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孔子之後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漢元帝的老師,官至侍中。父親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時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讚許。  

一門爭義

孔融畫像 孔融畫像

孔融十三歲時,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州里因而稱讚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學,博覽群書。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記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於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時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  

後來事情泄漏,自國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孔融說:“收容匿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我心甘情願。”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年長的人承擔家事,罪責在我。”一門都爭著赴死,郡縣遲疑不能決斷,於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後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聞名。  

孔融與平原人陶丘洪、陳留人邊讓齊名,州郡以禮策命,他都不到。  

剛直不阿

孔融後來受到司徒楊賜的徵召,成為司徒掾屬。當時暗暗察訪官僚中的貪污之人,準備予以貶謫罷免,孔融檢舉的多為宦官的親族。朝中尚書害怕得罪宦官,於是召孔融等司徒屬官詰問斥責,孔融陳述宦官子弟的罪惡,毫不隱諱。  

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進即將升任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賀何進,因門人未及時通報,孔融就把名片奪回,引罪自責而去。河南尹官屬認為丟了面子,想要派劍客追殺孔融,有賓客對何進說:“孔文舉有盛名,將軍如果與他結怨,四方之士就會相隨而去了。不如以禮對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將軍的胸懷廣大。”何進同意,於是徵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又舉其為高第,遷任侍御史。孔融又因為與上司御史中丞趙舍不和,託病歸家。  

北海為相

後來,孔融被征為司空掾屬,被授為北中軍候。在職三天,轉任虎賁中郎將。正逢權臣董卓總攬朝政,想要廢掉漢少帝劉辯,孔融與董卓爭辯,言辭激辯,常有匡正的言論。董卓懷恨在心,將孔融轉任議郎,隨後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舉薦孔融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治今山東昌樂西)為國相。  

孔融到北海後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發檄文,又親寫書札,與各州郡通聲氣,共同謀劃。因討伐黃巾軍張饒戰敗,而轉保朱虛縣。慢慢集結官吏百姓被黃巾所蠱惑的男女四萬多人,再設定城邑,設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玄、彭璆、邴原等。對待國人,就算只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禮對待。國人沒有後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幫助安葬他們。因頗有政聲,被時人稱為“孔北海”。  

後來,孔融被黃巾軍將領管亥所圍,情勢緊急。於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國相劉備求救。劉備驚奇地說:“孔北海竟知道天下還有個劉備呢。”於是立即發兵解圍。  

當時,袁紹、曹操逐漸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勢力,而孔融知道二人終究是要篡奪漢室的,所以不願意投靠他們。其幕僚左承祖勸孔融結納袁紹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將其殺害。孔融自負於才氣秉性,立志平定國家的危難,但因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沒有什麼收穫。  

兵敗奔逃

孔融在任六年後,被劉備上表推薦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雙方戰鬥自春至夏,戰士僅剩數百人,流矢像雨一樣射來,城內已經短兵相接。孔融仍然憑几讀書,談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東(太行山以東),妻兒都被袁譚所擄。  

參議朝政

孔融像 孔融像

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徵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會訪問召對之時,孔融常引證定議,公卿大夫都不過掛名而已。  

之前,太傅馬日磾奉命出使山東,到了淮南時,多次有求於袁術,袁術於是輕視侮辱他,奪走他的符節,又不準他離開,還要強迫他任軍師。馬日磾憂憤自己至極,於是嘔血而死。等到馬日磾遺體送回京師,朝廷想加以禮葬,孔融於是獨自陳說:“馬日磾憑上公的尊貴身份,持天子的髦節,奉命處理地方事務,安寧東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補用,馬日磾都是第一個。依附下級,欺騙朝廷,奸詐事君。從前國佐敵晉軍,不為其折服,宜僚當著白晃晃的刀而面不改色。朝廷大臣難道可以受威脅為藉口嗎?而且袁術犯上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馬日磾與其周鏇已久。按《漢律》規定:與罪人往來三天以上,都應該知道他的情況。《春秋》說:魯叔孫得臣死了,為了不張揚襄仲的罪貶,不寫日子。鄭討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為他殺君的緣故。陛下可憐舊臣,不忍追究定罪,已經很寬大了,不應該再加禮。”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  

