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位置
矗立於台中市中心的台中火車站,位於台中市中區建國路172號,距基隆站起點一百九十七公里四百公尺,居
台灣鐵路西部縱貫線的中心。座落於台中市建國路與中正路交叉處,前方有台中客運總站,右前方為台中汽車站,鄰近建國市場。台中火車站因為居台中盆地的中央,周圍有潭子、大里、太平、烏日、霧峰、大雅、豐原等台中縣轄內各鄉市鎮,氣候溫和;曾因台灣省政府設在中興新村、台灣省咨議會設於霧峰,故本站實為中部政治、文化、經濟的交通樞紐。歷史沿革
台中火車站建於明治時代,於1906年通車,而現在的火車站繫於1917年改建,濃厚的文藝復興巴洛克式建築,中央為山牆式設計,五頂由青銅片拼成,並被評為二級古蹟,是全台碩存最美、最完整的火車站。台中火車站建於大正六年(公元1917年),是日治時代一座仿西方文藝復興時代驛站風格建築,亦是日本政府明治維新運動下的產物。台中市的都市發展是隨著鐵路的興建而繁榮,因此自日治時期已有人口集中的趨勢。台灣光復後,由於車站客運量增加,原有車站空間已不足,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為因應旅客增多的需求而進行車站的擴建。台中火車站的建立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個城市的標的、它的建立代表了台中市鎮的發展、台灣鐵路史的前進。台中火車站的建築酷似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建物本體中央屋頂飾有華麗之鐘塔,為最醒目之特徵,白色洗石子環帶圍繞,與紅色磚面相襯,雖經多年歲月洗禮,在現代看來亦是宏偉無比。由於台中火車站的建立,掌握、聯絡了南北、山海線經濟動脈之要隘,同時更帶動中部地區多方發展。在都市記憶中,台中火車站扮演多重角色,不單為大眾運輸之脈絡點,亦為貴賓迎送之據點,節慶活動最佳場所及展覽會場與標的物指示等。 民國八十四年台中火車站倡議改建為現代化火車站,極負時代意義的火車站幾乎不保,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之下,於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廿二日由內政部公告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其範圍包括台中火車站舊廈本體、前門廊及第一月台。台中火車站之歷史文化意義及建築保存因獲得重視,使古蹟之生命力得以延續,成為一個活的歷史見證。歷史意義
台中火車站的歷史與台灣鐵路的發展息息相關,深具見證台灣鐵路史的意義。就其建築本身而言,其中央山
牆、鐘塔建築,展現優美的建築藝術;尤其入口挑高的玄關,更是氣勢十足,堪稱台中市玄關建築的代表。台中火車站與台中市的都市發展共生共繁,1908年(日治明治四十一年)台灣縱貫鐵路貫通,在台中公園舉行全線通車典禮,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台中火車站前各道路兩旁的都市計畫,使台中市的街道景觀煥然一新。
台中市因鐵路的興建而成為台灣中部第一大都會,日治時期台灣南北鐵路的貫通,使台中市成為吸引人口的集中地。1956年台灣省政府遷移中興新村後,台中市更是省府出入必經之地,促使台中市成為中部地區社會、經濟、政治、教育、文化等活動的中心,中部重要交通及運輸路線均集中於此。
人口的集中以及商業的繁榮使的台中火車站的客運量增加,為解決空間不敷使用的窘境而有現貌車站的興建及擴建。在台中市的都市化過程中,台中火車站扮演重要的交通運輸角色,台中火車站可視為台中市都市發展的地標,與台中市的近代歷史發展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