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圖)1936年,韓復榘(右二)與馮玉祥(右一)在山東泰山留影](/img/b/25e/nBnauM3X3ETO3ETN1QzM1gzM0ITMykDM5IzMwADMwAzMxAzL0M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韓復榘,字向方。祖籍湖北武昌府蒲圻縣,明永樂年間先祖徙河北霸州蒲疙瘩定居,清初再遷東台山村,到榘輩已十八代。清光緒十六年(1890)農曆正月初五日,榘即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城東九公里中亭河畔三面環水的東台山村的一個小康之家。有六間平房,三十多畝耕地和自養畜及碾磨等。祖父韓應徵早歿,祖母楊氏守節支撐門戶,撫育子女。父親兄弟二人:其父韓世澤,宇淨源,患腳病,走路稍蹩,是一名清末秀才,在本村當塾師;其叔韓潔亭,是村中能言善道的佼佼者。早年參加過修築京奉鐵路,承包起路基的工活。他做為工頭,在築路過程中曾接觸英、法等外國工程技術人員,也曾學會片言隻語的外國話,對洋人生活略有所知。竣工回鄉,在民眾中宣揚洋人的生活方式,偶而也:學舌外語顯示自己不凡……未承想後日竟禍起蕭牆! 14歲時,父母為他娶妻高藝珍,即一代名士高步瀛的侄女。
1910年入北洋陸軍第二十鎮馮玉祥營。那時二十鎮中興起一種同南方辛亥革命相呼應的思潮。該鎮管帶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組織起一個“武學研究會”,公推馮玉祥為會長。利用武學會的名義,宣傳革命思想,在軍士中發展會員。馮玉祥見韓聰明、憨厚、甚為鍾愛,便接納為會員。從此,韓復榘在馮玉祥手下,逐級提升,與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孫連仲等成為馮玉祥的得力戰將,被稱為“十三太保”。
韓因有一定文化,不到半年就由正兵提升為營部司書生,並與馮建立了較好的感情。他參加了馮組織的反清組織“武學研究會”,並成為骨幹之一。辛亥革命後隨馮參加灤州起義,失敗後還鄉。1912年再次投馮玉祥部。初任秘書,後任連長、營長、團長。
1911年10月,爆發辛亥革命,在同盟會的策動下,武學研究會在河北省灤州組織起義,成立北方革命政府,韓復榘為左路軍司令。失敗後被革職,遞解回鄉。1912年春,袁世凱命陸建章在北京組建左路備補軍,起用馮玉祥為第二營營長。馮邀集舊部,韓聞訊再投馮部。
1912年入左路備補軍第二營(管帶為馮玉祥)。以後在馮玉祥部逐步遞升至師長。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韓復榘參加了馮玉祥領導的“北京政變”,之後,出任國民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
1925年11月在天津戰役中,韓復渠戰功顯著,被提升為第一師師長,併兼任天津警備司令。
1926年在馮玉祥部被國民軍直奉聯軍打敗後,一度被晉軍收編,退至寧夏時,投山西商震,任晉軍第十三師師長。同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回國後復歸馮部,並參加北伐,任援陝軍第六路司令。
![(圖)1936年,韓復榘和蔣介石在濟南](/img/8/840/nBnauM3X1EzN3gDOwUzM1gzM0ITMykDM5IzMwADMwAzMxAzL1M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27年5月,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聯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韓所轄第六路改為第六軍,後又任第三方面軍總指揮。1927年7月,第二集團軍進軍河北,韓率部由洛陽出發,渡過黃河,9月,在禹縣打敗靳部。10月下旬,奉系張宗昌大舉進犯豫東,韓率部抗敵,敵軍重創。11月,韓任第二集團軍中路總指揮,大勝直魯聯軍。12月份與第一集團軍會攻徐州,將直魯聯軍主力消滅。
