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哮喘(7)

麻黃配黃芩:清宣肺熱,既可宣通肺氣,又能清熱化痰,適用於痰熱郁肺,肺失宣降之證。 麻黃配五味子:散斂結合,既可宣肺平喘,又能斂肺降氣,適用於肺虛氣逆,肺失宣降之證。 麻黃配黃芪:宣肺平喘,益氣固表,一散一固,適用於寒痰阻肺,肺氣虛弱,肺失宣降之證。

8麻黃治哮的臨證套用
古今治哮方中,麻黃的使用頻率約為58.6%,為 哮喘 用藥之首。因麻黃既善於宣通肺氣,又長於降逆平喘,故為宣肺平喘的首選藥物。然其性辛溫,功用主在宣肺平喘,發散表邪,故適用於寒實肺閉之證。如《藥品正義》記載:“元氣虛及勞力感寒或表虛者,斷不可用”。
常用於治哮的麻黃類方中,寒哮有射干麻黃湯、小青龍湯;熱哮有定喘湯、越婢加半夏湯寒包熱哮有小青龍加石膏湯、厚朴麻黃湯;痰哮有麻杏仁二三湯(三拗、二陳加訶子、茶葉)、華蓋散等,表明麻黃治哮總以實證為宜。
麻黃的配伍套用,如能根據辨證要求,分別配藥,又可較廣泛地適用於多種證候,從寒實證發展為熱證,以至虛實夾雜之證,顯示中醫藥治病的特色和優勢。
茲舉例如下:
麻黃配石膏:辛涼宣洩,外解在表之風寒,內清肺經之鬱熱,適用於表寒里熱之“寒包火”證。
麻黃配黃芩:清宣肺熱,既可宣通肺氣,又能清熱化痰,適用於痰熱郁肺,肺失宣降之證。
麻黃配葶藶子:瀉肺祛飲,宣洩肺氣,適用於痰飲壅實,水氣停滯所致之喘滿痰涌。
麻黃配大黃:宣上導下,適用於肺胃熱盛,痰熱互結,腑氣不通,肺氣上逆之喘咳。
麻黃配細辛、乾薑:溫肺化飲,適用於外寒內飲、風寒束表,水飲內停,上迫於肺,肺失宣降之證。
麻黃配五味子:散斂結合,既可宣肺平喘,又能斂肺降氣,適用於肺虛氣逆,肺失宣降之證。
麻黃配熟地:滋腎平喘,適用於肺實痰壅,腎陰耗損、肺氣上逆、腎虛不納之證。
麻黃配黃芪:宣肺平喘,益氣固表,一散一固,適用於寒痰阻肺,肺氣虛弱,肺失宣降之證。
另一方面必須注意,治哮未必盡用麻黃。如純虛無實,或虛多實少,經投麻黃而少效者,不可再予。因其性辛溫,雖升中有降,但以升散為主,而肺為嬌髒,喜潤惡燥,如久用或套用不當,可有耗氣傷陰之弊。
禁忌症:①頭額汗出清冷,心悸喘促,氣息短促微弱,喘脫徵象者;②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咽乾,手足心熱,舌紅,苔少或光剝,脈細數等真陰虧損者;②平素肝陽上亢者。
茲舉一久哮虛中夾實證,不用麻黃而取效的案例。
患者曹某,女,32歲,1988午9月17日初診。素有 過敏 性 鼻炎 病史,年前剖腹產後發生哮喘,遷延不愈,近年每日夜晚均發,發時胸悶氣憋,氣逆作喘,喉中哮鳴,不得安枕,吸氣尤難,伴有煩熱多汗,口乾,痰稠色黃味鹹,脈沉細滑數,苔淡黃膩中灰,舌質黯紅。為腎元下虛,痰熱墮肺,肺氣上逆,升降失司。治宜補腎納氣,清肺化痰。處方:南北沙參各10g,當歸10g,生地12g,知母l0g,天花粉10g,炙桑白皮log,竹瀝、半夏10g,炒蘇子10g,炙僵蠶10g,訶子肉3g,沉香(後下)3g,坎臍2條;另:海蟄(漂)50g,荸薺7隻同煮,水煎服7劑。
9月24日二診,藥後哮喘旋即控制,惟咳嗽痰稠,汗出量多,苔淡黃灰膩,脈細滑。屬肺實腎虛,守原方去訶子肉,加五味3g,山萸肉6g,續服7劑。諸症悉平,觀察半年,未見復發。
按:“發時治標、平時治本”此為治療哮喘之常法。臨床所見,發作之時,雖以邪實為多,但亦有正虛為主者。若囿於治標之說縱投大劑祛痰降氣之品,亦有效驗。
本案素稟不足,產後體虛,陰血耗傷,復加外感誘發哮喘,故前投治標之劑之效,痰稠色黃,舌苔黃膩,脈滑數,雖屬痰熱之象,但審其痰有鹹味,脈見沉細,乃腎元虧虛,氣失攝納,津液成痰。故以南北沙參、天花粉清養肺陰;生地、當歸、山萸肉、坎臍、沉香滋養腎元,納氣歸員;復以射干、知母、蘇子、竹瀝半夏、桑皮、僵蠶清肺化痰;加訶子肉、五味於收斂耗散之氣,補斂相濟,且仿王孟英雪羹湯意,用海蜇、荸薺清化痰熱,甘寒生津,扶正祛邪。諸藥合參,肺得清寧,腎能蜇藏,痰消氣降而哮喘告平。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治哮單驗方甚多,且其效快捷,必要時應予選擇套用。但畢竟屬於截斷之法,難以替代中醫臨床之整體調治。而是必須以辨證為依據,不能取利避害。
如:
紫金丹:砒石3g,豆豉30g,或加枯礬9g為丸,如米粒大,每服5—10丸(不超過150mg),臨臥冷茶下,忌酒,連服5—7天,密切觀察有無反應,如需續服,宜停藥數日後再用。有劫痰定喘之功,適用於冷哮寒實證,喘哮倍劇者,有肝腎疾病、出血、孕婦均禁用。
玉涎丹:蜒蛐20條,大貝母9g,共搗為丸,每服1.5g,1日2次。有清熱化痰之功,用於熱哮。
薑茶散:姜蠶5條,浸姜汁,曬乾瓦上焙脆,和入細條適量,共研末,開水送服。合祛風化痰之功,適用於風痰哮
皂角15g,煎水,浸白芥子30g,12h後焙乾,每服11.5g,1日3次。有祛痰利肺之功,適用於痰濁壅盛,喘哮無逆之證。
露蜂房30g,醋90g加水煎,1日3次分服。有祛風解痙,通絡散結之功,適用於風哮。
他如服用胎盤粉,五味子煎水泡雞蛋等,則屬平時治本之單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