大型合資企業的合作年限與泰資所占比例的大小成正比,泰資占不到50%的合作年限較短,一般為10~30年;泰資占50%以上的合作年限較長,一般都在30~50年。

中國在泰國投資的行業主要有二種類型,一種是利用泰國原料的加工業;另一種是泰國薄弱的工業,如化工、機械等製造業。大多以設備、技術和勞務折價投資。中國投資占泰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不大。

中緬貿易與投資合作

——中緬貿易

中緬貿易總額基本在10億美元左右,其中國貿約占60%。1998、1999、2000年中緬貿易總額(國貿)分別為5.8、5.1、6.2億美元,我國向緬甸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80%左右。

——中緬投資

我國對緬甸的投資至1997年達到9億美元,占緬甸外資的13%左右。中國企業赴緬承包開發森林與水利資源,種植甘蔗、菸草、棉花,修建電站、公路和橋樑,並開展技術經濟合作。中緬最大的經濟合作項目邦朗電站目前正在建設之中,近年中緬在公路和橋樑建設、衛星電信等方面的合作也很有成效。

中越貿易與投資合作

——中越貿易

越南是我國在此區域最主要的貿易夥伴。1998、1999、2000年中越貿易總額分別為12.5、12.2、24.7億美元,中國已成為越南第六大貿易夥伴。中國向越南出口約占雙邊貿易總額的60%。越南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材料、農產品及水產品、消費品等,中國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成套設備、機械及運輸工具、原材料、食品類及日用消費品、藥品等。

——中越投資

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中國大陸對越南投資排名為第20位。中國在越南投資的項目涉及輕工機械、化工、建材、製糖、飲料、造紙、電力、交通設施等。中越最大的合資項目是位於胡志明市的靈中出口加工區。中國公司在越南承包的工程項目不算太多,主要有:哈爾濱電站工程公司承包的協福電廠、中國海外工程公司承包的一號國道河內至若西段公路、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承包的清化省拜尚水壩工程、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承包的海防市供水工程等。

中老貿易與投資合作

——中老貿易

中國與寮國間的貿易額在逐年上升,1998、1999、2000年中老貿易總額分別為2573、3172、4084萬美元,年增長幅度分別為23.3%和28.8%。進出口總額中,中國出口占80%以上。中國出口寮國的產品有有日用工業品、文化用品、紡織品、食品、日用五金、中成藥、家用電器、建築材料、交通運輸工具、農機、發電機組、各種機械及零配件等,部分中國產品轉銷到緬甸、泰國、高棉等國。中國從寮國進口主要有動植物藥材、農產品、林產品、畜產品、天然橡膠等。

——中老投資

中國是寮國的第8大投資國。中國在寮國的經濟技術合作主要以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諮詢設計、經濟技術援助為主。中國為寮國援建的較大項目包括地面衛星電視接受站、南果河水電站及輸變電工程、文化設施、水泥廠、公路的改建和擴建、污水處理工程、機場改建工程等。寮國國家文化中心工程,是我國援助寮國的最大項目。雲南援建的年產7.3萬噸的水泥廠及中、老合資建設的年產20萬噸的水泥廠等項目規模也較大。目前雙方合作投資開發萬象地區的鉀鹽礦資源。

中柬貿易與投資合作

——中柬貿易

從1993年以來,中柬貿易額逐年增加。1998、1999、2000年中柬貿易總額分別為1.62、1.6、2.24億美元,2000年比1998年增長38.3%。中國在進出口貿易中為順差。高棉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有:輕工機械、建築材料、日用百貨、加工食品等。中國從高棉的進口品種單一,數額也較小,主要是木材等幾種資源性產品。

——中柬投資

中國大陸是在高棉的第三大投資者,第一是馬來西亞,第二是中國台灣。目前在高棉的中資公司已有50多家,投資領域涉及建材、橡膠加工、膠合板生產、打井、公共工程、電力、築路、造紙、紡織、成衣、農業、水產養殖等領域。四川省電力局與高棉簽約,為金邊鋪設了110千伏,長23公里的電網。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也在金邊市建立了中端集團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概況

(一)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際合作的幾大主要機制

20世紀90年代以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際區域合作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自20世紀90年代初亞洲開發銀行倡導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GMS)以來,日本、歐美、東協及其它已開發國家和國際組織也先後介入該地區,形成了幾個較有影響的合作機制。其中,中國參與的主要是以下三大合作機制。 1.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簡稱GMS)

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項目自1992年起開始實施,經過初期規劃、項目選擇,現已進入項目實施階段。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範圍,包括湄公河流域寮國、緬甸、高棉、泰國、越南五國和中國雲南省,涉及7個合作領域,即:交通、能源、電訊、環境、旅遊、人力資源開發以及貿易與投資。該合作機制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部長級會議,自1992年起每年一次,至今已舉行過10次。其二是司局級高官會議和各領域的論壇(交通、能源、電訊)和工作組會議(環境、旅遊、貿易與投資),每年分別舉行會議,並向部長級會議報告。

