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

吳道子

吳道子(約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畫家,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吳生,因其深信黃老道學,後改名為“道玄”。被後世尊稱為“百代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早年孤貧喜歡作畫,未及弱冠便能“窮丹青之妙”。他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後人尊稱為“畫聖”,人物繪畫“冠絕於世”。後世將他的繪畫風格概括為“吳帶當風”。擅畫佛道人物,遠師南朝梁張僧繇,近學張孝師,筆跡磊落,勢狀雄峻,生動而有立體感。曾在長安、洛陽等地寺觀作佛道宗教壁畫三百餘間,情狀各不相同。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寫佛像圓光、屋宇柱樑,或彎弓挺刃,不用圓規矩尺,一筆揮就。所繪人物,善用狀如蘭葉或蓴菜條之線條表現衣褶,使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又喜以焦墨勾線,略加淡彩設色,又稱“吳裝。”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吳道子吳道子
吳道子大約生於唐高宗時期(約685年左右),少孤,相傳曾學書於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繪畫。曾在韋嗣立幕中當大吏,做過兗州暇丘縣尉。漫遊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並官至寧王府友,因吳道子深信黃老道學,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開元年間,玄宗知其名,召入宮中,讓其教內宮子弟學畫,因封內教博士;後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學畫,遂晉升為寧王友,從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吳真人”。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後》一文中說:“詩至於杜子美(杜甫),文至於韓退之(韓愈),書至於顏魯公(顏真卿),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吳道子任瑕丘縣尉後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據載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製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於世。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蓴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有疏體之稱。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蘇軾曾稱讚他的藝術為“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他小時候就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於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成了御用畫家的他,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畫。這樣,一方面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家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優厚的生活條件,不再到處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藝術才華。吳道子性格豪爽,喜歡在酒醉時作畫。傳說他在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看者圍得水泄不通。他畫畫時速度很快,像一陣鏇風,一氣呵成。當時的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匯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常和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進、提高技藝。

吳道子少年時孤苦窮困,隨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未能成功。後發憤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於他的刻苦好學,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

景龍三年(709),韋嗣立擢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逍遙公。這時吳道子在其屬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後來,又任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約在開元初年,吳道子不再做官,開始“浪跡東洛”。由於他能“窮丹青之妙”,在畫壇上有些名氣,不久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長安,入內供奉,充任內教博士,並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後官至“寧王友”。

吳道子入內供奉之後,多在宮中作畫,有時也隨從玄宗巡遊各地。一次,他隨駕去東都洛陽,會見了將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絕技:裴旻善於舞劍,當即舞劍一曲;張旭長於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洛陽士庶,一時大飽眼福,人們都高興地說:“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後來,裴旻將軍居母喪,請吳道子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像數壁,“以資冥助”。吳道子回答說:“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獲通幽靈。”裴旻聽了,遂脫去縗服,如平時裝束,走馬如飛,劍在手中“左鏇右抽”,忽地將劍拋向高空,距地面有數十丈,落地如電光下射。裴旻舉起劍鞘,不左不右,正好插入鞘內。觀者數千人,齊聲喝彩。吳道子看了裴旻的舞劍英姿,一時靈感大興,遂揮毫作畫,“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這是吳道子一生的傑作,“得意無出於此”。

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東封泰山,吳道子陪同前往。事後還至潞州(今山西長治),車駕過金橋,御路“曲折縈轉”。玄宗見數千裡間“旗鮮潔,羽衛整肅”,心中非常興奮,對左右侍從說:“張說言‘勒兵三十萬,旌旗千裡間,陝右上黨,至於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萬歲。於是召來吳道子、韋無忝、陳閎等,命他們三人共同繪製《金橋圖》。陳閎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樑、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金橋圖》繪成後,“時謂三絕”。

天寶年間(742—755),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橫生,遂命吳道子乘驛傳赴嘉陵江去寫生。到了嘉陵江,吳道子漫遊江上,縱目遠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過,當時的體會與感受,便深深銘記在心上,並沒有繪製一張草圖。當吳道子遊覽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後回到長安,玄宗問他繪畫的情況時,他回答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繪畫。吳道子不是將嘉陵江山水表面羅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勝的境界,即把這一帶的山川壯麗優美與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嘖嘖稱讚。在此之前,大畫家李將軍(思訓)擅長山水畫,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畫嘉陵江山水,雖然畫得也十分奇妙,但卻“數月方畢”,不如吳道玄畫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頗為感慨地說:“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可見吳道子畫技高超,筆法嫻熟。吳道子不僅善於畫山水畫,畫動物也頗能傳神。他在大同殿上曾畫了五條龍,“麟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真是生龍活現。

乾元年間(758—759),吳道子尚健在。盧稜伽是吳道子的門生,“乾元初,於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數堵”。後又在莊嚴寺三門繪畫,“銳思張開,頗臻其妙”。一天吳道子見了盧稜伽的繪畫,覺得他有很大的長進,酷似自己的筆法,於是驚嘆說:“此子筆力,當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由於盧稜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地繪畫,過了一個來月,即離開了人世。由此可知,乾元年間,吳道子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至於以後吳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載,也就無從考證了。

