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上禮泉村](/img/3/442/nBnauM3XxAzN5kzM3ATOyQjMzITMwkDNxEzMwADMwAzMxAzLw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97年,上禮泉村投資50萬元建造禮泉門樓;1998年開始,因地制宜開發了獨山公園並安裝健身器材;1999年,在村頭山嶺等坡地新建了禮泉陵園;1999年8月26日,村戶聯辦的新昌萬家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投資40萬元興建水果批發市場;2002年,投資200萬元建起了江北果蔬農貿市場;2004年,我村成為全縣第一個實行股份制改造的行政村。村民享受村里發給的老年補助、失土農民養老補助和醫療、衛生、教育等多種補助。
村集體擁有1街(西鎮路服務街)2公司(萬家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城西建築安裝工程公司)2市場(水果市場、蔬菜市場)。上禮泉村及其黨支部先後獲得 “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省級示範村”、“綠色生態示範村”、“省先鋒工程五好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歷史由來
![上禮泉村](/img/4/284/nBnauM3X0czN3UzNyATOyQjMzITMwkDNxEzMwADMwAzMxAzLwk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南宋屬五山鄉,元至清代皆為四都。清代分上醴泉、下醴泉兩村,宣統二年(1910)屬城區。1932年置醴泉鄉,1935年併入城西鎮,1940年屬南明鎮。1950年嫌村名書寫繁複,改稱上禮泉,屬西郊鄉。1956年屬西嶺鄉。1958年屬新昌人民公社,1961年屬西郊人民公社,1983年屬西郊鄉。1992年屬城關鎮。
明代中期起,趙氏始遷入村,清代又有陳氏定居。1992年統計,村中居民以章、陳、趙3姓人口最多。此外,尚有宋、楊、毛、董、高、孔、石、賈等20多姓氏。全村有690戶、1956人。80年代改革開放後,定居於此的外來戶30戶、100多人口。
地理氣候
屬亞熱帶氣候,地處中、北亞熱帶過渡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春夏初雨熱同步而盛夏多晴熱,秋冬光溫互補,災害性天氣較多。同時具有典型山地氣候特徵,水平、垂直方向差異明顯。
四季分布為冬夏長、春秋短。春季,冷暖空氣團在縣境進退交鋒,驟冷驟熱,天氣多變,陰雨連綿。降水量多,占全年26%~35%。3、4月份出現“倒春寒”。初夏,常有“梅雨”,降水量大,有時5月下旬提早出現“梅雨”。盛夏7~8月間,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入境,天氣晴熱,形成“伏旱”,常有颱風、狂風暴雨致災,亦伴降水解旱。午後常有地方性雷陣雨,間有冰雹、大風、暴雨成災。降水量占全年37%左右。初秋,冷暖空氣團交鋒,多低溫陰雨天,仲秋後受長江下游小高壓影響,秋高氣爽,常見“秋旱”,十月間出現“小陽春”。降水量占14%。冬季,高潮通過西北河谷平原(盆地)進入三江河谷,氣溫驟降,降水量占全年23%。
經濟發展
![上禮泉村](/img/5/d04/nBnauM3XyYjNzMjNxITOyQjMzITMwkDNxEzMwADMwAzMxAzLyk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84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部分勞動力轉向運輸、服務行業。村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單一農業經濟被工業、農業、商業、建築、服務行業的綜合經濟所代替,村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村領導班子利用境內是縣土地開發重點地區的優越條件,興辦了多種形式的經濟實體,逐步進入商品市場經濟。
1988年起,縣屬毛紡廠、襪廠、煉油廠相繼在村區興辦。1991年占地44畝的新昌兔毛羊毛衫市場在村區建成以來,外來進入村區開辦企業的有毛毯廠、印花機械廠、製冷配件總廠、能源原材料開發公司、水電建築公司、華聯膠丸公司、華潤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村投資的股份企業有新昌制線廠、新康膠丸廠。村獨資經營的有城西建築公司、預製建築構件廠。特別是位於新昌兔毛羊毛衫市場西側的服務街、鳳山賓館、停車場等,總計投資已達600萬元。現有固定資產400萬元。投資初步產生了效益,1992年村級經濟收入達60萬元。
福利事業
![上禮泉村](/img/8/ff7/nBnauM3XxcDN1UjN1ITOyQjMzITMwkDNxEzMwADMwAzMxAzLyk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個體經濟出現了百業齊興的景象,除農副業外,許多人家全部或部分轉入第二、第三產業。個體工廠有印花廠、五金建材廠;交通運輸業有8輛拖拉機,近30輛三輪卡車;飲食服務業有飯店、宿店30多家;商業有日用百貨、雜貨、水果店鋪、攤位50多家;從事蔬菜種植、花木苗圃等20多家。從業勞動力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發生巨大變化,單是隨土地徵用進入工廠、企業的員工近500人,其中150多人還轉了糧戶關係。
集體經濟、個體經濟並舉,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992年人均純收入已達1640元。資產10萬元以上人家屢見不鮮。全村90%以上的戶建了新房,普遍建三層樓房,四層樓以上的獨立院落住宅也有10多幢,甚至還出現了設施齊全、裝潢考究的五層樓豪華型住宅。
村莊狀況
上禮泉村僅剩下百餘畝山邊耕地,絕大多數村民轉移到二、三產業。
2005年後,村里相繼投入近4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路、橋、供排水等等,農村面貌大大改觀。
村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00平方米左右。由於住房出租收入不錯,村民都建了樓房,一樓二樓自己住,其他樓層出租,村裡的流動人口有5000多人。 富起來的村民顯然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跟城裡人相比,生活總覺得還少點什麼。”
禮泉水庫有水面70多畝,那裡將成為上禮泉村農民公園的水上活動區,遊艇碼頭、水上茶座、嬉水卵石灘、垂釣區一應俱全。旁邊的服務區有停車場、球場、健身室、戲台,接待區打算建成高級食堂。
古今名人
![上禮泉村](/img/0/bb7/nBnauM3X0YDN2MDMyETOyQjMzITMwkDNxEzMwADMwAzMxAzLxk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