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流派

京劇流派

京劇流派主要是指演員的表演藝術風格和藝術特點,並且這種風格特點得到師承和傳播。一個劇種中出現不同的流派是藝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多種流派的形成是藝術昌盛的反映。四大流派指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基本信息

發展

京劇流派的形成

京劇流派京劇流派
京劇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

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長補短,兼容並蓄,融合於一身,而不是簡單地繼承某一流派創始人或傳人的藝術衣缽。

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獨特的,系統的,符合觀眾欣賞要求的理論根據和藝術創造,並在頻繁的實踐中得到觀眾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過評選、大賽和某位專家的批准。

三是必須建立以主演為中心的創作和表演團體,從編劇、演員、作曲、樂隊、服裝上形成統一的藝術風格。例如四大鬚生的余、言、高、馬,都是在繼承譚、孫、汪等前輩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在長期的演出中逐漸形成了簡約明快的余派,委婉俏麗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瀟灑飄逸的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則是在繼承陳德霖孫怡雲王瑤卿等前輩藝術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本身條件發展成莊重深邃的梅派,矯健流暢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質樸的荀派。三大名淨的金、郝、侯則是在學習何桂山、黃潤甫、金秀山等前輩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銅錘、以"架子花臉銅錘唱"為特點的郝派架子花臉和以表現人物精氣神為特徵的侯派架子花臉。

京劇的形式藝術

京劇是一種以演員表演為中心的舞台藝術。蔣錫武在《京劇精神》一書中,認為明、清兩代的戲曲從劇本和表演兩端對元雜劇進行了“傾斜”的發展。即明代到清初的傳奇是“劇本中心”、或者說是“劇作家的時代”;而後來則開始了戲曲“向表演為中心”轉移的時代。而京劇則是這種“表演中心時代”最後的高峰。所以,提起京劇流派,不得不提譚鑫培、梅蘭芳、楊小樓等一大串藝術家的名字。一百多年來,京劇各個行當都出現了不少流派,如老生行中有譚(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岩)派,高(慶奎)派,馬(連良)派,言(菊朋)派,麒(麟童)派,楊(寶森)派等等。旦角中有梅(蘭芳)派,程(硯秋)派,尚(小雲)派,荀(慧生)派等等。淨行中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等等。醜行中儘管流派的形成受條件限制而不太明顯,但是文丑中的蕭(長華)派,武丑中的葉(盛章)派亦是觀眾所公認的。

京劇的發展

在京劇發展的不同階段,流派藝術呈現著不同的特徵。京劇是徽班兼收、融合了徽戲、漢劇、崑曲、梆子等許多劇種逐漸形成的一個新劇種,早期京劇的流派呈現了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聲腔劇種藝術家的地方文化特徵。京劇“老三鼎甲”是“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他們在美學風格上的差異,已經初露端倪:秋文在《古中國的歌棗京劇演唱藝術賞析》中稱程長庚是“於氣勢中見韻味”,而余三勝是“於韻味中見氣勢”,但是他們的更顯著的區別則在於他們的地方劇種特徵上。程長庚因是安徽人,出身徽班,演唱多徽音,被稱為“徽派”;余三勝是湖北人,原是漢調演員,演唱多湖廣音,又稱“鄂派”;張二奎是“直隸產”,演唱吸收了京腔、梆子的特點,喜用京音,所以“奎派”又稱“京派”。

隨著京劇藝術的日益成熟,藝術共識程度逐步提高,湖廣音、中州韻、尖團字的音韻規範等一系列藝術法則逐步確立,京劇流派的發展也就朝著表演技藝的專門化、個性化方面深入發展了。到了譚鑫培時代創立了真正以個人風格標誌的“譚派”。“譚派”,是京劇有史以來傳人最多、流布最廣、影響最大的老生流派,以技藝全面、精當,注重刻劃人物性格為主要特色。譚鑫培對於前人藝術的繼承,做到了不拘一格,兼收並蓄,並結合自身的條件擇善而從,加以融化、整合,化為自己所有,因而形成了超越前人的表演體系。在譚鑫培的時代,創立了“名角挑班制”這種新的劇團經營體制。這既是京劇表演藝術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標誌,又是形成演員個人表演藝術流派的重要條件。

京劇流派的發展也推動了京劇藝術整體格局的建設。一直到譚鑫培的時代,京劇是一個以老生為主的劇種。旦角王瑤卿的崛起,則使京劇開始了生旦並重的新格局。在王瑤卿之前,京劇旦角的表演,青衣重唱,花旦重念、做,刀馬重工架、武打,分工嚴密。王瑤卿集前輩旦行藝術之大成,進行創造。他突破了這種嚴格分工的界限,融匯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唱、念、做、打,開拓擴了旦行演員的新道路,促進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的發展,成為京劇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從藝、授藝60年,世稱“王派”,是清末以來傳人最多、影響最廣的旦行流派。