吳道子長於山水畫,他主畫的《金橋圖》令人拍手稱絕。在他獨自畫《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圖》的過程中,其繪畫技藝更有所創新。唐人張彥遠高度評價說:“因寫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其書跡似薛少保。”陳懷瓘也稱讚“禽獸山水,台殿草木,皆神妙也,國朝第一”。

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藝術也有長足的發展。因此,吳道子的佛畫藝術有很高的成就。他在東、西兩京寺觀作壁畫四十(一作四百)余間,而且“人相詭狀,無一同者”。西京興唐寺御注金剛經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賢及西面降魔盤龍、小殿前面菩薩,景公寺地獄帝釋龍神,永壽寺中三門兩神等,“皆妙絕當時”。吳道子畫中門內神,圓光最在後,一筆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數百人“競候觀之”;及其下筆之時,“望者如堵”,只見他“風落電轉,規成月圓”,圍觀的人群見他畫技如此高明,“喧呼之聲,驚動坊邑,或謂之神”。他畫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須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可見,他畫的人物形象鮮明,真切感人。他畫人物,人體各部分比例十分精確。

吳道子所畫的《地獄變相》是其代表之作。《東觀餘論》記吳道子在景雲寺所畫《地獄變相》時說:“視今寺剎所圖,殊弗同。了無刀林、沸鑊、牛頭、阿房之像,而變狀陰慘,使觀者腋汗毛聳,不寒而慄。”既然畫中無“刀林、沸鑊”的恐怖的直覺形象來輔助畫面的“陰慘”,那么作品中當然要有比神靈鬼怪等更能強烈地感動人心的力量。據景雲寺的老僧玄縱說:“吳生(道子)畫此地獄變成之後,都人鹹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沽,魚肉不售。”其藝術效果如此驚人,足見吳道子在佛畫藝術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於他刻意求新,勇於創作。《歷代名畫記》記載了他這樣兩句話:“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由此可見他在繪畫藝術上不落俗套,大膽創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為畫師們所學習的楷模,繪畫作品稱為“吳家樣”。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序》中品評了唐朝諸畫家“近代畫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可齊蹤於陸(探微)、顧(愷之)。”

吳道子還弘揚繪畫藝術,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藝傳給下一代,使繪畫藝術後繼有人。據《圖繪寶鑑》和《歷代名畫記》記載,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較知名的有盧稜伽、李生、張藏、韓虬、朱繇、翟琰等。韓虬“以丹青自污,學吳道玄,尤長於道釋”。朱繇從師於吳道玄,也“妙得道玄筆意”。吳道子對弟子言傳身帶,不是讓弟子們背誦口訣、研色等,就是讓弟子們臨摹他的畫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歷代名畫記》便有這樣的記載:“吳生(道子)每畫,落筆便去,多使琰(翟琰)與張藏布色。”有時,吳道子作壁畫時只描一個大概,其餘便讓弟子來完成,在洛陽敬愛寺中,吳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經變”即由翟琰完成的。吳道子的繪畫藝術對唐代的繪畫有著深刻影響,他被畫工尊為“師祖”、“畫聖”,後來他的徒弟接替了“畫聖”的名號。
唐肅宗時期(約759年左右),吳道子卒。

史籍記載

原文

吳道子吳道子
唐吳道玄字道子,陽翟人也。少孤貧。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浪跡東洛,玄宗知其名,召入供奉。大略宗師張僧繇千變萬狀,縱橫過之。兩都寺觀,圖畫牆壁四十(明抄本十作百)余間,變像即同,人相詭狀,無一同者。其見在為人所睹之妙者。上都興唐寺御注金剛經院,兼自題經文。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賢,西面降魔盤龍等。又小殿前門菩薩,景公寺地獄帝釋龍神,永壽寺中三門兩神,皆絕妙當時。朱景玄云:“有舊家人尹老八十餘,嘗云:‘見吳生畫中門內神,圓光最在後,一筆成。當時坊市老幼,日數百人,竟候觀之。縛闌。施錢帛與之齊。及下筆之時,望者如堵。風落電轉,規成月圓,宣呼之聲,驚動坊邑。或謂之神也。’”又景公寺老僧玄縱云:“吳生畫此地獄變成之後,都人鹹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沾,魚肉不售。”又開元中駕幸東洛。吳生與裴旻、張旭相遇,各陳所能。裴劍舞一曲,張書一壁,吳畫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獲覩三絕。又畫玄元廟,《五聖千官》。宮殿冠冕,勢傾雲龍,心若造化。故杜員外甫詩云:“妙絕動宮牆”也。又玄宗天寶中,忽思蜀中嘉陵江山水,遂假吳生驛遞,令往寫貌。及回日,帝問其狀。奏云:“臣無粉本,並記在心。”遣於大同殿圖之,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畢。時有李將軍山水擅名,亦畫大同殿壁,數月方畢。玄宗云:“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又畫殿內五龍。鱗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吳生常持金剛經,自此識本身。當天寶中,有楊庭光與之齊名。潛畫吳生真於講席。眾人之中,引吳觀之。亦見便驚。語庭光云:“老夫衰醜,何用圖之。”因斯嘆伏。其畫人物、佛像、鬼神、禽獸、山水、台殿、草木,皆神妙也。國朝第一。張懷瓘云:“吳生畫,張僧繇後身,斯言當矣。(出《唐畫斷》)