當時輿論大都想恢復肉刑,孔融建議說:“古時候的人渾厚樸實,善惡不別,官吏正直,刑法清明,政治沒有錯誤。百姓有罪,都是自己的責任。末世衰微,風氣教化壞亂,政治攪亂風俗,國家的法律害了人民。所以說君主沒有為君之道,百姓就渙散不服,而想用古時候的刑法殘廢他們的肢體,這不是除惡長善的辦法。紂砍斷早晨涉水者的小腿,天下的人都說紂暴虐無道。從前,周有一千八百個諸侯國,天下百姓,要養一千八百個君主,如果各砍掉一人的腳,下面就有一千八百個紂呢。想風俗純美,是絕對做不到的。並且受了刑罰的人,有不想活的意念,有求死的決心。大多鋌而走險,不再回歸正道。夙沙亂齊,伊戾禍宋,趙高、英布為當世大患。不但不能禁止人做壞事,正好斷絕了人為善的途徑。就算忠誠如鬻拳,堅持如卞和,多智如孫臏,蒙冤如巷伯,才華如司馬遷,通達如子政,一遭到刀鋸,死了也為人恥笑。所以太甲的思念常道,秦穆公使秦國稱霸西戎,南睢之骨立,衛武公《初筵》飲酒悔過,陳湯矯詔發兵,斬郅支單于於都賴水上,魏尚的守邊等等,不用再舉了。大漢廣開改惡之路,大都是這樣。所以聰明有德的君王,深思遠慮,棄短取長,政治上的措施是不隨便進行改革的。”朝廷認為他的建議很好,最終沒有恢復肉刑。  

當時,荊州牧劉表不向朝廷進貢,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還郊祀天地,禮儀擬指君主。朝廷下詔把他的行為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認為應當隱瞞郊祀這件事,來維護朝廷的臉面。  

建安五年(200年),南陽王劉馮、東海王劉祗相繼逝世,獻帝哀痛他們早逝,想為他們規定四時祭祀,為此先詢問孔融意見。孔融回答說:“陛下仁厚,感慨變化而增加思念,哀悼二王的魂靈發布哀憐的詔章,考查審度從前的典章制度,訂正禮制。臣看前代梁懷王、臨江愍王、齊哀王、臨淮懷王都死而無後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沒有聽說前朝為他們修祭祀。如果是臨時的,就不要列入傳紀。臣不懂事,認為他們都在幼小的年齡死去,陛下哀痛,以成人禮加以諡號,這應遵照您的意思辦理,祭祀結束,以後就不要再行。至於一年一期祭祀,不合禮意,又違背了先帝既定的法制,這是不合適的。”  

侮慢權臣

孔融漫畫、畫像 孔融漫畫、畫像

之前,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齣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討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曹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啊!”當時,饑荒戰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為不要禁酒,而且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  

孔融已經看到曹操奸雄詭詐,已漸漸顯露,愈發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了曹操。又曾經上奏認為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千里以內,不得封建諸侯。曹操懷疑他所談論的越來越廣,更加害怕他。然而,因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裝著容忍,暗中卻嫉忌他正確的議論,怕阻抗自己的大業。山陽人郗慮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寫信故意挑撥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對。  

進賢好士

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再任為太中大夫。孔融本性寬容不猜忌別人,重視人才,喜歡誘導提拔年輕人。等到退任閒職後,賓客天天滿門。孔融常嘆說:“座位上經常滿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無憂了。”  

孔融與名士蔡邕交好,蔡邕死後,有個虎賁士相貌有點像蔡邕,孔融每次喝足了酒,招他與自己同坐,說:“雖然沒有了老成人,而讓我高興的是還有典型。”  

