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鏡嶺村為鏡嶺鎮人民政府駐地,是新昌縣西部兩大集市之一。鏡嶺為通台州、溫州孔道。自古以來有九龍搶珠美稱。四周由天台、東陽、嵊縣等地有9條道路通向鏡嶺,鄰縣物產均以此為集散地,北去滬杭,南通台溫,商旅視之為捷徑、中轉站。煙、茶、繭、術四大特產行廠羅列,糧食、食品、禽畜、家具、毛竹、山貨攤場紛陳,每逢雙日市集,填街塞巷,交易興旺。臘月歲尾,村前溪攤也擺滿攤場,有走遍三江六碼頭、不如鏡嶺橋頭之俗諺。常年有上海、杭州、紹興、天台、東陽等地客商來此營商,寄宿行廠中。有的開店定居。現在村境面積約6平方公里,村中心主大街長千餘米,北端舊市街,兩旁為青磚灰牆瓦房,街面鋪鵝卵石及石板,饒有古風,南端為新建區,混凝土路面寬闊流暢,兩旁店攤林立,每日有市,市場繁榮。並規定每年三月三日、十月十八日舉行商品交流大會。1979年起,陸續建成新型建築供銷社商場、旅館、郵電大樓、銀行、廠房、劇院、財稅所等,聳峙兩側,氣派恢宏。有各類大小商店百餘家及菜場、柴行、豬行、攤場多處。運輸方面,過去依靠竹筏水運,旱路肩挑及轎抬。後興起手拉車業。1970年建成公路,汽車運輸取而代之。可通新昌、嵊縣縣城及磐安,並有班車直通紹興、杭州。拖拉機路四通八達,貫穿鄰近各縣。隔溪與黃婆灘村相望,舊時賴木板橋來往,時被大水沖毀而阻斷。1971年,建成鏡嶺大橋,跨江溝通南北,行旅稱便。日間長虹臥波,人車輻輳,入夜燈火映水,溪光搖曳,景極壯麗。
兵家所重
鏡嶺歷來為行軍要道,兵家所重,村區幾經戰火。宋代新昌義民回響方臘起義在村北穿岩山聚眾立寨,元代楊鎮龍義軍由東陽進兵新昌過此,明代戚繼光抗倭曾過此,明末太監高起潛在村北穿岩山駐兵勤王及造墳。清鹹豐十一年(1861)秋冬,太平軍進軍鏡嶺,在村南十八曲嶺上激戰,現尚存舊壘。太平軍攻天台時,當地農民相從者頗多。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仙居反清義士鄭萬枝率眾百餘去嵊縣協助裘文高攻打白竹,殺管帶劉慶林,全省震動,其所部來去均過鏡嶺,村民為之送茶水,救護傷員。辛亥革命期間,遊民千餘在胡公廟、興善寺等地聚義,因向各村聚斂,激起公憤,各村農民千餘人齊集鏡嶺村前溪灘上前往攻打,激戰終日,擊潰遊民。1929年,回山農民張萬成起義,其所需副食及日用品均向鏡嶺採購,後省保全隊前去鎮壓亦過鏡嶺。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第一縱隊所部30餘人自里練使、大畈向鏡嶺進發,接境時因故繞道他去。1942年夏,日本侵略軍兩度竄擾鏡嶺,遭該地駐軍阻擊,1944年春,日本侵略軍數百竄擾鏡嶺,當地駐軍在村南高地阻擊,激戰終日,敵始潰退。解放戰爭時期,浙東人民解放軍靈活部隊和嵊新奉小團結部隊活躍於鏡嶺、回山間,建立游擊根據地。1949年5月,新昌解放時,中共新昌縣工委及縣人民政府人員即從鏡嶺出發入城。
經濟發展
鏡嶺民風淳樸,俗尚勤儉,多姓聚居,世代和睦相鄰。陳、何二姓為最早居民,人口較多。陳氏來自桂溪(西坑)、澄潭及紹興等地,何氏來自溪西,楊、梁、趙等氏來自回山,胡氏來自後山岙,朱氏來自儒岙,潘氏來自下潘,甄氏來自岩泉,金、徐氏來自天台,王、韋、陶氏等來自紹興,劉氏來自慈谿,俞氏來自嵊縣。村民僑居海外者多人,有新昌僑鄉之稱。
居民中從事農業者約20%,有水田161.5畝,旱地54畝。山184畝,複種面積484畝。以種植稻、麥、玉米、番薯、豆類為主,兼營茶葉、蠶桑、菸葉、果木。年產糧食約300餘噸,畝產700公斤以上。自製加工出售的高山茶,色香味俱佳;香料煙質優,走俏國外;此外有蠶繭、兔毛、生豬、家禽、水產等多種農牧漁產品。近年利用坡地種植板栗30畝,發展圓茶,利用山塘溪流養魚。
從事工業者約18%,有農機、膠丸、塑膠、麻紡、針織、木器、印刷、制茶、電器設備、製衣、火炮、食品等多家,近年引進外資2家,其中食品類糕點、豆腐皮,享譽已久,火炮旺銷,供不應求。
從事第三產業者達50%以上。1984、1985年在大橋頭新街區集體建房20餘間,以優惠條件為本村或外來客商提供商業用房,又建菜市場,促進流通。10年來,很多人由提籃小賣,發展為攤店,腰纏萬貫。初步統計,從事加工服裝、飲食服務、理髮、屠工、攤販等76人,年收入大多數在萬元以上。種植和經營四季蔬菜和瓜果,也大獲其利。其餘有五匠、運輸業、鄉鎮二輕和其他行業職工等。總計第三產業年收入63萬多元,占村總收入63.5%。
村集體經濟也有發展,如房租、各類承包款、電站等收入5萬元以上。全村人均收入已逾1450元。
旅遊勝地
鏡嶺村在省級風景名勝穿岩景區內,依山傍水,美景誘人,由村東大岩山向北綿延至穿岩十九峰,有雅幽奇險的奇峰、岩嶂、峻岭、台地、幽谷、洞穴、飛瀑、流泉、清溪、碧潭等景觀。由村西大橋頭西南行為濱江綠蔭大道。松楓夾道參天,鵝鳧泛溪戲水。江中有百花綠洲,四周環水,果木成林。南登十八曲嶺和里鏡嶺,高路入雲,雄關當道,可憑弔古戰場,飽覽今日谷地風光。村內建有自來水站,家家用上自來水,與鄰村聯辦水電站併網供電,實現初級電氣化。文化教育事業較發達,早年除辦有鄉村國小外,一度有碩儒楊少頤創辦錦溪書院。現有完中建制職業高中、國小、幼稚園各1所,文化站、廣播站各1個,戶戶裝有線廣播;有影劇院1座,錄像室3家;電視衛星信號地面接收站、電視差轉台各1座。醫療衛生方面,有鎮中心衛生院,個體醫、藥店各1家,一般病不出村。
鏡嶺憑藉交通要道,物產豐富,貿易興旺,風光佳美等優越條件,依託市場優勢,全力支持鎮人民政府搞好集鎮開發,引進客商,繁榮市場;繼續創辦工業,重點辦好膠丸廠與火炮廠,並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一優二高農業和第三產業。文化服務業,在全鎮經濟文化建設中發揮火車頭作用,為建成穿岩風景區旅遊鎮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