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一師師長、第二十師師長。4月參加了國民黨的二次北伐,一路過關斬將,於6月6日抵北京南苑,被譽為“飛將軍”。12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
1929年叛馮玉祥投蔣介石。1930年任討逆軍第一軍總指揮,在山東與晉軍作戰,此後歷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委員、魯豫清鄉督辦、山東省全省保全司令等職。在山東抵制蔣系中央勢力的滲透,長期保折半獨立的割據局面。
1930年3月中原大戰爆發之前,蔣介石將韓復榘調往山東,出任冀豫剿匪總指揮,使他遠離馮閻及石友三,而韓復榘也樂得往山東發展,避免夾在蔣馮之間,於是率部進駐濟寧、泰安、濟南、青州等地。9月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
1936年2月,“西安事變”爆發,韓復榘明確支持張學良的行動,並發出了支持張和派兵夾擊中央軍的“馬電”,被南京政府特務破譯。張被蔣扣押後,韓復榘去電要求釋張。因此,蔣介石對韓復榘恨之入骨,為以後被誘殺留下禍根。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月韓復榘出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韓復榘自感是蔣介石捨棄的棋子。因此,當日軍進攻時,他不與日軍全面戰鬥,放棄了濟南,向山東省西南部撤退,成為有名的逃跑將軍,輿論譁然,後他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秘密聯絡,企圖共同發動反蔣運動。結果韓復榘的這些行為使蔣介石下定了肅清韓復榘的決心。
1938年1月11日,韓復榘在到開封出席軍事會議時遭到逮捕,隨後被押往漢口收監。同月24日,韓復榘被以違反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由蔣介石下命令處決。韓復榘享年49歲。
韓復榘死後,由鹿鍾麟買的棺木入殮,暫存放在武昌長春觀一間小屋裡,棺木前小桌上有用黃裱紙摺疊的一個牌位,上寫著“故魯主席韓公向方之位”。鹿鍾麟派人在河南雞公山買了墳地,修造墳穴。在長春觀,由韓子中、紀甘青照料喪事,谷良民和孫連仲送了兩個花圈(還是用家屬名字送的),由鹿派人陪同棺木送往雞公山土葬。
據說韓生前在河南當主席時,喜愛雞公山風景,所以墳地選擇在雞公山風景區,並立有墓碑。1954年,韓子中和其三子韓叔明同去雞公山,將韓的棺木運到北京,改葬在西郊萬安公墓。
主要政績
發展軍事實力
他趁蔣、馮、閻還在陷於中原混戰之機,迅速發展軍事實力。治魯之初,他的第三路軍不足3萬人,韓復榘通過各種辦法很快就將部隊總兵力翻了一番,編為5個師1個旅。。
在吏治方面
他規定政府人員都必須穿戴與士兵一樣的布制服裝,他特別厭惡貪官污吏,專門設有“高級偵探隊”,選用高中畢業的青年充任隊員,對各部門和各市縣進行明察暗訪定期直接向他密報。發現有貪污受賄官員立即逮捕,以軍法處置。
重視教育
他力排眾議,任命何思源先生為教育廳長,並從不拖欠教育經費,而且每年都有所增加,使山東教育事業得到很大發展。除原有的學校大大增加班次外,又增設了許多中國小,還增設了一所醫學專科學校、八所鄉村師範和四所職業學校,以及國立山東大學、山東省立戲劇學校。
其他業績
山東原是煙毒泛濫之地,日本帝國主義以青島、濟南為基地,在山東大量販賣毒品,甚至深入到廣大農村。韓復榘主魯以後,雷厲風行禁菸禁毒。吸食鴉片者關押起來強制戒毒,屢教不改者槍斃,販賣毒品者無論多少一律槍斃。韓在山東殺人較多,絕大部分都是土匪煙販。
人物性格
![韓復榘](/img/b/f1f/nBnauM3X4MTNxEDO5gDO4MDOxQTMxUTN0MjNyQTNwAzMxAzL4g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韓復榘在山東推行鄉村建設計畫,旨在進行政治及行政改革。韓說:“中國紊亂至此,非從農村整理入手不可,余個人對此迷信甚深。在濟南曾辦‘村治學院’,現在山東又辦有鄒平之‘鄉村建設研究院’。”又說:“我學識淺陋,而有學識的即‘鄉村建設研究院’。因為它是集合知識能力分子在救濟農村,一方(面)培養農民知識,一方(面)把農村組織起來,有組織才有力量。”他還說:“軍隊需要整理,不整理早晚要垮;政治也需要改革,不改革也是早晚要垮的。”