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郭宅鎮始建於宋鹹豐四年(1001),原為孝順鄉,元、明承宋制。先祖於明朝永樂年間(既公元1403年)為遵先祖囑咐,感恩晉後殿胡公大帝恩德,澆鑄了大蜡燭一對,每逢正月十八廟會摯拾至今,足有600餘年歷史了。曾用名稱有石洞鄉、郭宅鄉、燈塔公社、郭宅鄉,建制鎮。1956年白泉、香山、茜疇、後田等鄉併入該鎮。1958年歸屬為湖溪公社郭宅管理區,1961年改為燈塔公社,1983年改稱郭宅鄉,1993年改為建制鎮鎮人民政府駐地郭宅,分郭一、湖山、增豐三個行政村。郭宅鎮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9℃—21℃,無霜期達352天,年均降水量達1755mm,平均相對濕度在65﹪—80﹪之間。地形明顯,東、北部高,中南部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屬浙中丘陵區域。郭宅鎮山地18.9萬畝,其中毛竹面積3.5萬畝,木材蓄積量50萬立分米,毛竹蓄積量437萬根,森林覆蓋率83﹪,農業以糧食作物水稻、甘薯為主。
名勝古蹟
石洞書院是東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郭欽止創建,時延聘葉適執掌師席。朱熹、呂祖謙、魏了翁、陳傅良、陸游、陳亮等先後來此或講學論道,或切磋交流,並留下了題刻。宋慶元四年(1198),朱熹避居石洞改定《大學章句集注》,《誠意章句集注》尤多刪正。石洞書院學子來自山東、江西、安徽、江蘇、湖南及浙江省內寧波、天台、金華、衢州各地。自宋曆元、明,書院續修整葺,代不乏人。明中葉毀蕪,明末天啟辛酉年(1621)下街頭村郭氏裔孫郭文達山陽宦歸捐囊重修建。清嘉慶三年(1798),郭氏合族重修,並創建新舍,以祀朱(熹)、葉(適)二夫子。清同治七年(1868),郭氏子孫又鼎立重修建。郭宅鎮人民政府發動民眾捐助,重新把原書院屋拆遷回原址。1997年9月15日,舉行石洞書院朱熹紀念館開放暨紀念石洞書院創建850周年紀念活動。
特色農業
郭宅鎮大力扶持果樹種植。郭宅鎮政府向種植果樹的果農每株補貼1元,每十株補貼有機肥20公斤,種植面積達50畝、100畝、200畝的分別給予獎勵5000元、10000元、15000元。此舉措激發了果農的積極性,郭宅鎮迅速建立起萬畝果樹基地。郭宅鎮果樹基地建成後,郭宅鎮政府多方為農民提供培訓學習機會。農民技術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除了下到果園,手把手地指導果農外,還組織果農參加當地的農業函授大學學習和科技知識培訓,郭宅鎮已有500多人次參加了函授學習,有1000多人次參加了科技知識培訓。
郭宅鎮邀請東陽市級以上的農業專家來為果農解決問題,已成為郭宅鎮的一個慣例。每逢出現技術難題時,農業專家總會出現在果農面前。郭宅鎮解決方法通過傳單的形式分發到果農手中,大大提高了果樹種植的科技含量。郭宅鎮萬畝果樹基地形勢看好,每畝果樹的收入都超過萬元。
基礎建設
郭宅鎮有綜合大市場2個,農產品豐富。郭宅鎮學校10所,就學便利;衛生院、福利院各1家,就醫、養老有家;水力資源豐富,大小電站5座,裝機容量3.67萬千瓦,供電充足穩定。郭宅鎮通訊設施完善,行動網路覆蓋郭宅鎮,固定電話通村率達100%。。郭宅鎮有線電視差轉台,設備齊全。郭宅鎮有3所村級國小、3所高級國小、1所中心國小、1所初級中學、1所鄉直幼稚園,1所成人黨校。郭宅鎮擁有衛生院1家、衛生所2個、村衛生室12個,有專業醫護人員40人,有個體醫療點4個。郭宅鎮現有鎮道公路41條,村際公路19條,總長達145公里,按照“建養並重,協調發展,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提高質量,保障暢通”公路工作方針,郭宅鎮強化公路養護管理。郭宅鎮內公路網全面完成了水泥路面硬化,交通質量大大改善。郭宅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
