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歷
曾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中醫學會眼科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上海市第一、第二屆食療研究會理事,上海中醫藥雜誌編委會委員,中國傳統醫療康復旅遊服務部高級醫學顧問,上海市高級科學技術專業幹部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中醫科專業評審組成員。現任上海市第三屆食療研究會理事顧問,上海市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上海國際健康醫療中心專家委員,《中西醫結合眼科》雜誌主編,載入《上海當代名醫列傳》、《中國當代醫界精英辭典》、《中國名醫列傳》、《當代世界名人傳》及《國際著名醫學專家傳記》之中。
個人榮譽
曾獲1979,1981年上海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稱號,1995年被評為“上海名中醫”。發表論文60餘篇,著作有《眼科證治經驗》、《眼病食療》、《眼底病的中醫治療》、《五官科手冊》、《兒童眼病診治》、《近視弱視患者必讀》、《中醫眼科全書》、《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眼科名家姚和清學術經驗集》、《眼底病中醫治療臨床研究》等。
學術觀點
一、明醫理重實踐辨證精細 治病必須明理,醫理不明,猶如盲人夜行。重視中醫基本理論對眼科臨床的指導,主要運用陰陽五行學論。髒家學說,經絡學說在眼科上的套用和肝開竅於目的臨床套用。五輪學說上陰陽五行,臟腑有緊密的聯繫,而且對眼的生理,病理上的關係及在辨證論治上提供參考與依據。八廓學說,結合現代微循環學說,證實本學說用於治病,識症,探求病機與治療方法,判斷病情與預後及早期診斷都有參考價值。但還需進一步探討。眼病的辨證可從辨主病,探病因,論病性與分主次四個步驟進行。強調辨證要“證”與“病”緊密結合,要重視以往病史及可能發生的誘因,同時還得注意體質因素、精神因素、人事因素、生活起居、氣候與環境因素等,以探求內、外致病因子及其相互關係。分別主治,作對症治療。二、厚古訓、不薄今、中西匯通。
始終掌握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中醫特色,認為眼分陰陽,眼由臟腑精氣聚結而成:眼內各組織與內臟相應,其所表現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內臟的情況,眼病的形成,全系陰陽失調,臟腑偏勝,要正確掌握治病求本原則,強調運用現代醫學及科學檢查儀器,來彌補中醫眼科不足之處。運用現代儀器進行望診,詢問體徵,結合檢查,可提供確切的診斷依據,在藥物運用上,對西醫激素類的套用,在中西醫結合過程中可能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可用某些中藥來抑制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指出長期服用激素,舌苔多見白膩,這是假象,不可作為主要辨證依據。
三、障治內醫治外內外合治
《審視瑤函》提出“治內失外是為愚,治外失內是為痴,內外兼治是為良醫”,對內障眼病的內治為主,外障眼病以外治為主,根據病情二者相互結合,採用壯水涵木、滋陰降火、育陰潛陽、滋腎益火等多種方法,同時亦重視脾胃對眼的作用,認為眼內真氣,真血皆由脾胃所化,所以調理脾胃成為治療上的一個主要方法,健脾、溫中、運脾、昇陽、理氣、清胃、和胃、攻下等為臨床常用。對於炎症、變性、創傷等原因引起的眼部充血、出血、腫脹、疼痛、疤痕形成的及變性,萎縮等病多由瘀滯,血瘀當祛,血滯當治,採用活血化瘀配合其他治則治療。退行性眼底病變,屬於難治或不治主症,多由氣虛止瘀,絡阻竅閉,經用益氣治血,開竅通閉之劑取得療效。通過研究,研製了很多外用藥,都對臨床取得一定療效。