又開元中,將軍裴旻居母喪。詣道子,請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數壁,以資冥助。道子答曰:“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就通幽冥。”旻於是脫去服,若常時裝飾。走馬如飛,左鏇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原作千,據明抄本改)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百人,無不驚況。道子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道子平生所畫。得意無出於此。(出《獨異志》)

又道子訪僧請茶。僧不加禮,遂請筆硯。於壁上畫驢一頭而去。一夜,僧房家具並踏破,被惱亂不可堪。僧知是道子,懇邀到院祈求。乃塗卻畫處。(出《盧氏雜說》)

又西明慈恩多名畫。慈思塔前壁有濕耳獅子趺心花,為時所重。聖善敬愛,亦有古畫。聖善木塔院多鄭廣文畫並書。敬愛山亭院有雉尾若真。砂子上有進士房魯題名處。後有人題詩曰:“姚家新婿是房郎,未解芳顏意欲狂。見說正調穿羽箭,莫教射破寺家牆。”寺西北角有病龍院並吳畫。(出《盧氏雜談》)

譯文

唐朝人吳道玄,字道子,陽翟人,小時候是個貧窮的孤兒。吳道玄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是上天給他的這種才能。他未長大成人就通曉繪畫的奧妙,他在東都洛陽流浪,唐玄宗知道他擅長繪畫的名聲,將他召入宮中為皇家作畫。吳道玄的畫,大體上是師承張僧繇。但是他又發展,變化了張僧繇的畫法。不論從那方面看,都超過了張僧繇。吳道玄為東都洛陽、西都長安的佛寺、道觀,繪製了四十多間壁畫,都是菩薩,鬼怪一類的畫。但是每幅畫上的人物形像詭譎,而且一人一相,沒有雷同的。是當今人們能看到的,這類題材的畫當中畫得最好的。京都長安興唐寺中保存皇帝親自注釋的《金剛經》的宅院,這裡的壁畫也是吳道玄畫的,並且上面的經文也是他題寫的。慈恩寺塔前面的文殊、普賢二位菩薩,西面的降魔、盤龍等圖像,小殿前門的菩薩;景公寺《地獄圖》中的"帝釋"護法神;永壽寺中山門上的兩神,都是當時最絕妙的藝術品。朱景玄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我家有位姓尹的老僕人,大約有八十多歲了。一次,這位老僕人講,他親眼見到吳道玄給我家宗廟中門畫家神時,最後畫頭頂的圓輪佛光時,一筆就畫成了。當時。街坊鄰里的老老少少都來觀看。每天有好幾百人,都擠在那兒等候看見吳先生作畫。為了維持秩序,前面攔上繩索。觀看的人紛紛布施錢物給吳先生。等到吳先生下筆繪畫時,圍觀的人擠成了一堵牆。只見吳先生長筆一揮,如同風過電轉,轉瞬間,在家神頭頂上畫出一個如圓月般的圓輪金光。人們的讚嘆叫好聲驚動了整個街區。有的人稱吳道玄為天神。還有一位景公寺的老僧人玄縱說:"吳先生畫成這個寺院的《地獄圖》後,京都里的人都來觀看。看後都懼怕死後進到地獄中受到懲罰而修善行,兩市的屠夫商販都不賣魚肉了,怕因為殺生而獲罪。"開元年間,唐玄宗駕臨東都洛陽時,吳道玄與裴旻、張旭相遇在一起,各自展示自己的絕藝。裴旻舞了一曲劍,張旭書了一牆壁草書,吳道玄繪製了一幅壁畫。洛陽城中的朝野人士,一天中欣賞到三種絕藝。吳道玄又給玄元廟作過壁畫。他在這裡畫的《五聖千官圖》,畫中的宮殿和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及分列兩廂的眾位文武大臣頭上的冠冕,勝過漢朝時的雲龍,宮門上的繪畫構思繪製的巧妙不凡,如同大自然自己創造出來的一樣。因此,詩人杜甫在詩中稱讚道:"(吳道玄)神妙的手筆將宮牆畫得象真的一樣生動啊!"唐玄宗天寶年間,皇上忽然思念蜀中的嘉陵江山水。於是發給吳道玄一道手令,讓沿途驛站為他提供車馬,載他去嘉陵江邊去寫生。待到他返回京都後,玄宗皇帝問:"此去怎么樣?請將嘉陵江山水的寫生草本拿來讓我看看。"吳道玄回答說:"我沒有寫生的草本,都記在心中了。"玄宗皇帝命令他在大同殿的牆壁上畫出來。嘉陵江三百里錦山秀水,僅用一天時間就畫完了。當時以擅畫山水畫而名傳京都的李思訓將軍,也在大同殿作壁畫。他的這幅山水壁畫用了好幾個月的工夫才畫完。玄宗皇帝說:"李思訓將軍花費好幾個月的工夫繪完了一幅山水壁畫,吳道玄僅用了一天時間就畫完了。兩幅壁畫畫的都好極了。"吳道玄又在殿內畫《五龍圖》。五條龍搖首擺尾,象要騰飛似的,每當天要下雨時,畫上就生出煙霧來。吳道玄經常隨身攜帶《金剛經》,從《金剛經》中認識他自身。天寶年間,有個叫楊庭光的人,跟吳道玄齊名。一次,楊庭光偷偷地給正在講課的吳道玄畫像。畫好後當眾拿給吳道玄看。吳道玄看到這幅畫像後大吃一驚,對楊庭光說:"我年老了,衰弱多病又長期醜陋,怎么好勞你駕來給我畫像呢。"但是他非常嘆服楊庭光畫得確實好。吳道玄畫的人物、佛像、神鬼、鳥獸、山水、草木、台殿,都出神入化,是當時國內第一高手。張懷瓘說:"吳先生的畫,是張僧繇畫法的延續,這種說法是恰當的啊!"

