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學名Centrophorusacus
英文俗名Needledogfish
命名者Garman,1906
中文名黑尖鰭鮫
俗名棘沙、刺鯊、沙魚
科中文名尖鰭鮫科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南部及台灣東北部及南部;中西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海域。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
型態特徵
體延長;頭平扁;尾柄無尾前凹窪;吻短,背視鈍三角形,側視尖突;口前吻長稍大於口裂寬而短於口裂到胸鰭起點之距離;眼長橢圓形,兩端尖,眼徑約等於眼前吻長,距吻端比距第一鰓裂為近;鼻孔中大,幾乎橫列,外側位,距吻端較距口裂為近,兩鼻孔間隔等於吻端到鼻孔之距離;前鼻瓣中部有個三角形尖突,後鼻瓣舌型,向前方突出;口裂淺弧形,近於橫列;口側具一斜行深溝;唇褶扁狹而短,上下唇褶約等長;上下顎齒不同形,為單齒頭形,上顎齒小,齒頭外斜,尖三角形,邊緣無鋸齒,基底近方形,中央有一突出柄,無正中齒,每側每行16齒;下顎齒大,齒頭外斜,基底方形,中央有一突出柄,無正中齒,每側每行17齒;口裂後方有弧形細頦褶;噴水孔大,半月型,前緣有一瓣,能開閉;鰓裂寬大,最後一個最大;盾鱗互相重疊,具三縱脊
,中央脊明顯而長,側脊短而弱,後緣具三棘突。背鰭二枚,各具一硬棘,每棘每側具一溝槽;第一背鰭低而基底頗長,基底長約為鰭高的二倍,起點位於胸鰭基底後上方,距吻端約等於到第二背鰭起點之距離,硬棘短,約2/3被皮膚所包埋;上角鈍圓,後緣稍凹,下角延長尖突;第二背鰭小於第一背鰭,約與第一背鰭等高,基底長為第一背鰭基底長的3/4,起點約位於腹鰭基底末端後上方,距腹鰭比距尾鰭起點為近;第一背鰭基底末端到第二背鰭硬棘基底之距離約等於由吻端到胸鰭基底中點之距離;上角鈍圓,後緣斜直,下角尖突;尾鰭寬短,尾錐軸上翹,上葉發達,有一缺刻;腹鰭低平,起點距第二背鰭較距第一背鰭為近,外角鈍圓,后角稍尖突;胸鰭中大,外緣長小於第一背鰭基底長,外角鈍圓,後緣稍凹,內角尖突,內緣幾乎平直。體灰褐色,腹部色淡。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四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