證治經驗
葡萄膜炎辨證施治
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狀體與脈絡膜三個部分。血管不僅彼此有密切聯繫、且相互連線,所以當其中一部分發炎時,往往引起葡萄膜組織的炎症。 本症根據病情輕重與發病緩急而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與慢性僅在程度上的不同,它們間可以互相轉化,積極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
內源性葡萄膜炎的辨證施治,大致可歸納以下幾個類型。
1.肝經風熱型:治以祛風清熱,方選新制柴連湯加減。龍膽草、炒梔子、黃芩、柴胡、木通、川黃連、赤芍、生甘草、炒荊芥、防風。頭痛較劇加川芎、白芷;充血較著加生地、丹皮。
2.肝膽火熾型:治以瀉肝清熱,方選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炒梔子、柴胡、黃芩、車前子(包)、木通、生地、澤瀉、生甘草、知母、赤芍、丹皮。口乾煩渴加石膏,大便秘結加大黃、玄明粉。
3.脾胃熱毒型:治以清熱解毒,方選白虎湯加減。生石膏(先煎)、知母、米仁、生甘草、銀花、連翹、赤芍、丹皮、生地、蒲公英。便秘加大黃。
4.風濕上擾型:治以驅風燥濕,方選羌獨防己湯加減。羌活、獨活、防風、防己、雞血藤、赤芍、丹皮、蒼朮、甘草、黃芩、茺蔚子、茯苓。胸悶加藿香、川厚朴。
5.陰虛挾熱型:治以養陰清熱,方選瞳缺瀉肝湯加減。生地、玄參、麥冬、知母、甘草、地骨皮、丹皮、赤芍、茺蔚子、黃芩。神疲乏力加當歸、黃芪,虛煩不眠炒棗仁、夜交藤。
6.痰濕瘀阻型:治以祛痰化濕,方選二陳湯加減。半夏、陳皮、茯苓、甘草、蒼朮、白朮、知母、赤芍、丹皮、茺蔚子、川芎、夏枯草。氣虛加黨參、黃芪。
體會:
1.關於病因病機
葡萄膜炎的病因非常複雜,一般歸納為:外來的感染、內生的因素與鄰近組織炎症的影響等三方面。
2.關於治療
對前葡萄膜炎外治非常必要的,可用蔓陀羅眼藥水滴眼以擴大瞳孔,防止虹膜後粘連此為治療成敗的關鍵。與此同時,還須滴以雷公藤眼藥水。早期、急性病例,為實證、熱證,可予清熱瀉火之劑;對久病、慢性病例,多為虛證或虛實夾雜之證。治以滋陰降火,氣陰二虛,可分別予以補血、補血或益陰補氣之劑。對陳舊病變,皆以補虛為主。氣血瘀滯佐以理氣活血之劑,若角膜後沉著物與眼底結節及斑塊樣滲出久不退,則佐以化痰軟堅散結藥。3.關於中西藥聯合套用
西醫慣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中醫用雷公藤、麝香、柴胡、水牛角與羚羊角、五味子、三七、附子、穿心蓮、夏枯草、虎骨、秦艽、甘草、蒲黃、生地與熟地、蜂乳。中藥與激素聯合作用,既可增加療效,可避免減少激素的副作用。
用藥特色
治療細菌性、病毒性結、角膜炎,用三黃眼藥水,黃連雞子清眼藥水, 黃連西瓜霜眼藥水等以抑制細菌,病毒、控制感染。
治療急性淚囊炎、外敷九一丹,內服全蠍陳皮合劑,以清熱拔毒,疏通血脈。對已成漏管者,在瘡口內,以補漏生肌散,外敷萬應膏。瘡口不收斂,為腐肉未盡,新肉不生,宜先去腐肉,然生肌,祛腐用黃色靈藥插入淚囊部,潰爛之淚囊組織即被去除,再用補漏生肌散而獲效。
海螵蛸棒摩擦與黃連西瓜霜眼藥水滴眼治療沙眼,由發病率95.7%下降到10%以下。
用複方熊膽流射液治療老年性的內障,總的效率65.4%。
發現虎杖,丹參芎20餘種中藥炎有抗凝血,溶血與纖溶的作用,套用臨床獲得顯著療效。
同時還發現七葉一枝花,魚腥草等多種中藥具有抗單瘡病毒的作用,證實冰片具有強力穿透眼球的作用,它對視網膜有特殊的親和力,四蒲黃合劑對綠膿桿菌與葡萄球菌性角膜潰瘍有效等等。
從醫醫案
張××女32歲 主訴:患偏頭痛已二年,多次發作,發作時,頭痛,眼糊不清,時間長短不一,有時數秒鐘,有時1~2分鐘,有時更長些。近5天,連續發病,頭痛,右眼視糊較甚,且不恢復。發病前,曾與鄰居爭吵,發病後經多次治療,無好轉。
檢查:視力右眼遠0.1、近0.1,加鏡片無進步。左眼遠1.2、近1.0。右眼外眼陰性,瞳孔反應良。眼底:視乳頭色澤偏淡,邊緣不清,後極部呈乳白色混濁,視網膜動脈變細,睫狀動脈存在,該處可見紅色舌狀區,黃斑中心反射隱約。左眼陰性。
