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觀點
唐教授學術上重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崇尚“治外必本諸內”、“治病必求其本”的學術思想,主張外病內治;重視調治臟腑、陰陽、氣血、經絡的平衡;治本中尤重脾腎,扶土益腎為扶正根本,祛邪則廣用清熱解毒、和營活血、化痰軟堅、祛瘀消腫等法。精於歧黃,既精研外科諸法,又有深厚內科功底,擅用敷貼、熏洗、墊棉、纏縛、結紮、藥捻、掛線、拖線、切開、針砭等法,內外合治,對乳腺病、甲狀腺病、周圍血管病、下肢慢性潰瘍、小腿病、肛門痔瘺病、皮膚頑疾、皮膚淋巴腫塊、乳癌術後放療、化療調治及外科疑難雜病等均有精深、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於慢性潰瘍常經久不愈或愈後復發,唐教授在臨床認為,瘡腐雖淨,而新肌難生或不生,其關鍵在於瘡周“瘀滯”與全身 “虛”的存在,在國內首先提出“祛瘀生新”、“補虛生新”的學術觀點,豐富了祖國醫學愈創理論與方法,為中醫藥治療慢性潰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徑,其研製的“復黃生肌愈創油膏”在臨床取得了滿意療效,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金的資助,並進而從巨觀、微觀,從分子生物學水平探討了該藥促進創面癒合、縮小或減少疤痕的機理,進一步闡明“腐去肌不生”的原因在於“瘀”與“虛”的存在。對於乳腺增生病的治療,除辨證選用疏肝理氣、化痰散結、調攝沖任法外提出了益氣健脾、疏肝活血法治療,完善了治法;對於乳癌術後調治抗轉移,主張扶正祛邪,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正本充實,邪不可乾。
榮譽成就
1987年“漿細胞乳腺炎瘺管期的臨床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992年“乳腺增生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調攝沖任疏肝活血治療乳腺增生病激素失調的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獎;“墊棉壓迫法”、“嬰兒肛漏防治”、“燙傷中醫治療”分別獲上海市衛生局中醫中西結合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及首屆齊魯杯優秀獎,1996年“乳寧沖劑對乳腺增生病催乳素、單胺類神經遞質及單胺氧化酶的研究”獲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技成果二等獎,1998年“祛腐化瘀生肌中藥灌注等法治癒複雜性竇道43例”獲上海市臨床醫療成果獎。1998年獲日本國中醫學成果獎——本澤三等獎。1999年,“復黃膏促進創面癒合的研究”獲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技成果二等獎。
主要著作
著有《實用中醫外科學》、《實用中醫乳房病學》、《中醫急診醫學》、《中國歷代名方集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外科》、《中醫治癌秘訣》、《現代中醫藥套用與研究大系·外科》、《中國大百科·傳統醫學卷·外科條目》等20餘部著作。
學術觀點
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
辨證論治是傳統中醫學診療疾病的最重要特點之一,證是中醫對疾病發展某一階斷病理變化的高度總結,但中醫辨證是以四診,即望、聞、問、切所收集的信息為依據的,因此所反應的證就難免有失全面,雖然看到了相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證,但對證型相同疾病不同卻認識不足。因此唐師臨床診療中強調要重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唐師認為,中醫外科範疇的疾病,大多以體表的局部病變來表現,雖然許多疾病按辨證分型具有相同的證型,例如都是濕熱壅盛證,但因疾病不同,在治療中除採用清利濕熱治法外,還應根據病種的不同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同時對於某些慢性病,還應注意疾病發展不同時期的特點,這要求臨症時不僅要辨識病名、辨證分型,還要對正確判斷疾病的分期。通過這一思維方式精煉出的診斷、治療要點,才能將病、證、期、理、法、方、藥結合起來,全面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預後轉歸,從而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唐師認為,將辨病與辨證、分期相結合,實際上也就是對所診查疾病進行全方位定名、定性、定位的過程,也就是對疾病全面認識的過程。外科診療中首先要辨病,其目的在於明確疾病的診斷,並藉此以判斷疾病的發展預後,揭示疾病的演變規律。