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F—111是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鬥轟炸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型變後掠翼飛機。該機原本是為美國空軍和海軍研製的,由於各自的任務要求不同,難以兼顧。當時,美國軍方提出研製一種能滿足空軍的戰術對地攻擊、又能滿足海軍艦隊防空和護航要求的通用戰鬥機。為滿足空軍和海軍的不同作戰要求,決定研製A、B兩種型別因此出現了以對地攻擊為主的空軍型F一111A研製過程
和以對空截擊(即艦隊防空和護航)為主的海軍型F一111B。前者的主承包商是通用動力公司,於1962年開始設計,1964年12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1967年10月首批生產型正式交付使用;後者主要由格魯門公司研製,1965年5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但因結構超重,性能達不到要求,加之飛彈火控系統的研製也遇到困難,最後於1968年停止發展,海軍取消訂貨。從此,F—111成了純粹的空軍型飛機。先後有A、B、C、D、E、F、K和FB-111A等主要戰鬥型別,總共生產了562架。實際上在562架中應包括10個型別。參數
基本數據 | |
---|---|
乘員 | 2(飛行員和武器系統操作員) |
長度 | 73英尺6英寸(22.4米) |
翼展 | 展開: 63英尺(19.2米) |
掠後: 32英尺(9.75米) | |
高 | 17.13英尺(5.22米) |
翼面積 | 展開: 61.07平方米 |
掠後:48.77平方米 | |
空重 | 47,200 磅(21,400公斤) |
載重 | 82800磅(37600公斤) |
最大起飛重量 | 100,000磅(45,300公斤) |
發動機 | 2× 普惠TF30-P-100 渦扇發動機 |
推力 | 17,900 磅(79.6千牛)×1 |
加力推力 | 25,100磅(112千牛)×1 |
性能數據 | |
---|---|
最大速度 | 2.5 馬赫(1,650英里,2655公里每小時) |
作戰半徑 | 1330 英里(1,160海里,2140公里) |
轉場航程 | 4,200英里(3,700海里,6760公里) |
實用升限 | 66000英尺(20100米) |
爬升率 | 25890英尺/分(131.5米/秒) |
武器裝備 | |
---|---|
機炮 | 1× M61 Vulcan20mm機炮(0.787 in) |
9個外掛點(8×翼下,1×機身引擎之間) | |
各類自由落體通用炸彈 | |
集束炸彈 | |
BLU-109 | |
“寶石路”雷射制導炸彈 | |
BLU-107跑道炸彈 | |
GBU-15 | |
AGM-130 |
機體性能
外形設計
F-111A採用了雙座、雙發、上單翼和倒T形尾翼的總體布局形式,起落架為前三點式。最大特點是採用了變後掠機翼,這是該技術首次套用於實用型飛機。F-111A機翼採用可變後掠翼、懸臂式上單翼,無上反角。翼型為NACA64A系列,帶有常規機翼負扭轉(外洗,向翼尖方向減少迎角)。有5根翼梁,前後緣間、從翼根到翼尖為整體壁板蒙皮,前後緣採用蜂窩夾層。可動段上有全翼展前緣縫翼和後緣雙縫襟翼。中央為4.2米長的D6AC特種鋼製成的盒形長梁,各由一根直徑21.6厘米、長50厘米的樞軸與兩個外翼連線。通過液壓作動筒改變後掠角。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變後掠翼進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後在F-111上了套用。