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大學

軍醫大學

軍醫大學(People's Liberation Army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意在培養高、中層次軍事醫學專業人才,我軍有現役軍醫大學三所,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基本信息

第二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創建於1949年,時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1950年改稱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正式定名為第二軍醫大學。

學校是國家“211工程”和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軍隊3所設定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是全國11所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院校之一,是36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是我軍唯一的外軍醫學留學生培訓基地。
機關設四部一院(訓練部、政治部、校務部、科研部和研究生院),下轄一部(基礎部)、六系(海軍醫學系、藥學系、衛生勤務學系、護理系、中醫系、外訓系)、研究生管理大隊、3所附屬醫院、5個干休所

人才培養

學校的主要培訓層次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任職教育和留學生教育等。開設長學制醫學教育(七、八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海軍臨床醫學(五年制)、麻醉學(五年制)、藥學(四年制)、護理學(四年制)、公共事業管理(四年制)、生物技術(四年制)、中醫學(五年制)等9個專業。校黨委始終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動搖、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動搖、教學基本建設的優先地位不動搖,穩步推進教學改革,狠抓教學質量建設。“十五”以來,共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3項,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先後有10篇研究生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學科水平

學校實施了“1272”學科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學科建設。現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基礎醫學、藥學),二、三級學科26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3個(航海醫學、軍事生物工程和野戰內科學),總後“53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個(軍隊衛生勤務學和野戰護理學),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現有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三級學科6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三級學科78個;學位授權學科涉及醫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7大門類,基本覆蓋學校現有學科專業,覆蓋率達到95.7%。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醫學免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分子神經生物學。擁有全軍重點實驗室10個,其中免疫與基因治療實驗室、生物信號轉導實驗室和藥物化學實驗室被評為全軍“重中之重”重點建設實驗室。

師資隊伍

學校實施了“5511”人才建設工程,全面推行科室主任聘任制。科技幹部隊伍中,有兩院院士4名(中科院院士:吳孟超、陳宜張,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王紅陽),“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4名(曹雪濤、王紅陽、夏照帆何成)、“973”首席科學家3名(曹雪濤、郭亞軍、潘衛慶),榮獲全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和軍隊專業技術人才獎4人(吳孟超、廖萬清、曹雪濤、李兆申),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名(戚中田、朱明學、張寶仁、廖萬清、賈連順、侯春林)、“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曹雪濤、戚中田、何成、夏照帆、楊甲梅)、“中國青年科技獎”5名(曹雪濤、何成、章衛平蔣春雷張衛東)、總後“三星”人才41名、一代名師和伯樂獎22名,上海市醫學領軍人物9名。博士生導師184名,碩士生導師414名。

科技創新

學校積極推進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強重大、重點項目的研究和聯合攻關,著力活躍學術氛圍,促進了科研規模、水平、效益的持續發展。近三年,學校共承擔各類縱向科研課題653項,經費2.1億多元。其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70項,重點、重大項目6項。共獲軍隊級(含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共196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軍隊醫療成果獎一等獎5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4項,軍隊科技進步二、三等獎36項,軍隊醫療成果二、三等獎70項。
學校附屬長海、長征和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以“救死扶傷,服務軍民”為宗旨,堅持科技興院、質量建院、從嚴治院、勤儉辦院,醫院整體建設水平在軍內外領先,目前,共展開床位3500餘張,年收治病人6萬多人次,年門急診量達200多萬人次。在醫療特色上,肝膽外科、胸心外科、燒傷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等傳統特色更加鮮明,並在肝臟、腎臟等器官移植術,前列腺疾病微創治療術,以及胰腺疾病、血管病、血液病、真菌病診治技術等方面形成新的特色。目前,三所附屬醫院共有10個全軍醫學研究所,10個全軍醫學專科(專病)中心,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中心,4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三所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長海醫院榮獲“全國百佳醫院”稱號,長征醫院在全軍開展的優質服務競賽中連續三屆榮獲“白求恩杯”,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已發展成為國家軍隊知名的專科醫院。

第三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坐落於重慶直轄市。這所有著70多年光榮歷史和鮮明軍事特色的軍醫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軍隊“2110工程”整體重點建設院校。