在京劇發展的早、中期,流派的創立除了個人表演風格特點以外,往往是對於本行當的藝術有巨觀的、規範性的建設,除了譚鑫培、王瑤卿以外,武生中楊小樓的“楊派”的形成就為武生的表演確立了“武戲文唱”這種帶有哲學意味的藝術觀念和藝術準則,衣被不止一代,影響到許多別的行當,而被稱為“國劇宗師”。

而當京劇藝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後,流派的發展就多趨於分工精細、專門化程度更高,往往使前人“大而化之”的地方更加豐富、細緻,所謂“具體而微”。“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可以說是從不同的角度完成了王瑤卿的未竟功業,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等則是“譚派”的不同延伸。早期的京劇演員往往文武並重。生行從程長庚、楊月樓到譚鑫培都是老生、武生都演,而譚鑫培之後的流派,老生、武生就分工明確,偶有李少春、高盛麟這樣的演員反而被看作特例了;花臉在何桂山的時代也是銅錘、架子甚至武花臉兼演,到了金秀山、黃潤甫銅錘、架子就分道揚鑣,雖然後來的郝壽臣提出“架子花臉銅錘唱”,金少山、裘盛戎都號稱“兩門抱”,但側重點是畢竟是很明顯的。而隨著表演藝術不斷的向高、精、尖發展,演員的分工就越來越細了,像楊寶森、李多奎、張君秋等流派就專門致力於唱工藝術的發展。

1949年以後的京劇界普遍引進了蘇式大劇院模式,逐漸取消了名角挑班制度。京劇藝術的創作進入了一種新的狀態。雖然楊寶森、張君秋、裘盛戎等流派是在五十年代流傳開來的,但是他們的藝術都是在四十年代後期就走向成熟,形成自己鮮明的特點了。全國各地雖然陸續創建一批新型戲曲院校,培養了新型的京劇人才。但傳統意義上以演員個人為標誌的京劇流派則不再出現。

四大鬚生

余叔岩余叔岩

四大鬚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而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20世紀2、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20世紀30年代年代末期,高慶奎因嗓疾而漸退舞台,譚富英崛起替換了高慶奎。余叔岩和言菊朋均於20世紀40年代先後去世,楊寶森、奚嘯伯聲譽日盛,在專業和票友中影響頗大,“四大鬚生”的提法隨即有所變化,“馬、譚、楊、奚”的稱謂在民間廣泛地流行起來。即: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為了和余、言、高、馬四大鬚生區別,譽之以“後四大鬚生”。

至此,京劇史上有了“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之分。

余叔岩

余叔岩(1890——1943),又名余第祺,祖籍湖北羅田,生於北京。老生余三勝之孫,青衣余紫雲之子。曾從師於吳連奎、薛鳳池、李喜瑞、姚增祿。一度“倒倉”,嗓音變壞,不能演戲。嗓音恢復後,跟譚鑫培學過一出《戰太平》、半出《失印救火》。他繼承譚派,又有所創新,形成唱腔剛柔相濟的余派。

高慶奎

高慶奎(1890——1942),名鎮山,字子君,清末名醜高四保之子。幼時在“祥和班”演娃娃生。師從賈洪林、賈麗川等人,後得到劉鴻聲、孫菊仙、汪桂芬、譚鑫培等人指點。他廣學各家,被戲稱為“高雜拌”,他並不在乎。30歲後才唱出名氣,1921年自組“慶興社”(後改慶盛社)。擅唱悲憤激昂、勁拔酣暢的唱腔,形成“高派”。其演唱氣足神完,一氣呵成;念白鏗鏘有力,頓挫有致;做工深刻細緻,精於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氣口“滿宮滿調”、長腔拖板的唱法抒發人物感情,以求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除了演《轅門斬子》、《斬黃袍》等,還編演過《竊符救趙》、《史可法》、《哭秦庭》、《楊椒山參嚴嵩》等愛國劇。贏得“南有周信芳,北有高慶奎”的讚譽。

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名錫,蒙族。初為票友。1923年,與梅蘭芳到上海演出,贏得喝彩,正式“下海”。師承譚鑫培,更注意音律和四聲調值,形成婉轉跌宕的“言派”唱腔。也與程硯秋、尚小雲、楊小樓有過合作。晚年體弱,死於貧病交加。

言菊朋曾在清廷任職,由業餘愛好轉為專業演員。他注重音律,講究以字求腔,於細膩中寄深情,創立婉轉清幽的“言派”。他擅演《讓徐州》、《臥龍弔孝》、《汾河灣》等劇目。其子言少朋繼承了他的藝術風格。

