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卯鎮

馮卯鎮

馮卯鎮位於山亭區西北部,西與滕州市毗鄰,北與鄒城市接壤,山東省十大水庫之一、棗莊市最大的水庫——岩馬水庫縱貫鎮中心地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區水鄉風貌。滕(州)平(邑)公路、滕(州)辛(莊)公路、店(子)徐(州)公路與鎮村公路交織成網。西距津浦鐵路滕州站和104國道僅20公里,東離09公路僅5公里,與連雲港、石臼港相距百餘公里,地理位置優越,風景秀麗迷人,南部便利通達。

基本信息

經濟狀況

馮卯鎮馮卯鎮
滕辛公路將全鎮分成南北兩大部分,南部平原土質肥沃,糧田廣袤,盛產小麥、花生、蔬菜;北部山區具有豐富的花崗石、石灰石、河沙、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山林資源和水產資源。全鎮共轄35個行政村,12540戶,5.07萬人,總面積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531畝,水域面積23100畝,山林面積61000畝。該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立足山水資源優勢,集中精力抓投入,全力以赴抓調整,全民動員抓招商,認真實施農業立鎮、工業強鎮、三產富鎮、治安穩鎮和科教興鎮戰略,全鎮綜合經濟實力、市場競爭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4.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4億元,工業總產值3.4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39萬元,人均收入達到2200元。精神文明建設成就斐然,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該鎮先後被授予全省扶貧開發先進單位、安全文明鎮、農村財務管理示範鎮、水產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文明鄉鎮、計畫生育先進集體、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區突出貢獻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農業發展

馮卯鎮馮卯鎮
馮卯鎮素有“水果之鄉”的美稱,林果生產已有100餘年的歷史。馮卯鎮依託豐富的山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名優稀特果品,林果生產已形成規模優勢。全鎮建成了優質紅富士蘋果、櫻桃、大棗、蜜桃板栗等十大果品基地,建成省級樣板園27個,引進優質紅富士、豐水梨、“金太陽”杏、“興華一號”葡萄、紅燈和大紫大櫻桃、中華壽桃、多品系油桃等果樹品種近百個,各類果樹發展到230萬棵,林果總面積達到1.6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2萬噸,位居棗莊市鄉鎮之首。紅棗、紅富士蘋果連續多年在全市果品評優會上榮獲金獎。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推廣和套用,民眾的管理經驗不斷豐富、先進技術和品種的引進力度不斷加大,大棚種植、套袋技術已普遍被廣大果農所掌握,所產果品均屬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同時,該鎮境內還建有兩座庫容為4000噸的冷藏庫,為果品的生產和貯存提供了有利條件。該鎮還是全省聞名的水果流通大鎮,1.5萬餘人的果品販運大軍常年活躍在浙江、江蘇、福建、東北三省等全國30多個省(市)、600多個城鎮,並在蕪湖、嘉興等地建起了果品銷售一條街,占據了當地市場90%以上的份額,年行銷果品4000萬噸,馮卯鎮已成為全國有名的果品運銷中轉站之一。起步較早的水果流通專業村——萬莊村,全村水果流通年行銷額達100餘萬元,被原省委副書記高昌禮譽為“魯南大地上的一枝報春花”。
馮卯鎮波爾山羊
充分發揮山區、庫區地緣廣闊,飼草豐富的優勢,堅持庭院先行、連片發展、配套成龍的綜合措施,大力發展豬、羊、牛、兔、雞、鴨、鵝養殖,全鎮建成養殖小區6個,畜禽養殖基地8個,發展養殖專業村20個,養殖專業戶2500個,各類畜禽存欄量達到20萬頭(只)。同時,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積極進行了波爾山羊雜交技術的試驗和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已建成波爾山羊繁育基地1個,波爾山羊飼養總量達到1800餘只。

依託岩馬水庫豐富的水資源優勢,以穩定網箱數量,提高水產品質量為導向,以培植名、優、稀、特水產品牌為目標,自1989年以來,積極組織引導民眾發展網箱養魚、庫面開發和庫岸養殖,本地飼養與外地借水生財結合,開闢了庫區靠水生財、養魚致富的新路子,庫面網箱發展到6000隻,庫岸黑魚池、甲魚池等40餘個,養殖品種涉及鯉魚、羅非魚、花白鰱、武鯧、烏魚、鮎魚、甲魚、鯽魚、美國大口胭脂魚等30多個品種,成為魯南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漁業產值達3000萬元,庫區民眾人均增收600元。

