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閣

雲霄閣

中國式的比薩斜塔——上杭中都雲霄閣始建於1522—1566年間(明嘉靖年間),屬於外斜內正的建築結構。遊客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察該樓,樓均向相反的方向傾斜,400多年來無人能解其中之奧秘。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式的比薩斜塔——上杭中都雲霄閣始建於1522—1566年間(明
雲霄閣
嘉靖年間),屬於外斜內正的建築結構。遊客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察該樓,樓均向相反的方向傾斜,400多年來無人能解其中之奧秘。
該樓位於福建中都鎮田背村口一河道邊,周邊巨樹相擁,碧水環繞,石橋虹臥,古宅比鄰,環境清幽,是上杭縣境內目前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築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即列為上杭縣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

圖為美麗的雲霄閣風光(劉增榮 攝影)
雲霄閣於1582年(明萬曆十年)重修,距今己有400多年歷史,系土木結構,呈迭式塔形,共七層,高20多米。底層分前後兩座:前堂為夫人宮,門前有聯云:“黃鶴歸來帶得松花香丈室,白雲飛去放開明月照心”。後堂為仙師殿,供奉仙師菩薩,有聯雲“地有塵風自掃,禪寺無鎖月常關”。第二層為觀音殿,奉觀音佛像,有聯曰“紫金山清源山不如此處神靈救災更快,禪林寺義合寺總是共個菩薩求福在誠”。第三層為玄天帝殿,第四層為北帝祖師殿,第五層天后聖母殿,第六層為魁星點斗殿,第七層為鐘鼓。
雲霄閣第一、二層為生土建築,牆厚二尺,三層開始為圓柱頂立,木板為屏,開花板有五彩花紋,檐頭八角翹鱉,葫蘆屋頂,有木梯直通各層。

歷史傳說

相傳建築此閣時,有師徒倆,手藝高超。鄉民擇兩地讓他們比試手藝,一在田背村由徒弟承建,一在鄰近的仙村村由師傅承建。同時開建,同時竣工。師傅建的閣高聳直立,徒弟建的卻有點傾斜。據說徒弟為顯示其工藝超人,有意少放了一個尖。所以如今人們觀看雲霄閣時,東看西斜,西看東斜,左看右斜,右看左斜,成為一大奇觀。加上近來發現,位於二樓的一個鼓系20世紀80年代用馬皮做的鼓競長出了密密的長毛,此事在央視走近科學欄目中播出,成為雲霄閣之又一大奇觀。

其它相關

2006年3月,經過劉增榮(1963年出生於田背村,首都經貿大學校報記者)的視頻和圖片採訪、推薦,CCTV-10《走近科學》節目記者陳沫等前往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中都鎮、永定縣等地採訪、拍攝,不久便在CCTV-10和CCTV-1播出了60分鐘的科學紀錄片《“鼓”惑人心》(上、下集)和10分鐘的專題片《科技博覽:鼓上能長毛嗎?》(見“擴展閱讀”),在觀眾中引起不小的反響;此後,福建電視台和韓國某電視台也相繼前往採訪、報導;2009年福建省政府公布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上杭縣雲霄閣成功入選,正式列入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