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結腸炎

阿米巴結腸炎

阿米巴結腸炎由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寄生於人體結腸內引起。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糞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較大。潛伏期長短不一,1~2周或數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數量、致病力以及機體抵抗力強弱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

基本信息

阿米巴結腸炎阿米巴結腸炎
阿米巴結腸炎由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寄生於人體結腸內引起。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糞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較大。潛伏期長短不一,1~2周或數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數量、致病力以及機體抵抗力強弱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

阿米巴結腸炎阿米巴結腸炎

臨床表現(1)急性阿米巴痢疾腸炎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血性粘液便等結腸炎的表現,伴38℃多的發熱。大便次數多在每日10次以下。盲腸和升結腸為最主要受侵犯部位。直腸和乙狀結腸其次,故腹部壓痛往往右側較左側更為明顯。輕症者大便中有粘液,但無明顯血性改變。

(2).急性暴髮型結腸黏膜大片壞死,又繼發細菌感染,引起明顯嚴重的毒血症症狀,患者高熱,腹痛、腹瀉,大便十餘次或更多,血水樣便。可伴有噁心、嘔吐。腸出血及腸穿孔的危險性高。所幸近年來巳很少見。

(3)慢性阿米巴結腸炎多表現為慢性腸炎。腹痛、腹瀉雖不嚴重,但遷延不愈,或時好時壞。症狀明顯時每日3~5次稀便,可有粘液,糞檢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無明顯腹瀉時糞便中可找到阿米巴包囊。在明顯的急性發作時,可排出痢疾樣大便。二、實驗室及其他檢查1.急性患者血中白細胞可輕度增高,慢性者正常,暴髮型者可明顯增多達20×l09/L左右。

症狀體徵

阿米巴結腸炎阿米巴結腸炎

1.無症狀型主要指那些阿米巴包囊攜帶者,多因普查發現,這些人由於症狀輕微,常為病人所忽略。馬鞍山市防疫站曾報導1166例阿米巴原蟲陽性者中22.7%為無症狀型。這些病人為本病重要的傳染源。
2.阿米巴腸炎和普通腸炎類似,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糞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較大。阿米巴結腸炎的潛伏期長短不一,1~2周或數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數量、致病力以及機體抵抗力強弱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
3.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相似,但中毒症狀較輕。病人可發熱38℃左右,腹痛,腹瀉,一天數次到10餘次。大便呈血性黏液便,或糞便與血分開,有時可完全為血性便。若次數不多則糞便為暗紅色或果醬樣,奇臭。
(1).腸穿孔造成腹膜炎曾氏報告254例阿米巴痢疾病人,手術及屍解證明有腸穿孔者19例,為7.48%。Adams報導3013例中97例發生了腹膜炎(3.2%),發生率雖不很高,但預後差。
(2).阿米巴性闌尾炎Clark報告186例阿米巴病人的屍解中,40%有闌尾炎。Criag報告60例中26.67%合併有闌尾炎。發生率確實比較高。故在阿米巴病高發地區,許多急腹症是由阿米巴性闌尾炎或阿米巴性闌尾穿孔造成。
(3).腸狹窄慢性阿米巴結腸炎病人,腸壁組織增生、肥厚以及阿米巴肉芽腫形成,導致狹窄。少數病人甚至形成腸梗阻而需手術治療。
(4).阿米巴瘤Adams報告的3013例病人中,15例發生了阿米巴瘤(0.5%)。
(5).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原蟲已被徹底消滅,轉變成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Adams的統計中,有21例(0.7%)。此外比較少見的還有腸道大出血、腸息肉及腸套疊等。

診斷檢查

阿米巴結腸炎阿米巴結腸炎

診斷:在病人的新鮮糞便中,特別是在血性黏液處仔細尋找阿米巴原蟲,一旦找到了活動的吞噬有紅細胞的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即可確診。一次未找到,應重複多次檢查並爭取做細菌及阿米巴培養。鏡檢時應注意保溫,否則阿米巴滋養體不活動,不易和巨噬細胞區別。乙狀結腸鏡檢查對診斷,特別是鑑別診斷很有幫助。急性期可看到其燒瓶樣潰瘍,潰瘍間黏膜正常。慢性期可看到腸黏膜增生肥厚、肉芽腫及息肉等,可在病變處取活體組織送病理檢查,進一步確定其性質。
實驗室檢查:糞便檢查是確診的重要依據。發現病原體後尚需鑑別非致病性阿米巴原蟲。目前血清學檢查發展很快,是診斷阿米巴病的關鍵性實驗,大約有90%的患者血清,可通過ELISA、間接血凝及間接免疫螢光等檢測不同滴度的抗體。PCR診斷技術為十分有效、敏感及特異的方法。WHO專門委員會建議,鏡下檢獲含四核的包囊,應鑑定為溶組織內阿米巴迪斯帕內阿米巴;糞中檢測含紅細胞的滋養體,應高度懷疑為溶組織內阿米巴;血清學檢查高滴度陽性,應高度懷疑為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僅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引起。
其他輔助檢查:
1.結腸鏡檢查對那些顯微鏡檢查、血清學及PCR檢查均未獲陽性結果,而臨床高度懷疑的病例,可行結腸鏡檢查或纖維腸鏡檢查。約2/3有症狀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黏膜可見大小不等的散在潰瘍,表面覆有黃色膿液,邊緣略突出,稍充血,潰瘍與潰瘍之間的黏膜正常。從潰瘍面刮取材料作鏡檢,發現滋養體機會較多。
2.X線鋇劑灌腸檢查病變部有充盈缺損、痙攣及壅塞現象。此種發現雖無特異性,但有助於阿米巴瘤腸癌的鑑別。