變後掠翼的優點是可以改善超音速飛機的起落性能,兼顧高、低速之間的氣動要求,擴大飛機的使用範圍。F-111A的機翼後掠角變化範圍為16-72.5’。起飛時為16’,著陸及亞音速巡航時為26’,高、低空超音速飛行時可選用72‘5’以下的適當角度。兩個活動的外翼間靠一根長4.2米長的盒形梁相連線,飛行員通過液壓系統控制它們的後掠角度變化。尾翼採用普通懸臂式後掠F-111三面視圖尾翼。除水平尾翼翼尖和垂直尾翼中段外,均採用蜂窩壁板。差動式全動平尾,可起副翼和升降舵作用。平尾與機翼在全後掠時形成三角形翼,間隙約25.4厘米。全動式平尾除控制俯仰外,並可差動與擾流板配合進行橫向操縱。機身為半硬殼式金屬結構,基本結構材料為鋁合金,蒙皮為蜂窩夾層壁板。在載荷集中和高溫部位採用了合金鋼和數合金。
F-111在生產潮使用中不斷改進。由於F-111是最早採用變後掠翼技術的實用飛機,難免有不成熟之處,先後出現過結構超重使飛機性能達不到預定指標,在飛行中因機翼轉軸接頭下板斷裂造成毀機事故;多次發生髮動機加力燃燒室熄火,以及進氣道節流引起發動機喘振等。這些問題,在後來的型號發展中都逐步得到了解決。
動力設計
F-111A型機裝兩台TF30-P-3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並列裝於後機身內。單台推力5650公斤,加力推力9500公斤。燃油箱總載油量為14515千克,還可以進行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座艙後的機身頂部。進氣道位於機身中部的兩側,進氣道裝有1/4圓錐形調節錐,由計算機控制,設有附面層隔板和擾流裝置。F型機改裝兩台TF30-P-100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11400千克,裝有液壓機械控制的進氣道系統,帶可調激波錐。座艙設計
F-111採用了F-111Ardvark(土豚)整體彈射座艙;而一般戰鬥機都是採用彈射座椅。該艙包括飛行員、全部儀表和降落傘,完全密封並可在水上漂浮。按照設計要求,在彈射救生時,F-111的座艙內會彈出一個塑膠護罩,該護罩非常有效的保護了飛行員,免受彈射時強大的迎面高速氣流的衝擊。這一設計保證了F-111飛行員可在零高度、零速度或2.5馬赫飛行時安全跳傘。這一系統甚至可以在飛機落水後彈射,還能從15米水下彈射出水。後期的F-111救生傘已將早期的直徑21米的降落傘,換成由3具直徑為15.9米的小傘構成的多傘系統。機載武器
武器系統包括機身彈艙和8個翼下掛架可攜帶普通炸彈、飛彈和核彈。機身彈艙長5米,可掛1顆1360千克炸彈。機上可掛6枚AIM-54“不死鳥”空空飛彈,還裝一門M61型機炮,備彈2000發。左、右翼各有4個掛架,其中內側兩個掛架可以隨機翼後掠角的變化而轉動,始終保持與機身縱軸平行。外側兩個掛架是固定的,可拋掉。後掠角為26°時最多可帶50顆340千克的炸彈,或26顆454千克的炸彈。後掠角為54°時,可帶18顆炸彈。後掠角為72.5°時,可帶10顆。所攜帶的彈藥包括:20枚CBU-52、20枚CBU-59、20枚CBU-71、8枚CBU-71、8枚CBU-87、8枚CBU-89、20枚MK-20、4枚BL-755,除此以外還可帶飛彈或核彈,最大載彈量8噸多。“鋪路大頭釘”運行原理圖及作戰模式
電子設備
在電子設備方面該機型不惜工本不斷更新,從第一架F-111A問世到1982年先後進行重大改進14項,耗資2.4億美元;1985年美國空軍又決定按撥款11億美元,用於對380架F-111的改進(包括改進項目包括攻擊雷達、地形跟蹤系統、慣導系統、控制及顯示裝置等)。電子設備 | |
---|---|
通信系統 | AIC-26機內通話設備 |
ARC-123及ARC-164無線電通信設備 | |
導航系統 | AJN-16慣性導航系統 |
ARN-84塔康導航系統 | |
APN-167雷達高度計 | |
