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大城市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組合,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2014年的經濟總量超過4.5萬億元,位於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後,排居第四位。其中,近年南昌和長沙兩地的經濟成長速度給中游群帶來了及其活躍的增長極;2015年4月5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經國務院批覆實施。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後,國家批覆的首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旨在推動中國經濟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漢為中心,還包括黃石鄂州黃岡仙桃潛江孝感鹹寧天門隨州荊門、荊州、河南省信陽江西省九江湖南省岳陽,其中,12個為地級城市,3個為省直轄縣級市。

目前區域內部已形成一定的經濟聯繫,隨著武漢市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區域內的經濟聯繫將更加緊密。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東西有長江黃金水道,南北有京廣鐵路,經濟實力和輻射影響力都很強。

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是中國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交通發達、產業具有相當基礎、科技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群之一,在中國未來空間開發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和意義。

歷史

“長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湘鄂贛三省聯手謀求全國區域發展新增長極,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等合作打造的國家規劃重點地區,又稱“中三角”。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出台。 此後,湖北武漢城市圈、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獲國務院批覆;安徽皖江城市帶獲批為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2011年,中部的“中原經濟區”提升為國家戰略,目前已成為跨7省28市的大經濟區。同屬中部的長江中游地區,在2010年12月也與“中原經濟區”一起,被列入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18個國家重點開發區域。

2012年,湘鄂贛攜手,“中三角”起航。同年2月,湘贛鄂三省負責人首次會商共謀“中三角”。

2012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江西九江主持召開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談到長江中游城市群,他對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負責人說,把安徽納進來。

2013年,合肥市市長張慶軍在合肥“兩會”上首次提出“中四角”概念,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省省會連線,所呈的四邊形。

主要特徵

三極三圈三核
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

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三個特大城市武漢、長沙和南昌,呈“品”字型分布,分別為三省的省會和中心城市,是三個都市圈的“首位城市”和“核心力量”(是為“三核”);

並以三核為心形成武漢都市圈、長沙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共三大都市圈(是為“三圈”);

三大都市圈,在各省的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均在60%以上,是帶動周邊地域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是推動三省經濟的發動機和“中部崛起”的增長極(是為“三極”)。

主軸成環,城市同帶  
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

武漢--岳陽--長沙--南昌--九江--武漢之間的鐵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部分長江水道構成橫跨湘鄂贛三省的“環形”快速通道,成為三省生產力布局、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的主軸;

沿軸分布有18個大中型城市和13個縣級市(核心城市50公里半徑內市、區、縣級市計算在內),形成狹長形環狀城市密集條帶,其物理地理空間呈“條帶成環,沿麓分布”的特徵(世界5大城市群有三個具“沿岸”特徵)。

珠聯璧合,相映生輝

城市圈、城市帶和城市群,沿以幕阜山脈、九嶺山脈為中心的山麓及外沿分布,城市群和位於其間的山嶽森林景區(城市後花園),二者巧奪天工、舉世無雙的組合,可謂珠聯璧合、相映生輝。

發展定位

按照2010年12月國務院審批的《全國主題功能區規劃》,由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以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主體的長江中游地區被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域。發展方向和定位的具體表述為:充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創業環境,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經濟規模,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承接最佳化開發區域的產業轉移,逐步成為支撐全國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增長極。

發展趨勢

將現有長江中游城市群“擴容”

中國經濟一體化的關鍵是進一步加快統一市場建設,消除區域間的貿易壁壘,各省大城市實力過分集中,中小城市發展滯後,應整合現有資源,將現有長江中游城市群“擴容”。在鄂湘贛三省現有城市群的基礎上,把屬於長江中游的多個城市吸納進去,“擴容”後整合成長江中游城市群。

打造3小時都市商圈

武漢是國家著名的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地區最重要的經濟中心,具有相對完整成熟的產業體系。目前,以武漢為中心已經形成了以光電信息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沿長江的“宜昌---武漢---黃石”高新技術產業帶和沿漢江的“十堰---襄樊---武漢”汽車工業走廊,其經濟實力、產業規模、科技水平、發展前景等都較為突出。而長沙、株洲、湘潭是湖南的“金三角”,地方財政收入約占2/5;沿京九鐵路布局的昌九工業走廊,包括7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江西省加工製造業基地和引進外資的主要平台。上述區域主要城市之間的通勤距離基本上都在3小時車程內,無論是從經濟規模、產業規模還是交通方面都已經具備了打造3小時都市圈的條件。

