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54年起,歷任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教師、系主任、研究生導師,1983年任副院長,並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現任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早在50年代,其富有新意的佳作《鄉乾集會》、《田間》、《四季春》等即入選國內大展和國際比賽,被許多世界知名的美術館、博物館收藏。196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趙宗藻作品選集》。
到80年代,趙宗藻的版畫作品擯棄傳統視覺效果,呈現出朦朧空靈的心象意境,突出木刻藝術的含蓄美和抽象美,其代表作《仙蓬萊》、《黃山松》在1984年挪威第七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上獲獎,並被美國和芬蘭大使館收藏。英國牛津大學教授、中國藝術史學家蘇立文撰文讚揚他的作品“為最後建立現代中國式的版畫取得了新的突破”。
生平歷表
1950年開始版畫創作。
1955年起在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任教。
1978—1983年曾任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
1983—1987年擔任該院副院長,現為該院教授,為國務院頒發在文藝事業作出突出貢獻而獲得政府特殊津貼者,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中國美協首屆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版畫家協會會長,浙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主要生平事跡收入“中國藝術家辭典”,“中國現代美術家名鑒”,“美術知識大全”,“中國文藝家傳集”,“國際傳記辭典”,第21版“國際名人錄”。
作品特色
聞名中外的版畫家趙宗藻和中國新興木刻藝術發展有不解之緣,他是在魯迅先生提倡新興木刻戰鬥精神的鼓舞下走向成熟的。趙宗藻1931年出生於江陰周莊鎮上一個素有傳統文化薰陶的中醫家庭,在中國小時代受國畫老師和書寫中藥方的父親的影響,酷愛書法和中國畫。
1947年16歲的趙宗藻以優異成績考入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全靠獎學金維持了兩年學業。1949年解放後,又考入南京大學美術系。當時的美術系有傅抱石等一批著名畫家任教,學習條件在全國首屈一指。在這裡,趙宗藻盡情地吸收著各種藝術養份,刻苦地學習各種繪畫技巧,國畫、油畫、版畫、工藝、水彩、素描、書法……從而使他在大學時代就成了一個美術方面的多能者,深受教授們的賞識和同學們的敬佩。
因為刀跟木頭刻出來的效果,跟筆在紙上畫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鋒利的刀刻在木頭上的效果有種特別的表現力、感染力,非常強烈,是澎湃的。我所處的時代,正好是要反映時代的光明,歌頌新中國的美好,而版畫是最適合的。
1952年,趙宗藻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浙江金華師範當美術老師,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出現了建國以後百廢待興、蒸蒸日上的新氣象。他找到了生活素材,但當時的教學任務繁重,沒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創作。於是,在婺江邊上、明月樓下,一位年輕有為的版畫家開始了自己的藝術追求。
1953年,經歷了多少深夜和以分秒積累的業餘時間,趙宗藻的版畫作品《婺江邊上》問世了,併入選第一屆全國版畫展,當即引起美術界的強烈反響。從此趙宗藻的創作激情一發不可止,50年代熱火朝天、絢麗多姿的新生活,成為他取之不盡的源泉。《鄉乾集會》、《春》、《田間》、《青稞》等組畫佳作都熱情謳歌了欣欣向榮的新氣象。《鄉乾集會》純樸含蓄,構思奇特,雖然看不到鄉幹部的表情,但仿佛聽得見他們爽朗的談笑聲,作品在國內外影響很大。
從1955年起,趙宗藻調到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任教,他白天輔導學生,堅持在晚上和業餘時間搞創作,每晚不過12點不上床。他甚至把一幅幅草圖貼在臥床壁上,以便凌晨一睜眼就能揣摩修改。40多年如一日,趙宗藻始終都在藝術天地里孜孜不倦上下求索,這一把磨穿的銅匙就是最好的見證。
在版畫藝術的長河裡,趙宗藻艱難地跋涉、勤奮地探索。他在廣泛涉獵各種木刻表現技巧的同時,始終在民族民間藝術的寶庫中孜孜以求地探索升華。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趙宗藻為他心愛的版畫藝術執著追求,碩果纍纍,作品《田間》曾入選萊比錫世界版畫比賽,作品《四季春》參加巴黎春季沙龍並為巴黎圖書館收藏,作品《黃山松》和《仙蓬萊》參加第七屆挪威國際版畫雙年展並獲獎,水印木刻《黃山》組畫被西方藝術家譽為打開了中國水印技巧的新天地。40多年來,趙宗藻的作品飄洋過海,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展出,但他最大的心愿卻是能在生他養他的家鄉舉辦一次個人畫展。
作品賞析
部分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