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阿美族

阿美族(南部的阿美族自稱Amis,而北部則自稱為Pangcah)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也是目前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與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總人口約18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圖為阿美族女子。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阿美族服裝阿美族服裝

台灣原住民族。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主要分布於台灣東南部山區和東海岸平原,集中在花蓮、台東兩縣。根據學者的分類,可分為北、中和南3群, 中部群又分為秀姑巒溪及海岸阿美族,南部群再細分為卑南及恆春阿美族。屬馬來語系,使用3種與印尼語有關的方言,該方言也稱阿美語。不過現在阿美族的語言、風俗已漸被漢族同化。

社會組織以男子的年齡階級組織最為嚴密,每個部落首領稱頭目(酋長),但是阿美族社會以母係為主。男孩成年後入贅他氏族,夫從妻,子女從母而居;財產共有而由婦女管理,遺產由長女繼承,但涉外事務仍由男性專責。阿美族崇拜祖先和聖靈,最重要的一項慶典為每年秋收後的豐年祭;近年來因西方宗教傳入,多數人改信基督教、天主教、真耶穌教等。農業傳統上采砍燒耕種法,種植旱稻、水稻、粟、甘薯、菸草和檳榔,手工藝以制陶最著名。人口約147,895(2003)。

族系分布

(圖)酒器酒器

阿美族根據居住地可以進一步分為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馬蘭阿美、恆春阿美四個分類群,原本另有南勢阿美/奇萊阿美一支,但該支系今已正名為撒奇萊雅族。

阿美族原分布於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境內。人口大部份居住在平地,較少處於山谷或群山之中。因為社會生活需求,長年旅居都會區的原住民也在大台北、大高雄和大台中區建立了都市或都市邊緣的新社群,甚至成立了以阿美族人為主體的社區,如基隆市的奇浩社區和汐止市的山光社區。

秀姑巒阿美
海岸阿美
卑南阿美/馬蘭阿美
恆春阿美

年度祭典

捕魚祭

大致在六至八月之間,捕魚祭代表年度的終止。傳統上以毒籐毒魚,目前多改為撒網、垂釣或漁撈。為男子的活動,女性禁止參與。
對於海,阿美族又敬又畏,因此在每年五月間稻出穗時節,港口部落會舉行捕食祭,祭祀海神以祈求漁獲豐收。在先祖時代,每當農作收成之前,族人便會相邀在海邊或河濱捕魚,並舉行祭儀,祈求年年能有好收成。只是,隨著時代的改變,生活型態已不同,生態環境也遭受破壞,現今阿美族的捕魚祭在形式上已有所改變了。
居住在海邊的阿美族人會下海捕魚,沿溪居住者則在河中捕抓,不過在下水捕魚之前,必須先舉行祭拜河神的儀式,即用酒、肉和麻糬到海邊祭神,祈求神明的佑助,能夠有好的收成。捕魚活動是由年長階級指揮,各年齡階層的少年們分頭在海中或河中捕魚,約在中央以前回到集合的地點。而捕魚的過程中,若有捕獲大魚者,還可高呼歡唱,一方面炫燿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則與族人分享收穫的喜悅。
近午之時,捕魚的少年們將捕獲的魚全部集中起來,一起下鍋烹煮。將一道佳肴排列整齊後,再依年齡階級由大至小分發共享,藉此告訴年輕的族人們,要懂得敬老尊賢,遵從長者的指道。而年長者也會將分剩的魚蝦,再分給年齡階層較低或表現優異的少年們,以表示鼓勵與嘉許。捕魚祭,不僅展現阿美族昔日生活的面貌,也讓族人在祭典活動中,一方面習得阿美族的信仰文化,一方面記取尊敬長者的美德,更體驗共同合作、團結一致的精神,是傳承阿美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豐年祭