三大城市群

武漢城市圈
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

武漢城市圈指以武漢為中心的100公里半徑內,包括黃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黃岡市鹹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等8箇中小城市在內的地區,是中國中部經濟區及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但在具體範圍的確定上,可能是泛指市域,也可能僅指市區。還可包括漢川市大冶市應城市等縣級市在內。它包括城市經濟圈、城市旅遊圈和城市農業圈。

武漢城市圈內現有1個特大城市,1個大城市,7箇中等城市(和4個小城市)。武漢城市圈的近期目標為,到2020年將武漢城市圈建成為中國內陸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之一。這個增長極,有望成為中國第四個增長極。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

長株潭城市群

長株潭3個城市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5個城市,總面積9.96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GDP占湖南全省79%(2008年統計)。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一部分,共38個縣(市、區)和鄱陽湖全部湖體在內,面積5.1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30%,人口占全省50%,經濟總量占全省60%。

旅遊聯繫

由湖北省旅遊局主辦、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城市旅遊局共同承辦的“美麗中三角,我的家鄉我的城”在2013年5月19日中國旅遊日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武漢舉行。在啟動儀式上,四個省會城市首次聯手推出“美麗中三角,我的家鄉我的城”旅遊優惠聯票,並登入攜程網同步發售,推動“中三角”旅遊“一體化”邁向實質操作階段,武漢市市,長沙、南昌、合肥等城市政府相關領導和中三角四省會城市旅遊局長出席了活動。中三角四省會城市旅遊企業代表及來自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四城的高校學生代表及市民遊客共2000多人參加了活動。
四城市將聯手推出“美麗中三角,我的家鄉我的城”旅遊優惠聯票。聯票涵蓋了武漢的黃鶴樓景區與武漢歡樂谷景區,長沙的天心閣景區與生態動物園景區,南昌的滕王閣景區與鳳凰溝景區,合肥的三河古鎮景區與岱山湖風景區,所有景區門票優惠將不低於八折。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市在武漢宣布成立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合作組織,力爭5年內打造區域無障礙旅遊區。據介紹,四城市旅遊發展合作組織將鼓勵各城市間相互開放、共享旅遊市場,整合推出特色旅遊線路。
江西省近70家公共博物館、歷史名人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體育場館對公民免費開放;5A級景區鷹潭龍龍虎山、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和全省35個國家A級旅遊景區對遊客實行不同程度的門票優惠。記者了解到,全省總共推出了120條旅遊惠民措施,其中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九江富華山、景德鎮中國瓷園和贛州客家文化城對所有遊客免費開放;針對貧困家庭、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和老年人、學生等特殊群體加大優惠力度,將旅遊惠民做實做透。
湖北省各地在5月19日當天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活動。武漢市在當天組織旅遊企業走進社區開展旅遊公益宣傳,在黃陂區同期舉辦了2013國際旅遊小姐中國總決賽,為市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宜昌市以“愛旅遊、愛生活、愛上宜昌”為主題,在推出了“宜昌市三峽旅遊景區年卡”惠民工程,為第四屆中國長江三峽旅遊節造勢;十堰市以“情定旅遊日,美麗茅箭游”為主題,,武當山景區在5月19日當天針對所有遊客推出門票半價優惠;神農架林區在城區組織了盛大腰鼓隊巡遊活動,林區各大景點當天針對本地居民實行門票全免優惠;鹹寧市通過宣傳冊、展板向市民宣傳旅遊法規知識,提供旅遊一卡通辦理服務,市民只需花費100元就能辦理鹹寧“旅遊一卡通”,一年內享受免費暢遊鹹寧各大景區,半價泡鹹寧溫泉,購物折上折等優惠……
“中國旅遊日”的設立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旅遊促進經濟發展、促進人類文明健康的廣泛認同;也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民眾對旅遊生活的新期待。