開元之年間,將軍裴旻在家守母喪,到吳道玄那兒。請吳道玄為他在東都洛陽的天宮寺繪製幾幅狀寫神鬼的壁畫,用此來給在陰間的母親求得神佛的保佑。吳道子回答說:"我已經很久不作畫了。如果將軍真的有意請我作畫,為我纏綢結作彩飾,請舞一曲劍。或許因為你劍舞的勇猛凌厲,能讓我的畫重新跟陰界相通。"裴旻聽了後立即脫去喪服,換上平常穿的衣裳,騎在馬上奔跑如飛,左右舞劍,將劍一下擲入空中,高几十丈,然後向電光一樣射下來,裴旻伸手拿著劍鞘接著。從高空中墜落下來的寶劍,穿透了劍鞘。幾千人圍觀,沒有一個人不被這種驚險的場面所驚懼。吳道子於是揮筆在牆壁上作畫,隨著筆墨揮舞,颯颯地颳起了大風。這種壯觀的情景是世上罕見的。吳道子一生中畫了許多畫,他自認為得意的作品沒有超過這幅的。

一次,吳道子到一個寺院裡去,向僧人討杯茶喝,僧人沒有理會他。於是他要來筆墨,在寺院的牆壁上畫了一頭驢後,便離開了這個寺院。一天夜裡,這個寺院僧人房裡的家具都被踏壞,僧人又氣又惱不堪忍受。僧人知道這是吳道子在報復他們,懇切地邀請他來寺院裡請求他原諒,吳道子才將壁上畫的驢塗去。
西明慈恩寺內有許多名畫。慈恩塔前壁有濕耳獅子趺心花,為當時人看重。敬愛父母的題材,也有古人在這裡作的畫。聖善木塔院,多是鄭廣文的繪畫與題字。敬愛山亭院畫上的野雞尾羽象真的一樣,砂子上有進士房魯的題名。後來有人題詩說:"姚家的新姑爺是房郎,未有知道新娘是什麼樣子就心馳神搖了。聽說他正在調試穿羽箭呢,且莫讓他的箭穿破寺院的牆啊。"寺的西北角有病龍院和吳道子繪製的壁畫。

逸聞軼事

故事之一

唐朝時,有個叫吳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離鄉,出外謀生。一天傍晚,吳道子路經河北定州城外時,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寺院“柏林寺”,便走了進去。吳道子邁進院內,他從大殿虛掩的門縫裡,看見油燈下一位年邁的老和尚正在殿牆上聚精會神地畫畫。吳道子很好奇,悄悄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站在老和尚身後看畫畫。老和尚一回頭,發現一個十來歲的男孩這么出神看他畫壁畫,打心裡歡喜,便問吳道子:“孩子,你喜歡這幅畫嗎?”吳道子點了點頭。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後,撫摸著他的頭說:“你要願意學畫,就做我的徒弟吧。”吳道子聽了忙磕頭拜師。

這天,老和尚把吳道子領到後殿,指著雪白的牆壁說:“我想在這空壁上畫一幅《江海奔騰圖》,畫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實浪。明天我帶你到各地江河湖海週遊三年,回來再畫它。”次日一大早,吳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著老和尚出發了。走到哪裡,老和尚都叫吳道子練習畫水,開頭他還認真,時間一長,吳道子就覺得有些膩煩了,畫起來就不怎么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邊說:“吳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騰的氣勢畫出來,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個水珠、一朵浪花地畫。”說罷,老和尚打開隨身帶的木箱,吳道子一瞅怔住了:這滿滿一箱畫稿,沒一張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個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層水波!這時,吳道子才知道自己錯了。從此,他每天早起晚歸學畫水珠浪花,風天雨天,也打著傘到海邊觀望水波浪濤的變化。

光陰似箭,一晃三年過去了。吳道子畫水很有長進,得到師父的讚賞。萬沒料到,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吳道子跪在床前真誠地說:“師父,我願替您畫那幅《江海奔騰圖》。”老和尚見十五六歲的吳道子,竟說出這樣有志氣的話,心中大喜,病也好了一半,當下就答應了。於是,吳道子便走進後殿畫起《江海奔騰圖》來。整整九個月,他不出殿堂,吃喝睡全在裡邊,精心構思壁畫。

