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郴州市六中,1994年評為郴州市第一級中學,1995年定為郴州市重點中學和郴州市直屬學校。學校遵從“處事從實、待人真實、育人求實、學習堅實、常規落實、成果厚實”的辦學原則,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努力創建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教師隊伍、新型的德育網路;不斷最佳化教學過程、課程結構、教學模式、教學技術、教學制度。學校歷經三十餘春秋,為高一級學校培養了近二萬名合格優秀的畢業生,以其豐碩的教學成果、雄厚的辦學實力、優良的教學環境、勤勉的敬業作風、高尚的教育品德,樹立了上佳的社會口碑,成為我市基礎教育品牌學校。學校正乘新課程改革的強勁東風,以首批課教實驗者的先鋒形象,引領教育新潮流,塑造全新的教育形象,邁向更高的教育境界。
歷史沿革
歷史信息
郴州市六中創辦於1973年8月,地處郴州市蘇仙區中山北街20號。它的前身是郴州第二完小。1969年上期,原郴州二中搬遷許家洞,校舍移交給日升完小。日升完小搬入二中舊址後,正值各校“複課鬧革命”,隨後中國小教育出現了“大發展、大普及”的形勢,各街道都辦起了國小,各完小都附設了國中班。日升完小附設國中班不斷擴大,原五嶺公社根據市革委教育組指示,將所屬各國小附設國中班70年的招生計畫全部移交給日升完小,醞釀改辦國中。為解決體制問題,報市委批准於1973年3月日升完小與比鄰的二完小合併,隨即由郴州鎮革委報請地區批准,於8月2日正式行文(鎮革發[73]第114號),將“郴州鎮二完小”改為“郴州市第六中學”。自此,市六中躋身於郴州地區中學教育的行列。
人數簡介
學校現有南、北兩個校區,共60個教學班,3700餘名學生。現有教職工241人,其中高級教師78人。學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廣泛開展了教師心靈建設、雙培雙帶、創先爭優活動,強師魂,築師德,提師能,先後湧現了一大批名優教師。
獲獎信息
伴隨著多年的風雨歷程,郴州市六中披荊斬棘,一路走來,由小變大,由弱至強,不斷發展壯大, 1994年學校被評為郴州市一級中學, 1995年撤地建市之際,學校被定為郴州市重點中學和市教育局直屬學校,並以其先進新穎的辦學理念,教師們高尚無私的敬業精神,精湛而紮實的教學風格,持續穩定的教育教學高質量而享譽湘南大地,成為郴州市人民公認的九年義務基礎教育的品牌名校。
學校先後榮獲“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禮儀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校”、“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湖南省親職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校”、“湖南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市廠(校)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市思想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國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全市中國小兩項常規先進單位”、“全市中國小陽光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全市教育課程改革樣板校建設學校”等稱號。
2017年11月,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發展概況
郴州市六中創辦於 1973 年,是一所承擔我市九年義務教育的老城區初級中學。雖然歷史長,但設施齊備先進,教學質量優良, 2000 年以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社區服務先進單位”、湖南省“優秀家長學校”、“湖南省巾幗文明示範崗”、“湖南省衛生文明單位”、“湖南省基礎教育研究示範學校”等稱號。學校始終以一個中心,三個構建,五個最佳化的“一三五”戰略為手段,實現整體素質的提升。
一個中心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三個構建
一流育人環境
郴州市六中校園占地 22000 平方米,建築面積 34299 平方米。雖然處鬧市卻靜謐典雅的校園實為讀書的好場所。垂直寬闊的“丁”字型主幹道把整個校園界定為教學區、辦公區、運動區、生活區和綜合區。教學區主要有教學大樓等。綜合區主要有體育館、音樂廳、科技活動室等。綜合大樓建築面積 7000 平方米,教學樓一字排開,卓然屹立;實驗大樓造型別致,運動場館規範標準、設施齊全。學校建有全市首家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和校長評估系統,建設先進的網路一體化校園網,設定校園電子管理信息系統。網際網路進班、進室,進行視頻直播與廣播同步。
一流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241 人,其中高級教師78人,教師平均年齡35 歲,是一支師資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務實、高效廉潔,形成了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幾年來,學校加強師德教育和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鼓勵教師業餘自修和進修。近 3 年來,有多位教師在各級教學比武中獲獎,其中省級一等獎 7 人,二等獎 5 人,市級一等獎 10 人,二等獎 4 人。教師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 156 篇。其中國家級 25 篇,省級 48 篇。學校建立高效的管理機制,不斷深化改革,激發內部活力,教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 。
新型德育網路
學校現有 61 個教學班,學生人數 3700 多人,學校重視養成教育,狠抓日常行為規範,從細微處入手,全面培養學生文明守紀、衛生健康、勤奮競爭的習慣,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溝通的德育網路,不斷開發德育資源,將東塔烈士公園、市博物館和鄧中廈紀念館定為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基地,將東江水庫、蘇仙嶺、萬華岩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五嶺廣場、北湖公園定為團隊精神教育基地,將郴州監獄、市交警監控中心定為法制教育基地,將學校周邊社區定為勞動及社會公德教育基地。設立家長學校,建立家訪制度,開展藝術節、校運會等豐富活躍校園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和創新精神。
五個“最佳化”
——最佳化教學過程。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課堂教學為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以教研教改為第一生產力,以課題管理為龍頭,實現教育思想的轉變、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多樣、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制度的創新。
—— 最佳化課程結構。學校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建立以學科課程為主,活動課程為輔,研究課程與選修課程兼容並茂的多元課程結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近 3 年來,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全國獎 41 人次,省級獎 163 人次。
——最佳化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教學情境的設計者,創設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想說敢說,思路深刻,正面回應的氛圍,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開發。學校有省級教研課題 9 個,市級教研課題 3 個。其中已結題的《分作文教學研究》獲湖南省特等獎。階段結題的《加強現代電教媒體輔助教學,提升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獲湖南省二等獎。
——最佳化教學技術。學校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電子課件輔助教學,視頻圖像輔助教學,課堂形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畢業合格率 100% ,省重點中學上線率達 80% 以上,保送重點中學人數 30% 以上,省重點高中錄取率達 90% 多,畢業生質量處於全市首位。
——最佳化教學制度。制度創新是解放生產力的推動劑,學校以教學常規為基礎,不斷為適應新形勢發展完善管理制度。教研活動把“說課”、“評課”作為基本形式,輔導學生把“學法指導”納為基本內容,課題管理納入學校管理的基本措施。近幾年,教師成長迅速,有特級教師 1 名,省級骨幹教師 1 名,市級骨幹教師 10 名,受省市表彰的教師近 30 人次。
其他信息
市六中分為:南校區和北校區
南校區(原六中):郴州市蘇仙區中山北街20號
公交:市六中南校區站(生源時代廣場站雙向單名)20路、21路、27路、28路、32路
北校區(原三中):郴州市蘇仙區桔井路(自建里路)
公交:市六中北校區站(生源百貨站雙向單名,第四人民醫院站)20路、28路、29路、35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