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慧寺

海慧寺

海慧寺清代古建築群。坐落於陽穀縣阿城鎮東南隅。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經乾隆、光緒年間兩次擴建續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樓閣連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築群,為華北五大寺院之一。

基本信息

海慧寺 占地面積6公頃。該寺原有殿宇樓閣168間,現存81間。由大殿、戲樓、碑亭、千佛閣、劉公祠等部分組成。主體建築既自成一體,又與整體結構協調融洽。建築系採取北方傳統的民族形式,磚木結構,飛檐斗拱。寺內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畫康熙手書詩文。寺內古木森森,碑亭矗立,清靜優雅。現經住持僧人化緣修繕,已重現昔日光彩。 

山東陽穀海慧寺

海慧寺,位於陽穀縣城東50華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據寺碑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所建,至今仍堅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畝,由劉公祠、海慧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原有殿堂、僧房、樓閣200餘間,現存81間。海慧寺作為寺院建築,結構完整嚴謹。沿其中軸線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進院落。山門三間,額匾上寫“海慧寺”三字。山門外原有二個大石獅,其上建亭,稱為獅子亭。山門內有泥像哼哈二將,高約一丈五尺。進山門即是前院,院內東西兩側建有鐘鼓二樓。前殿三間,內有二個佛龕,關帝與韋馱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東西山牆分別立著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間,為穿堂式建築。殿中南向供彌勒佛,靠背北向供觀音菩薩。院內各有平頂配房五間。後殿是正殿、即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木結構、磚登頂、是寺內主體建築,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寬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間一像是釋迦牟尼、俗稱西天如來佛。海慧寺後院落兩面三刀旁各有小院,以中軸線為準左右對稱。西院為大悲閣,東院主體為方丈閣。海慧寺是陽穀現存的古代文化寶貴遺產。

江西豐城海慧寺

臨近永王墓和明清古建築群約半公里處有聞名鎮內外的古剎——海慧寺。相傳海慧寺始建於1400年前,由於歷史的原因,原寺廟破爛不堪。1997年在得到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有一僧侶來海慧寺,通過化緣籌得資金將海慧寺重新建造。新建後的海慧寺占地4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14平方米。寺內有三尊鍍金(開光)的大佛。平日寺內香火不斷,遊人如織。

黑龍江黑河海慧寺

建於1917年(位於今德都縣青山鎮內東北),有草房3間。寺中尼姑屬淨土宗教派,供奉關聖帝君、彌勒佛等神像(為泥像或銅佛像)。1930年,寺內有尼姑3人,主持為靜德尼姑。1935年,有尼姑11人,主持為文昭尼姑。1943年,有尼姑14人,主持為苗尼姑。建國後,仍有3位尼姑從事宗教活動。至50年代末,海慧寺被關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