深秋的一天,吳道子高興地跑出後殿,跪在老和尚面前激動地說:“師父,我已把《江海奔騰圖》畫出來了!請您去觀看。”老和尚聽後,病竟然全好了!他沐浴更衣,領著全寺院的和尚一同去後殿觀賞。吳道子把後殿大門輕輕打開,只見波濤洶湧,迎面撲來!一位和尚大聲驚呼道:“不好啦,天河開口了!”眾和尚嚇得你擠我撞,爭著逃命。老和尚心裡有底,站在殿門口,看著撲面而來的浪花仰天大笑,衝著吳道子說:“孩子,你畫的這幅《江海奔騰圖》成功啦!”從那以後,來柏林寺觀賞臨摹《江海奔騰圖》的文人畫師絡繹不絕。但吳道子並不驕傲,他更加刻苦地學畫,終於成為中國盛唐時期的“畫聖”。為了幫助徒弟積極進取,吳道子採用師傅的方法,將徒弟與自己歸為而一。

故事之二

《盧氏雜記》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吳道子去訪問某僧人,欲討杯茶喝,但此僧對他不太禮貌。他很氣憤,即請來筆硯,迅即在僧房牆壁上畫了一頭驢,然後離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畫的驢變成了真驢,惱怒異常,滿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給踐踏得亂七八糟,十分狼藉。這僧人知道是吳道子所畫的驢在作怪,只好去懇求他,請他把壁上畫塗抹掉。以後則相安無事了。畫上的驢變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種神奇的傳說,但卻反映了吳道子畫動物具有傳神之筆。

故事之三

唐朝時候,畫聖吳道子來朝雞足山。他在金頂寺住宿的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他與躍治禪師對月飲酒,閒話古今,談得非常投機。禪師說:“久聞大師是丹青高手,乘此良宵,敢請大師即興作畫,一來讓貧僧開開眼界,二來也給寒寺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不知意下如何?”吳道子連連點頭。禪師便命小和尚侍侯。畫師略微想想,就拿起筆來,作了一幅《立馬圖》,那馬畫得真是活龍活現。剛要畫最後一筆——馬尾,畫師覺得胸悶噁心,十分難過,就把畫筆一擱,快步走到院裡,嘔吐起來。執事和尚忙端茶水請畫師洗漱,又攙回禪室安歇。第二天醒來,畫師精神好些了,但沒有記起畫馬之事,吃過飯便辭別眾僧,下山去了。
過了幾天,禪師細看《立馬圖》,才發覺馬尾巴還沒有畫,十分惋惜,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將它掛在禪堂側室里。禪師每天要在畫前燒一爐香,一來懷念大師,二來觀賞馬圖。看那馬,越看越覺得活靈靈的,好象嘶鳴著要跳下來。
有一次,山下十來個農人鬧鬧嚷嚷地衝進寺院來,怒沖沖地對禪師說:“你們寺里的禿尾巴馬,天天晚上來吃我們的莊稼,這次被我們追著,它一直跑進你們這個寺去了,你們得賠還我們莊稼。”
禪師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說:“佛家養什麼馬?不信請你們遍寺搜一搜。”
農人們到處去找,卻連馬的影子也沒見到,他們想一定是禪師藏了,便和他糾纏不休。禪師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幅畫來,便對農人們說:“眾位鄉鄰,老僧確實無馬,倒有一幅吳道子大師畫的立馬圖,請進屋來看看。”
莊稼漢一看那圖上的馬,都大吃一驚,這禿尾馬竟跟他們尾追而來的禿尾馬一模一樣,看它嘴裡,還銜著幾根青麥苗呢!於是,指著畫上的馬說:“就是它,天天夜裡偷吃我們的莊稼。”
禪師大怒,指著禿尾畫馬罵道:“畜生,留著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塘里去。”
一說這話,只見那馬跪了下來,兩眼流著淚。莊稼漢看著真是驚奇,覺得把它燒了也可惜,就說:“算了,只要它誠心改悔,不再糟蹋莊稼就行了。”
從這以後,人們經常看見有匹禿尾馬從雞足山下來,去幫莊稼戶幹活,馱柴,馱麥,馱稻子。許多人不知道它的來歷,可那十多個莊稼漢心裡明白:它就是吳道子畫了留下的禿尾神馬。

