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正
舊時在洞頭島,每戶人家三十夜守歲到寅卯時左右,都要舉行"開正"儀式。由家中尊長或家庭中生產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淨身"(即除夕夜要戒色)並全身沐浴,"開正"前不得接觸污穢之物。案桌擺大門口或天井裡,桌腳上要墊兩條長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魚肉、水果、糕點、素麵等,兩旁有一對尺長的大紅燭,俗稱"通宵"。"開正"時,主持者點燃"通宵",焚香三柱後,全家跪地,合掌問天,進行虔誠禱告,祈求上天賜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發財、萬事如意。祈禱畢,全家肅立,默待一會兒,再燒"金紙"鳴放鞭炮。最後撤饌。80年代以來,已把"開正"時間提前到午夜零時,伴著中央電視台敲響的新年鐘聲進行。儀式也簡便多了,有的只是鳴鞭炮,放焰火。但鳴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幾千響串在一起,聲音響,時間長,熱鬧異常。
由來
春節在傳統上是指農曆的過年,期間約自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日開始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止,也是歲時節日最多的一個階段。傳說古代有年獸為害四處吃人,所以家家戶戶於該期間圍爐聚餐,享受最後的團聚時刻,直到除夕夜一過,年獸已走,大家紛紛慶祝彼此的倖存,恭賀度過該年並且又增長了一歲,故而留下除夕夜圍爐、初一賀歲的習俗。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五,稱為「新正」,而大年初一則稱為「開正」,家家戶戶會舉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活動,祈求祂們保佑信眾和子孫在未來新的一年裡能夠諸事平安如意。
時間
開正的時刻,隨每年乾支不同而有不同,約在正月初一的凌晨,一般都是除夕夜守歲後,待午夜開正時刻一到,祭拜過神明後,才去睡覺;至於拜祖先的時間則約在初一近中午時。設定地點由於祭拜的對象是神明和祖先,所以供桌的設定在神明廳「或公媽廳」前即可,將八仙桌特別圍上繡有吉祥圖案的桌裙,門口則懸掛紅彩或八仙綵,廳堂點上燈,神桌上也點上蠟燭。
供品
拜神明的神桌上,可供上水仙花或是牡丹、梅花等,以及應景的年節相關供品,如柑塔(柑橘疊成塔狀)、年糕(甜粿,有年年高昇之意)、蘿蔔粿、芋頭糕、發粿(祈求發財之意)、長年飯,粿和飯上插著「春花」,增加新春年年有餘和發財如意的吉祥意味。香爐前供著三束紮上紅紙的面線,奉上三杯清茶,以及甜茶(如紅棗茶)、甜料(如甜花生仁、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類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