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場鎮

龍場鎮

龍場鎮位於宣威市東北部,鎮政府駐地距市區23.5公里,是格宜、寶山、阿都等7個鄉鎮通往宣威市城區的必經之地,地跨北緯26°11′—26°29′,東經104°11′—104°26′。東西最大橫距1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8.3公里,地轄13個村民委員會,109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全鎮有14726戶,鄉村人口53713人。其中農業人口52118人,少數民族2128人。2007年末全鎮耕地面積100340畝,人均1.94畝。東南與格宜鎮接壤,南與東山鄉隔河相望,西與來賓鎮毗鄰,北與樂豐鄉呼應,國土面積261.68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445米,最低海拔1664米,立體氣候明顯,屬山區、半山區溫帶氣候,適宜溫帶動植物種群生長,生物多樣性明顯,自然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龍場鎮龍場鎮風景
龍場鎮位於宣威市東北部,距市城區 23.5 公里,地處東經 104 ° 11'52" ~ 104 ° 26'58" ,北緯 26 ° 11'38" ~ 26 ° 29'36" 之間,跨徑度 15'06" ,緯度 17'58" 。東與格宜鎮接址,南與東山法樂河為界,西與來賓鎮毗鄰,北接樂豐鄉, 東西最大橫距 11 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33 公里,國土面積 262 平方公里。民國29 年( 1940 年)為龍場擴大鄉。1949 年分屬新一區、新二區。1950 年 6 月分屬觀雲區和格宜區。1953 年屬格宜區。 1973 年調整社、隊規模後成立龍場公社,轄 15 個大隊。 1984 年改為龍場區,1988年1月撤區建鄉為龍場鄉。今為龍場鎮。
龍場鎮地形狹長,從東北到西南略顯長方形,北部山樑隆起較高,西為兩山間一夾谷 , 東南地形變化較大,高山深谷,掌狀分布。最高海拔 2445 米,最低海拔 1664 米,高低相差 781 米。山脈屬烏蒙山東列山系。主要山脈分四支:一支為主脈,從西部入境向北延伸,在光山樑子入樂豐鄉、雙河鄉境,境內長 30 公里;一支在鎮中部,由崔家梁子、白藥山、五里坪梁子、勺起樂梁子至白泥井,長約 30 公里;一支在鎮東部,由白龍潭梁子、邵家梁子等四梁子組成,長 18 公里;一支由孟家山樑子、志戛梁子組成,長約 21 公里。 龍場鎮屬溫帶氣候,北部海拔較高,雲霧多,氣溫稍低,年平均氣溫13.3 ℃,平均初霜期11月4日,終霜期3月30日,無霜期216 天,年平均降雨量 962.2 毫米, 平均降雨 148 天,降雪 10.8 天,年平均日照 2068 小時 , 日照百分率 49 %,積溫 3709 ℃,年平均大風日 39 天,春季西南大風日 32 天,占 87 %。

歷史沿革

龍場鎮龍場鎮

龍場鎮在清朝時期屬宣威九甲六村聯合所在地,民國初屬寶山區龍場鄉,1973年前屬格宜所轄,1973年3月與格宜分為兩個公社,轄15個生產大隊,1984年4月成立龍場區,轄15個小鄉,1987年撤區建鄉,2002年1月撤鄉設鎮。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龍場鎮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逐漸轉為宣威市東北部開放的神經元匯聚區。大量的人流、特流、信息流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快了龍場鎮利用各種內外積極因素,整合各種有利資源打造和構建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步伐。

基礎設施

龍場鎮龍場鎮
一是素質教育基礎設施完備。全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村級完小13所,幼稚園2所,校舍總面積達51462平方米,各校均有現代遠程教育設施、設備,部分學校實現“天網地網”合一。二是交通網路設施基本完善。全鎮公路通車裡程223.43公里,建制村實現村村通路,自然村95%以上實現村通便道路。三是農田水利建設實效明顯。人畜飲水、龍場河和拖樂河治理、水庫除險加固、水澆煙等工程得到逐步實施,農田水利建設穩步推進,水利化程度突破41%,自來水普及率超90%,民眾生活用水保障率達60%。四是醫療設施基本完備。鎮衛生院完成擴建、村衛生所完成初建,鎮衛生院業務用房面積達2612平方米,病床57張,科室健全,設備較為先進;村衛生所有固定醫療場所和一定醫療設備,基本滿足“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要求。五是廣電、通訊發展迅速。程控電話裝機總量1379部,覆蓋率達82%;手機信號發射塔7個,行動電話擁有量6122部,移動通訊覆蓋率達98%;9個行政村開通有線電視,用戶達8789戶,網際網路用戶3724戶;完成“一戶一表”網改工程1192戶,電網改造覆蓋率達81.2 %。

