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背景
![093核潛艇](/img/2/a38/nBnauM3XxUDNygDN0czMxQD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3M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概述
![093核潛艇](/img/1/07c/nBnauM3X0YzN0YTN3czMxQD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3M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結構特點
![093核潛艇](/img/d/935/nBnauM3XxMzMzQjMykTNwEjNzQTM5YDMwIjMxADMwAzMxAzL5U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水下排水量:8,000噸;全長:106公尺;身寬:11公尺;潛艇吃水:10公尺;最大潛深:400公尺;噪音量級為110分貝;自持力為80天。
主要設計任務
反潛並為彈道飛彈核潛艇(SSBN)保駕護航,主要武器為四管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可發射各式魚雷和潛射反艦飛彈;次任務為反水面艦艇/地面目標,可搭載發射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AShM)和攻地飛彈(SLCM),精準布雷(GPS導航),電子對抗。
中國版的“勝利”級?
潛艇設計據說是以俄制“勝利 III”級為技術藍圖,並部份融合了Akula級較先進的生產工藝。
“勝利”級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主要攻擊核潛艇,從1978到1992年間,前後共打造了26艘。到了90年代末仍有18艘服役,數量居各類潛艇之首。“勝利”級的尺寸較“漢”級略大,但是火力卻比後者強的多,攻地,反潛,反艦飛彈樣樣全,其搭載的反艦和反潛飛彈有SS-N-16和SS-N-15兩種,極難反制,是冷戰時期蘇聯對付美國航母艦隊及其水下護衛核潛艇的剋星。由於“勝利”級偏向反潛,因此,西方估計我國可能選擇了部份“Akula”的降噪技術和工藝強化接近美軍航母所需的寧靜度。
水下飛毛腿
揉合了俄國技術設計生產的093除了噪音值達到了同美“洛杉磯”級SSN早期型的水平外,在攻擊能力上基本達到了前蘇聯的套數和功力,這主要是由其多種仿俄制重型魚雷來決定的。在速度上據說093將達到50節(註:仍在美改良型魚雷的攻擊能力內),如果屬實,建成後,它可能將是世界上最快的SSN了。這樣高的速度,進可攻,退可守,在水下攻防戰中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當然,這都取決於同093,094配套的高壓氣冷反應堆能否如期研製成功了。優秀的汽車也好,飛機也好,艦船也好,有了好的動力裝置,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093未來能否克敵制勝,核反應堆正是重中之重,事實究竟如何,還請大家拭目以待。
研究背景
![093核潛艇](/img/8/9c0/nBnauM3X2MDO0UDNwgzMxQD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4M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093的最早研製構想早在1980年就已經出台。當時,鄧小平在視察了海軍潛艇部隊時尤其提到了要大力發展核潛艇,並且要求“這個核潛艇的東西要走在其他軍艦的前面”。海軍於是於1980年11月下達了研製新型核潛艇的計畫,當時要求要達到前蘇聯第三代的技術性能指標。經過三年的反覆論證和立項,093型於1983年7月正式上馬。
與當時中國的其他軍品研製計畫一樣,093的研製也經歷了風風雨雨,幾經波折。最初093的研製進展非常緩慢,主要原因是無法解決新型武器和新型核反應堆的研製。1988年,中國核反應堆技術有突破性進展,並於當年向阿爾及利亞和巴基斯坦出口了我國自行研製的民用輕水核反應堆。民用核技術的進展被國際上認為是中國在核技術領域中的一次很重要的跨越,當年的《簡氏》曾專門刊文就中國核潛艇和核彈頭的發展做出報導。
1989年原先的093研製計畫遭遇重大調整,原因是海軍領導認為原先的093的有關性能已經不先進,為了避免出現091一出世就已經被淘汰的局面,有關部門對093的研製作出了調整。
1993年093的研製再次受阻,原因仍然是技術的落後。當時美國新一代“維吉尼亞”級(原名“百人隊長”)核潛艇的研製進展非常順利,1993年維吉尼亞級的有關技術情報被PLA獲取,有關技術性能領先當時的093至少兩代以上。這讓093的研製小組大吃一驚。
海軍對於093型的最初要求是,排水量在4000-6000噸之間,能夠攜帶12枚戰術飛彈,可以發射533和650魚雷,可以發射潛射飛彈,達到國際80年代水平。因此,093型的最初模型依稀可以看見前蘇聯阿庫拉的影子。但是在很多關鍵領域如潛艇減噪,下潛深度和壓水堆上,093的初期設計落後阿庫拉級很多。而80年代前蘇聯S(塞拉)級更加先進,而美國海狼級則可以說達到了冷戰期間美蘇核潛艇研製的極限。
