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立春剛過,走馬贛縣吉埠鎮,萬畝臍橙、千畝楊梅在寒冬里凝綠吐翠,雞場、鴨寮、豬牛舍中禽畜鬧歡,田間大棚、新村農舍一派生機。“這幾年來,全鎮黨員積極回響鎮黨委帶頭致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的號召,在產業發展、科技推廣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收到顯著的效果。”面對記者的採訪,鎮黨委書記湯榮福不無自豪地說。
科技二傳手,黨員唱主角
農民在發展產業中遇到很多技術難題,迫切需要技術指導。先進技術怎么傳到千家萬戶,轉化為經濟效益?請專家來,並不是難事,但關鍵是如何讓更多的人成為農業科技行家。
湯榮福說,一個偶然的想法破解了這一難題。他想起學校推廣新體操,體育老師先學,接著教給各班體育委員,體育委員再傳教全班。在農村,傳遞農業科技關鍵看黨員,他們文化層次普遍較高,且具有一定威信。可是,一段時間以來,黨員找不到發揮作用的平台,責任意識逐漸淡化,不少黨員嘆息:“黨員不黨員,就差兩角錢(黨費)。”為此,鎮黨委決定讓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在發展經濟、帶領民眾共同致富上。他們組織黨員到安遠、尋烏看臍橙,到浙江看楊梅,到江蘇看華西村建……邊走邊看,把大夥的心看熱了。鎮黨委趁機在黨員陳慶楨的臍橙園裡建起電教示範基地。每月結合本鎮的種養情況請縣裡的果業、水產、畜牧、蔬菜、水稻專家上課。同時,在黨員中開展比誰的產業好、比誰的收入高、比誰的房屋靚、比誰帶富的農戶多、比誰的威信高為主要內容的“大比武”,激發起農村黨員帶動民眾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在制定新農村建設達標規劃時,又把開展“黨員星火科技示帶戶”活動納入其中,形成了專家把先進、適用技術導入黨員“示帶戶”,黨員再把所學技術知識傳授給周邊農戶的科技推廣網路。
吉埠村黨員王躍忠在專家指導下辦起了年出欄千頭生豬、放養36畝水面魚的養殖場,周邊水產養殖戶紛紛前來取經,使低成本、高效益養魚法很快便被當地養殖戶掌握。大溪村黨員劉詩金在專家的指導下運用生豬快速育肥法,青飼料與精飼料合理搭配,每頭豬多掙了80多元,成了村里公認的科技致富能人。他現身說法,積極帶動周邊10多戶農民科學養豬。吉埠村女黨員劉群蘭學會養雞技術後,租房辦起了養雞場,去年,她出售3萬隻雞,純收入6萬多元……如今,他們的“徒弟”遍布吉埠鎮內外……
傳授科技,潤物細無聲
黨員科技示帶的作用不僅讓農民對科技更加信服,二傳手的實際操作更讓農民有了榜樣,為農民與農技專家之間架起了聯繫的橋樑。
樟溪村村民陳元楨地里的甜葉菊苗綠油油一片。他說,往年的甜葉菊可是草比苗高愁死人,多虧黨員請來的農業專家幫忙。陳元楨告訴記者,一個月前專家來講甜葉菊栽培技術,只見專家把苗床整平,鋪上一層乾蘆萁點火燒過之後,便將種子均勻摻入細土,撒於苗床之上,噴上水……
“為什麼要用火燒土?”
“用火燒土可以把地里的雜草種子和病蟲燒死,施肥後,就不會有雜草‘搶肥’、病蟲為害了。”
專家的現場演示,使農民很快就掌握了這一新技術。
村農民俱樂部正在放武打片,觀看的人越來越多。這時,有黨員插話:“這段時間大伙兒種臍橙遇到什麼問題呀?”人們紛紛提問。“那好,我們就看看種臍橙的科教片吧!”農民們看得津津有味,不少農民還要求重放一遍,一些心細的農民還做了筆記。
記者在吉茂生態農業示範園電教室里看到,電腦、大螢幕彩電、桌椅一應俱全。黑板上“臍橙硼肥的施用”幾個粉筆字清晰可見。鎮宣傳委員劉海忠介紹,這裡一次性可容納60餘人接受遠程教學。鎮裡的黨員幹部每月都要在這裡聽農業專家講課。
體驗科技,碩果纍纍掛枝頭
實施黨員星火科技示帶戶活動,使大批科技人員與農民走到了一起,農民生產中遇到難題,通過電話就可迎刃而解。電話上講不清解決不了的問題,黨員“示帶戶”就邀請專家現場解決。據了解,自活動開展以來,該鎮聘請的科技專家已為農民解決技術難題1200多個。農村黨員不再“無事可做”。全鎮200餘戶黨員“示帶戶”在水產、果業、蔬菜、畜牧方面大展身手。瑤村村支書劉道贈參加鎮裡組織的學習、外出參觀考察後,回到村里即邀上幾個黨員幹部種果、建沼氣池、養豬、種植中藥材,硬是讓他那個偏僻的小山村成了聞名的小康村。黨員星火科技示帶活動加快了該鎮農業產業化發展。今年,吉埠鎮水產、畜牧、水果、優質水稻等農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大溪村遠近知名的貢芋原先總在一二百畝徘徊,去年在專家指導、黨員示帶下,一下子發展到500多畝,農民種芋收入達300萬元。社建村的草蓆產業在農業專家指導、黨員示帶下,改良品種,提高工藝,2000戶席草種植戶年產草蓆30萬條……
在吉埠村上屋組,王水生高高興興地帶我們去看他的豬圈,推門一看,40餘頭肉豬膘肥白嫩,甚是喜人。王水生告訴記者,是黨員王躍忠教會了他養豬的技術,讓他告別了“養豬為過年換油鹽”的日子。現在,一年三批生豬下來,他可獲純收入15000元。
記者感言:在吉埠鎮採訪期間,記者處處感受到黨員、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各村各屋場“神台變講台,祠堂成學堂”便是農民學用科技的佐證。過去專家下鄉、送技上門也曾風行一時,可因缺少長期不走的“二傳手”,最終大多無果而終。農業科技推廣渠道的不暢通,一方面讓很多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終老”實驗室、辦公室;另一方面,農民遇有農技難題就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遭受損失。吉埠鎮的黨員雙帶活動破解了這些難題,把專家、黨員、農戶緊密結合起來,讓三者各得其益,各盡其才,使科技在為農民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中真正展現其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