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附子、乾薑、桂、黃芪、龍骨、烏魚骨、白朮、牡蠣、生乾地黃各二兩(60g),白芍藥一兩(3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2.現代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服6g,空腹米飲調下。
主治
虛勞吐血、下血、衄血、崩血、漏血。
文獻記載
方論選錄
《有毒中藥附子》:“卷十附子地黃散,附子、乾薑、肉桂、黃芪、龍骨、烏賊骨、白朮、牡蠣、乾生地黃各二兩,白芍藥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主治虛勞吐血、下血、衄血、崩血、漏血。”
中藥方劑之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