此後093的研製趨於停滯,直到1996年我國新型核反應堆技術出現重大突破。原先的中國核潛艇均採用前蘇聯於6、70年代採用的壓水堆方案,但是由於國內技術不過關,同時從國外引進又無可能,這導致核潛艇的研製無法有所進展。中國為解決這一矛盾於80年代後期起另闢奚徑,開始研製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高溫氣冷核反應堆技術。從此以後,093型的研製逐漸加速,直至現在。
高水平動力系統
![093核潛艇](/img/5/69c/nBnauM3X2MDNyADM5gDNxQD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4Q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本來美國是有機會接過前蘇聯的接力棒使用這一技術的。1993年,曾經獲得過前蘇聯“二級功勳”獎章的Д卡薩巴連科叛逃至美國,其攜帶有關於高溫氣冷堆的重要核心機密並期望以此獲得美國籍。但是,美國這時剛剛在維吉尼亞的研製取得很大進展,不太看得上卡薩巴連科的材料,況且卡薩巴連科本人生活比較放蕩,到美國的時候還吸毒,因此CIA認為此人情報疑點很多,導致美國沒有重用此人。直到1998年美國獲悉中國在這一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再想起此人時,為時晚矣,卡薩巴連科已經在1994到1997年的某一年中因為吸毒與黑社會發生瓜葛,被槍殺在聖路易斯市的街頭。
中國研製這種技術始於80年代中期,蘇聯解體後中國大量引進前蘇聯技術人員,據悉,目前在西北進行軍事研究的前蘇聯專家至少有6600人(對於這一數字的說法很多,普遍認為應該更多。因為90年代以後,中國因為外交和經濟上的原因而需要的俄語人才大量減少,但是北外、廣外這些年來吸收的俄語招生並沒有減少,大量的俄語人才被認為用於軍事領域)。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經濟力量大為增強,許多可以用於軍事項目的民用技術也有很大進展,如材料力學和流體力學(1976年建設毛主席紀念堂時因國產玻璃鋼硬度不過關而放棄採用的2號方案在1983年就已經解決)。中國的許多軍品研製在90年代取得進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進口了大量俄國專家。
1996年國產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研製取得技術性突破,困饒多年的堆內溫控問題基本解決。1997年底第一台高溫氣冷核反應堆樣堆研製成功,並成功在四川試運轉。此後中國先後數次撥專款加快093的研製。大約在2000年上半年,首座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吊裝潛艇成功。套用這種反應堆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大大增加潛艇的航速和水下動力。
武器裝備
魚雷
![093核潛艇](/img/0/3f1/nBnauM3XxAzM4kDMxIjNwEjNzQTM5YDMwIjMxADMwAzMxAzLyY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飛彈
反潛並為彈道飛彈核潛艇(SSBN)保駕護航,主要武器為四管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可發射各式魚雷和潛射反艦飛彈;次任務為反水面艦艇/地面目標,可搭載發射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AShM)和攻地飛彈(SLCM),精準布雷(GPS導航),電子對抗。潛艇設計據說是以俄制“勝利III”級為技術藍圖,並部份融合了Akula級較先進的生產工藝。“勝利”級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主要攻擊核潛艇,從1978到1992年間,前後共打造了26艘。到了90年代末仍有18艘服役,數量居各類潛艇之首。“勝利”級的尺寸較“漢”級略大,但是火力卻比後者強的多,
攻地,反潛,反艦飛彈樣樣全,其搭載的反艦和反潛飛彈有SS-N-16和SS-N-15兩種,極難反制,是冷戰時期蘇聯對付美國航母艦隊及其水下護衛核潛艇的剋星。由於“勝利”級偏向反潛,因此,西方估計我國可能選擇了部分“Akula”的降噪技術和工藝強化接近美軍航母所需的寧靜度。
![093核潛艇](/img/b/65c/nBnauM3XxMjN1EjNyIjNwEjNzQTM5YDMwIjMxADMwAzMxAzLyY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主要的是在它的指揮台圍殼後,有一個飛彈垂直發射艙段,可以發射遠程反艦用HHN-3型反艦飛彈,攜載量12枚。主要的電子設備有新型主動攻擊聲納,中頻艦殼聲納,艇中部偵聽聲納基陣,以及艇尾的拖曳陣列聲納基陣。該艇也裝設了最新型的極低頻通訊天線和雷射衛星通信接收裝置,可以在遠洋深海隨時與基地保持通信聯繫。093攻擊型核潛艇採用雙殼體結構,一台改進型壓水堆,功率10兆瓦。該艇水面航速18節,水下航速25節。艇首有六個魚雷發射管,其中四個是533毫米,用於發射魚5改和魚6反艦反潛兩用魚雷,兩個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專門發射魚8重型反艦魚雷和反艦鷹擊83水下發射飛彈。
