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
雙蕊蘭,系蘭科最原始的孑遺植物,蘭科雙蕊蘭屬,腐生小草本,與真菌共生,終生不具綠葉,具粗短根狀莖和成簇的肉質纖維根,莖直立,不分枝,近圓柱狀,具數枚圓筒狀鞘,鞘上端卵形,無綠葉。總狀花序頂生具多朵小花;花淡綠色或綠白色 ,花苞片膜質披針形,具長的花梗;花直立,幾不扭轉;花被由3枚相似的萼片組成,無特化的唇瓣;蕊柱直立,圓柱形;能育雄蕊2枚,生於蕊柱頂端兩側,分別與中萼片和中央花瓣(唇瓣)對生;花葯2室,花絲短;花粉團2個,粒粉質,無花粉團柄;柱頭生於蕊柱頂端,近盤狀;子房橢圓形;無蕊喙。雙蕊蘭是世界上唯遼寧老禿頂子獨有物種。它的分布區域極其狹窄,種群數量出現逐年減少現象,對其特殊生境應採取保護措施。
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雙蕊蘭
科別:Orchidaceae 蘭科
瀕危類別:稀有
保護級別:2級
現狀:分布範圍很狹窄,非常珍奇稀有,曾多次到模式產地採集均未再發現,,目前已面臨絕滅
分布省縣:遼寧桓仁縣
分布描述:遼寧老禿頂子、象鼻子溝山坡柞林下
氣候類型:溫帶濕潤型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894
土壤類型:暗棕壤
地形特徵:山坡
群落特徵:柞林下腐生植物
花期:8
科研價值:對研究古代植物區系該科的系統演化親緣關係等有重要意義
經濟價值:對保護物種有作用
形態特徵
蘭科,雙蕊蘭屬,腐生小草本,具粗短根狀莖和成簇的肉質纖維根。莖直立,不分枝,近圓柱狀,具數枚圓筒狀鞘,鞘上端卵形,無綠葉。總狀花序頂生具多朵小花;花淡綠色或綠白色 ,花苞片膜質披針形,具長的花梗;花直立,幾不扭轉;花被由3枚相似的萼片組成,無特化的唇瓣;蕊柱直立,圓柱形;能育雄蕊2枚,生於蕊柱頂端兩側,分別與中萼片和中央花瓣(唇瓣)對生;花葯2室,花絲短;花粉團2個,粒粉質,無花粉團柄;柱頭生於蕊柱頂端,近盤狀;子房橢圓形;無蕊喙。
雙蕊植株高11—28cm,根狀莖粗約2.5mm。莖圓柱狀、纖細彎曲,直徑約2mm,無綠葉,植株枯萎時呈棕褐色,下部具4枚鞘;鞘長2—3cm,總狀花序6—8cm,具13—17朵淡綠色或綠白色花;花苞片披針形,長7—8mm,花梗長4—6mm,具乳突狀短柔毛;子房橢圓形,長約4mm,寬2.5mm,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3.5mm,寬1.5mm,側萼片略斜歪,花序軸、苞片、花梗和子房具乳狀短柔毛;花瓣與唇瓣相似,近長圓形,比萼片略短而狹;蕊柱連花葯長約2.5mm;花葯寬卵狀長圓形,長約0.6mm,寬0.4mm,直立;柱頭頂生,近盤狀;子房長4mm;寬2.5mm,蕊喙不存在;花期8月中旬。
本屬特徵
多年生腐生小草本。根狀莖短。莖直立,不分枝,近圓柱狀,粗約2毫米。無綠葉,鞘4枚,互生,膜質,無毛,長3~4厘米。總狀花序長6~8厘米,具多朵花。花直立,綠白色,具花梗;苞片膜質,披針形,長7~8毫米,抱於花梗基部。萼片與花瓣均離生,具不明顯的1脈,斜展;萼片3,矩圓狀披針形,背面具乳頭狀短柔毛;花瓣3,近矩圓形,無毛,比萼片略短而狹;蕊柱直立,連同花葯長約2.5毫米,呈腹背壓扁的圓柱形,基部增粗,頂端擴大而成近盤狀的柱頭,無蕊喙;能育雄蕊2枚,等大,位於接近蕊柱頂端,直立,1枝與中萼片對生,另一枚與中央花瓣對生,花絲極短,花葯寬卵狀矩圓形, 2室,藥室鄰接;柱頭近盤狀;子房橢圓形,明顯短於花梗,1室,胚珠多數。花期8月,果未見。單種屬。
生物習性
據植物分類學報記載,雙蕊蘭生於海拔700—800米之間的柞樹林下腐殖質厚的土壤中或蔭蔽山坡上。
1、土壤:象鼻子溝兩處,大東溝一處,這三處的土壤類型基本相同,屬石質棕壤。高壓線一處是暗棕色輕壤土質,表層都是較厚的腐殖質層。
2、坡位、坡向與海拔高:象鼻子溝兩處為中腹,坡向為西,海拔高為720米。高壓線一處為山中腹,坡向為東南,海拔高為650米。大東溝一處為山下腹,坡向為西北。海拔高為620米。
3、光照與林內溫度、濕度:根據多年觀測調查表明,雙蕊蘭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是林間直射光,平均溫度為19c°,平均相對濕度70%。林分鬱閉度在0.7—0.8。
4、生長期:據幾年來的觀測說明,雙蕊蘭的生長發育期僅在20幾天,一般在8月中旬出土,9月初枯萎後腐爛。
分布區域
雙蕊蘭是老禿頂子獨有孑遺植物,分布區域極其狹窄,老禿頂子目前發現4處,其中保護區東坡3處,西坡大東溝管理站1處。
