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鶉屬

雉鶉屬

雉鶉屬(學名:):僅有2個物種,體長30-54厘米。雉鶉上體大都褐色,頭頂與兩側深灰,頭頂與枕羽中央有黑褐色縱紋。飛羽暗褐色,羽緣具白色和棕色端斑。中央一對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端斑,外側尾羽灰裼色具黑褐斑,近端部為深黑色,羽端純白。頦、喉、前頸至尾下覆羽紅栗色,胸腹褐灰色,胸羽具黑褐色縱紋,腹羽雜以淡黃和棕色。四川雉鶉與雉鶉非常相似,皮黃色,喉裸皮猩紅色。 棲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針葉林、灌叢及裸岩地帶。以植物根、莖為食。中國的特產屬。分布於甘肅、青海、西藏東部、四川和雲南西北部。為留鳥。

形態特徵

雉鶉屬僅有2種鳥類——四川雉鶉與雉鶉。體長30-54厘米,體重720-940克。 雉鶉雄鳥上體大都褐色,頭頂與兩側深灰,頭頂與枕羽中央有黑褐色縱紋。飛羽暗褐色,羽緣具白色和棕色端斑。中央一對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端斑,外側尾羽灰裼色具黑褐斑,近端部為深黑色,羽端純白。頦、喉、前頸至尾下覆羽紅栗色,胸腹褐灰色,胸羽具黑褐色縱紋,腹羽雜以淡黃和棕色。雌性成鳥與雄鳥相似,但體色較暗鈍,不鮮艷。鼻孔羽毛不成黑色,而與額同為淡栗棕色,具黑斑,眼後縱帶淡黃綴白;頦、淡棕黃色,羽端沾黑,其周圍不具白色縱帶。虹膜褐色;嘴褐色或黑褐色;跗蹠褐色。

四川雉鶉與雉鶉的羽色近似,主要區別只是四川雉鶉的羽色較偏棕褐色,頦、喉和前頸為棕黃或皮黃色。另外,它的胸部底色大都為暗灰色,腹部和兩脅大都栗色。

雉鶉 雉鶉
四川雉鶉 四川雉鶉

生活習性

四川雉鶉夜間多棲息於低的樹枝上,除繁殖期多成對或單獨活動外,其他時候多呈小群活動。活動主要在林間的地面上,善於在地面行走和奔跑,不善飛翔。

雉鶉結小群活動於近林線的高山草甸、碎石灘和杜鵑灌叢。雉鶉對高山的自然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喜歡在小溪邊飲水善於在地面上行走和奔跑,也善於在山谷間滑翔,但飛翔能力較差,一般很少起飛,遇到敵害時常常首先逃到灌叢中躲避,只有少數情況下是從一個山坡滑翔向另一個山坡。它們的羽色和周圍環境一致,形成了很好的保護色。性情膽怯怕人,休息時多躲避在灌叢中,晚上在較大的灌木上棲息。

喜歡啄食松樹、野薔薇、委陵菜、野燕麥、針茅、貝母、青稞等植物的球莖、塊根、草葉、花和種子和以及少量昆蟲等小動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東北端、喜馬拉雅山東部和中國西南部。主要分布於中國四川西部的康定至巴塘,青海玉樹以南至雲南西北部,西至西藏的芒康、察雅、江達、昌都、類烏齊、左貢、波密、林芝、米林、朗縣等地。

雉鶉屬分布圖 雉鶉屬分布圖

下屬物種

雉鶉屬(2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雉鶉Tetraophasis obscurusJ. Verreaux, 1869
2四川雉鶉Tetraophasis szechenyiiMadarász, 1885

保護級別

全部均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雉科的分類

雉科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雞形目中的一個科。雉科包括雞形目絕大多數成員,多達26屬166種,中國有21屬49種。
分類原雞屬(gallus),馬雞屬(Crossoptilon),長尾雉屬(Syrmaticus),孔雀屬孔雀雉屬(Chrysolophus),鷳屬(Lophura),血雉屬(Ithaginis),勺雞屬(Pucrasia),雪雞屬竹雞屬(Perdix),石雞屬(Alectoris),雉雞屬(Phasianus),雉鶉屬鶉屬(Callipepla),鷓鴣屬(Francolinus),錦雞屬(Chrysolophus),角雉屬(Tragopan),虹雉屬(Lophophoru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