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常見病因有肺癌、胸膜間皮瘤、乳腺癌、甲狀腺癌、食管癌等以肺癌最多見,尤其是肺尖癌或肺上溝癌,有時為肺尖部轉移性癌。發病機制:腫瘤侵犯骨及通過胸腔入口的神經叢而引起症狀,若第1、2肋骨被破壞可有局部疼痛;臂神經叢受累時,可有上肢感覺或運動障礙;交感神經鏈被累及,可引起Horner綜合徵。
臨床症狀
![PANCOAST 綜合徵](/img/5/1b1/ml2ZuM3XxUjNxgjMxIjNxIDMzITM4MDM0kjMwADMwAzMxAzLyY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PANCOAST 綜合徵](/img/5/a26/nBnauM3X0IzN0gTOzQTO5ED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0k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輔助檢查:8例經X光拍片,均未發現肺結核灶。4例可見到肺尖部明顯的腫瘤影像,1例僅表現為胸腔頂部的胸膜增厚。2例有高度懷疑的病例經CT及MR檢查後結合支氣管鏡灌洗液刷片檢查,找到腫瘤細胞。還有兩例利用CT掃描和雙平面透視定位,通過頸後三角正對斜方肌皺襞前緣和第一肋後部.用細針經皮穿刺活檢後,得到細胞學診斷依據。8例中有5例存活.2例存活已超過5年,3倒已達兩年以上.兩倒術後死於腦轉移(8個月後).兩例術後3個月死於骨轉移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肺癌或縱隔腫瘤患者出現持續性劇烈的肩痛、腋窩痛及上肢痛,同時可出現患側眼瞼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縮小、患側面部無汗及感覺異常等Horner綜合徵表現。併發症:可引起Horner綜合徵。
檢查
診斷:根據臨床表現、胸部X線檢查,初步可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應與中樞神經失調和腦幹損傷相鑑別。
胸部X線檢查:早期可無異常或僅見肺尖部模糊陰影,當腫塊逐漸增大時,可出現肺內凸出的塊狀陰影1~3肋骨常被侵蝕糜爛,附近脊椎骨也可被壞。
治療
![PANCOAST 綜合徵](/img/e/12a/nBnauM3X3gzMxEzM3YjN5ID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2Y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原發腫瘤的治療 根據原發腫瘤酌情予以放射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多數患者已失去手術時機,但對疼痛劇烈者儘管不能切除病灶,但可做神經腫瘤剝離術或做第Ⅰ、Ⅱ胸神經切除術,以減輕疼痛症狀。
3.手術治療:8倒均經手術治療,其中5例經右第5肋床進胸,3例經左第5肋床進胸。術中均見到肺上葉與胸頂粘連.肺尖部癌腫與胸膜頂黏膜緊密.其中4例的第1、2後肋有不同程度的受侵,一例已侵及椎體。8例中,行右上葉合併第一後肋切除3例,右上葉切除兩例.左上葉切除l例,右全肺切除l例。(術前支氣管鏡檢查.見腫瘤已累及右支氣管)。左上@he瘤肺段切除1例(肺功能差),所有病例,術中均送冰凍切片,其中腺ca 5例,鱗ca兩例,小細胞肺癌1例.與術後標本病理切片相一致。8例中有5例接受正規化療,6例術前、術後均接受過放療。
相關檢查
普通透視檢查 A 心電圖 A 塗片鏡檢 A 一般攝片檢查 A 糞常規檢查 A 尿常規檢查 A 血液常規檢查 B 最大通氣量(MVV) B 每分鐘靜息通氣量(VE) B 肺活量(VC) B 殘氣量(RV) B 潮氣量(VT) B 肺總量(TLC) B 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 B 二氧化碳分壓(Pa CO2) B 氧飽和度 B 氧分壓(PaO2) B 酸鹼度(pH) B 胸部的CT檢查 B 胸部B超 B 紅細胞沉降率(ESR、血沉) B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GOT) B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GPT) B 球蛋白(G) B 白蛋白(Alb) B 總蛋白(TP) B 間接膽紅素(SIB) B 直接膽紅素(SDB) B 膽紅素總量(STB) B 癌胚抗原(CEA) B 支氣管鏡 B 病變部位組織穿刺活檢 B 血肌酐 B 血尿素氮(BUN) C 胸部的MR檢查 C 肺灌注顯像
預防
![PANCOAST 綜合徵](/img/9/47d/nBnauM3X4EzN0gDN5EjNxIDMzITM4MDM0kjMwADMwAzMxAzLxY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預後:一般預後不良
預防:本徵主要由於肺癌或其他腫瘤引起。當臨床出現患側肩臂劇痛、手部肌肉萎縮伴同側Horner綜合徵的徵象時,應及早到醫院檢查,進一步尋找病因,若為腫瘤所致,一般無手術根治機會,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加強營養和支持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