工業發展

馮卯鎮馮卯鎮
圍繞“深化改革換機制、技術改造上檔次、突出重點增效益”的工業發展思路,積極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努力壯大工業經濟。把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增加效益作為強化管理的主攻方向,內外結合,標本兼治,確保了企業的產量、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制步伐,盤活存量資產,激發企業活力。以實現產業升級為核心,按照比較優勢原則,“改造一批、壯大一批、培植一批、轉移淘汰一批”工業企業,推動產業結構由水平擴張向縱向提升的轉變,進一步最佳化了經濟結構,提高了整體素質,增強了市場經濟競爭能力和發展後勁,促進了全鎮工業企業的快速成長發育和規模擴張,規劃建設了塑膠、紙箱、膠合板加工3處民營經濟園區、10個專業村,民營企業發展到196家,民營經濟在全鎮財稅中的貢獻率達到48%。依託本鎮及周邊地區水果生產規模大、流通業發達和交通、地理區位優勢,從廢舊紙箱、塑膠回收販運入手,從加工增值著眼,抓大戶帶小戶,逐步發展到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加工企業零星分布。為順應市場大潮,推動紙箱和塑膠回收加工業的規模化生產,系列化發展,該鎮在現有的基礎上,強化措施,狠抓投入,專門劃出1.5平方公里的紙箱和塑膠園區建設用地,投資500萬元,完成了1平方公里的建設規模,實現了通訊、水、電、路配套,興建了宏發批發市場。優良的環境,寬鬆的政策,激發了民眾辦廠經商熱,吸收了溫州、寧波及山東省沿海等地的客商入園投資,有效地加速了本地產、成品的外向程度。加工企業也由分散經營、產品單一發展到加工塑膠顆粒、生產塑膠繩、紙箱、水果網套、果菜保鮮紙和水果托盤等多項產品。目前,兩大園區內共建有各類生產加工企業110個,其中科技型企業2個,利用外資企業12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元,其中利用外資640萬元,年回收加工廢舊塑膠4000餘噸,年產各類紙箱1500萬個,水果網套10億個,果菜保鮮紙650萬張,年完成產值3200萬元,實現稅款14萬元。行銷範圍逐步擴展到河北、江蘇、浙江、安徽、遼寧和本省的濟南、濟寧、臨沂、膠東等省、市和地區,逐步形成了地產外銷、外產內銷、近購遠銷、深購近銷,集生產、加工、運銷、批發、零售於一體遠近聞名的紙箱塑膠系列包裝加工生產行銷基地。加工園區的興起,不僅帶動了飲食、服務、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壯大,吸引了440多名勞動力入園就業,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園區周邊村紙箱、塑膠深加工業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馮卯鎮西部最具有潛力的新的經濟成長點。

新農村建設

馮卯鎮馮卯鎮
創建示範輔導基地。組織涉農技術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把規模較大、管理規範、效益顯著的原有大櫻桃種植、網箱養魚基地直接作為遠程教育示範輔導基地。同時,把新興的張莊肉雞養殖基地、大溫莊生豬繁育基地、池田藕種植基地等作為培育對象,提供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的扶持,把其培育成遠教教學示範輔導基地。既為農民致富提供樣板,又作為農村黨員民眾培訓現場,邊管理邊學習邊實踐,做到“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目前,全鎮建有區級遠教示範輔導基地2處,鎮級輔導基地12處。

組建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堅持把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與發展農民專業組織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行“支部+遠教+協會+基地”的學用模式,先後成立了岩馬漁業合作社等四大經濟合作協會組織,使現代遠程教育更加貼近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依託張莊村肉雞養殖基地成立的“山亭區昌盛肉雞養殖契約社”,先後發展“契約雞”養殖戶20多家,預計年出欄肉雞30餘萬隻,純收入60萬元。

馮卯鎮在積極爭取國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資金的同時,多方籌集資金,先後投入200多萬元,在18個村開展飲水工程建設。目前,這個鎮共建大型蓄水池30餘口,鋪設管道20餘公里,解決了2.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並計畫在2年內解決全鎮35個行政村5.3萬農民民眾的安全飲水問題。

招商引資

本著“馮卯以外就是外”、“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指導思想,發動全民抓招商,最佳化環境促引資,不斷在硬化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在強化服務督導上做文章,努力把有投資意向的外地客商引到馮卯來發展,留在馮卯上項目,取得了顯著成績。近年來,全鎮共引進利用外資8600餘萬元,先後完成了奧林水泥有限公司的複線和三線建設,民營私立龍騰學校的新上和擴建、奧林熱電廠的組建、天力恆溫庫的聯合投資及澳門華泰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投資開發的朱山島和嶂山溶洞等21個項目的新上和技改。

