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兜子

【名稱】

魚兜

【菜系】

豫菜

【種類】

水產菜

【特點】

“兜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菜餚,從五代至元、明年間是對一類食品的總稱。宋代陶谷的《清異錄》載:五代後周時,汴梁食肆張年美家,二月十五日售“涅盤兜”;《東京夢華錄》記載更多,有“魚兜子”、“決明兜子”、“石首兜子”、“鯉魚兜子”、“江魚兜子”等。皇宮內還有以魚蝦、蕨菜製成的“山海兜”。因這類食品的形狀很象古代兵士的頭盔(即“兜鍪”),故名“兜子”。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多能鄙事》中還記有“蓮荷兜子”、“蟹黃兜子”等,對其製法記述亦頗為詳盡。可見“兜子”在我國流傳已有千年之久了。
“魚兜子”是將魚肉加工成魚仁,配以多種輔料,煸炒成餡,以粉皮包裹成兜,經蒸製而成。成菜軟嫩鮮香,若蘸醋食用,風味尤佳。

【原料】

“兜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菜餚,從五代至元、明年間是對一類食品的總稱。宋代陶谷的《清異錄》載:五代後周時,汴梁食肆張年美家,二月十五日售“涅盤兜”;《東京夢華錄》記載更多,有“魚兜子”、“決明兜子”、“石首兜子”、“鯉魚兜子”、“江魚兜子”等。皇宮內還有以魚蝦、蕨菜製成的“山海兜”。因這類食品的形狀很象古代兵士的頭盔(即“兜鍪”),故名“兜子”。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多能鄙事》中還記有“蓮荷兜子”、“蟹黃兜子”等,對其製法記述亦頗為詳盡。可見“兜子”在我國流傳已有千年之久了。
“魚兜子”是將魚肉加工成魚仁,配以多種輔料,煸炒成餡,以粉皮包裹成兜,經蒸製而成。成菜軟嫩鮮香,若蘸醋食用,風味尤佳。

【製作過程】

(1)淨魚肉洗淨切成0.6厘米見方的菱形魚仁;冬筍切成同樣大小的菱形丁;生薑洗淨去皮切成末。
(2)雞蛋清、濕澱粉(20克)調成糊,放入魚仁抓勻。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至四五成熱放入魚仁,攤散至透,呈潔白色,撈出瀝油。
(3)炒鍋內留少許熟豬油,旺火燒至六成熱,下入冬筍丁、青豆、薑末(15
克)和魚仁,隨即對入精鹽、味素,翻兩個身入味,添入清湯,用紹酒瀉開濕澱粉(10克)勾入,將湯汁收濃,盛出晾涼,分成12份。
(4)粉皮用開水泡軟,搌乾水分,裁成8至10厘米的等邊三角形12個,每張放入一份炒好的魚仁,抹上糊,包成三角形,逐個包究,放入盤內,上籠蒸透取出,即成“魚兜子”。
(5)醋、薑末(15克)、芝麻油放在一起對成汁,隨“兜子”同時上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