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竺

陳竺

男,漢族,1953年8月生,江蘇鎮江人,農工黨成員,1970年4月參加工作,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腫瘤發病基礎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科學博士學位,教授,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陳竺陳竺

1970—1975年,江西省信豐縣、橫峯縣插隊知青;

1975—1977年,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學校醫士專業學習;

1977—1978年,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學校內科教研組教師;

1978—1981年,上海第二醫學院醫療系一部血液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1—1984年,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84—1989年,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聖·路易醫院血液中心實驗室外籍住院醫師,血液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博士後;

1989—199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1993—199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副所長(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5—2000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0—2007年,中國科學院副院長(2003年當選國際科學院協作組織主席、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5年當選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5年起兼任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

2007—2010年衛生部部長

2010—2012年衛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

2012—2012年農工黨中央副主席,衛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

2012—2013年農工黨中央主席,衛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

2013—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華醫學會會長(201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2014—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中華醫學會會長

2015—2018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

2018—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

擔任職務

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現任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

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系統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十屆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遺傳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遺傳學會人類遺傳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計畫生物與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陳竺陳竺

研究方向:白血病系統生物學研究、人類多基因複雜性狀疾病的系統生物醫學研究。

在人類白血病的研究中,對闡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細胞和分子機製做出了重大貢獻,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療”觀點,為腫瘤的選擇性分化、凋亡治療開闢了全新的道路,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主持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計畫的運籌、組織和管理工作,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基因組研究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系統生物醫學中心,領導展開和推動了該領域研究的發展。

獲獎記錄

獲得獎項

獲獎時間 獲獎名稱​
​2016 美國歐尼斯特·博特勒獎 (獲獎)
​2012 ​全美癌症研究基金會頒發的第七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 (獲獎)
​2006 ​被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院(INSERM)授予國外學者特殊貢獻大獎 (獲獎)
​2004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獲獎)
​2002 ​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騎士榮譽勳章” (獲獎)
​1999 ​獲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 (獲獎)
​1998 ​獲求是基金青年科學家獎 (獲獎)
​1997 ​獲法國全國抗癌聯盟盧瓦茲獎 (獲獎)
​1997 ​獲上海市醫學科技貢獻獎(獲獎)
​1996 ​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獲獎)
​1995 ​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一完成者) (獲獎)
​1994 ​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獲獎)
​1994 ​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獎 (獲獎)
​1994 ​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生命科學) (獲獎)
​1994 ​獲上海市醫學榮譽獎 (獲獎)
​1993 ​獲國家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者)(獲獎)
​1993 ​獲第一屆上海青年科技博覽會金獎(第一完成人) (獲獎)
​1991 ​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成果博覽會金獎(第一完成者) (獲獎)
​1990 ​獲上海市“銀蛇”獎一等獎 (獲獎)
​1990 ​獲霍英東教育基金 (獲獎)

榮譽稱號

​2014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名譽博士稱號 (獲獎)
​2013 ​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獲獎)
​2005 ​被香港大學授予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獲獎)
​2005 ​法國第五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獲獎)
2005​ ​當選德國馬普學會分子遺傳研究所外籍會員 (獲獎)
​1995 ​獲上海市科技精英榮譽稱號 (獲獎)
​1995 ​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獲獎)
​1994 ​獲上海市高教精英榮譽稱號 (獲獎)
​1993 ​獲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度國家科委“863”計畫先進工作者三等獎 (獲獎)
​1993 ​獲首屆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稱號 (獲獎)
​1993 ​被評為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 (獲獎)
1992​ ​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獲獎)
​1992 ​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一九九一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 (獲獎)
​1991 ​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獲獎)
在血液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有較高造詣,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曾獲得法國抗癌聯盟盧瓦茲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2016年12月,獲得2016屆歐尼斯特·博特勒獎
2018年4月13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獲頒2018年舍貝里獎

人物評價

英國皇家學會:陳竺在白血病治療方面有著重要貢獻,包括對新藥物作用的理解及其臨床套用轉化,陳竺還是亞洲血吸蟲病基因測序項目的帶頭人之一。
帝國理工學院副校長DermotKelleher:作為一名醫學科學家,陳竺院士在白血病研究領域特別是白血病協同靶向治療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造福了無數患者。同時,在任中國衛生部部長期間他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全民醫保體系的覆蓋與完善。
美國科學院和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第三屆聖·喬奇癌症研究進展大獎獲獎人卡羅·克勞斯教授:王振義院士和陳竺院士的科學成就,稱讚他們為世界癌症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兩位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創套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聯合靶向治療初發APL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從約25%躍升至約95%,使其成為第一個可被治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這種聯合靶向療法已成為國際上治療APL的標準療法。APL靶向治療研究也成為轉化醫學研究的典範。

第十三屆國家機構領導人

第十二屆國家機構領導人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
委員長 張德江
副委員長 李建國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王晨沈躍躍吉炳軒張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張寶文陳竺
秘書長 王晨

中國著名醫學專家

對醫學技術精通,或者對自己所學學科擅長,有獨到的見解的人。我們稱他/她是這一領域的專家。

新中國歷任衛生部長

人物性別籍貫任期
第一任李德全河北1949年11月—1965年1月
第二任錢信忠江蘇1965年—1973年以及1979年1983年
第三任劉湘屏山西1973年4月—1976年10月
第四任江一真福建1977年11月—1979年3月
第五任崔月犁河北1982年4—1987年3月
第六任陳敏章浙江1987年3月—1998年3月
第七任張文康上海1998年3月—2003年4月
第八任吳儀湖北2003年4月—2005年4月
第九任高強河北2005年4月—2007年6月
第十任陳竺江蘇2007年6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