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在香港聯愛英文學校讀書,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初,東渡日本留學,並積極參加“左聯”領導的革命文化活動。他主辦拉丁化新文字講習班,吸收留學生參加學習,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亡政策。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他任中共東京支部組織委員,與林路基、梁威林等組成領導核心,把許多分散的自發的文化團體統一起來,成立“留東婦女會”、“廣東同鄉會”等統一戰線組織。
抗日戰爭爆發後,陳健組織一批黨員和積極分子回到廣州,成立“留東同學抗敵後援會”,開辦游擊戰爭訓練班,請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主任雲廣英同志講課。後來,根據廣東省委的指示,東京支部合併到中共廣州市委,陳健任中共廣州市委宣傳於事。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陳健和雲廣英等撤到韶關,任八路軍廣東駐韶關辦事處秘書兼黨支部書記。1939年,經中央批准到海南島工作。1940年1月,任中共瓊崖特委宣傳部部長兼黨校校長、《抗日新聞》社社長。1941年12月,任中共瓊崖特委駐廣州灣聯絡代表,公開職業是廣州灣赤坎晨光學校教務主任,化名陳汝森。
抗戰勝利後,他到香港任廣東黨組織創辦的《新華南》通訊社總編輯。1948年7月,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機關報《正報》社社長;1949年春,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軍事組組長。
建國初,陳健先後任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和秘書長。1951年7月後,他調到武漢,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學校教育處處長、中共中央第五中級黨校(武漢)副校長、中共湖北省委黨校黨委書記兼副校長等職。1962年7月,調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校長、黨委書記。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陳健受錯誤批鬥,靠邊站。1972年12月,重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校長,1979年兼任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委員。他是廣東省第三屆人大代表、第四屆人大常委和第五屆政協常委。1984年11月26日,因病在廣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