旅遊資源

馮卯鎮馮卯鎮
馮卯鎮林果資源十分豐富,湖光山色,林果生趣,岩馬湖周圍的梨園花海與藍天碧水相映生輝,分外美麗,“岩馬夕照”被列入棗莊市八大景觀之一。寺溝村的隆福寺、國旗山廟會、獨古城遺址和唐太宗東征傳奇、鬼谷子登山望母等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為使旅遊資源儘快轉化為經濟優勢,該鎮圍繞做大做好旅遊“蛋糕”,大打招商引資牌,並於2001年6月1日與澳門華泰房地產開發公司簽訂了投資2000萬元開發朱山島契約。目前,駐駕山莊主體工程及山體綠化、雕塑、場地整平等工程已全部竣工。同時,投資1066萬元的岩馬湖溶洞開發洞長已達400餘米。以朱山島為主體,以溶洞為支撐,集水上娛樂、旅遊康復、度假、休閒、垂釣於一體的旅遊區構架已經形成並初步對外開放。旱海石林奇觀、千畝蓮花園和生態林果園等旅遊景點建設,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並積極申請建立省級或國家級地質公園。岩馬湖旅遊區的主體骨架已經形成,不久的將來,岩馬湖旅遊風景區奉獻給世人的將是優美的環境和無盡的魅力。

鄉村特色

馮卯鎮馮卯鎮
在國家的支持下,馮卯鎮龍虎坡等小流域的砂石山得到了綜合治理,實現了砂石變耕地、變果園,2008年又引進了風力提水這一新型農業機械,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龍虎坡等小流域地處丘陵,遮擋物少,風力常年達到2—3級。記者看到,安裝在這裡的6颱風力提水機,通過風機葉片和空氣壓縮器等設備,將風能直接轉換成提水動力,每颱風力提水機每小時可提水24立方米,直接灌溉小流域內的耕地,徹底告別了電力提水,既給龍虎坡增加了旅遊動感景觀,又無需電費開支,實現了土地灌溉風力化。

社會事業發展

馮卯鎮馮卯鎮
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全鎮累計投入2000餘萬元,用於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通訊實現現代化,程控電話發展到6000餘部,建成了國信、聯通兩大數字基站,實現了無盲區覆蓋;廣播電視在“村村通”工程的基礎上,爭取上級投資架設光纜、電纜70多公里,實現了光纜聯網,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600餘戶,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山區、庫區民眾看不上電視節目的問題;“科教興鎮”戰略繼續得到有效實施,科技事業經費在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達到了1.6%以上,科技在經濟成長中的貢獻率提高到47.5%。

特色村屯

馮卯鎮馮卯鎮
望母山村

望母山村位於馮卯鎮西北方向,望母山東側,系純山區,滕(州)平(邑)公路穿村而過,全村有162戶,632人,均為漢族。共有沙嶺薄地167畝,主要經濟作物有山楂、花生。近年來,劈嶺造地150畝,栽植山楂樹2萬棵,建成了山楂基地,新打大口井1眼,建水池1個,解決了水澆面積100畝,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有噴灌機4部,使全村土地果園都能澆上水。2005年這個村果品產量達150噸,人均收入1270元,現已建成區級文明生態村。

望母山村交通便利,鐵路、公路運輸網四通八達,有利於信息的交流以及原料和產品的運輸;位於山東重要旅遊熱線一山水聖人旅遊線中心的城鄉結合部,風景優美,特色鮮明,便於吸引旅客前來參觀旅遊。望母山村有著十分悠久的培植盆景、種植苗木和花卉的歷史。多年來,培養出了一大批精通培植、種植,善於經營管理的人才。村兩委還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2006年完成修路5條,現已完成3條(全長1200米),三條路建成使用後,將泰明路與泰山區旅遊觀光路連線貫通,為今後發展生態旅遊觀光農業搭起了框架。

望母山村的新農村建設一直備受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望母山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圍繞我黨新農村建設的大政方針,把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望母山村作為總體目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維護、實現和發展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把解決農民民眾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現實問題作為著力點。以“富民、惠民”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從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方面著手進行建設。村兩委領導認識到,新農村建設必須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必須立足於農村產業發展。

馮卯鎮馮卯鎮
望母山村兩委班子共有4人組成,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民眾服務意識強,民眾威信高,贏得了民眾的信任。該村有黨員34名,平均年齡近50歲,現有35歲以下黨員2名,近年來村支部隊伍後備力量有了保證。黨員隊伍整體素質較高,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好,黨員活動開展正常。村民普遍關心集體的利益和發展,主動參與村級事務管理,村民代表能夠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對村裡的重大事務及時進行監督,村級重大事務決策透明度高,民主管理的規範性強,使村里發生的一切糾紛、矛盾能及時就地化解,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近幾年來,該村從未出現過上訪事件。

望母山村一直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在示範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村子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力度,打擊各種違法醜惡現,加大社會普法、學法力度,重點進行契約法、動植物檢疫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普法力度,嚴禁坑農、坑商、欺行霸市現象發生,樹立守契約、重信譽的良好氛圍,打響“望母山”的名頭,以法治村,依法創造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