ARN-58全向無線電信標 | |
URT-33雷達信標 | |
AYK-6通用計算機 | |
FC-11飛行控制系統 | |
火控雷達 | APQ-146雷達 |
APQ-161攻擊雷達 | |
KB-18A偵察/攻擊照相機 | |
ASG-27光學瞄準具 | |
自衛系統 | APX-64敵我識別器 |
APS-109雷達尋的及警戒設備 | |
ALR-41雷達告警器 | |
AAR-34電子對抗設備 | |
ALE-28消極干擾設備 | |
ALQ-119及ALQ-87電子對抗吊艙 | |
ALQ-94電子對抗干擾設備 |
機型
F-111共有9個型別。主要優點是航程遠、載彈量大、能全天候作戰傾瀉炸彈的F-111。其中大多數為以對地攻擊為主的戰鬥轟炸機或改進型飛機,主要用於在夜間和不利氣象條件下執行常規和核攻擊任務,但也有兩種完全改成了別的用選購飛機,如EF-111電子對抗飛機和FB—111戰略轟炸機。它們經常出現在一些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中,是美國遠程作戰的主力機種之一。美國共生產F-111各型機563架,即A、B、C、D、E、F和G等7種基本機型,並在F-111的基礎上還研製了EF-111A電子干擾機和FB-111轟炸機,其中C型機出售給澳大利亞空軍使用。
F-111A空軍型:該機型共生產141架,裝備TF-30-0-3發動機。第1架F-111作戰型飛機於1967年10月配備給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雖然其交付給部隊,但遠遠未達到戰略水平,該型機於1972年進行1類測試,在1973年進行了2類測試,但最後取消了第3類測試。該型機在交付7年後才達到用戶最低滿意標準。該型機一直表現出發動機存在著問題,發動機的壓縮機時轉時停,最後美國宇航局的工程人員、空軍和通用動力公司一同研究對主進氣道進行重新設計後再解決這個問題。
F-111B海軍艦載型戰鬥機:除5架原型機外,只生產了2架生產型。由於太重而不適於航母艦載作戰,於1968年停止發展。
F-111D:裝備了TF-30-P-9發動機,並在導航和空空武器發射精度方面有所改進。1973年2月交付完畢,共生產96架。主要裝備駐新墨西哥州的坎農空軍基地的第27戰鬥機聯隊。
F-111E:是在F-111A基礎上,重新設計了進氣道,改善了發動機和進氣道匹配,能以2.2馬赫以上速度飛行。共生產了94架。該型機主要裝備在駐英國UpperHeyford基地的第20戰鬥機聯隊,支援北約的行動。該型機還普部署至土耳其的因契爾利克空軍基地,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
F-111F:裝TF30-P-100發動機,推力增加25%,共生產了106架,1976年11月交付完畢。
F-111G:隨著冷戰結束,美國空軍決定將FB-111A改裝成既可執行核攻擊,又可執行常規任務的雙重任務戰鬥機,改裝後的飛機編號為F-111G。1989年完成了頭2架的改裝。美國空軍於1991年6月至1992年上半年間把這些飛機交給戰術空軍司令部的第27戰術空軍飛行聯隊,接替F-111D執行訓練任務。F-111G於1993年中旬開始退役。
EF-111A:是美國格魯門公司在通用動力公司F-111A的F111基礎上研製的變後掠翼專用電子對抗飛機,主要執行遠距干擾和突防護航任務。該機翼展19.20米(完全伸出)、9.74米(完全後掠),機長23.16米,機高6.10米,機翼面積48.77平方米(最大,後掠角16度)。1981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機組人員2人。作戰半徑350一1500公里。實用升限13700米。最大飛行速度2215公里/小時,巡航飛行速度800公里/小時。