豐年祭是阿美族的過年。原始意義為感謝神露的宗教活動。
每年七月中旬至九月初。各村有自發性的豐年祭,時間由一至七天不等。是真正表現阿美族文化的祭典。
按照傳統的習俗,豐年祭在夜晚揭開序幕,第一天禁止女孩子參與,最後一天則是女孩子必須全部參加。並由女孩子的歌聲作為結束。
豐年祭有專屬的歌曲,各個年齡階級又有屬於自己的歌謠。嚴格來說,豐年祭是男子為主的活動,其間包含了對年輕男子生活禮儀、歌謠、舞蹈的訓練,而非外界認知純粹娛樂性的歌舞。
舞蹈時也有一個社會規範:依次由年齡階級高者帶頭領唱,每一階級依序圈舞,不能混亂。未到或遲到者甚至要罰錢。

馬里古拉艾文化節

以傳統舞蹈及歌謠之展現以振興原住民固有優良文化,結合民間、部落之力量共同推動原住民文化活動,以活絡原住民民俗文化藝術活。並發揚阿美族之傳統文化並傳予阿美族下一代子孫及傳續阿美族傳統敬老精神,以保留阿美族善良風俗。

海祭

傳統阿美族與噶瑪蘭族特有的海祭,主要祈求海上作業漁獲豐收、作業平安所舉行之祭典。

文化特質

(圖)阿美族豐年祭阿美族豐年祭

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與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總人口約十六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阿美族的起源傳說與大洪水、檳榔、兄妹婚有關。

阿美族的傳統節日有豐年祭、播種祭(小米)、捕魚祭和海祭等等。豐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祭祀儀式,其重要產相當於漢人的農曆年,會在每年七、八、九月間進行,天數依各部落而異,原則上是由部落長老們決 定。豐年祭中一樣會捕獵、採集或購買食物,並由族人們共聚分食。

阿美族傳統文物中的陶製品、編藝品和其他手工藝品都讓人印象深刻。另外,沿海一帶目前尚有部分部落保有製作竹筏的技藝。

此外,阿美族的生活中從不缺乏音樂。許多阿美古調甚至被改編並傳唱於世。

阿美族人的服飾,女孩子幾乎都是以鮮紅色為代表,衣服上並沒有特殊的裝飾,多以素麵為主。男孩子的服飾則更簡單,一律都是短褲,赤膊上身。阿美族人的服飾以紅色為代表色,在原住民族群中,屬於鮮艷活潑族群,因此在歌舞表現上,也相當熱鬧,而在舉手投足間也表達出阿美族人樂天知命的個性。

阿美族人的宗教信仰,在基督教尚未大舉進駐之前,每一個部落都有一位專屬的巫師,針對部落中的大小事情,例如出征、出海捕魚、一年的收成,甚至家中的事故等,都由巫師卜卦來決定。“播種祭”,即每年春天要播種時,祭告農業神祈求五穀豐收。“捕魚祭”,即每年六月時,大家約定好日期,便帶著魚網、竹筏、酒等祭品到特定地點。

民族特色

阿美族阿美族
阿美族古稱“阿眉族”,“阿美”乃北方的意思,由於大多數居住平地,因此也稱為“平地山胞”。主要分布在立霧溪以南的東台縱谷和東海岸平原,包括台東縣的東河、池上、關山、長濱、成功、卑南、台東市、花蓮縣的新城、吉安、壽豐、風林、光復、豐濱、瑞穗、玉里、富里及屏東縣的牡丹、滿州等,共19個鄉鎮市。13萬多人,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族群,也是典型的處於母系社會的一個族群。

婦女往往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物,在親族社會中有絕對優勢的地位。家中重大決定均由母親做出,家中土地和財產均由女性去繼承。結婚時採取招贅方式,即男的上門嫁給女的。男子始終處於從屬地位。

“豐年祭”,即每年八月月圓時,全族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穿著漂亮的服裝,圍著營火,載歌載舞,以答謝神靈的庇佑及慶祝農作物豐收。

