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溝癌

肺上溝癌

肺上溝癌又稱“潘科斯特(Pancoast )綜合症”、“肺尖腫瘤”、“肺尖癌”。上溝癌作為肺癌的一種常以肩痛為主要症狀。包繞肺的頂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個特殊區域。來自頸部、支配上肢的感覺和運動的神經纖維均經此區進入上肢。

基本信息

發病情況

若肺上溝癌腫瘤侵至此區,往往會感到受累側上肢的疼痛、乏力,這種疼痛往往需要鎮痛劑才能得以緩解。肺上溝癌癌腫常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同側瞳孔縮小,眼球內陷,上眼瞼下垂,額部汗少等霍納(Horner)綜合徵,壓迫臂叢神經引起同側肩關節、上肢內側劇烈疼痛和感覺異常,痼腫侵蝕及破壞第一、二肋骨時引起局部壓痛。通常這類患者極易被送給整形外科醫生或神經科醫生處理,從而喪失了早期診斷的機會。

本徵發病年齡多數為16~73歲,男性發病率高,右側病變多。當臨床表現出現本徵的徵象時,應進一步查找病因,避免漏診或誤診。治療和預後取決於病因。

症狀表現

1.病側肩、臂持續性疼痛,進行性加劇。2.同側上肢麻痹、手部肌肉,尤其是大小魚際萎縮。3.同側Horner綜合徵。

診斷依據

1.一側肩臂持續性進行性劇痛,並同側手部肌肉萎縮或伴Horner綜合徵。2.X線胸片示:病側肺尖部可見一致性密度增加陰影並有向其周圍骨組織侵蝕、破壞的現象。

治療方法

肺上溝癌的治療方法和肺癌的常規治療方法相同有手術、放化療、中醫藥治療。雖然手術為肺癌早期的治療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往往在肺癌發現的時候患者已屬於中晚期,基本失去手術治療的意義,一般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如化療結合中醫藥治療等。或者通過中西醫綜合治療,創造手術條件。

中醫療法

肺癌是腫瘤科常見病,早期治療首選手術切除。但由於種種原因,就醫時大部分患者已至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機會。近年來,中醫中藥治療肺癌已獲得值得關注的療效,在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方面發揮了特色。現將中醫治療肺癌的病因病機、辨證治療的有關文獻記載及臨床體會總結如下。

痰結是中醫中藥治療肺癌的病理基礎。

《難經》云:“肺之積,名曰息賁……令人灑息寒熱、咳嗽、發肺壅”。《素問·奇病論》云:“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素問·玉機真藏論篇》詳細記載了晚期肺癌發熱、胸痛引肩背、惡液質的症狀,指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可見,“息賁”、“肺壅”、“息積”、“肺積”均可歸為支氣管肺癌的中醫病名範疇。

肺癌的病因病機,《雜病源流犀燭》論述得較為中肯,認為:“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該文深入認識到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的病機。而無論是正氣內虛、臟腑失調,還是外邪侵肺、寒熱太過,均經過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的病理過程。無痰,則無以生肺積,故痰結於肺是肺癌的病理基礎。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肺脾氣虛,陰陽失和,受於風寒或風熱之邪,初未能成積聚,正虛祛邪不力,日久留滯成痰,痰氣膠結,乃成肺積。痰瘀化熱,灼傷血脈,則咳唾痰血。痰凝著於皮下,則見缺盆結核,流著於骨,則成骨痹,流於腦,則頭痛目瞑。肺癌的臟腑病機與肺、脾二髒密切相關,痰結貫穿於肺癌由原發到轉移的整個病程。

根據肺癌的病理機轉,按照中醫的辨證分型特點,中醫治療肺癌時大體分為肺郁痰熱、氣虛痰濕、陰虛痰熱、氣陰兩虛4個常見的臨床證型。其辨證要點和施治方法分述如下。

1肺郁痰熱型症

咳嗽不暢,痰中帶血,胸脅痛或胸悶氣促,唇燥口乾,大便秘結,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脈弦或弦細。本證為肺氣賁郁,血瘀痰壅。治宜宣肺理氣,化瘀除痰。

2氣虛痰濕型症

咳嗽痰多,胸悶短氣,少氣懶言,納呆消瘦,腹脹便溏。舌質淡黯或淡紅、邊有齒印、苔白膩,脈濡或滑。證屬肺氣虛弱,子病及母,脾失健運,痰濕內阻。治宜補氣健脾,除痰散結。

3陰虛痰熱型症

咳嗽少痰,或乾咳,咽乾不適,或咯痰帶血絲,胸滿氣急,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心煩口乾,小便黃,大便乾結。舌質紅絳、苔光剝或舌光無苔,脈弦數無力。本證為肺腎陰虛、痰熱互結,治宜滋腎清肺,除痰清熱。

4氣陰兩虛型症

乾咳痰少,咳聲低微,或痰少帶血,消瘦神倦,口乾短氣,目瞑失寐,煩躁心悸,納差體乏,舌紅乾或嫩紅、苔白乾或無苔,脈沉細。證屬肺脾兩虛,腎陰枯竭。治宜益氣養陰,扶正除積。

但是由於中醫中藥治療肺癌的理論比較複雜,尤其是應該在先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作整體辨證之後方能做出合適的治療法則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