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義
三牲主要指的是:飛禽類,走獸類,鱗甲類。
其中
飛禽類以鳳凰為主
走獸類以麒麟為主
鱗甲類以龍為主
當然祭祀時絕對不可能找到這三樣了,只好退而求次。《西遊記》中有:“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便是此理。
溯源
其中馬、牛、羊的具體要求是:
第一等、馬:駵駒,即:二歲的黑鬃黑尾紅馬
第二等、牛:黃牛,即:三歲的土黃色公黃牛
第三等、羊:羝羊,即:三歲的黑色公綿羊
這些是漢朝記錄的,先秦東周時期祭祀五方上帝之一的白帝的禮節,記載於《史記》(司馬遷)和《漢書》(班固)。
典故
《史記秦本紀》
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廢太子,立襃姒子為適,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駵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史記封禪書》
自周克殷後十四世,世益衰,禮樂廢,諸侯恣行,而幽王為犬戎所敗,周東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為主少昚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駒黃牛羝羊各一雲。其後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漢書卷二十五郊祀志第五上》
後十三世,世益衰,禮樂廢。幽王無道,為犬戎所敗,平王東徙雒邑。秦襄公攻若救周,列為諸侯,而居西,自以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駵駒、黃牛、羝羊各一雲。
其後十四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周監二代”的祭祀特例,此後唐朝時期稱之為“理無三牲”“一代之制”,記載於《隋書》(王劭、封德彝、魏徵、房喬、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于志寧、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令狐德棻、長孫無忌、褚遂良)。
《隋書卷六志 第一禮儀一》
五帝既曰天神,理無三牲之祭。而《毛詩?我將》篇,雲,祀文王於明堂,有“維羊維牛”之說。良由周監二代,其義貴文,明堂方郊,未為極質,故特用三牲,止為一代之制。
郊祭是最高等級的祭祀類別。西周、東周時期,馬比較尊貴,《周禮》中有:“馬八尺以上為龍”的說法。
其他釋義
太牢
《清史稿志五十七 禮一(吉禮一)》
——牲牢四等:曰犢,曰特,曰太牢,曰少牢。
——太牢:羊一、牛一、豕一。
詳見:太牢
此後,清朝以後,開始有了“三牲(羊一、牛一、豕一)亦稱太牢”的說法。
道家
道家文化中,以麞、鹿、麂為玉署三牲。
《清異錄玉署三牲》:“道家流書,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宋朝 陶谷)
當代民間
當代民間泛指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豬和牛;小三牲指雞、鴨和兔(一說大三牲指豬、牛、羊,小三牲指雞、鴨、魚)。後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