故事之四

聽說“畫聖”吳道子一天傍晚,從新政離堆山觀景回來,路過一座茅草房側,裡面傳出紡棉花的聲音,但不見屋裡有燈光,感到奇怪。
第二天一早,吳來到這茅草房前。一個白髮老太婆走出來,請他進屋坐,請他喝茶。吳接過茶問:“老人家你認得我嗎?”老太婆說:“認得,認得,我到街上賣線子,聽人說你是吳畫匠,還說你為人好,不巴結髮財人和官府。”吳點了點頭,又問:“你家有幾個人?”老太婆傷心地說:“丈夫死得早,前幾年兒子害病死了,剩下我這孤老婆子,就靠紡棉花賣線子糊嘴巴”。吳道子嘆了嘆氣,又問:“你晚上紡棉花,為啥不點燈?”老太婆含淚說:“吳先生吶,我白天夜晚不停地紡,賺的錢還供不住吃飯穿衣,哪有錢買油點燈囉!從兒子死後,已經三年沒點燈了。”吳道子想了想,說:“老人家,你的日子很苦,我也幫不了你啥忙,給你畫幅畫吧。”老太婆很高興。
吳道子研磨鋪紙,開始作畫。先把蘸飽墨汁的筆往紙上一甩,紙上立刻出現許多亮晶晶的小點點,又用筆在小點點上輕輕塗幾下,最後在空白處畫了一個圓圈兒就算畫成了。他對老太婆說:“你把這畫貼在屋裡,會有用的。”老太婆雖看不出畫的是啥,可是深信吳道子是個好人,不會騙她,她高興的接過畫,隨即從床頭邊取出一把挽好的線子對吳說:“操勞你了吳先生,我不曉得咋個報答你,就把線子送你去換筆墨吧!”吳道子說:“我給畫畫,不是為了錢。要是為錢,你就是出一千兩銀子我也不會畫的。你還是留著線子換米吧!”說完收拾畫具出門走了。老太婆小心地把畫帖在紡車前面的牆壁上。天黑了,老太婆發現,那幅畫竟是一片藍天,上面有數不清的星星在閃光,一個圓圓的月亮把屋裡照得和白天一樣亮。從那以後,一到夜晚,畫上的星星和月亮就發出光來,老太婆對著星月紡線比以前方便多了。

故事之五

據說,吳道子剛剛學畫時,曾拜一位普通的畫匠為師,這位在歷史上甚至沒有留下名字的老畫匠雖然自己在繪畫上沒有取得什麼突出成就,但是卻很懂得教育藝術。他循循善誘,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全部畫技傳授給了學生吳道子。當他發現弟子的畫技已經超過了自己時,又胸懷坦蕩地建議吳道子另擇高師,繼續深造。更為可貴的是,他用自己一生總結的經驗教訓,教育弟子要想取得突出成就,必須破除常規,敢於走前人未曾走過的路。當吳道子即將拜離師傅出外遊學時,老畫匠對他講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道子,師傅苟活一生,只是個村野畫匠,如今你的技法,確實已經在我之上,憑你這身本領,自然可以出去闖蕩了。不過,你要記住我的一句話:若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不拘成法,另闢蹊徑’。”
“不拘成法,另闢蹊徑”八個字,正是老畫匠半生的心血的結晶。他多年辛苦作畫、庸庸碌碌,但是卻從自己的教訓中悟出了一個道理要想有所成就,必須不循陳規、大膽創造。他把這個心血凝成的經驗教訓毫無保留地告訴給弟子,表現出他的誨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不拘成法,另闢蹊徑”這句話成為吳道子一生學習奮鬥的座右銘,他正是遵循著老師的道路不斷地有所創新,不斷地前進的。
吳道子在離開蒙師以後,按照“不拘成法,另闢蹊徑”的指示,首先在學習上打破舊有框框,他一反傳統學畫的老路,不是拜畫家為師,而是拜書法家張旭為師,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張旭是唐代著名的狂草書法大師,他向以不拘一格、敢於創造的精神為人稱道,人們頌揚他為“狂”,正是對他的創造精神的肯定。吳道子跟張旭學習書法,一方面從他筆走龍蛇的草書藝術中吸取營養,一方面學習張旭的創造精神。經過刻苦努力,終於熔書法繪畫為一體,首創“蘭葉描”技法,當他完成了這段學習任務,準備拜離張旭時,對張旭講了自己的心裡話。他說:“弟子本習丹青繪畫,可惜現今畫壇技法俱已陳舊。弟子志在創新。幸得偶見恩師書法,筆走龍蛇,大氣磅礴,猛悟得若能以書法繪畫,便可一改前代畫風,於是拜在恩師門下。現在弟子就此告辭,還要去雲遊山川、廟宇,再創山水畫技!”吳道子的大膽創造精神使得一向不師古法勇於創造的張旭也深為嘆服。他不得不承認:“絕頂聰穎絕頂狂,天生道子世無雙!”
以後,吳道子又遵照蒙師“不拘成法,另闢蹊徑”的教導,雲遊祖國壯麗河山,師法自然。從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受到啟發和陶冶,創造出不用勾勒放筆揮灑的“潑墨寫意山水畫”,終於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開創精神的著名畫家。

主要作品

天王送子圖天王送子圖
吳道子的一生,主要是從事宗教壁畫的創作,題材很豐富,有宣傳教義的,有《梁武帝》、《郗後》等人物。他的畫作有《明皇受篆圖》、《十指鍾馗圖》,入《歷代名畫記》;《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九十三件,入《宣和畫譜》。
《送子天王圖》是吳道子的傳世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遺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現存於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一般認為原作為吳道子所繪,但原作早已遺失。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稱孔廟的鎮廟之寶,由複製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為山東省拓印最多的古蹟拓本。