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是湄公河開發三個國際合作機制中起步較早,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機制。自1992年迄今,亞洲開發銀行為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提供貸款7.7億美元,幫助融資2.3億美元,已經在運輸和能源領域完成了9個項目。9年多來,亞洲開發銀行還向大湄公河次區域開發項目提供了32個、累計2500萬美元的技術援助。亞行除向湄公河開發項目提供技術援助外,還利用自身的影響和擔保作用,呼籲西方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私人投資者為這些備選項目提供融資。湄公河沿岸各國政府也十分重視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項目。目前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重點是加強次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有關貿易投資政策等軟環境建設。

2.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ASEAN—MEKONG BASI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簡稱AMBDC)

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於1996年6月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首次部長級會議。根據會議通過的框架協定,部長級會議將至少每年舉行一次,兩次部長級會議期間由成員國選派司局級官員舉行指導委員會會議,為部長級會議做準備並提供政策建議。同時確定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貿易、農業、礦產資源開發、工業及中小企業發展、旅遊、人力資源開發和科學技術等八大合作領域。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第一次部長級會議確定了由東協7國加湄公河沿岸國寮國、緬甸、高棉和中國為該合作機制的核心國。隨著寮國、緬甸和高棉三國相繼加入東協,日本和韓國也應邀加入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之後,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組織核心實際上就是東協10國加中、日、韓3國的區域合作格局。

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第一次部長級會議開過後不久,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部長級會議也因此中斷,從1997年起至1999年連續三年沒有舉行過部長級會議。直到2000年,隨著亞洲各國逐漸擺脫了金融危機的陰影之後,第二屆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部長級會議才於2000年7月初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會議根據日本和韓國政府的申請,討論了吸收日韓為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核心成員的問題。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第三屆部長會議於2001年10月8-9日在泰國清萊舉行。今後,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的主席國將在各核心成員之間輪任。

3.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簡稱mrc)

新湄公河委員會(mrc)是在1957年成立的湄公河下游調查協調委員會(老湄公河委員會)的基礎上產生的。1995年4月,湄公河下游泰國、寮國、高棉和越南四國在泰國清萊簽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續發展合作協定》,承認“湄公河流域和相關的自然資源及環境,是沿岸所有國家爭取經濟和社會富足以及提高本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具有巨大價值的自然資產。”四個國家決定在湄公河流域開發和管理的一切領域,包括河流資源、河上航運、洪水控制、漁業、農業、發電及環境保護等所有可能產生跨越國界影響的領域進行合作。

依照協定建立的新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commission),取代了原來的湄公河臨委會。新湄公河委員會的職責範圍遠超出了湄公河臨委會,並不限於調查和協調湄公河下游水資源的綜合開發,而是根據可持續發展思想,強調對整個湄公河的水和相關資源以及全流域的綜合開發制定計畫並實施管理。新湄公河委員會由三個常設機構組成:即理事會、聯合委員會和秘書處。理事會由每個成員國派一名級別不低於司長級官員組成,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會議:秘書處負責為聯合委員會和理事會提供技術和行政服務,其工作在執行長(CEO)的領導下進行,而執行長的任免則由理事會決定。湄公河委員會各成員國還成立了本國負該國的湄公河開發和協調任務。新湄公河委員會自成立之日起,就邀請上游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緬甸加入該組織,並於1996年開始與兩國定期舉行對話會,迄今已舉行過6次對話會。