他呼籲:“我不會改革,請梁先生幫我們改革吧!”韓復榘對梁漱溟非常尊重,當面稱之為“梁先生”。凡梁所提建議,韓多採納。梁漱溟對韓復榘的評價是:“他對儒家哲學極為讚賞,且讀過一些孔孟理學之作,並非完全一介武夫。”由於韓復榘擁兵自重,日本又把山東視為國民政府不得直接干預的地區,韓復榘在山東可以說是處在半獨立的狀態,政策立場經常遊走在日本與國民政府之間。韓復榘本來對於國民政府的號令就是經常採取應付與利用的立場,他一直心存軍閥割據的心態,認為無論中日之戰的結果是由誰當政,自己擁有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
人物趣事
有一次韓復榘演講,他挺胸凸肚出現在齊魯大學校慶演講台上。未開口倒也威風凜凜,大有學界泰斗之狀;口一張,原形畢露,信口雌黃,粗俗不堪。搞得滿座師生愕然,譁然,昏昏然。請聽:
“諸位,各位,在齊位:
“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有個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也不懂。……你們是筆筒里爬出來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鑽出來的,今天到這裡講話,真使我蓬蓖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象……就象……對了,就象對牛彈琴。
家庭成員
韓復榘同其他軍閥一樣,在私生活方面尋歡作樂,荒淫糜爛,吃喝嫖賭,欺民霸妻。他一生中採取娶、騙、占等手段,先後占有了三位夫人。
“管家夫人”高藝珍
1904年,年僅14歲的韓復榘就結婚了。高藝珍也是1890年生,雖然出身貧寒,但她的近族伯伯高步瀛,是那時很有名望的北京師範大學古文字教授。高藝珍從小受到家族的影響,雖然識字不多,但女兒經之類書籍還是聽別人講過一些。她遵守父母囑咐,到韓家後各方面的關係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加上人又長得水靈,手腳也勤快,所以她能與韓家和和睦睦地過日子,小夫妻倆也恩恩愛愛。
韓復榘婚後,父母對他放鬆了管束,他也常常進入賭場,沒有幾天就迷上了賭博。雖然老輸,但賭徒都存有撈回本錢的心理,越賠越脫不了手,賭注越下越大,時間不長,他就輸得債台高築了。
韓復榘的惡習發展到這個地步,高藝珍對他並沒有太多的怨言,她主動變賣了自己的嫁妝,湊足了丈夫下關東的盤纏。為了躲避討債,小兩口找了一個人們不常去的地方,過了幾天“隱居”生活。這種患難夫妻的恩情,韓復榘深深埋在心裡,發跡以後也沒輕易忘記。
韓復榘被處決後,高藝珍忍受著社會輿論的壓力,帶領四子一女,顛沛流離,最後定居北平。1957年,67歲的高藝珍在北京病故。
“外交夫人”紀甘青
韓復榘的第二夫人紀甘青,原名徐水仙,是河南源河一帶的名伶,唱得一口好聽的河南墜子。1928年10月,韓復榘駐軍河南,由於幾度想當省主席,屢屢不能遂願,不免有點灰心喪氣,精神消沉,心情不暢,尋歡作樂的惡習開始發作。
徐水仙這時才28歲,正是青春佳人,尤其是她說唱時,銀鈴一般的嗓子和招徠顧客那種親密勁兒,更使人為之陶醉。韓復榘對她一見鍾情,三番五次請她來唱堂會。韓復榘的用意是多多接觸,瞅住機會下手,弄到自己身旁當二姨太。
韓復榘弄到徐水仙后,終日迷戀酒色,逗笑取樂,以此來發泄他當不上省主席的憤懣。紀甘青說墜子書練就了一副好口才,招徠顧客學會了熱情甜蜜的社交辭令,很懂人際關係。韓復榘如獲珍寶,無論到哪裡都帶在身旁,幾乎是形影不離。平時常與韓復榘接觸的人們,都知道紀甘青有這種籠絡人的本事,所以稱她為韓復榘的“外交夫人”。
“娛樂夫人”李玉卿
後來,韓復榘又霸占了南章台名妓李玉卿為三夫人。
李玉卿是江蘇籍人,原來也是良家女子,後來為生活所迫流落到山東濟南當了妓女。因為她長得標緻,經過老闆娘調理,又善於賣弄風情,遂成為濟南名妓,藝名“紅菊花”,紈絝子弟與她來往的不少。
韓到山東後,結交了一批臭味相投的“赤誠”好友,其中有青島市市長沈鴻烈、膠濟鐵路委員會委員長葛光庭、蔣介石的心腹人物軍事聯絡員蔣伯誠,以及以姚以階為首的一些參議員。李玉卿嫁給韓前後,都是專陪他幹這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因此人們稱李為韓的“娛樂夫人”。
四子介紹