阿美族人與其他高山族人一樣,每一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酋長和頭目,但是阿美族的社會階級並非相當嚴格,主要原因可能是每一個部落的頭目並非世襲而來,而是由全體族人共同選舉推出一位深孚眾望和受敬重的人來擔任,可以說是人人都有機會。經推選出來的頭目在部落中具有相當的權威,除代表部落與其他部落來往外,部落中的任何糾紛他都有裁決權,族人也必須尊重頭目的決定。然而在時代不斷的進步下,現在的頭目僅有象徵性的地位了。

另外,阿美族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由於沒有自己的文字,跟其他的高山族一樣,也是以口語相傳方式傳承下去,不少神話故事就在族中耆老以說故事方式告訴小朋友後流傳下來。例如海中龍王就是族人出海捕魚保佑他們滿載而歸的神,他們相信在冥冥之中部有先祖靈在周圍保護他們。

民族傳統

阿美族傳統美食

阿美族阿美族
傳統上,阿美族人以小米、芋頭等穀物及根莖作物為主食,佐食則包含了野菜及魚肉,野菜的採集尤其廣泛,舉凡山蘇、過貓、山茼蒿龍葵、刺莧、林投、樹豆、藤心等,都是阿美族人津津有味的佳肴,族人也常自稱為“吃草的民族”。

小米時期的豐年祭

阿美族的小米豐年祭最忌別人說“米”和“洗澡”。

昔日阿美旅的主食為小米,阿美語稱小米為Hafay或lamlo。事實上,小米種類頗多,而日常用的叫Tipos。依七十歲以上老人的看法,小米是所有植物中精靈是敏感的一種,而且也是最麻煩的農作物。它好似具有人性一樣,有靈眼、靈耳、靈覺,而且禁忌也多,人們一不小心隨時會招來禍患災難。

昔日,耕種小米以一年為一個周期,從整至收割入倉的過程中,有以下種種主要祭儀。

準備祭:播種前夕,各家將家裡的魚類全部吃光,裝魚的器皿清洗乾淨,以免與小米的精靈相剋。

驅蟲祭:這是不定期的活動,在小米受到病蟲害侵襲時才舉行。

乞晴祭:不定期活動,如連續下雨不停時才舉行。

收割祭:收割前夕,全村居民守戒,即不吃魚類食並清潔所有裝魚容器。

傳統手工藝

具有多元族群特性的原住民藝術文化,向來是花蓮縣境最豐富的文化資源。花蓮縣傳統原住民手工藝產業,大致上較流通重要類型,包括編織、服飾、陶藝、琉璃、木藝、石藝和金工等項目。

歷史傳說

阿美族sapad掃叭石柱傳說

阿美族阿美族食品

在太古時期,nakaw與sera這對兄妹為了躲避洪水,乘著豬槽漂流到cilangasan山頂。他們兩人結為夫妻,在此居住、耕種。但這個地方蛇很多,不適合定居,於是他們下山移居到加納納,但此處缺乏耕地,無法謀生,最後遷移到現在的奇密社定居下來。而留在加納納山上舞鶴社東方山上的石柱,就是他們當時住屋柱子的遺跡。

阿美族月洞傳說

流傳在此地的傳說非常多且動人。例如,湖中有許多鱸鰻,從右方洞穴有一個比人還大的鰻化石,便可以知道這是一個野生鰻的樂園,而至目前為止曾發現最大隻的竟重達十餘公斤,並具有攻擊人類的能力,因此尚無人敢潛入水中探險,所以有所謂的千年鰻傳說,一條是年老的白鰻跟人一樣大,大概三個月出來一次,另一條是年紀比較輕的黑鰻,幾乎每天都會出來。

阿美族巨人alikakay阿里嘎該傳說

很早以前,在Balik山上(現美崙山),有一群身材高大、眼如貓眼、身體多毛的異族,他們自稱「alikakay」(阿里卡該)。他們擅長法術與偽裝,經常出沒於部落中作亂。曾有一個很愛惡作劇的alikakay,經常一腳踏入民宅,破壞屋頂,或是將手深入屋內,要人幫他點菸。一次,他又故計重施,將手深入屋內要求點菸,裡面的族人早有預備,用粗麻藤繩將他的手綁住,十幾個青年同時拉,這個alikakay的手因此被扯斷,落荒而逃。還有alikakay偽裝成婦女的丈夫,欺凌婦女等。