體徵:右側偏頭痛,胸悶,噁心,納少,舌質紅,邊有瘀點,脈細弦。
診斷:右眼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治則:疏肝理氣活血
處方:生白芍12g赤芍12g茯苓12g當歸12g柴胡10g炒白朮12g白芷10g制半夏10g丹皮12g川芎10g制香附10g炙甘草3g澤瀉12g3帖
另:舌下含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3粒。
同時配合針刺。
治療經過:經用上法治療3天后複診,訴頭痛,胸悶,噁心等症狀明顯好轉。檢查視力,右眼遠0.2,近0.2。眼底:視網膜水腫明顯減退。繼續原方去半夏、香附,加丹參30克。停服麝香保心丸,因怕痛,亦停針刺。該方服1周后複診,檢查視力遠0.4,近0.4,眼底水腫全退,黃斑反光見。訴頭痛等症狀全消失,乃繼續原方加減,共服30劑,右眼視力恢復到遠0.9,近1.0。眼底除視乳頭色澤偏淡,血管偏細外,余無特殊。為鞏固療效,囑服逍遙丸及杞菊地黃丸。三年隨防,未見復發,偏頭痛亦不發作。
按:本症是以視力突然喪失,視網膜動脈顯著變細、網膜出血、水腫與黃斑部顯櫻桃紅色為主症。鑒於發病驟急,視力突然消失,歸屬中醫“暴盲”範疇。其發病主要由於陰陽乖亂,脈道鬱閉,眼內組織失去氣血營養。其病好發於忿怒暴悖、思慮鬱結之中、老年人,多屬情志所傷。情志所傷,最易傷肝,肝為生氣之寓,藏血之所,而眼為肝之竅,得血而能視,肝傷則氣逆,逆傷不能載血而行,氣血鬱悶,脈道阻塞,眼失去濡養,所以突然失明。現代醫學認為本症主要由於動脈栓塞、血栓形成與血管痙攣等三方面引起。栓子多來自有損傷的心臟或附近大動脈病變;血栓形成多由於動脈管壁的損害,這二種原因在臨床較為少見,比較多見的為血管痙攣,此在中老年患者多見於血管運動神經的不穩定,而在老年人則絕大多數與動脈硬化有關。由於以上原因,導致眼內動脈阻塞,突然間,眼內組織缺血缺氧,所以視力喪失。
治療必須論時間,用藥以疏通血管為首選。西醫採用血管擴張劑,中醫則以調氣活血、開竅通絡為主要治則,對有肝鬱體徵的,佐以疏肝解郁;肝陽偏亢的,佐以平肝潛陽;血虛補血,氣虛的益氣。
臨床比較常用的方劑為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方隨證加減。這是因為這些方劑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的主要作用。補陽還五湯,專治本症而伴有氣虛的體徵,方由補氣與活血2個組成部分。現代研究,補氣與活血藥同用,可使氣旺血行,絡通瘀除,其效果優於單用活血化瘀藥。研究表明:該方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膽固醇等作用。血府逐瘀湯專治本症伴有氣滯血瘀體徵,經研究該方具有血細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環障礙和抗血栓等作用。以上二方是由當歸、赤芍、川芎、紅花、桃仁等藥組成,這些中藥經現代研究,既能擴張血管、解除血管痙攣,又能改善微循環,加速血流、開放毛細血管網,消除血流瘀滯,且能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而這些都是本症患者的主要病理所在。
在藥物的選用上,除當歸、赤芍、川芎、紅花、桃仁等藥作為首選外,麝香按理亦應作為治療本症的首選藥物,這是因為它具有活血散結、開竅通閉的作用。它的穿透強,能迅速通過血腦屏障,進入眼內,以解除眼內血管痙攣,增高眼內組織耐缺氧能力,同時還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消除網膜水腫。但該藥藥源緊張,所以代以麝香保心丸,該丸由麝香與其它多種活血化瘀藥組成,專治冠心病,借用以治療本症甚為對症。
丹參、葛根也為臨床常用,丹參功能活血化瘀,作用較佳,同時,經研究,其擴張血管作用明顯,且具有增加冠脈流量和抗缺氧等藥理作用。葛根原為發表藥,現代研究,認為同時具有明顯的擴張腦血管與心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視網膜微循環,促進視網膜血氧的供應,使處於抑制狀態的神經原重新興奮起來,所以提高了視功能。