在唐代,吳道子獨創的宗教圖像樣式,稱為“吳家樣”,是張僧繇“張家樣”以後的一種新的更成熟的中國佛教美術的樣式。“吳家樣”與“曹家樣”的顯著區別,被宋代評論家用“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加以概括。吳道子注重線條的運用,他的線條一向富有運動感和強烈的節奏感,注意整個畫面氣氛的統一與具有運動感的表現。有著“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這正是所謂“吳帶當風”。

人物評價

唐朝

張彥遠:1.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於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於牆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歷代名畫記》)2.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聖。神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彎弧挺刃,植柱構梁,不假界筆直尺。虬須雲賓,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當有口訣,人莫得知。數仞之畫,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巨狀詭怪,膚脈連結,過於僧繇矣。(《歷代名畫記》)

五代

荊浩:吳道子筆勝於象,骨氣自高,樹不言圖,亦恨無墨。(《筆法記》)

宋朝

郭若虛:曹吳二體,學者所宗。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稱北齊曹仲達者,本曹國人,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謂唐吳道子曰吳。吳之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後輩稱之曰:“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圖畫見聞志敘論》)
蘇軾: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書吳道子畫後》)
趙希鵠:畫忌如印,吳道子作衣紋或揮霍如蓴菜條,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時孫太古專作遊絲,猶未盡善。李尚時省逸筆,太古則去吳天淵矣。(《洞天清祿集古畫辨》)

元代

湯垕: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聖。早年行筆差細,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畫鑒》)

明朝

李日華:每見梁楷諸人寫佛道諸像,細入毫髮,而樹石點綴則極灑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謹,不能不藉此助雄逸之氣耳。至吳道子以描筆畫首面肘腕,而衣紋戰掣奇縱,亦此意也。(《紫桃軒又綴》)
周履靖:吳之人物,似燈取影,逆來順往,意見疊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把,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而來,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畫人物論》)
何良俊:夫畫家各有傳派,不相混淆,如人物資流通其白描有二種:趙松雪出於李龍眠,李龍眠出於顧愷之,此所謂鐵線描。馬和之馬遠則出於吳道子,此所謂蘭葉描也。(《四友齋畫論》)

清朝

方薰:衣褶紋如吳生之蘭葉紋,衛洽之顫筆紋,周昉之鐵線紋,李公麟之遊絲紋,各極其致。(《山靜居畫論》)

沈宗騫:1.規矩盡而變化生,一旦機神湊會,發現於筆酣墨飽之餘,非其時弗得也,過其時弗再也。一時之所會即千古之奇蹟也。吳道子寫地獄變相,亦因無藉發意,即借裴將軍之舞劍以觸其機,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2.吳道子應詔圖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勢之明驗也。山形樹態,受天地之生氣而成,墨滓筆痕託心腕之靈氣以出,則氣之在是亦即勢之在是也。氣以成勢,勢以御氣,勢可見而氣不可見,故欲得勢必先培養其氣。(《芥舟學畫編》)

逸聞野史

唐朝人吳道玄,字道子,陽翟人,小時候是個貧窮的孤兒。吳道玄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是上天給他的這種才能。他未長大成人就通曉繪畫的奧妙,他在東都洛陽流浪,唐玄宗知道他擅長繪畫的名聲,將他召入宮中為皇家作畫。吳道玄的畫,大體上是師承張僧繇。但是他又發展,變化了張僧繇的畫法。不論從那方面看,都超過了張僧繇。吳道玄為東都洛陽、西都長安的佛寺、道觀,繪製了四十多間壁畫,都是菩薩,鬼怪一類的畫。但是每幅畫上的人物形像詭譎,而且一人一相,沒有雷同的。是當今人們能看到的,這類題材的畫當中畫得最好的。京都長安興唐寺中保存皇帝親自注釋的《金剛經》的宅院,這裡的壁畫也是吳道玄畫的,並且上面的經文也是他題寫的。慈恩寺塔前面的文殊、普賢二位菩薩,西面的降魔、盤龍等圖像,小殿前門的菩薩;景公寺《地獄圖》中的"帝釋"護法神;永壽寺中山門上的兩神,都是當時最絕妙的藝術品。朱景玄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我家有位姓尹的老僕人,大約有八十多歲了。

一次,這位老僕人講,他親眼見到吳道玄給我家宗廟中門畫家神時,最後畫頭頂的圓輪佛光時,一筆就畫成了。當時。街坊鄰里的老老少少都來觀看。每天有好幾百人,都擠在那兒等候看見吳先生作畫。為了維持秩序,前面攔上繩索。觀看的人紛紛布施錢物給吳先生。等到吳先生下筆繪畫時,圍觀的人擠成了一堵牆。只見吳先生長筆一揮,如同風過電轉,轉瞬間,在家神頭頂上畫出一個如圓月般的圓輪金光。人們的讚嘆叫好聲驚動了整個街區。有的人稱吳道玄為天神。還有一位景公寺的老僧人玄縱說:"吳先生畫成這個寺院的《地獄圖》後,京都里的人都來觀看。看後都懼怕死後進到地獄中受到懲罰而修善行,兩市的屠夫商販都不賣魚肉了,怕因為殺生而獲罪。"開元年間,唐玄宗駕臨東都洛陽時,吳道玄與裴旻、張旭相遇在一起,各自展示自己的絕藝。裴旻舞了一曲劍,張旭書了一牆壁草書,吳道玄繪製了一幅壁畫。洛陽城中的朝野人士,一天中欣賞到三種絕藝。吳道玄又給玄元廟作過壁畫。他在這裡畫的《五聖千官圖》,畫中的宮殿和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及分列兩廂的眾位文武大臣頭上的冠冕,勝過漢朝時的雲龍,宮門上的繪畫構思繪製的巧妙不凡,如同大自然自己創造出來的一樣。因此,詩人杜甫在詩中稱讚道:“(吳道玄)神妙的手筆將宮牆畫得象真的一樣生動啊!”