馬連良

馬連良(前、後四大鬚生均在列)

馬連良(1901—1966),唱腔委婉、俏麗新穎,念白清楚爽朗,聲調鏗鏘,做工瀟灑飄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人稱“馬派”,代表劇目有:《十老安劉》、《串龍珠》、《春秋筆》、《將相和》、《赤壁之戰》、《趙氏孤兒》等。

譚富英

譚富英(1906—1977),擅長靠把戲,繼承了“譚(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風格,並發揮自己的特長,稱為“新譚派”。代表劇目有《定軍山》、《空城計》、《戰太平》、《擊鼓罵曹》、《將相和》等。

楊寶森

楊寶森(1909—1958),根據自己嗓音寬厚有餘而高昂不足這一特點加以變化,唱工清醇雅正,韻味樸實濃厚,做工穩健老練,稱為“楊派”。代表劇目有《失空斬》、《伍子胥》、《擊鼓罵曹》、《洪羊洞》、《汾河灣》等。

奚嘯伯

奚嘯伯(1910—1977)曾得到京劇名老生言菊朋的賞識,授以《擊鼓罵曹》等戲。代表劇目有《白帝城》、《寶蓮燈》、《清官冊》、《蘇武牧羊》、《法門寺》等,尤以《烏龍院》更負盛名。

四大名旦

在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結果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梅蘭芳

梅蘭芳梅蘭芳

梅蘭芳(1894—1961),擅長青衣,兼演刀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實踐中,梅先生對京劇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飾,做了很多創造性的改革和創新。梅先生的優美大方的唱腔,雍容華貴的表演,對京劇的影響是極大的。梅先生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也得到世界的歡迎。梅蘭芳曾率京劇團多次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是把中國戲曲傳播到國外、享有國際聲譽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對京劇的巨大貢獻和深遠影響而形成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和《穆桂英掛帥》等。

程硯秋

程硯秋(1904—1958),演青衣,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高度結合,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編演過《鴛鴦冢》、《荒山淚》、《青霜劍》、《英台抗婚》、《竇娥冤》等戲,大多表演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尚小雲

尚小雲(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溫柔一類婦女角色,以演《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等劇著名。

四大流派

梅派

四大流派四大流派

梅派:由梅蘭芳創立。梅蘭芳畢業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造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而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

程派

程派:由程硯秋創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過嫻靜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現古代的女性,尤其善於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的女性。

荀派

荀派:由荀慧生創立。善於塑造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

尚派

尚派:由尚小雲創立。以剛健婀娜為特有風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纖巧,以氣與力取勝,具有陽剛之美。

在各種藝術中形成不同的學派是很自然的。諸如表現派、體驗派、抽象派、印象派、意識流等。而京劇中的學派都是以演員的名字命名的,所謂梅派,程派等等。這是因為京劇是以主演為中心的演員藝術,都是通過演員本人廣泛學習與繼承前輩的表演技藝,結合本身的性格愛好、生理特徵和藝術修養在藝術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藝術見解,並據此所創造的獨具特色的表演劇目、方式和手段,經過頻繁的演出實踐,得到觀眾的承認和歡迎,從而在京劇舞台上形成以主要演員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創造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潮流和學派。

創始人

鬚生:譚派-譚鑫培;汪派-汪桂芬;孫派-孫菊仙;汪派-汪笑儂;王派-王鴻壽;劉派-劉鴻聲;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慶奎;馬派-馬連良;麒派-周信芳;新譚派-譚富英;楊派-楊寶森;奚派-奚嘯伯;唐派-唐韻笙;李派-李少春

小生:程派-程繼先;姜派-姜妙香;俞派-俞振飛;葉派-葉盛蘭

武生:李派-李春來;俞派-俞菊笙;楊派-楊小樓;蓋派-蓋叫天

旦角:陳派-陳德霖;王派-王瑤卿;梅派-梅蘭芳;程派-程硯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雲;筱派-筱翠花;黃派-黃桂秋

花旦(青衣):張派-張君秋

老旦:龔派-龔雲甫;李派-李多奎;孫派-孫甫亭

淨角: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壽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袁派-袁世海

丑角:王派-王長林;蕭派-蕭長華;傅派-傅小山;葉派-葉盛章;慈派-慈瑞泉

書籍介紹

《中國京劇流派劇目集成》

京劇流派京劇流派

從民國以降的“四大鬚生”、“四大名旦”開始.《中國京劇流派劇目集成》收錄了50餘位流派創始人和優秀繼承人擅演的經典劇目220餘出,囊括了主要流派的代表性劇目,全方位展現了京劇鼎盛時期的大致面貌,是建國以來收入流派最廣、劇目最多、整理最詳備的京劇劇本集。規模之大,實屬空前。