孔融聽說人家有善行,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樣,言語有可採取的,一定擴展完成,當面告訴人家所不足的地方,稱讚他的長處。推薦賢士,獎勵進取。如果他知道的,沒有說,認為是自己的過錯,所以海內的英才,都信服他。  

慘遭殺害

《三國演義連環畫》孔融之死 《三國演義連環畫》孔融之死

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之前,京兆人脂習,與孔融相好,曾勸誡孔融性格太過剛直。等到孔融被害時,許昌沒有人敢為其收屍,脂習前往撫屍說:“文舉丟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聽說大怒,準備收捕脂習殺害,後來逢赦免才被釋放出來。  

主要成就

文學

建安七子塑像 建安七子塑像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曾懸賞徵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  

據《後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   但這為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總體來看,他的散文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字句的對稱,具有濃重的駢儷氣息,這是孔融有別於同時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時人們指出他的文章“體氣高妙”,“奮筆直書,以氣運詞”(劉師培《中古文學史講義》),這又體現了建安時期文學創作的共同風尚。 與散文相比較,孔融的詩歌顯得遜色。

曾作《郡國姓名離合詩》分扣“魯國孔融文舉”六字,在燈謎界被尊為文人詩謎的開山作。

政治

孔融的品格與言論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影響,他反對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時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討論的論據。

個人作品

孔融半身像 孔融半身像

《隋書·經籍志》載有《孔融集》9卷,今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卷83載孔融有《春秋雜議難》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   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

人物評價

三國志12的孔融 三國志12的孔融

李膺:高明必為偉器。  

陳登:博聞強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  

禰衡: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曹操: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曹丕: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司馬彪:融在北海,自以智慧型優贍,溢才命世,當時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許大志,且欲舉軍曜甲,與群賢要功,自於海岱結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會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異,皆輕剽之才。至於稽古之士,謬為恭敬,禮之雖備,不與論國事也。高密鄭玄,稱之鄭公,執子孫禮。及高談教令,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其自理甚疏。租賦少稽,一朝殺五部督郵。奸民污吏,猾亂朝市,亦不能治。  

張璠:融在郡八年,僅以身免。帝初都許,融以為宜略依舊制,定王畿,正司隸所部為千里之封,乃引公卿上書言其義。是時天下草創,曹、袁之權未分,融所建明,不識時務。又天性氣爽,頗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

葛洪:孔融、邊讓文學邈俗,而並不達治務,所在敗績。

范曄:①昔諫大夫鄭是有言:“山有猛獸者,藜藿為之不採。”是以孔父正色,不容弒虐之謀;平仲立朝,有紓盜齊之望。若夫文舉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動義概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跡,事隔於人存;代終之規,啟機於身後也。夫嚴氣正性,覆折而己。豈有員園委屈,可以每其生哉!懍懍焉,皓皓焉,其與琨玉秋霜比質可也。   ②北海天逸,音情頓挫。越俗易驚,孤音少和。直轡安歸,高謀誰佐?  

《繡像三國演義》的孔融 《繡像三國演義》的孔融

劉勰:孔融守北海,文教麗而罕於理。  

房玄齡:逮乎當塗基命,文宗蔚起,三祖葉其高韻,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彬蔚之美,競爽當年。獨彼陳王,思風遒舉,備乎典奧,懸諸日月。

司馬光:歲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可誦,論事考實,難要悉行。但能張桀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  

蘇軾:①文舉以英偉冠世之資,師表海內,意所予奪,天下從之,此人中龍也。   ②晉有羯奴,盜賊之靡。欺孤如操,又羯所恥。我書《春秋》,與齊豹齒。文舉在天,雖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視公如龍,視操如鬼。   ③漢景帝以鞅鞅而殺周亞夫,曹操以名重而殺孔融,晉文帝以臥龍而殺嵇康,晉景帝亦以名重而殺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殺王彧,齊後主以謠言而殺斛律光,唐太宗以讖而殺李君羨,武后以謠言而殺裴炎,世皆以為非也。  

