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嶺鎮

鏡嶺鎮

鏡嶺鎮位於浙江省新昌縣西南部,距縣城25公里,東面自北向南分別與澄潭、東茗、雙彩、回山二鄉二鎮相鄰,西面自北向南分別與嵊州、東陽、磐安二市一縣接壤,地處浙東黃金旅遊線上,新磐公路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鎮區四周青山如黛,山水相映交輝,其中穿岩十九峰是該省的著名風景旅遊區。

基本信息

概況

鏡嶺鎮鏡嶺鎮
鏡嶺鎮位於浙江省新昌縣西南部,距縣城25公里,東面自北向南分別與澄潭、東茗、雙彩、回山二鄉二鎮相鄰,西面自北向南分別與嵊州、東陽、磐安二市一縣接壤,地處浙東黃金旅遊線上,新磐公路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鎮區四周青山如黛,山水相映交輝,其中穿岩十九峰是該省的著名風景旅遊區。該鎮鎮域面積95平方公里,下轄35個行政村, 1個居委會,全鎮人口28071人,全鎮擁有水田面積11285畝,旱地4919畝,山林面積92622畝,茶園面積14100畝。2007年,鏡嶺鎮繼續走生態型統籌發展道路,全面落實科學觀,全鎮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全鎮的GDP為6.8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工業增加值為4.99億元,農業增加值0.6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為6760元,財政總收入約1730萬元,技改投入1.05億元,計畫生育符合率達95.6%。在經濟發展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還獲得了省級基本農田保護區示範鄉鎮、市級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市級平安鄉鎮、市級信訪“三無”鄉鎮等榮譽,並順利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的驗收,全鎮的經濟社會又邁上一個新的台階。鏡嶺鎮位於新昌縣西南部,距縣城25公里,是磐安,東陽,嵊皺,新昌四市縣交界地區,新磐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比較便捷,區位優勢比較明顯,轄區面積54.52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總人口約1.6萬人。

歷史沿革

鏡嶺古鎮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在 春秋戰國是就有村民居住,古市集始建於宋,稱黃婆灘,發展於明,又稱鏡黃鎮,清初 康熙雍正年間,改稱穿岩鎮,解放初始稱鏡嶺鎮,萬曆《新昌縣誌》載:“縣西五十里鏡嶺,為通台溫之孔道”,是臨近各縣貨物集散地,解放戰爭時期,西坎,暖谷山等地曾是三五支隊開展運動站的根據地,現行政區劃的鏡嶺鎮,為1992年由當時鏡嶺區的鏡嶺鎮,西抗鄉,周圃鄉撤擴並而成,集鎮規模為1.61平方公里,改革開放以來,鏡嶺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經濟發展

我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景,二石,一基地,二產業,”。

一景。即省級風景名勝區—— 穿岩十九峰風景名勝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幽,雅,奇,險”著稱,是國內耽霞地貌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雁盪之奇,桂林之秀”的十九峰,“江南奇峽”的千丈幽谷,是《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等著名電視劇的主要外景拍攝場地,知名度在不斷提升。

二石。一是億年木化石,被譽為“吉尼斯之最”的木化石,已於2002年9月被批准為全國及至世界首家省級地址公園。主要分布在鏡嶺鎮安溪村一帶,因中生代白紀,侏羅紀時代的原始樹木經地殼運動,環境巨變演變而成,是研究地殼演變,海陸變遷,生物進化的標本,同時具有很強的科研,觀賞,旅遊開發價值,二是西坎青石,色似翡翠,質地細膩,遇水微綠,是園林建築的上等石材,用其加工的石獅栩栩如生,豪氣沖霄,作為建材飾品,遠銷北京,南京,上海,蘇州,杭州等全國各地。

一基地。既浙東茶樹良種繁育基地。於1999年9月由鏡嶺鎮政府與浙大茶葉研究所聯合創辦,採用“基地+農戶”的模式,其規模,產量,效益等已經達到全省領先水平,目前基地苗圃面積已達1200畝,品種30多個,主要品種是浙農117,浙農139,浙農113和烏牛早,畝產茶苗15萬株。茶樹良種無性繁殖已成為我鎮最具特色,最具優勢的產業,是我鎮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產業。一是“印染機械”。以浙江印染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為龍頭,由十多家配套企業組成,二是“鑄件鍛打”。以越峰鑄鋼為代表,全鎮共二十多家企業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