大幕開啟

2012年2月10日,長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會商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家部委和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學者,以及由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領的代表團參加了會議,就共同推進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進行深入探討,並達成高度共識。這標誌著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從構想、探索,進入全面啟動和具體實踐新階段。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發來賀信,對三省協商機制的建立和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出席會議並講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主持會議並講話。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江西省委副書記、省長鹿心社,湖南省副省長韓永文等出席會議並分別發表講話。
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後,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有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九江會議凝聚共識:中部地區、長江流域,突破之地。
比較發展要素,長江中游得中獨厚。連南接北、承東啟西,湘贛鄂皖成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豐富的水資源,密集的人才和智力資源,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基礎,讓這片土地潛力無窮。
展望經濟走勢,我國沿江發展正由長三角地區向整個長江流域推進,區域開放開發由“沿海先行”進入到“沿江沿海並重”時期,長江中游城市群有條件成為中國經濟主軸的新亮點。
分析國土開發格局,《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長江中游地區確定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她將承擔“逐步成為支撐全國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增長極”的使命。“鼓勵和支持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開展戰略合作,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2012年8月,國務院出台《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中三角進入國家戰略視野。
湘贛鄂皖,共鑄第四極
看經濟總量,長江中游城市群覆蓋區域近44萬平方公里,包括40個市,人口約1.6億。湖北、湖南地區生產總值雙雙邁上兩萬億元台階,江西跨過萬億元大關,安徽達到1.7萬億元,四省全部進入“萬億俱樂部”。
看發展速度,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四省依然保持2位數的增長速度,比全國平均增幅高3至4個百分點。
改革來自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培育建立大市場,連線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統一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中三角的系列改革將為國家新一輪改革探路。
看湖南,鐵拳治理湘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聯合產權交易平台等十大重點改革,探索發行湘江治理債券,改革推動綠色崛起。
看江西,簡政放權,開放搞活,提高收入……十多項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彰顯政府攻堅克難的決心。
看湖北,鄂州城鄉一體化改革、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在全國省域範圍內實行綠色電力調度制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看安徽,持續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啟動建設宿州等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開展148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54.7%。
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武漢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連點成線,串珠為盤.
如果說,世界潛力最大的市場在中國;那么,中國市場連線的最大樞紐則非長江中游地區莫屬。
湖北,位於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帶相交融匯的中心節點,是進出西北六省的門戶。
湖南,北依洞庭通江達海,是沿海通達內陸的關口和內陸毗鄰沿海的前沿。
江西,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為長三角、珠三角和閩三角的腹地。
安徽,位於長江下游,擁江近海,位於華東地區腹地,與江蘇浙江、山東等相鄰。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發展方式從外需拉動為主轉向內需拉動為主。
加快推進“中三角”,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魏後凱講了5個“有利於”。其中兩個是,“支撐全國經濟穩定發展”、“擴大內需”。
湖北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提出:“中游暢則長江暢,中部活則全國活。”
英國《金融時報》在題為《中國“中部崛起”正當時》的評論中說:中國中部地區經濟結構表明,通過滿足國內鋼鐵、水泥、化學製品、電力以及其他投資品的需求,中國有足夠大的經濟成長空間。

區域合作

2012年2月,湖北省旅遊局就發起湘、鄂、贛三省旅遊部門率先簽署合作協定,三省聯手編制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旅遊業發展規劃、加強旅遊標準、管理和服務的對接等六大領域展開合作。
2013年5月,湘、鄂、贛三省共同推出跨區域旅遊產品、旅遊優惠年票,共建無障礙旅遊區。
2014年5月,湘、鄂、贛三省308家旅行社結成中三角旅行社聯合體大聯盟,共同打造一體化旅遊區。

社會評價

上海市委黨校研究院鄒磊博士表示,該規劃的出台意味著,較為沉寂的“中部崛起”再次得到決策層重視。湖南、湖北、江西正好位於“長江經濟帶”與“中部崛起”的交集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規劃發展被納入到了“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框架下進行部署,堪稱“中部崛起2.0”版。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羅守貴表示,這是從國家層面首次明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將有利於推動該區域的聯動發展,其中,武漢、長沙、南昌等城市的地位將得到強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