它還使用了中國最新研製成功的核潛艇用微光夜視CCD一體不穿透殼體潛望鏡。它一改中國核潛艇使用五葉螺鏇槳的歷史,首次套用了中國自研的核潛艇用七葉大側斜漿,其安靜性和推進效率都有明顯提高。特別是中國首次在核潛艇上套用橡膠消聲瓦取得成功,此舉可極大地提高自身的隱蔽性,減小敵方聲納的探測距離。中國工程技術人員還在反應堆減速裝置與艇的固定連線中首次使用了彈性減震裝置和減震套墊,使得艇的動力系統所產生的噪音,需通過減震裝置傳向艇體,大大減少了噪音輻射。該級艇主要的特點是噪音小、隱蔽性強、機動性好、生存率高、飛彈射程遠、高科技含量大等特點。
功到自然成
![093核潛艇](/img/2/959/nBnauM3X2QjM5cTNxkDNxQD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5Q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目前的093型1997年開始艇體建造,1999年基本完成框架,2000年吊裝反應堆,目前正處於最後的完工和全面調試階段。估計093型可能在2001年上半年就已經下水,同時,由於相關技術基本成熟,093首艇的後續型也在施工中。首批3艘2003年可以形成戰鬥力。
正在設計建造中的094型也採用了大量093型的成熟技術。據悉,093型的反應堆、消音瓦、推進機的技術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其中,使用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的至少10年內將只有中國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國建造新艦艇一改過去先建首艦,經過反覆調試再投入小批量生產的慣例。093型的後續艇幾乎與首艇同時開工,只是在吊裝反應堆時進度落後。中國此次如此快馬加鞭一來迫於周邊形勢,二來更主要的是因為093型的技術比較成熟。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的技術2001年在863計畫15周年展覽中已經展出,介紹文字中特意提及它主要用於軍事。此時093型已經下水試航成功。093型的艇體結構為中國獨立設計,並且在部分常規潛艇上作了試驗,中國90年代新潛艇的研製速度並不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093型的研究。
美國軍方對於093型的研製進度究竟掌握到何種程度尚不得而知,但是北約已經迫不及待地將其命名為“清”級。1997年時五角大樓曾經對外公布過他們掌握的093型研製情況,但當時美國人尚不了解在90年代中期093型的研製已經有了很大變動。根據五角大樓的說法,093型仍然採用壓水堆。1999年美國人才知道中國的高溫氣冷核反應堆技術取得世界領先,並一度以為093型已經下水,這導致美國攻擊俄羅斯向中國轉讓了核潛艇技術和當時的李文和案和考克斯報告,但五角大樓內部認為,這種反應堆技術上難度很大,以中國人的技術實力使用起來風險很大。
中國軍方對於093型的進展非常滿意。根據海軍的看法,這種潛艇的綜合實力已經足以對抗洛杉磯改進型了,但在噪音、攻擊範圍和自動化上仍然較海狼和維吉尼亞落後不少,但093具有的高航速和高潛深已經領先於這些美國核潛艇。
性能數據概況
![093核潛艇](/img/9/15a/nBnauM3X0cTM2gTN0kDNxQD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5Q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093型的噪音水平大約在105-110分貝之間,後續型號可能會有所改進。其優勢在於航速,高溫氣冷核反應堆提供了強大的動力,093型的水下正常航速提高到35-45節,最大航速有可能突破50節,093正式出世後,將迅速正式打破前蘇聯47.1節的潛艇水下航速記錄。093型耗能較快,估計續航力僅在5-10萬海里之間。
093型艇上配員達120人,甚至超過了奧斯卡級,這也證明其自動化水平不高。艇上的居住環境一般。
093的推進系統軍方原想採用噴水推進,但苦於技術仍然不過關,因此採用的是7葉槳,單槳。
093採用單雙層混合排布的艇體,雙層艇體為主。
093的量產費用不詳,據說其研製費用高昂但量產費用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高,原因在於設備的國產化率很高,幾乎達到100%。
五角大樓最新公布093的研製進度是在2000年12月,認為它仍然採用壓水堆(其實早在1999年五角大樓就已經確認093將採用高溫氣冷核反應堆,但為什麼2000年12月卻對外宣稱093採用壓水堆已經成為一個謎),其他結構與真實情況比較接近。但五角大樓認為093的艇體剛剛開工,下水服役還要等到2003年以後。這又是一個疑問:如果按照五角大樓的對外說法,2000年12月才剛剛開工,且反應堆研製還沒結束的話,無論如何2003年服不了役,美國對於中國採用新型核反應堆的矛盾心態由此可見一斑。
另兩個非常關注093研製進程的就是日本與台灣。台灣人的情報應該比美國人準確。2001年時台灣軍方曾經表示掌握了大陸的最新潛艇研製,應該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