1、老禿頂子北坡高壓線附近發現一處,分布在小崗脊的柞樹林內。第一次發現是在93年8月14日(94年、95年、96年、97年沒出),面積為50平方米,總計29株。往後逐年減少,98年2株,99年1株,2000年3株,2001年2株,2002年沒出,地被物有蛇白蘞等。
2、保護區溝里象鼻子溝,早在64年有記載,有專家在象鼻子溝首次採到雙蕊蘭(模式標本藏在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標本室)。1982年有關蘭科專家前來採集,發動保護區工人上山調查,歷時18天時間,100多人次,但是沒有找到。2001年,我們再擴大種群數量調查時,於8月22日在此發現兩處,總計3株,其中有2株長勢良好,有1株已經變為褐色枯萎。這兩處都分布在離小崗脊20米處,四周林分為天然次生林,主要樹種有椴樹、楸樹、柞樹、色樹等。地被物有木賊、猴腿蹄蓋蕨、蛇白蘞等。
3、老禿頂子西坡大東溝管理站鴻雁護林防火檢查站發現一處,這一處是在86年發現過,總計8株(因分布區域偏僻,科研力量不足,87年—99年沒有觀測)。在2001年擴大種群數量調查時發現了24株,面積70平方米左右,分布在以柞樹為主的天然次生林內,地被物有猴腿蹄蓋蕨 、懸鉤子等。
繁殖情況
分生繁殖
春季開花的種類一般在9-10月生長停止時進行分割。秋季開花的種類應在春季新芽未抽出前進行。一般2-3年分割一次。有常見三種分生法:
1、分株法:分割兩莖間匍匐莖而成。用此法繁殖的有春蘭、線葉春蘭、春劍、建蘭、墨蘭、大花蕙蘭、兜蘭、寒蘭、蝴蝶蘭、舞女蘭等。
2、分葉法:石斛蘭莖上會產生不定芽,在芽的基部產生不定根,取帶不定根的小植株下來栽植,使其得以繁殖。
3、扦插法:具長莖的石斛蘭,將莖剪下, 剪成每段帶2-3節的插條,用水苔作基質,插條只露出頂端小部分,根端向下,插條生根發芽,長成小植株後再分栽。
無菌播種法芽
此法一般在雜交育種中套用。要得到雜交種,必須在開花時選定親本,進行人工雜交授粉。授粉後子房膨大,約經6-8個月,蒴果由綠色轉黃綠色時,種子成熟。當果皮未破裂時,表面用酒精消毒,用清潔刀片挖出種子,播入已滅菌的專一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在播後9-10個月,小苗可出瓶移植到小盆中。組織培養法
此法是目前大多數洋蘭的大批量繁殖方法。是利用蘭芽莖尖、花軸等細胞分裂旺盛的組織,切割下來後,放置於滅菌培養基中進行培養。此法能使優良、稀有的品種在較短時期內快速、大量繁殖。而且培養出的蘭花植株系無病毒苗,具有提純復壯的意義。但此法需一定設備儀器,一般家庭難以使用。適用於大型花場、種苗場。保護意義
雙蕊蘭是蘭科最原始的孑遺植物,是世界上唯遼寧老禿頂子獨有物種。腐生習性,終生不具綠葉,腐生小草本,與真菌共生,它的分布區域極其狹窄,種群數量出現逐年減少現象,對其特殊生境應採取保護措施。雙蕊蘭的發現,對於雙蕊蘭進行生物習性觀測、調查,研究其生長發育規律,擴大種群數量有重要意義,對開展森林生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對老禿頂子地區水文、氣候變化影響,以及對第四紀冰緣氣候和燕山運動期間植物消長有著特殊的科學研究價值。
保護建議
雙蕊蘭是蘭科植物中及其罕見的原始類型。腐生習性,終生不具綠葉。它與某一類真菌共生,繁殖方式至今還是個謎,而且它的起源和與蘭科其它亞科的親家關係等都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調查。目前,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詳細的野外觀測是十分必要的,研究、保護孑遺植物雙蕊蘭的特殊生境生長發育規律,擴大種群數量,不僅為國家和人類生存留下珍貴的遺產,而且對保護區的科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建議:
1、加強對雙蕊蘭的保護工作,建立封閉式保護措施。
2、對雙蕊蘭的分布區域進行土壤化驗,查明共生菌的類型以及對生長營養物質成分的要求。
3、通過組培或其它的繁殖方式,擴大種群數量。
4、鑑定植株所含的營養物質成分,研究它的社會用途與價值,以利進一步開發利用。
5、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落實科研經費,配備必備的科研設施和設備,使這項研究工作有始有終地進行下去。
植物分類導航
國家保護植物
國家保護植物,是寶貴的珍稀植物,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藥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