整理者主要是流派傳人、後人(如尚派傳人孫明珠、梅派、荀派、徐碧雲傳人畢谷雲;如唐韻笙之女唐玉薇、王金璐之子王展雲等),著名票友、京劇研究家(如劉曾復、朱家晉、范石人、張秉昆、周笑先、張業才、趙紀鑫、哈鴻儒等),以及學校教學骨幹(中國戲曲學院:鈕驃、陳琪、白蔭棠、劉復生、蔡英蓮等;北京戲校:李文敏、孟憲達、尹培璽等;戲曲學院附中:楊凌雲、萬鳳姝等)。

《中國京劇流派劇目集成》採用全本的記錄方式(包括劇本、唱腔伴奏、鑼鼓經、身段表演、服裝扮相等)再現流派劇目風貌,票友可拿來現用,劇團可據此排演,學校可以之授課,同時又是珍貴的文獻資料。

《中國京劇流派劇目集成》各集介紹

在整理出的220餘出劇目中,60%的劇本先前從未出版過,還挖掘出一大批絕跡舞台多年、瀕臨失傳的傳統戲。

第一集:收錄了馬連良的代表性劇目,包括黃金台、淮河營、蘇武牧羊、白蟒台、清官冊、清風亭等劇。

定價:220元。

第二集:收錄了馬連良的代表性劇目,包括打漁殺家、串龍珠、胭脂寶褶、審頭刺湯、打嚴嵩等劇。

定價:210元。

第三集:收錄了周信芳的代表性劇目,包括蕭何月下追韓信、.斬經堂、描容上路、掃松下書、徐策跑城、清風亭等劇。

定價:180元。

第四集:收錄了周信芳的代表性劇目,包括烏龍院、義責王魁、文天祥·就義、四進士等劇。

定價:180元。

第五集:收錄了余叔岩的代表性劇目,包括摘纓會、搜孤救孤、盜宗卷、法場換子、沙橋餞別等劇。

定價:200元。

第六集:收錄了余叔岩的代表性劇目,包括太平橋、洪羊洞、烏盆記、斷臂說書、哭祖廟等劇。

定價:200元。

第七集:收錄了唐韻笙的代表性劇目,包括絕龍嶺、驅車戰將、好鶴失政、鬧朝擊犬、未央宮斬韓信、古城會、刀劈三關等劇。

定價:270元。

第八集:收錄了葉盛章的代表性劇目,包括祥梅寺、打瓜園、.銅網陣、徐良出世、巧連環、佛手橘、九龍杯、酒丐等劇。

定價:240元。

第九集:武戲(蓋叫天、程繼先、茹富蘭、厲慧良、王金璐、張雲溪、裘盛戎、高盛麟)。收錄:一箭仇、石秀探莊、林沖夜奔、八大錘·車輪大戰、鍾馗嫁妹、艷陽樓、駱馬湖、八蜡廟、三岔口、連環套。

定價:310元。

第十集:裘盛戎、王泉奎。收錄:姚期、鍘判官、鍘包勉、赤桑鎮、刺王僚、五台山。

定價:210元。

第十一集:李多奎、李勝泉。收錄:望兒樓、滑油山、太君辭朝、釣金龜、哭靈、遇皇后、打龍袍、岳母刺字。

定價:240元。

第十二集:梅派(梅蘭芳)。收錄:宇宙鋒、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生死恨。

定價:270元。

第十三集:梅派(梅蘭芳),收錄:奇雙會、鳳還巢、三娘教子、蘇三起解、天女散花。

定價:240元。

第十四集:尚派(尚小雲),收錄:漢明妃、玉虎墜。

定價:180元。

第十五集:尚派(尚小雲),收錄:金水橋、雙陽公主、梁紅玉、乾坤福壽鏡。

定價:220元。

第十六集:荀派(荀慧生),收錄:魚藻宮、紅娘、花田八錯、釵頭鳳、杜十娘。

第十七集:荀派(荀慧生),收錄:金玉奴、香羅帶、勘玉釧、紅樓二尤。

第十八集:王派(王瑤卿),收錄:虹霓關、棋盤山、樊江關、蘆花河、穆柯寨、槍挑穆天王、天門陣、珍珠烈火旗。

第十九集:王派(王瑤卿、杜近芳),收錄:南天門、十三妹、白蛇傳。

第二十集:黃派(黃桂秋),收錄:別宮、祭江、祭塔、蘇三起解、春秋配、蝴蝶媒。

京劇流派知識介紹

流派,是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流派的多樣化,是藝術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京劇藝術自不例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