鑑別診斷

阿米巴結腸炎應與急、慢性腸炎,急、慢性菌痢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等相鑑別。最主要的是糞便檢查和乙狀結腸鏡檢查。還應與其他寄生蟲引起的腸炎表現相鑑別。如血吸蟲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的症狀,乙狀鏡檢查可看到腸黏膜上散在有黃色小顆粒,取活組織可查到血吸蟲卵。蘭氏賈第鞭毛蟲寄生在小腸中,可引起腹痛腹瀉症狀,大便中可找到該蟲的包囊和滋養體,如做十二指腸引流,檢查引流液則陽性率更高。

治療方案

阿米巴結腸炎阿米巴結腸炎

選用抗阿米巴藥物的原則,不單是消除症狀(消滅滋養體),還應消除其傳染性(消滅包囊),以達到徹底治癒病人並消滅傳染源的目的。過去常用依米丁(吐根素)和喹碘方(或卡巴砷)合併療法,現在仍然適用。近10多年來又有一些新藥用於臨床,療效好而毒性小。

一、抗阿米巴藥物套用
1.甲硝唑(metronidazol,滅滴靈,flagyl)對阿米巴滋養體和包囊都有效,很少毒性作用,已為國內外廣泛採用。劑量3次/d,每次800mg,連服5~10天,可取得90%左右的療效。有些治療效果不好,可能和用量較小,致使腸腔達不到有效濃度有關。孕期3個月內者不用。
2.替硝唑(甲硝磺醯咪唑)能殺滅阿米巴滋養體,對包囊也有一定的作用。劑量2次/d,每次1g,連服3~5天,可獲90%以上的療效,副作用有腹部不適、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但出現率低且較輕。對心、肝、腎、血液均未見不良影響。
3.二氯尼特(二氯散糠酸酯)對腸道的滋養體和包囊均有效。3次/d,每次500mg,連服10天,療效在80%左右。副作用可有胃腸脹氣。未見有何毒性作用。
4.氯苯草醯胺(etophamide)其特點是口服不吸收,殺蟲效力比甲硝唑高。每天口服20mg/kg,可獲80%左右的療效,目前臨床套用的報導尚不多。
5.甲硝磺醯咪唑作用與甲硝唑相似,用量1g日2次,連用3天。
6.吡哌酸國內有人報導用本藥0.5g日4次,連用7d,取得良效。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休息、流質飲食、不能進食者予以輸液。

預後及預防

阿米巴結腸炎阿米巴結腸炎

預後:無合併症的阿米巴結腸炎病人的預後較好,據Adams統計病死率為0.5%,主要死於嚴重的失水和電解質失衡。若已發生併發症,可明顯影響預後。腸穿孔腹膜炎病死率可高達40.2%。所以應力爭早診斷早治療。重症病人,在給以抗阿米巴的治療同時,應給以認真地積極地對症治療。一旦發生穿孔,應給予緊急的手術治療。
預防:飲水須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飲食被污染。防止蒼蠅滋生和滅蠅。檢查和治療從事飲食業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治療期間應調換工作。平時注意飯前便後洗手等個人衛生。

1.高熱能、高蛋白質以補償長期腹瀉而導致的營養消耗,可根據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況循序漸進地提高供給量。
2.維生素無機鹽要充足以補償腹瀉引起的營養丟失。
3.限制脂肪和膳食纖維: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採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對伴有脂肪瀉者,可採用中鏈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纖維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蘿蔔、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帶刺激性的蔥、姜、蒜和粗雜糧、乾豆類等。
4.少食多餐:為減輕腸道負擔,以少食多餐方式補充營養攝入量。

流行病學

據Giboda報導,1982~1987年在捷克留學的外國學生糞便溶組織阿米巴原蟲陽性率為3.9%,血清抗體陽性率為7.9%。據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92年統計:全球本病感染者約4~5億,熱帶、亞熱帶及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為高發區,感染率高達10%~30%。隨著國際旅遊事業的發展,本病感染率在已開發國家也可再次增高,例如1988年義大利旅遊團到泰國旅遊後發生了一起阿米巴結腸炎及肝膿腫的爆發流行。阿米巴結腸炎在我國北方地區已很少見。但南方尚有發生,據衛生部“疾病監測”報導:1996年全年報告有4583例患者,比1995年的3583為多,1997年頭4個月的病例數為716,比96年同期的459有所增加。

相關詞條

消化內科疾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