經驗驗方
一、消腫排毒飲
[方藥組成]
銀花15~30g蒲公英15~30g紫花地丁15~30g野菊花15~30g魚腥草15~30g連翹12~15g白芷6~10g赤芍11~15g丹皮12~15g
[適應範圍]
眼瞼瘡瘍,眼內膿瘍
[組方原理]
眼部瘡瘍是由於熱毒壅盛、氣血瘀滯而引起,治宜清熱解毒,活血行滯,本方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藥皆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而為瘡瘍所必用;連翹、魚腥草亦治上焦諸熱,善於解毒消癰;白芷亦治瘡瘍,瘡瘍初起用之能使之消散,潰後別促進排隊;加赤芍、丹皮二藥,既能加強涼血清熱作用,又利用其具有活血散瘀的功能,以達到消腫排毒的目的。
[套用體會]
腦瞼瘡瘍包括針眼與眼丹,相當於西醫之麥粒腫與眼瞼膿瘍;眼內膿病的中醫病名為青黃牒出,相當於西醫之化膿性眼內關炎。其病因,中醫認為是熱毒,西醫認為是感染化膿性細菌,其中以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因而選用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特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較為敏感的清熱解毒與涼血化瘀組成本方。病情輕的,可用小劑量,病情重的,須用大劑量,必要時可將蒲公英、銀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加大劑量至45g或60g。對麥粒腫腫退而留有硬結,眼球內後炎炎症消退勿遺留機化,以及眼瞼潰瘍眼病,則非本方主治範圍,須用行氣活血、軟堅散結之劑。而眼瞼潰瘍屬於陰證症症,本方專治陽證實症,所以不能套用。
二、靈脂散血飲
[方藥組成]
五靈脂(包)3g蒲黃(包)15g茜草15g赤芍10g丹皮10g
[適應範圍]
血貫瞳神
[組方原理]
血貫瞳神是因黃仁(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溢於神水(房水)之中,此屬離經之血為瘀血,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方中五靈脂功能散瘀止癰,蒲黃功能收斂止血、活血祛瘀,茜草善於涼血止血、行血祛瘀、赤芍、丹皮皆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各藥配合,既能止血,又能活血,並通過活血以達到消散瘀血之目的。
[套用體會]
血貫瞳神相當於西醫之前房積血,是因外傷或血熱等原因導致虹膜血管破裂而引起。由於血溢絡外,血之妄行,多由於熱,所以選用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中藥組成本方。方中五靈脂在《本草綱目》上提起,“專治血貫瞳神”,其它各藥也為血證所常用,特別是這些藥物皆入肝經,目為肝之竅,前房在五輪中為風輪屬肝,所以用之甚為對症,療效亦較明顯。臨床套用,對本症初起,為防止繼續出血,五靈脂、蒲黃、茜草三藥套用炒了,或炒黑成炭;病程2天以上的,因不再繼續出血,以上三種藥物套用生者,以能活血。少數病例由於前房積血量多,病患較久,可發生高眼壓,並形成角膜血染時為難治,可試用本方加紅花10g桃仁10g蘇木6g車前子(包)24g茯苓24g白蜜80g(分沖)。車前子、白蜜之味經研究,皆有降低眼壓的作用。
三、蠍蜈解痙散
[方藥組成]
全蠍、蜈蚣、蟬衣(去頭足)各等分。
各研細末,混和,每日2~3次,每次1g吞服。
[適應範圍]
老年性眼輪振跳
[組方原理]
眼輪振跳是以眼瞼不自主的頻頻振跳為之證,好發於老年人,多因血虛生風,筋脈失榮而引起,治療主以除風解痙,調和氣血,方中全蠍辛溫,功能熄風解痙;蜈蚣辛溫,善於祛風鎮痙;蟬衣甘寒,亦能熄風定涼。三者配合,則熄風鎮痙作用加強,風除痙止,眼瞼振跳因而緩解。