中醫最講究辨證,辨證的目的在於揭示患者個體在某一發病階段的特異性本質,證是因人因地因時而異的,從而把握疾病發展現階段的主要矛盾,使診斷更深入細緻。同時還要看到疾病處於不同的時間發展點,其內在的病理變化機制和主要矛盾也不相同,因此對疾病發展分期也是對疾病全面認識所必需的。經綜合收集與疾病有關的臨床資料,分析內外致病因素及病位所在,與患者的個體情況相結合,四診合參,通過八綱辨證、髒腹辨證、經絡辨證以及外科特有的腫痛癢膿麻、潰瘍形色、善惡順逆辨證,對疾病進行全面分析和歸納,進而對病變的病因病位、病變機理、功能狀態及演變趨勢等作出綜合評定,以指導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唐師在辨證過程中,善於透過現象把握證的本質,全面綜合分析,不拘泥於一點。由於疾病始終處於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中,其症狀往往表現複雜多樣,在臨床上常可見到患者的症狀分屬不同的證型,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兩個證型也不足為怪,而外科病以局部病變為明顯,全身症狀往往表現慢,辨證中局部病變易掩蓋病情的本質。只有深入細緻的分析各個症狀之間的關係,辨別病症的主要方面,才不會被一時的假象所迷惑,作出正確的辨證,為治療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
證治經驗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又稱乳腺小葉增生,屬中醫學“乳癖”範疇,臨床以乳房脹痛、乳腺腫為主證,多在月經前症狀加重,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也會使乳房脹痛增加、乳腺腫塊增大,近年來,乳腺增生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幾乎占中青年婦女的70%,由於部分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因此,防治乳腺增生病具有重要意義。
唐師治療乳腺小葉增生近40年來,通過臨床觀察和總結,主要抓住肝、脾、腎三個主要環節,對於情緒抑鬱、心煩易躁的患者,歸屬於肝鬱氣滯型,治療應從肝入手,治則以疏肝理氣為主,方選小柴胡湯、逍遙散加減;對於神疲乏力、苔膩納呆的患者,歸屬於脾虛痰結型,治療應從脾入手,治則以健脾化痰為主,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加減;對於經前脹痛、月經不調的患者,歸屬於沖任不調型,治療應從腎入手,治則以調理沖任為主,方選二仙湯、腎七丸加減。臨床還常出現肝脾腎三者混合的類型,就需三法共進,在辨證運作中,治肝、治脾、治腎互有側重,變生多種治方,對於局部腫塊較多、且質地較硬的,病理為乳腺囊性增生或有纖維性增生的,則應加用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的中藥,如海浮石、莪術、龍葵、穿山甲、桃仁、丹參、益母草等。對於伴有乳頭溢液的,則應在辨病辨證的基礎上,加用白花蛇舌草、鹿含草、白果、芡實、仙靈脾、菟絲子等。對於乳癌術後患者對側有乳腺增生的,應與扶正祛邪,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用龜版、鹿角、露蜂房、半枝蓮、米仁等。
在臨床中,唐師還重視乳腺增生病的鑑別診斷,對於乳房中孤立的質地較硬的腫塊應加以重視,應做B超、X線鉬靶、紅外線等檢查,必要時穿刺做病理。對於乳頭有溢液的乳腺增生病,應做分泌液塗片,在排除惡性病變的基礎上,做內分泌激素的檢測,以及頭顱蝶鞍部X線攝片,排除腦垂體微腺瘤。總之,在臨床診斷乳腺增生病時,應重視排除其它乳疾,不僅可提高乳腺增生病的療效,更應對乳病患者的健康全面負責。
科研成果
理氣化瘀調沖任法
理氣化瘀調沖任法抑制DMBA誘發大鼠乳癌分子機理的研究
1995.1~1997.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4708)
陸德銘、唐漢鈞等
複方生肌愈創油膏
複方生肌愈創油膏促進創面癒合的實驗研究
1996~1998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唐漢鈞等
祛瘀生肌法對創面
祛瘀生肌法對創面(增殖期)修復作用的機理研究
1997.1~1999.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6708)
唐漢鈞等
祛瘀生肌促進創面修復再生作用機理
祛瘀生肌促進創面修復再生作用機理形成觀察
1997.l~1999.8上海市教委博士點基金
唐漢鈞、李斌
乳寧沖劑
乳寧沖劑申報Ⅲ類新藥的研究
國家中藥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8~2000
陸德銘、唐漢鈞、陳紅風等
乳寧顆粒劑的工藝製備及質控研究
乳寧顆粒劑的工藝製備及質控研究
上海市衛生局新藥開發基金1998~1999
陸德銘、唐漢鈞、陳紅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