陳普:一身撐拄漢乾坤,無那危時喜放言。不受禰衡輕薄誤,未容曹操駕金根。  

徐鈞:客滿尊中酒不空,眼高四海眇奸雄。才疏意廣終無就,已兆清虛西晉風。  

楊維楨:孔北海,辟一隅。座客日高談,論未聞,談廟謨。彌生本獨士,罪書空累予。在生承祖亦清俊,獻策未為疏。言不聽,何取誅?孔北海,儒亦迂。鄭玄何取尊鄉閭,妻孥已屬青州牧,流矢幾前猶讀書。  

羅貫中: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  

張溥:漢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呂布,孟德實兼其長。  

李贄:北海大志直節,東漢名流,而與“建安七子”並稱;駱賓王勁辭忠憤,唐之義士,而與“垂拱四傑”為列。以文章之末技而掩其立身之大閒,可惜也!  

軼事典故

小時了了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門人說: “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後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孔融立即反駁道:“那么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注引《續漢書》。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對他感到驚奇。  

《三字經》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之語。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出自《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不惑,遂與為交友。”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

哭墳不悴

據《御覽》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記載說:孔融任北海相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自己的亡父,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孔融於是將此人殺了。  

殺宥之三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得到梅堯臣賞識,其中有一句的內容說:“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主考官歐陽修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蘇軾答道:“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才恍然大悟。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畫像 孔融畫像

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別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麼?”答說:“哪裡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於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於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時人都為之悲傷。  

親屬成員

祖先

孔子,孔融的二十世祖。

孔霸,孔融的七世祖,為漢元帝之師,官至侍中。

祖父

孔賢

父親

孔宙,字季將,官至泰山都尉。

叔伯

孔彪、孔立(一作孔翊)、孔麟

兄弟

孔融兄弟共有七人:孔褒、孔晨、孔謙、孔昱,其餘二人名不詳。

子女

孔氏,嫁給羊衜  

另有二子,名不詳。  

史料記載

《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東觀漢記》、《後漢紀》、《資治通鑑》等都有記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孔融形象與正史相似。為孔子二十世孫,最初任北海太守,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孔融為第十鎮。後黃巾賊管亥率兵數萬圍北海,孔融與之戰不利,幸得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劉備親自引兵三千來救,管亥退走。曹操攻陶謙,孔融與劉備等引兵援救。

後召還為太中大夫,曹操征荊州時,孔融勸阻,被曹操叱退。孔融口出怨言,為郗慮賓客所聽聞。郗慮素來與孔融不睦,於是將此事告訴曹操,孔融被下獄棄市。妻子都被誅殺。好友脂習冒險為其收屍。

影視形象

孔融影視形象 孔融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1994年 電視劇 《三國演義》 鄭榕
1994年 電視劇 《東方小故事》 楊斌妮
2002年電視劇《洛神》李鴻傑
2004年 電視劇 《武聖關公》 李元彪
2008年電影《赤壁》王慶祥
2013年電視劇《曹操》古巨基
2018電視劇《三國機密》李燕平

(演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山東古代名人(一)

山東是孔孟的故鄉,儒家思想淵源流長,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周代齊、魯兩國均在山東省,齊魯便成為山東代稱,蘇軾詩云:“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可見齊魯學風歷來為士夫文人所景仰 。

十八路諸侯

 秦末,項羽、劉邦滅亡暴秦,進入關中。項羽假借楚後懷王之名,自立為西楚霸王,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 ,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 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
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秦漢時期著名作家

李斯前280-前208
陸賈前240-前170
賈誼前200-前168
晁錯 前200-前154
枚乘?-前140
鄒陽?-前120
司馬相如前179-前117
東方朔前154-前93
司馬遷前135-前86
淮南小山
桓寬生卒年不詳
王褒生卒年不詳
楊惲
劉向前79-前8
劉歆
揭雄前53-18
班彪3-54
王充27-97
班固32-92
班昭約45?-約117?
張衡78-139
趙壹生卒年不詳
蔡邑133—192
邯鄲淳
孔融153-208

建安七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