1954年由原六、七醫大合併而成的。六醫大的前身是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南昌醫學院(前國立中正醫學院);七醫大的前身是太岳軍區衛生學校(後發展成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合校後定名為第七軍醫大學,1969年遷往上海,1975年遷回重慶,軍委命名為第三軍醫大學
學校下設基礎部、軍事預防醫學院、醫學檢驗系(藥學院)、高原軍事醫學系、醫學影像系(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護理系、研究生管理大隊、學員旅、干休所、軍職干休所;擁有三所附屬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對外稱西南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對外稱新橋醫院)、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對外稱大坪醫院);現全校占地205.63公頃(3084.43畝),建築面積155.13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7.5億元,圖書館藏書62萬冊,中外文資料庫30種,電子期刊2萬餘種。
學校現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診斷、核醫學、高原醫學、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實驗技術、護理學、藥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生物技術、計算機套用等14個本科專業,招收博士等4個層次的醫學及相關學科專業人才。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點59個、碩士點71個。現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近800餘人,博士生導師188名、碩士生導師36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各類特殊人才217名。先後獲得了以六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單位)為標誌的1500多項科技成果。
在半個世紀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緊緊圍繞國家和軍隊大局,堅持“以質量取勝、以特色取勝”的辦學思想,實施“凝聚人心、內涵發展”的治校方略,貫徹“一條主線、四項重點”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軍事醫學,構建了直接面向高技術戰爭的,包括燒傷外科學、防原醫學、野戰外科學、野戰內科學、軍事預防醫學、高原軍事醫學以及新概念武器防治學的軍事醫學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戰創傷為重點的軍事醫學特色和獨特的辦學風格。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我軍的戰創傷醫學中心,是我軍軍事醫學盾牌的主要力量。
撫今追昔,“求實、創新、勤奮、獻身”的校風激勵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努力學習、立業成才。展望未來,第三軍醫大學將繼續發揚光榮的歷史傳統,強化深化具體化“兩個取勝”的辦學思想、推進科學發展,團結奮進、奮力拚搏,向著創建具有鮮明軍隊特色、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新型醫科大學的目標前進!

第四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學校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面向全國招生。學校機關設四部和研究生院,下設基礎部、航空航天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軍事預防醫學系、藥學系、口腔醫學系、護理系、護理士官系、研究生管理大隊。下轄三所臨床醫學院,其中第一臨床醫學院(西京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唐都醫院)是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口腔醫院)是全軍唯一、國內知名的口腔專科醫院。
學校人才濟濟,教學科研實力雄厚。全校現有教、醫、研人員3000餘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當職務)800餘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2名,長江學者10名,博士導師201名,碩士導師38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73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名。還聘請了周光召、楊振寧等8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校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6個,二級授權學科47個,碩士學位二級授權學科63個,設7個博士後流動站。國家重點學科19個(培育4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學科13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軍隊重點實驗室1個,全軍重點建設學科2個,全軍醫學專科研究所13個,全軍醫療專科中心17個,全軍醫學重點實驗室12個。學校同時還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建校以來,已為軍隊培養了近8萬名醫學專業人才,其中研究生8700餘人。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和我軍各級衛生機構的領導,有1位全國政協副主席,2位中將,34位少將,89位三級以上教授,還湧現出了被國家和軍隊授予“富於理想、勇於獻身的優秀大學生(張華)”、“華山搶險戰鬥集體”和“模範學員大隊”等榮譽稱號的一批先進典型。教學改革成績顯著,2001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內僅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與第四軍醫大學三所高校獲此殊榮。目前在校學員5000餘名,其中研究生2000餘名。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和對外學術交流。近年來,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軍事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十五”以來,共獲“973”首席科學家項目兩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00餘項,僅2008年度獲批的各類科研經費總額即超過4.5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科技成果獎15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119項。近兩年,在SCI收錄雜誌發表論文數量穩居全國醫科院校和軍隊院校首位,部分論文發表在《柳葉刀》等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學術雜誌。成功實施了世界首例心、肝、腎聯合移植手術,國內首例、世界第二例“換臉術”,世界首例“坑面女”、罕見“缺面男”頜面修復再造術。1978年以來,先後共派出4500多人次到64個國家和地區的教學、醫療或研究機構留學和學術交流;接待9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專家學者來校訪問,其中18位是生理學或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目前學校已與美、英、日、法、德、澳等國家的近30多個學術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渠道和合作關係。
學校具備一流的教學設施。圖書館占地1.2萬平方米,藏書86餘萬冊,中外文期刊1400多種。館內設有光碟檢索系統、圖書資料縮微系統和擁有270多台計算機的電子閱覽室等。校園信息網路和軍隊院校園區網路功能優良,覆蓋全校所有單位。學校擁有教學標本陳列館、計算機教學中心、外語教學中心、基礎醫學教學實驗中心、教育技術中心、現代化的教學指揮中心、大型體育場館、溫泉游泳池等教學公共設施,為國內同類院校的一流水平。學校和下轄的三所附屬醫院教學、科研、醫療設備先進,擁有生物感測器、流式細胞儀、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雙源CT、顯微CT、新型MRI、直線加速器、回旋加速器、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儀(PET)、高壓艙、低壓艙和彈射塔等大批現代化的設施設備。
學校堅持人民軍隊宗旨,堅決履行人民軍隊使命。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出生入死,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出色的答卷。03年,學校組建的醫療隊負責小湯山醫院重症監護和洗消任務,共救治非典病人600多例,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圓滿完成了任務。去年“5·12”特大地震發生後,學校迅速派出26支衛勤分隊赴川,先後救治了包括“敬禮男孩”、“芭蕾女孩”等在內的傷員9796人,醫療隊精湛的醫術和動人的事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凝練形成的“生命至上、使命至誠、醫術至精、意志至堅”抗震救災醫療隊精神受到了國家和軍隊領導的高度評價。
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軍隊重點建設大學,全校人員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精品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推進“陽光治校”,按照“團結、求實、創新、獻身”的校訓,發揚“德育為先,學問為本,和諧為貴,進取為榮”的辦學傳統,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國際先進的研究型軍醫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