該機裝備的主要電子對抗設備有:機群編隊集體防護用的干擾系統AN/ALQ一99E,此干擾系統共有11部干擾機,其中9部安裝在彈艙內,2部安裝在其它艙EF-111ARaven(渡鴉)內:本機自衛用的干擾系統AN/ALQ—131(137);偶極子反射器和紅外誘餌投放裝置AN/ALE一39(40);告警接收系統AN/ALR一62和紅外偵察系統AN/ALR-23。EF-111A電子對抗飛機上的電子對抗設備,連同其整流罩重約3噸。EF-111A電子對抗飛機用於對敵方各型防空電子設備進行干擾。該機執行電子干擾任務,既可在敵方火力圈外巡邏實施,也可編入戰術飛機突擊編隊中執行。EF-111A電子對抗飛機在巡邏空域執行任務時,一般要出動2一3架,另有2—3組戰鬥機雙機對其掩護。每架EF-111A電子對抗飛機負責干擾6—8個電子目標。
戰鬥經歷
空襲利比亞
在1986年4月14日夜美軍轟炸利比亞的行動中,萊肯希思第48TFW的24架F-111F作為先鋒使用雷射制導炸彈轟炸了的黎波里的目標,領機是70-2390,一架F-111F(70-2389)被高炮擊落。美軍機群對利比亞的打擊示意圖“鋪路大頭釘”吊艙錄製的轟炸利比亞機場。海灣戰爭
1990年12月,霍FB-111/F-111GArdvark(土豚)納將軍和他的作戰代理指揮官約翰·科穗少將,以及格洛森將軍作出結論,F-111是一種執行遮斷作戰任務的遠程突擊戰鬥機,在裝備了新式紅外瞄準吊艙後能夠在夜間從中空高度發現並摧毀敵坦克或裝甲車。採用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可以在夜間從中空有效打擊敵地面目標.是在“夜駱駝行動”之後才提出來的。1990年12月,即海灣戰爭大規模空襲開始的前一個月,美國空軍裝備有紅外導航和瞄準吊艙系統的戰鬥機聯隊,開始了夜間模擬攻擊訓練,“敵方”是美國第七裝甲部隊.其目的在於確定裝備有紅外設備F-111的飛機能否在夜間切斷敵後勤補給線,能否用集束炸彈攻擊敵裝甲部隊。訓練代號就是‘夜駱駝行動”。在這一行動中,發現裝備紅外設備的飛機有可能在夜間從中空高度攻擊地面目標。對參加訓練的F-15E、F-16C和F-111的空勤人員來說,夜間中空空襲地面目標是一項新任務,因為平時的例行訓練大部分都是在夜間針對地面高價值目標進行低空攻擊,為此飛機裝備有夜間低空導航和紅外瞄準系統、“寶石平頭釘”紅外瞄準吊舷系統。
海灣戰爭期間,擔任第14空軍師司令的格洛森將軍,向第48戰術戰鬥機聯隊F-1HF聯隊伍西姆·倫儂上校布置了採用新戰術的作戰計畫。該聯隊駐紮在秒特聞拉伯塔伊夫市。倫儂上校安排自己為領隊長機.倫儂上校和史蒂文·威廉斯少校駕駛代號為‘突擊者07”的長機,與湯米·克勞福德中校和斯科特·吉萊特皮上尉駕駛的“突擊者08”僚機,組成了第一個採用新戰術打坦克的戰鬥小組。兩架F-111F進入了由兩個“殺傷箱”組成的面積為96×48平方公里的伊軍陣地上空。所謂‘殺傷箱”,是指在方格坐標紙上將伊軍陣地進行劃分所形成的區域,其目的是為便於調動部隊和防止作戰中各部隊之間發生分工混亂。每架飛機攜帶4顆GBU-12雷射制導炸彈,每顆重227千克。轟炸目標是‘殺傷箱”內的敵坦克、裝甲運兵車、汽車、火炮、指揮和控制掩蔽所,以及補給品集散點等。第一次的轟炸完成了全部預定任務。
據統計,在23天時間裡,F-111F總共完成了664架次轟炸任務,所出動的F-111F,全都安全返回了基地,無一受損,精確攻擊能使飛機在執行轟炸任務時使用較小的彈頭。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戰績,是因為飛機具有能給目標以致命打擊的精確制導武器、紅外瞄準吊艙、大載彈量和長時間留空的巡航能力。
在地面作戰開始之前的29天中,F-111F、F-15E和A一6執行了數百次打坦克任務。其中,由兩架F-15E共攜帶8顆雷射制導炸彈,一次出動就炸毀16輛裝甲車的事就有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