韓復榘共育有4子,高藝珍為他生育了3個:長子 韓嗣燮(死於精神病院);
二子 韓嗣燠(解放後考入軍政大學,畢業後參加抗美援朝,復員後在蘭州電力技工學校教書);
三子 韓嗣烽(曾在四川軍校受軍事教育,解放後在陝西某交通部門任職);
小妾“紅菊花”為他生育了第四子 韓嗣蟥(曾留學奧地利,後定居國外)。
人物之死
![韓復榘](/img/c/a3b/nBnauM3XwUTN5YTO3kDO4MDOxQTMxUTN0MjNyQTNwAzMxAzL5g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西北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
馮玉祥十三太保
概述 | 馮玉祥十三太保,是中華民國軍閥馮玉祥所率西北軍中的十三位主要將領,1922年馮任北洋政府陸軍檢閱使時均是團、營級幹部,後隨馮加入國民革命軍,中原大戰後各有去處。 |
姓名 | 簡介 |
韓復榘 | 河北霸縣人,中原大戰中率部投靠蔣中正,任山東省主席,抗戰時於1938年因為避戰,未戰先撤而造成山東省淪陷,被蔣中正下令槍決。 |
石友三 | 吉林長春人,著名的倒戈將軍,遊走於各系軍閥之間,1940年密謀投靠日本,被部下所殺; |
孫連仲 | 河北雄縣人,中原大戰中投靠蔣中正,抗戰中率部英勇作戰,勝利後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 |
孫良誠 | 天津靜海人,中原大戰後投靠張學良,後在抗戰中投降日軍,任汪精衛政府第二方面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新2路軍總司令。淮海戰役(徐蚌會戰)中因遲疑不決未能率部投共,後投降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捕,次年病死於蘇州; |
劉汝明 | 河北獻縣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在宋哲元麾下參加抗戰。抗戰勝利後忠心效力國民政府,孫良誠受解放軍委託前來說降時,劉將其送交保密局。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 |
張維璽 | 河北館陶人,抗戰中投降日軍,1944年病死; |
佟麟閣 | 河北高陽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1933年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失敗後隱居,1935年重任宋哲元29軍副軍長,抗戰中於1937年7月28日戰死; |
過之綱 | 安徽蒙城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託庇於韓復渠麾下; |
葛金章 | 安徽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託庇於韓復渠麾下; |
聞承烈 | 山東威海人,中原大戰中被韓復渠裹脅投蔣,後任濟南市市長,後投降解放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史館任閒職; |
程希賢 | 中原大戰後追隨韓復渠,後隨石友三組織軍隊在河北東部活動,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長等職,抗戰中投靠日本人; |
韓多峰 | 山東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託庇於韓復渠麾下,1938年,因與中國共產黨開展合作,被繼任的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撤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留在中國大陸; |
韓占元 | 河北安新人,1917年任手槍隊隊長。在常德時因販運煙土被馮開除,第一次直奉戰爭時跑回部隊參戰並立功,升為營長。26年南口失敗後曾隨石友三等叛投閻錫山。28年任第二集團軍第九方面軍1軍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