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紅逼宮》](/img/c/c64/nBnauM3X1gzM4IzN3YTNzcDMyITM4MjMzAjMwADMwAzMxAzL2U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形成與發展
京劇淨行自清代同光時期以來有較大的發展,其中何桂山、穆鳳山在銅錘兼架子花的唱、演方面分別對前人的藝術作了不同的規整與革新,各自形成了黃鐘大呂、樸直無華的何(桂山)派,婉轉流暢、靈活多變的穆(鳳山)派。清末,何桂山的弟子金秀山兼有兩派之長,唱工以宗何的大氣磅礴為主,吸收了穆派的鼻音和部分俏腔;保留了何的雄渾樸厚,汰去了穆的花梢庸俗,使自己的唱腔在稜角分明的同時還具有圓潤酣暢的特色,更富遒勁沉雄的韻味。念白方面保留何桂山的風格較多,尤其擅長京白。金秀山的戲路以銅錘戲為主,架子花戲以袍帶為主,善演太監戲和衰派戲,能以不同的唱法、念白和步法勾畫出劇中人物的不同身分和性格。晚年的唱腔更加洗鍊,表演也強調端莊凝重,風格趨於含蓄、老練。代表劇目有《刺王僚》、《草橋關》、《牧虎關》、《空城計》(司馬懿)、《穆柯寨》、《御果園》、《白良關》、《飛虎山》、《收姜維》、《二進宮》、《高平關》及太監戲《法門寺》、《忠孝全》、《黃金台》等。其三子少山完成和完善了金派花臉藝術。![《霸王別姬》](/img/9/e8c/nBnauM3X0ADN2UTN1ITOxcjMxITMwcTOycTMwADMwAzMxAzLyk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金少山的做工較金秀山有大的突破,他以大幅度的形體動作,生動的面部表情和凌厲的眼神,結合步法或藉助道具(令旗、馬鞭等)來塑造人物,以刻畫兇狠、憨厚與風趣的角色最為見長,如秦燦、司馬師、銚期、李逵、張飛等。他的勾臉、扮裝則多遵循何派,臉譜簡淨大方,生動形象,加之身材偉岸,頗具雄渾古樸之美。金少山的戲路極寬,常演的有《探陰山》、《鍘美案》、《打龍袍》等包拯戲,,鎖五龍》、《斷密澗》、《取洛陽》、《黃一刀》、《太行山》、《龍虎鬥》、《五台山》、《取滎陽》、《黃鶴樓》、《下河東》、《清風寨》、《丁甲山》、《鬧江州》、《打嚴嵩》、《慶陽圖》、《李七長亭》、《古城會》(張飛)等,均十分精采。此外,淨行飾演《霸王別姬》中的項羽,始自金少山,在楊小樓所塑造的霸王形象之外,別具一格。金派花臉因嗓音要求高,能全面繼承其藝業的傳人不多,弟子有趙炳嘯、吳松岩等,王泉奎、婁振奎等亦師其藝。
京劇流派知識介紹
流派,是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流派的多樣化,是藝術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京劇藝術自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