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4首次被派駐蘇聯國外的紀錄,則是在1979年被派駐到當時東德的擊劍手B型。其後最為西方謀體頻繁報導的則是於1984年被派到阿富汗進行作戰任務期間。後來蘇-24更於1989年少量出口至利比亞,及其後的伊拉克。現時相信直到2004年約有800架該機種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包括其中約550架改為擔任戰略任務的。
後期蘇-24更衍生出作為偵察機及電子作戰設計的擊劍手E型及擊劍手F型機種。
歷史
它的發展可追溯至1964年,作為一新機型以取代Il-28及Yak-28的戰術角色。當初設計時蘇霍依設計局提供了兩種設計:固定翼及變後掠翼。固定翼設計的原型機於1967年6月率先首次試飛,此機現存放在莫斯科的空軍博物館。而變後掠翼設計的原型機則在1970年1月首飛。經多次修改後,正式蘇-24的生產定型首次試飛則於1974年1月進行,該型應為北約所指的擊劍手A型。它的修改設計型號,即北約所指的擊劍手B型,則在1976年夏天首次少量裝備部隊開始服役。其後它的設計於70年代後期被多次的進行修訂。
[編輯] 衍生型
[編輯] 蘇-24M(擊劍手D型,Fencer-D)
前蘇聯前線空軍於1979年根據作戰測試的經驗要求發展的。改用Kayra-24M電視/雷射標定系統(用以導引Kh-25ML與Kh-29L雷射導引飛彈,或是KAB-500與KAB-1500雷射導引炸彈),並加裝一套LO-2 Mak-UL飛彈警報系統、BKO-2的自動化電戰系統、伸縮式空中加油受油管:另外取消Filin-N被動雷達測向系統。同時,翼下外側掛架加裝APU-60發射器,可發射最多2枚的R-60(AA-8 aphid)短程空對空飛彈。
[編輯] 蘇-24MK
蘇-24MK為Su24M的出口型,其性能被降低。在80年代末期,該機被出口至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及敘利亞。[1]
[編輯] 蘇-24MR(擊劍手E型,Fencer-E)
蘇-24的戰術偵察機型。除自動貼地飛行所需的地形追隨雷達與短程空對空飛彈掛架之外,蘇-24MR拆除了機炮、光電射控系統等空對地武裝,使機長縮短了2米。相對地,主要裝備是包含外載與內裝多個模組組合成的BKR-1戰術偵察系統。本機型於1983至1993年間建造近200架。
[編輯] 蘇-24MP(擊劍手F型,Fencer-F)
蘇-24的電子作戰機型。內裝Landysh電戰系統,並可在中線掛載SPS-5或Mimosette干擾莢艙。產量極少,只有20架。本機型可從外觀上發現機鼻下、座艙後上方、進氣道與垂直尾翼兩側都有電戰系統的特殊天線。
[編輯] 強-6
強-6南昌飛機製造廠,發展一種單發單座超音速強擊機作為強5和殲6的共同後續機,中國第一種變後掠翼戰機——強6,最終夭折。 最近有不可靠訊息稱,強6即將於2008年由洪都航空重啟研製進程。
[編輯] 使用國家
蘇-24使用國家分布圖。鮮紅色代表現時使用國,深紅色代表以前的使用國 阿富汗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伊朗
伊拉克
哈薩克斯坦
利比亞
俄羅斯
蘇聯
敘利亞
烏克蘭
烏茲別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