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平淮西碑
平淮西碑,又名韓碑,由唐代文學家韓愈撰文,記述了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平定淮西(今河南省東南部)藩鎮吳元濟的戰事。
基本信息 原文 作品簡介 作者簡介 歷史背景 -
淮南王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有:漢朝的英布(又稱)、劉長、劉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劉子孟、直...
名詞釋義 漢代時期 魏晉時期 唐宋時期 元代時期 -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分別有:“漢朝的英布(又稱黥布)、劉長、劉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
名詞釋義 漢代時期 魏晉時期 唐宋時期 元代時期 -
《韓碑》
《韓碑》敘議相兼,而以敘事為主。描寫了裴度奉命任統帥討平淮西叛鎮,韓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過程。詩的開頭以平叛戰爭的緣起;最後一段,是對韓碑的熱烈讚頌。
詩詞原文 詩詞注釋 詩詞譯文 詩詞賞析 作者簡介 -
平倭冢記碑
此碑原立西場東郊串場河邊“平倭冢”前,清代移至鎮后街惠民寺大殿東壁。民國30年(1941)冬惠民寺毀於火災,而此碑獨存,里人將其埋於土中保存。
碑體信息 石碑位置 石碑意義 -
韓碑
全詩意在記敘韓愈撰寫“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韓碑的典雅及其價值。情意深厚,筆力矯健。韓碑既未抹煞李雪夜破城的豐功,也未特別鋪張裴度的偉績,態度比...
唐詩 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譯文 賞析 -
史晨碑
《史晨碑》 兩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點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點五厘米,寬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點五厘米,無碑額。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
介紹 三大碑 歷史 史晨簡介 碑文 -
史晨前後碑
史晨前後碑是東漢所立的記載魯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況的隸書碑文。記述當時尊孔活動的情況。書法端莊嚴謹,為學漢隸者所取法。又稱史晨前後碑。
碑刻簡介 碑刻歷史 碑刻釋文 論述要錄 藝術風格 -
司隸校尉楊淮碑
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 舉孝廉、西邦長,伯母憂去官。 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注丞冀州刺史、大醫令、下邳相。
-
跋北魏太武帝東巡碑
魏太武帝東巡碑,雖早見稱於文獻,學界直到1935年才得見拓本,現在原碑已毀,遂成絕響。今參考近人多種錄文,依據北圖藏拓,重新錄文,為學界提供一個較好的東...
歷史記載 地理位置 北魏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