[套用體會]
眼輪振跳相當於西醫之眼瞼痙攣,分症狀性與自發性二種,本方主要適應於無其它眼病引起的老年性自發性眼瞼痙攣。其原因多與眼瞼輪壓肌和三叉神經纖維興奮性增強有關,中醫則認為老年氣血不和,血虛生風,客於胞瞼筋脈,因而出現筋惕肉跳的症狀,所以治以除風,而選用全蠍等熄風解痙藥。這三種藥皆入肝經,眼為肝竅,眼瞼筋脈由肝所主,所以服後能直達病所而發揮除風解痙的作用,現代研究,蜈蚣與全蠍皆有抗驚厥作用,蟬衣經動物實驗亦證明能阻斷神經節而起到鎮靜,降低橫紋肌緊張與肌肉顫動等作用。對本症伴有血虛或氣虛症狀時,用時可同時服養血益氣藥。效果尤為明顯。
名醫論文
五輪學說在眼科臨床上的套用
摘要:五輪學說是中醫眼醫基本理論學說之一,它是為了闡明眼與內臟的關聯,來指導臨床的診斷與治療。
1、五輪學說的基本內容
五輪是指肉輪、血輪、氣輪、風輪與水輪,是構成眼的5個部分,肉輪包括上下胞瞼與內瞼:血輪包括內外二眥與位於該部位的分泌與排泄淚液的組織:氣輪包括白睛與與之緊貼的白仁:風輪包括黑睛、神膏與黃仁;水輪包括瞳神與瞳神裡面組織-黃精,神水,神光與目系等。如果對照現代醫學解剖名稱,則肉輪包括上下眼瞼皮膚、肌肉、瞼板與瞼結膜;血輪包括內外二眥部位的球結膜與淚器;氣輪包括球結膜與鞏膜前部;風輪包括角膜、前房與虹膜;水輪包括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脈絡膜、視網膜與視神經等。
五輪的形成:肉輪由脾土、血輪由心火、氣輪由肺金、風輪由肝木、水輪由腎水之精騰結而成。五輪與五臟的關係:為眼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2、五輪學說的臨床套用
五輪學說之套用於眼科臨床,主要可歸納以下幾方面:
2.1生理方面:根據五臟的功能結合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輪的生理功能。由於陰陽相互配合,正由於陰陽配合、調合、水火相濟,所以發揮視物的功能。
2.2.病理方面:五輪陰陽必須保持平衡,不可太亢不及,太亢不及都是發生眼病的根源。由於五輪與五臟相應,所以可以從五輪所出現的症狀中探求是何髒發生一些病理變化。眼為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而成,它的生長發育完全依靠臟腑精氣的不斷灌輸,所以它所表現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都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出內臟的情況,奠定了眼與臟腑整體統一的觀點。
結合髒象學說,對五輪所出現的症狀,可以從局部與整體的體徵中,探求發病機制。
2.3辨證論治方面:五輪學說之套用於眼科臨床辨證論治,是通過眼的自覺與他覺症狀及全身體徵,來探求內臟的病理變化。對眼病必須明確的辨別病變所在部位、病情以及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從中探求何髒主病、它的發病機制,然後擬訂治療方法。
五輪學說雖然提到了輪髒相應的觀點,套用它進行辨證,是以全身體徵以主要依據,特別在臟腑主病方面,如果與輪髒相應的觀點不符合時,則可以通過五行生剋的關係加以聯繫。茲將個人通過實踐對常見的眼病五輪辨證作如下的概括。
(1)肉輪,眼瞼病:眼瞼屬脾胃,所以其病多與脾胃有關。
(2)血輪,二眥病:二眥屬心,其病多與心經有關。
(3)氣輪,結膜、鞏膜病:結膜與鞏膜屬肺,其病多與肺經有關。
(4)風輪,角膜、虹膜病:角膜、虹膜屬肝、其病多與肝經有關。
(5)水輪,瞳孔、晶狀體、玻璃體及眼底病:瞳孔以及瞳孔以內組織屬腎,所以其病多與腎有關。
至於眼底組織所出現的萎縮、變性,是由於臟腑氣血不足,不能營養於目的結果。
總的體會,眼病是整體的局部病變,特別的五輪學說,它本源於五行,而以藏象為指導,因而套用本學說於臨床,必須從整體觀念出發,緊密的結合陰陽五行髒象等學說,否則是違背學說的根本原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