(二)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

在國際政治多極化、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迅速發展的推動下,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際合作已成為亞太地區經濟、貿易及投資的新熱點。這一地區處於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區域的結合部,在自然資源開發、市場潛力等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正是由於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地區所具有的這種“地緣經濟—地緣政治”特點,自亞洲開發銀行倡導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以來,西方已開發國家以及東協對該地區合作都高度重視,紛紛參與到該區域合作中來。如日本一直是湄公河開發的重要捐助國,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在向東南亞大舉推出直接投資的同時,也對湄公河流域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隨著亞洲開發銀行推出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計畫,日本加大了參與力度,日本外務省先後主導並召開了“印支綜合開發論壇”,日本經團聯海外諮詢企業協會對瀾滄江—湄公河全流域經濟、社會、投資、貿易、產業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日本參與湄公河開發合作的一整套計畫。同時,日本還積極要求參加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機制,並已獲準成為該合作機制的核心國;20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曾較多地參與了湄公河的開發。越戰結束後,美國的直接參與有所減少,主要是通過國際機構和跨國公司發揮影響。歐洲及其它西方國家大部分是通過官方的開發援助和直接投資,捐助開發和研究等方式參與瀾滄江—湄公河的開發合作。如澳大利亞、紐西蘭、瑞典等國積極參與湄公河開發,以官方開發援助和人力資源開發為主。英法等國在多極化的推動下,重點的投資、捐助和合作主要集中在原舊殖民地國家。歐盟及其它歐洲國家以亞歐首腦會議為契機,對湄公河開發也有一定興趣,已在“共同合作湄公河開發計畫”方面達成共識,表示積極支持開發合作。東協近年來也越來越重視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1995年,第五次東協首腦會確定了東協走向21世紀的戰略發展目標,決定加快東協經濟政治一體化的進程,並將“東協自由貿易區”計畫從2008年提早到2003年實現。為了實現10國“大東協”計畫,東協積極地介入湄公河開發計畫,考慮到東協的幾個新盟員是該地區經濟較不發達的國家,同時又由於經濟、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及歷史文化背景與原東協成員國之間有較大差異和距離,為了儘快使新成員國融入東協,同時又考慮到這一地區與中國的密切關係,1996年6月在吉隆坡召開了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第一次部長級會議,通過了《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基本框架》,其目的是提高湄公河流域國家的經濟水平,加速將湄公河沿岸國如寮國、緬甸和高棉納入東協的軌道;同時,也將“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作為東協與中國經濟合作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中國積極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

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參加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以來,一直高度重視這一區域合作。為了加強對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的組織協調工作,1994年,中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開發前期研究協調組”,目前,該協調組組長單位為國家計委、國家科技部,副組長單位為外交部、外經貿部、財政部和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國務院20多個部門為其成員單位。中國國家領導人也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中國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近幾年來,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朱容基在出席亞歐會議,東協與中、日、韓首腦會晤等重要國際場合對此都發表過重要談話,多次闡明中國政府在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的積極態度和立場。中國在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中國作為湄公河上游國家,很早便與下游國家達成了共同開發利用瀾滄江—湄公河的共識,並最早認識到,開展國際航運、解決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交通問題,是湄公河開發合作的當務之急。1994年和1997年中國分別與寮國和緬甸簽訂了《瀾滄江—湄公河客貨運輸協定》。自1991年起,中、老、緬、泰四國已經開始利用這條河流開展雙邊試航運運輸。1992年後,中國雲南省與老、緬、泰合作組織了自雲南景洪至寮國琅勃拉邦間國際航道的豐水期、中水期和枯水期聯合考察,並多次載貨試航。在此基礎上,中老緬泰四國與2000年4月在緬甸大其力市簽署了一項四商船航運協定。一年後,於2001年6月26日四國商船正式通航。

在水文資源共享方面,中國與1991年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湄公河臨委會活動。1993年,中國國家水利部與湄公河臨委會簽定了一項由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汛期向臨委會提供上游水文資料的諒解備忘錄。2000年在中緬與湄公河委員會的第五次對話會後,湄公河委員會表示尊重1993年的諒解備忘錄,希望在此基礎上,請中方向其提供汛期水文資料,並將中國雲南省境內的兩個水文站列入其洪水預報站點序列。2001年1月,湄公河委員會技術小組來華就中方向湄委會提供瀾滄江汛期水文資料一事進行了討論,並簽署了會談紀要。目前,雙方正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與湄公河委員會關於中方向湄委會提供瀾滄江汛期水文資料的協定》(草案)進行磋商。

中國境內瀾滄江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約為2700多萬千瓦。為利用瀾滄江豐富的水電資源,中國很早就開始對在瀾滄江上建設水電站進行可行性研究,先後建成了漫灣和大朝山水電站,另一些電站尚待建設之中。其中中國擬與泰國合資興建的景洪電站建成後向泰國提供電力。1998年,中國國家電力公司與泰國總理府辦公室在北京簽署了《關於泰王國從中國購電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的正式簽署和逐步實施,將開創直接利用外資參股建設大型水電站的先例。由於水庫的調節作用,下游國家將在防洪、發展農田灌溉、提高航運能力、防止海水倒灌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等方面因上游的水電建設而受益。

近年來,中國政府還加強了對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際區域合作的基礎研究工作。在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協助下,中國國家計委牽頭完成了《中國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開發合作總體研究報告》。此外,經過多年討論和談判,國家計委代表中國政府向亞洲開發銀行申請的技術援助項目《瀾滄江流域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獲亞洲開發銀行批准。該合作項目是中國第一次利用國際金融組織進行的有關瀾滄江流域總體戰略研究,目前該項目已順利完成。

中國政府自1992年起先後積極參加了由亞洲開發銀行倡導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等機制,還與湄公河委員會建立了正式對話關係等,這些都充分表明瀾滄江—湄公河區域合作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有關合作正蓬勃開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