環境整治
郭宅鎮結合村屯綠化和環境整治活動,培育和弘揚地域精神,加大村屯整治的工作力度。為了確保綠化環境紮實有效的開展,郭宅鎮黨委分別組織班子成員、全體機關幹部、鎮企事業單位幹部進行了學習和任務部署。郭宅鎮工、青、婦、武、文教衛生、司法、交通等部門結合書峰鄉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部門的活動細則,對環境整治工作進行目標細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郭宅鎮以創建優美環境為目標,郭宅鎮黨委在郭宅鎮範圍內開展整頓治理環境的大行動。機關幹部和郭宅鎮中學50多名學生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對郭宅鎮中心街道路兩側環境衛生和農貿市場附近車輛亂停亂放進行了一次清理整頓;各村村幹部和民眾對村路和庭院周圍的環境進行了清理整頓;樹新風活動也在郭宅鎮掀起熱潮,郭宅鎮中心國小學生到敬老院義務擦玻璃、打掃衛生、清理院內垃圾,並為老人們獻上了一台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
郭宅鎮隨著環境整治工作的落實,使人居環境有所美化和提高,環境衛生髒、亂、差問題有所改變,在全社會形成講求清潔、愛護環境的良好風尚,達到共鑄和諧社會的目的。郭宅鎮團委聯合郭宅鎮中學校團(總)支部積極開展青年志願者家園清潔行動,40多名青年學生志願者共同清掃街道,清理垃圾池,為美化、亮化家園出一份力。
社會事業
郭宅鎮文教衛生事業發展步伐加快,郭宅鎮新建13幢現代標準化教學樓,淨增校舍面積8000多平方米,郭宅鎮4所基層國小、1所初級中學校園“十配套”全面達標。郭宅鎮有8個村新建村部辦公大樓,並設立老年人活動中心、村文技校、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室等。郭宅鎮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並與東陽市級聯網,鄉鎮機關和鎮直各單位都建立電腦網際網路工程。郭宅鎮醫療衛生設施逐步完善,郭宅鎮新建衛生院綜合門診樓,院內各科室設定合理,醫療器械設施基本符合要求,郭宅鎮86﹪居民參加新型農村醫療合作保險。郭宅鎮逐步完善了村級醫療衛生保健網路、疫苗接種工作紮實認真,地方病及各類傳染病均在控制指標內,無重大疫情發生。隨著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的不斷提高,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健康狀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得到遏制,解決了民眾就醫難問題。
民俗風情
郭宅大蜡燭被原中國人大副委員長嚴濟慈先生稱為“中華一絕,郭宅巨蠟”,是出於百工之鄉東陽郭宅鎮的一種工藝巨蠟。據東陽市志記載:郭宅大蜡燭,高丈余,斷面直徑尺許,重四五百斤,外漆以朱紅,繪以龍鳳,共二根。每年正月十八在郭宅安慶廟廟會迎展,連續可燃300多天。
大蜡燭工藝精湛,歷史悠久,是木雕、制蠟、堆塑、剪紙等多種工藝與民族文化融匯的結果,在迎展中,它還結合民間武術、民間音樂、民間舞龍等為一體,使之成為具有娛樂、欣賞和觀賞價值的民間藝術精品,有東陽民間娛樂“四大之一”的美稱。
郭宅大蜡燭源於明朝永樂年間。每年正月十八日廟會,都要舉行擎抬大蜡燭活動。郭宅大蜡燭前有清道族旗8面,大行燈8盞,大鼓1面,先鋒8支,火刀8把,大鐃16把,執事兵器36件,蜈蚣旗30面,盾牌、大刀各24件,神大鑼40面,燈門8個,民樂吹打3班。後有大蜡燭兩根,高達5米,斷面直徑50厘米,重達500多公斤,每根大蜡燭由32個壯漢擎抬。左邊燭上有一條金碧輝煌的盤龍,右邊燭上有一隻展翅欲飛的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