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格宜集鎮位於宣文公路與格阿公路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宣威東北片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連線寶山、文興、普立、阿都等鄉鎮和貴州省六盤水市的交通樞紐,交通便利,主要產業有“糧、煙、煤、豬”,近年來在宣威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格宜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團結協作、求真務實、思路靈活、解放思想,帶領全鎮人民調結構、興產業、上項目、重舉措,使格宜鎮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改善和提高,社會穩定,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大,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農村經濟持續增長,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穩步推進。
基礎設施

2006年在過去的基礎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投入資金690萬元,投工1300個,實施了土地開發整理、農村安全飲水、冬春水利工程、第二期基本煙(農)田建設等項目,建設水利工程121件,高穩產農田2000畝,基本煙(農)田新增受益面積3000畝,治理水土流失1平方公里,解決了3000人和335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新修生產道路5公里,新修河堤5處380米,支砌排洪溝640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投入資金270萬元,投勞12000個,新修道路14公里,維修道路47公里,農網改造投資174萬元,完成“一戶一表”2700戶,全鎮累計完成電網改造8726戶,網改率達76%。
同時嚴格執行集鎮總體規劃,不斷完善集鎮規劃,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推進城鎮化進程,投入資金70萬元,完成了集鎮供水工程規劃,對湖濱路,文康路南段進行硬化,投資17萬元對集鎮主街道進行了綠化亮化,對集鎮兩條河流的河堤進行了除險加固,對河道進行了清淤除障,鎮容鎮貌明顯改善。
農村經濟

2006年格宜鎮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大興、石磨兩個村委會真正形成了以魔芋種植為主的生產格局。全鎮全年種植烤菸7000畝,收購菸葉150萬公斤,收購產值890萬元;種植魔芋3000畝,實現產值750萬元,建成了一個魔芋精粉加工廠,加工魔芋精粉50噸,實現產值160萬元;建成一個花香菇種植基地,成立了宣威市弘苑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種植花香菇50萬棒,實現產值150萬元;種植各類水果、經濟林果3392畝,實現產值300萬元左右;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以魔芋、蔬菜、花香菇為主的特色產業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初步形成規模,強化了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提高了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另外,以生豬養殖為重點的畜牧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生豬養殖小區4個,養牛小區1個,發展年養羊100頭以上的養羊戶1戶,肥豬出欄72259頭,牛出欄549頭,羊出欄2249隻,肉類總產8076噸,畜牧業總產值7438萬元,比上年增22%。
人文歷史

尖角洞位於格宜鎮集鎮南500米處的小紅山腰部,系石灰岩溶洞,1983年7月,文物調查小組在洞內發現一批石器和陶片,並採集石器3件,石錛6件,穿洞石刀1件,均為磨光石器,打制石器1件,經省地縣三級考古鑑定,確認為新石器時代中晚器遺址。2002年,雲南省,曲靖市文物專家對尖角洞進行了第一期試掘,發掘出土石器、陶器等文物5000多件,發現古生物化石點兩處,收集到劍齒象、犀牛、熊、鬣狗等動物化石200多塊(件)。從而證明3000多年前格宜就有人類居住,2005年被列為雲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六六起義”紀念地
1947年6月6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雲南第一支反蔣武裝“六六分隊”在格宜鎮法馬坡宣告成立,揭開了雲南反蔣武裝鬥爭的序幕,隨後,寶山春節起義、寶山中學起義、大水塘起義、格宜花紅梁子起義、盤縣土城起義等武裝鬥爭烈火燃遍全境。1947年8月,成立特別支部,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3人,1949年2月下旬,“六六分隊”被整編為永昆支隊第四大隊。為緬懷先烈格宜鎮黨委、政府,原邊縱六支隊老站士聯誼會於1994年10月共同負責籌建了“六六起義”紀念園,起義紀念園座落在格宜鎮第一中學校園內,學校內設有六六起義展覽室,共展出各類革命文物、圖片56幅,紀念亭內有132位烈士英名錄,紀念碑身高6.6米,寓義“六六起義”和“六六分隊”,碑前鑲嵌著47米長的19級台階,寓意“1947年”,到現在真正形成了格宜鎮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科教文衛

全鎮有鎮級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25人,設有中醫、兒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婦產科、B超室、化驗室、心電圖、X光室、防疫保健等10個科室,功能設施基本齊備,有專門的門診樓和住院部,有病床20張。全鎮下轄有14個村級衛生所,衛生所面積1150平方米,現有村醫35人,病床50張,基本配有專門的藥房和簡單常用的醫療器械,基本上解決了民眾看小病不出村的困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全鎮參合人數46678人,參合率達到90%以上,1295人享受減免補償金額1169737元,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逐步得到緩解。
投資114萬元,建成格宜鎮衛生院綜合樓,投資20萬元,建成5個村衛生所,390平方米。疾病預防工作深入紮實,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大。計畫生育成效顯著,計畫生育服務所現有專職技術人員3名,2006年完成一胎放環2987例,二胎結紮212例,農業人口獨生子女辦證99戶,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