說完便向東涉海而去,據說海水僅達其腳踝。從此以後,阿美族人變過著寧靜快樂的生活。
這一個阿美族人抵抗異族alikakay的傳說,正是兩個重要的祭儀活動——「捕魚祭」與「豐年祭」的由來。

阿美族馬蘭人當皇帝傳說

阿美族阿美族飾品
從前,馬蘭部落有個叫lubah的阿美族青年,他非常的貧窮,族人們也都不太看得起他。他自己一個人製作魚網,在海邊捕魚度日子。有一天lubah捕到一條非常漂亮的魚,全身閃著金黃色的光輝,還散發著特殊的香氣,非常奇特。這個訊息不久就在傳開,大家爭相到lubah家裡,去看這條奇特的魚。

皇帝立即下旨要lubah獻出雞化身的美女給皇帝。Lubah不肯,他於是便藉演出連環劇的方法,用火藥將皇帝炸死。從此,lubah當了皇帝,雞化做的美人做了皇后。

阿美族吃蛇的人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現今薄薄社、豆蘭社附近,居住著pakito與silaway兩族。Silaway的風俗習慣跟阿美族人差不多,但pakito則喜歡吃人肉、蛇、蜥蜴等類,而且本性非常殘忍。

阿美族名人

運動類

阿美族張震岳
陳鏞基-旅美棒球內野手,效力於西雅圖水手2A。

陳致遠-棒球外野手,效力於台灣職棒兄弟象隊。

古金水-知名運動員。

郭源治-前旅日投手。

黃忠義-棒球內野手,效力於台灣職棒興農牛隊,兼任總教練。

林英傑-旅日投手,效力於東北樂天金鷹隊

林智勝-棒球內野手,效力於La new熊隊。

曹錦輝-旅美投手,效力於洛杉磯道奇隊。

陽森-棒球內野手,效力於台灣職棒統一獅隊。

楊傳廣-前知名運動員,十項全能好手,1960年羅馬奧運男子十項全能銀牌得主 (馬蘭阿美族)。

陽建福-棒球投手,效力於台灣職棒興農牛隊。

鄭志龍-前知名籃球員,曾任立法委員。

增菘瑋-旅美投手,效力於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

張泰山-棒球內野手,效力於台灣職棒興農牛隊。

林彥峰-旅美投手,效力於費城人隊。

藝術類

張震岳-知名RAP男歌手。
0

呂建中-知名男歌手 (Tank)。

施孝榮-知名男歌手。

盧靜子-知名女歌手。

徐若瑄-知名旅日女藝人 (外婆為泰雅族)。

羅志祥-知名演藝人員。

周渝民-知名演藝人員,F4成員之一。

宋少卿-知名藝人 (港口阿美族)。

郭英男-知名傳統阿美歌謠國寶演唱家 (Difang,馬蘭阿美族)。

李泰祥-知名作曲家 (馬蘭阿美族)。

其他類

李來旺-知名教育家 (目前亦歸類為撒奇萊雅族)。

高巍和-台東東河人第一個原住民飛行員將軍,空軍總部人事署少將副署長退役後當選立法委員惜未連任車禍謝世。

相關研究書目

1.黃雅鴻,2003,他者之鄉:從空間霸權論述談Karowa原住民的流離與主體性運動。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賴秀智,1996,台北縣阿美族學童的族群態度、族群文化常識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景崇,1998,阿美族歷史。台北:師大書苑。
4.李亦園,1962,馬太安阿美族的物質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原著,200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黃智慧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5.明立國,2002,阿美族。台北縣永和市:稻田。
6.阮昌銳,1969,大港口的阿美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7.吳雪月計畫主持,1997,阿美族的生活智慧:南勢阿美七腳川社。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8.周穎君,2002,阿美族傳統家屋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