經濟發展

龍場鎮農地
龍場鎮通過實施“薯類經濟戰略”、生豬“雙百工程”和“飼料玉米基地”建設,傳統優勢農產品的產業經營規模已初步成形。2007年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47500畝,鮮薯產量5557.5萬公斤,外銷2025萬公斤,商品率由2003年的12.21%提高到 36.44%;生豬產業初步形成了從仔豬繁育——規模飼養——銷售產業鏈運行模式,現已發展生豬養殖示範園小區7個,“雙百”工程示範戶310戶。2006年全鎮生豬出欄 72990頭,創產值7620.16萬元;烤菸生產走擇優布局、依託市場、提質增效、以質取勝之路,實現了品質、效益的穩步增長;

良種工程和商品蔬菜快速發展,辣椒、青首蘿蔔、草莓、花香菇、魔芋等特色農產品逐步走向商品化、規模化。具有比較優勢的煤炭產業、建築建材業、交通運輸業、路沿經濟迅速崛起,產業向優勢門類集中,發展後勁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集鎮的聚集、輻射對農村人口的吸納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帶動效應日趨明顯。2007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44976.78萬元,年平均增幅達7.47%;糧食總產量完成2465萬公斤,年平均增幅達2.56%;畜牧業總產值完成7548萬元,年平均增幅達13.17%;農民人均純收入2382.8元,年平均增幅達6.87%;三產業結構由2003年51:41:8調整為2006年的37:46:17。其中農業產值2007年完成7446萬元,年平均增幅達15.59 %;能源工業產值完成8125萬元,建築建材完成11186萬元,年平均增幅分別達8.4 %、9.2 %;三產業完成7307.89萬元,年平均增幅達7.6%。

資源環境

龍場鎮龍場鎮
龍場鎮境內及周邊鄉鎮具有豐富的煤炭、石灰石粘土和水資源,還有一定貯量的鐵、錳、鈦、石英沙等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其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主要有煤炭、建築建材、森林資源、水資源。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達1.7億噸以上,可採煤區6層,平均厚度1.05米,有有證礦井17礦17對井,年設計生產能力超100萬噸,覆蓋得所、龍林、聯峰、阿直、羅營五個村委會;以石灰石為主的建築建材覆蓋龍場、樂樹、得所、五里、舊營、勺姑、黃村、志戛七個村委會,有各類大小建築建材企業42個,年能創產值1200萬元以上;另外,龍場鎮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以天然雲南松、人工華山松為主的林地面積達228298.8畝,覆蓋率達58.16%,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後勁足;水資源因其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地理位置尤顯豐富,“溝溝有源泉、村村有清流”乃為龍場豐富水資源真實寫照,依託豐富水資源興建的水力發電站有瑞龍和黃鶯洞兩個,裝機容量分別為2400KW、18900KW。

特色種植要結合市場需求,積極拓展和培育市場需求的特色農產品,在已有草莓花香菇勺姑烏洋芋的基礎上,2007年又進一步引進擴大魔芋、百合、牛蒡根、葛根等適宜特色農產品種植,逐步形成合理化的布局,專業化的種植格局,為全鎮農民增收拓展空間,到目前,全鎮發展勺姑烏洋芋種植3148畝,草莓70畝,花香菇50萬袋,魔芋1100畝,牛蒡根450畝,特色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時,按照“面向城鄉、服務域區、富裕農村、活躍市場”的思路,充分利用壩區水利資源豐富、土地平整肥沃、小區氣候好的有利條件,堅持以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山地蔬菜為主攻方向,加大對蔬菜產業的生產扶持、培育力度,到目前,全鎮種植各類蔬菜3200畝,發展商品蔬菜基地2000畝,將實現產值500萬元以上。

科教文衛

龍場鎮龍場鎮
“八五”期間,實現“普六”標準驗收;“九五”期間,實現“普九”和兩基驗收;“十五”期間創建省級示範性成技校和曲靖市“無文盲”鄉鎮,實現“普室”驗收。全鎮農民人口平均受教育6.48年,擁有結構層次多樣農村勞動力20000餘人,其中,接受過“陽光工程”培訓農民近1000人,懂1—2門農村適用科學技術或技能農民18473人,長年外出務工2446人,從事交通運輸業1400餘人,鎮內外各類企業管理人員或業主600餘人,大中專在校生1800餘人;有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5個,中高級農業技術人員5人,鄉鎮企業高級技術人員52人;學校教職工436人(工人23人),中高級以上職稱教職工141人,本科學歷教師66人,專科學歷教師206人,其它學歷教師164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村級衛生所建設順利推進,醫療設施不斷齊備,全鎮2006年參合人數達48956人,參合率達94%,74800人次享受減免補償金270萬元,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日趨緩解。以龍林村為重點的肺癌檢查工作不斷深入,禁毒和愛滋病防治宣傳紮實有效,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深入持久開展,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不斷得到落實,2007年新辦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父母光榮95戶,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