唐玄宗天寶年間,皇上忽然思念蜀中的嘉陵江山水。於是發給吳道玄一道手令,讓沿途驛站為他提供車馬,載他去嘉陵江邊去寫生。待到他返回京都後,玄宗皇帝問:"此去怎么樣?請將嘉陵江山水的寫生草本拿來讓我看看。"吳道玄回答說:"我沒有寫生的草本,都記在心中了。"玄宗皇帝命令他在大同殿的牆壁上畫出來。嘉陵江三百里錦山秀水,僅用一天時間就畫完了。當時以擅畫山水畫而名傳京都的李思訓將軍,也在大同殿作壁畫。他的這幅山水壁畫用了好幾個月的工夫才畫完。玄宗皇帝說:"李思訓將軍花費好幾個月的工夫繪完了一幅山水壁畫,吳道玄僅用了一天時間就畫完了。兩幅壁畫畫的都好極了。"吳道玄又在殿內畫《五龍圖》。五條龍搖首擺尾,象要騰飛似的,每當天要下雨時,畫上就生出煙霧來。吳道玄經常隨身攜帶《金剛經》,從《金剛經》中認識他自身。天寶年間,有個叫楊庭光的人,跟吳道玄齊名。一次,楊庭光偷偷地給正在講課的吳道玄畫像。畫好後當眾拿給吳道玄看。吳道玄看到這幅畫像後大吃一驚,對楊庭光說:"我年老了,衰弱多病又長期醜陋,怎么好勞你駕來給我畫像呢。“但是他非常嘆服楊庭光畫得確實好。吳道玄畫的人物、佛像、神鬼、鳥獸、山水、草木、台殿,都出神入化,是當時國內第一高手。張懷瓘說:"吳先生的畫,是張僧繇畫法的延續,這種說法是恰當的啊!”

開元之年間,將軍裴旻在家守母喪,到吳道玄那兒。請吳道玄為他在東都洛陽的天宮寺繪製幾幅狀寫神鬼的壁畫,用此來給在陰間的母親求得神佛的保佑。吳道子回答說:"我已經很久不作畫了。如果將軍真的有意請我作畫,為我纏綢結作彩飾,請舞一曲劍。或許因為你劍舞的勇猛凌厲,能讓我的畫重新跟陰界相通。"裴旻聽了後立即脫去喪服,換上平常穿的衣裳,騎在馬上奔跑如飛,左右舞劍,將劍一下擲入空中,高几十丈,然後向電光一樣射下來,裴旻伸手拿著劍鞘接著。從高空中墜落下來的寶劍,穿透了劍鞘。幾千人圍觀,沒有一個人不被這種驚險的場面所驚懼。吳道子於是揮筆在牆壁上作畫,隨著筆墨揮舞,颯颯地颳起了大風。這種壯觀的情景是世上罕見的。吳道子一生中畫了許多畫,他自認為得意的作品沒有超過這幅的。

一次,吳道子到一個寺院裡去,向僧人討杯茶喝,僧人沒有理會他。於是他要來筆墨,在寺院的牆壁上畫了一頭驢後,便離開了這個寺院。一天夜裡,這個寺院僧人房裡的家具都被踏壞,僧人又氣又惱不堪忍受。僧人知道這是吳道子在報復他們,懇切地邀請他來寺院裡請求他原諒,吳道子才將壁上畫的驢塗去。

西明慈恩寺內有許多名畫。慈恩塔前壁有濕耳獅子趺心花,為當時人看重。敬愛父母的題材,也有古人在這裡作的畫。聖善木塔院,多是鄭廣文的繪畫與題字。敬愛山亭院畫上的野雞尾羽象真的一樣,砂子上有進士房魯的題名。後來有人題詩說:“姚家的新姑爺是房郎,未有知道新娘是什麼樣子就心馳神搖了。聽說他正在調試穿羽箭呢,且莫讓他的箭穿破寺院的牆啊。”寺的西北角有病龍院和吳道子繪製的壁畫。

隋唐名人

介紹一下隋唐時期一些帝王,名臣,乃至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就的人,其中包括一些僧人。

中國歷史上的“十聖”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司馬遷,字子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酒聖—杜康;文聖—孔丘;史聖—司馬遷;詩聖—杜甫;醫聖—張仲景;武聖—關羽;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茶聖—陸羽;
杜康 | 孔子 | 司馬遷 | 杜甫 | 張仲景 | 關羽 | 王羲之 | 張旭[書法家] | 吳道子 | 陸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