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鎮[四川省綿陽市安縣]

黃土鎮[四川省綿陽市安縣]

中國有2個黃土鎮,一個是四川綿陽市安縣的黃土鎮,一個是山西省臨汾市的黃土鎮。四川黃土鎮位於四川綿陽市安縣東郊,龍泉驛區北部,距龍泉驛區政府駐地19公里。山西省黃土鎮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西北的隰縣東南部,東北、東南與汾西和蒲縣接壤,西南、西北及西北側與隰縣的寨子、陡坡兩鄉為鄰。(本詞條是歧義詞條,著重介紹四川黃土鎮。最後一個目錄介紹山西黃土鎮。)

基本信息

四川黃土鎮簡介

黃土鎮黃土鎮工業建設

黃土鎮幅員面積33.4平方公里,轄11個村、127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9931人,其中農業人口29020人,非農業人口911人。黃土鎮境內資源豐富,經濟頗具特色。反季蔬菜和黃背木耳。食用菌等生產遠近聞名。1995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列為二線淡季蔬菜生產基地;淺層天然氣儲量達600億立方米,現有氣井27口,日產氣20萬立方米;轄區內養殖業發達,已形成壩區柵欄養羊.規模化雞場及新近興辦的成都天犬養殖場、四川成都名犬俱樂部等一批特色農業和新興娛樂項目:經四川省水文地質勘測設計院檢驗頒證的日產200噸優質礦泉水資源尚待開發。

黃土鎮丘壩各半,總耕地面積5.08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8萬畝。全年日平均氣溫16.5℃,氣候溫和,無霜期300餘天,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安昌河川境而過,鎮境內全長15公里,沿岸有15個行政村,兩岸有石河堰10處,土地肥沃,全是自流灌溉區。

鄉鎮建設

黃土鎮黃土鎮工業園
黃土鎮 有安(縣)--綿(陽)一級公路,安(縣)--江(油)柏油公路川境而過,其它鄉、鎮級、村級公路相互縱橫形成網路,交通十分方便。2000年在一級路邊投資500萬元修建的“三·五”變電站,已完成農網高低壓線路改造,更進一步在原村村通電的基礎上保證了黃土鎮 境內的企業、商業、農業和照明用電,實現同網同價。開通“寬頻多媒體”網路。開通了光纖程控電話5000門,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話。並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黃土鎮 有線電視用戶已達3000餘戶,用戶可以收看22套節目。

黃土鎮建設發展迅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確立的首批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之一,小城鎮面積2.0平方公里。建有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廠一個,大型專業市場三個,現有街道13條,總長5000餘米。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日趨完善,黃土鎮 有塘、庫、堰1008口,蓄水能力500萬方,建有固定電力堤灌站75處,裝機1350千瓦,灌溉漿砌溝渠長5萬餘米。每年能確保2萬畝水稻的滿栽滿插,川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經濟發展

黃土鎮黃土鎮生薑種植

黃土鎮政府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狠抓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組一色的基地村、專業組和專業大戶。現有全縣的蠶桑基地村5個,以海椒生薑為主要的蔬菜基地村5個,以水果為主的基地村4個,是全縣的水果基地鎮,以水果、蠶桑、蔬菜為主的專業組達50餘個,專業大戶500餘戶。

黃土鎮家禽家畜養殖大戶400餘戶,黃土鎮農業產值6500萬元。工業以建材、建築、輕化工為主,企業總數135個,產值3.3,個體經營戶1450餘戶,外出務工人員5000--6000人,2003年財政收入達800萬元,可用財力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40元。

科教文衛

黃土鎮黃土鎮義診
黃土鎮建有科委、科協各一個,設有科委辦公室,有專職幹部2名;建有科技示範村3個,示範組5個,有科技示範戶500餘戶,科技示範片2000餘畝;通過培訓,黃土鎮 95%以上的農民都掌握了兩門以上的實用先進技術;在農民增收中,新技術、新品種的科技貢獻份額達80%以上。黃土鎮 建有初級中學校2所,中心國小一所,中心幼稚園一所,民辦幼稚園5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一所,有村小17所,在校小學生2500餘名,有各類教職工43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鞏固率99.%,國小達到100%。建有文化站一處,專職文化幹部一名,有村文化室24個。有乙級甲等醫院2個,醫院設備齊全,有私人診所8個,便民門診13處,村衛生室28處,醫護人員130餘人,民眾就醫極為方便。

山西省黃土鎮

黃土鎮山西省黃土鎮農貌
簡介

黃土鎮地處呂梁山東南麓,1984年建鎮、轄11個村民委。61個村民小組,2386戶,11678口人,總面積25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近3萬畝。屬黃土高源溝壑區,境內東部為原始林區,山高林密,峰巒起伏,主峰上天山海拔1996米,主要樹種有松、柏、楊、樺、橡等,常有野豬、山羊、裼馬雞等禽、獸出沒,盛產猴頭木耳蘑菇蕨菜黨參豬基等菌類和藥材。地下礦藏分布基間,主要礦種有石灰石白雲石花崗石石英砂岩陶土等,其中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岩和煤極具開發價值,前景廣闊。西部由北、南兩條殘垣及東川河谷組成,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易於耕作,主要作物有玉米穀子馬鈴薯等,年產量8000噸以上,素有“米糧川”的美譽,其龍頭作物玉米,更以其多項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內在質量促銷河東大地,深受廣大養殖戶的偏愛。

區位優勢

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地緣優勢,黃土鎮的二、三產業發展迅速,在縣委“645”發展戰略指導下,黃土鎮 人民依託煤、石兩礦,全力打造上莊、嶺上兩個口岸特區,近幾年先進引進和建設小型生鐵冶煉廠12個,中型採石廠4個,個體石料廠、石灰廠13個,購買汽車挖掘機等120多輛,粉條豆腐等家庭作坊10多家,餐飲、旅館、修理等服務業門店100多家,總產價將近5000萬元。

歷史沿革

黃土鎮歷史久遠,甚至可以追朔到遠古及石器時代。這是民風淳樸,崇尚耕讀,與流域其它地區的人民一道,共同創造和發展了燦爛輝煌的黃河文化。黃土以南的石坡村,至今留有中國北方遠古村落遺證;黃土村北的小峪溝,有人發現過石斧等石器;正面1公里處也曾出土過戰國和西漢錢幣,足可證明當時戲曲、佛教文化的興盛與發達。諳正村東的寫逢知墓,占地1000多平方米,石人石石牌坊座落實有序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再配以明來清初一代名將的傳奇典故,又給這塊古老地平添了幾分神秘,單憑境內如“六郎寨”、“點將台”、“排風樓”、“馬刨泉”等山水命名和民間傳說,極易使人們聯想到1000多年前宋金對峙、金戈鐵馬、混戰廝殺的慘烈戰爭場面。黃土鎮又是革命老區。早在1936年春,毛主席親率紅軍長征,曾兩次駐在義泉村。抗戰全面爆發後,著名的決死二縱隊一部和中共洪趙地委先後駐紮在回珠、黃土和柴家村。成百上千的優勢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解放,出生入死,轉戰南北,流血犧牲,至今仍有數十人客居地鄉,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黃土鎮人民勤勞淳樸,忠厚熱情,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近百年來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在這塊黃土地上。建國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黃土人民劈山改河,戰天鬥地,實行科學種田,成績斐然;50年代即受過國務院嘉獎;70年代成為省級科技主范村;80年代至今,堅持不斷調整和最佳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果樹桑蠶、玉米、馬鈴薯、中藥材和種草圈養六大主導產業,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