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鎮[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

黃土鎮[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

引進產業化龍頭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土地規模流轉,建設“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吸引生產大戶15家,統一流轉土地620畝,使基地規模發展到1000畝。 標準化“一村一品”特色基地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載體。

基本信息

概述

黃土鎮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北部黃土鎮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北部

黃土鎮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北部,成南高速通道成都以東6-9KM處。全鎮幅員面積3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萬畝,總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轄6個行政村,2個社區,境內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883毫米,年均氣溫16.8℃,無霜期308天。適宜種植多種優質農產品。
黃土鎮從2006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高科技農業園區以來,充分發揮地區區域優勢,創造性運用集中、集群、集約的“三集”發展原則,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產業,提高產業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值的良好局面。全鎮農戶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的3421元,增長到2008年的5935元。
以“一村一品”特色基地為載體,土地規模流轉為突破,努力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按照產業布局規劃,立足“一村一主業、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發展思路,通過土地規模流轉,強力推進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的“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初步建成了覆蓋全鎮耕地70%以上的6個特色產業生產行銷基地。
引進產業化龍頭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土地規模流轉,建設“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2007年我鎮洪安村引進黑金果業婦女合作社,一期規模流轉土地3500畝。當年投入農業資金2600萬元,建成標準化綠色葡萄基地3500畝。基地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民”的生產模式,吸引流轉土地農戶的農村婦女加入合作社進行就地務工,從基地開建至今每天有700餘名“4050”人員到基地務工。務工農戶可獲得除土地流轉收入外800元/月-1200元/月就地務工收入。僅今年1-7月,洪安村2、9、10組36組農戶就比流轉前同期人均增收890元,預計全年人均增收達1500元以上,其中95%的增收來自農戶在基地的務工增加的勞務收入和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收入。黑金果業基地通過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實現了頭年種植第二年投產的良好開端,今年葡萄總產量達到2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
扶持種植大戶組建專業合作社示範帶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推進“一村一品”特色基地建設。2007年由三村村支部牽頭,以種植大戶廖倫興、劉榮開、廖樹興等25戶農戶共同發起,採取股份運作的模式,統一流轉土地200畝,成立了“龍泉驛區惠民草莓合作社”,同時吸引68戶農戶加入,規模擴大到500畝,獲得畝增收3600元的良好效益。2008年合作社從外地聘請技術人員負責基地技術指導、制定無公害草莓生產技術規程、免費為周邊農戶提供種苗、管理和銷售服務,社內生產嚴格實行“六統一”生產模式,並註冊了“芳好”草莓商標,在北京、重慶、上海、太原等地設立了“芳好”草莓專銷點,與成都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定,被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確定為草莓直采基地。吸引生產大戶15家,統一流轉土地620畝,使基地規模發展到1000畝。草莓種植效益大幅度增長,畝均收入從2007年的5600元,上升到2008年的8600元,基地人均增收860元,湧現出了劉榮開、廖倫興等畝增收8000餘元的種植能手。草莓生產已成為該村村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標準化“一村一品”特色基地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載體。
規劃先行、“基礎”鋪路、城鄉統籌基礎日臻完善
三年來,我鎮按照“三個集中”及統籌城鄉的要求,強力推進規劃工作,2007年完成了黃土鎮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場鎮建設總體規劃,結合新農村建設要求,2008年6月進一步完善編制完成龍泉驛區國家級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黃土鎮長伍村新型社區的規劃修編。依據我鎮產業優勢和地理、區位、交通口岸等優勢,以“建產改試點鎮、創農業生態園”為發展目標,正著力抓好“三大園區——走廊”產業布局規劃,為新農村建設編制了美好藍圖。
按照規劃要求,把城鄉基礎功能設施的建設和配套完善作為城鄉統籌的基礎條件,集中財力、多元融資,以解決群行路難、用水難為重點,統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以水、電、氣、污水處理為重點,全面改善城鄉生產、生活條件。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連續兩年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共投入財政資金600餘萬元,改造農村道路7.8KM,改造修建標準化渠系32KM,改造中低產田6000畝,改良土壤1.2萬畝;二是全力打造我鎮環狀交通路網,投資1600萬元,建成7M寬、4.3KM長的園區道路,投資1500萬元,完成落石路北段2.3KM改造,投資500餘萬元,完成涉及6個村21KM的村村通工程道路;投資200餘萬元,完成場鎮道路的改造和維修;三是大力實施電網、氣網改建工程,先後投入資金1700餘萬元,新增電力容量550千伏安,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善,鋪設天然氣管道23公里,實現村村通天然氣目標;四是全力組織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完成涉及4個村1.2萬人的自來水安裝工程;五是投資600萬元,建成日處理污水2000噸的污水處理站1處;六是投資3000餘萬元,全面完成公立衛生院和中、國小校標準化建設。基本形成了城鄉發展互融、功能設施設施相互配套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
以“產改”試點為動力,土地增減掛鈎項目為載體,努力實現農村增值
為認真落實市委[2008]1號檔案精神,我鎮牢牢把握被確定為全區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鎮機遇,強化指導、加強宣傳,紮實推進改革工作,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探索實踐出的“雙十法”成為全區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活了農村資源,以我鎮洪安村為代表的產改試點村,有1459戶4836人自願申請報名放棄三權,集體搬遷進城。目前該項目已得到省國資廳批准,洪安村村民將於近期通過災後重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實施,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轉變,在獲得市民待遇的同時,自身財產將增值6320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