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夏

赫連夏

赫連夏政權是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

簡介

赫連夏政權是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中國古代以“夏”為國號的政權頗多,因此史家稱十六國時期的夏政權為赫連夏。赫連夏政權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鮮卑)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止,僅存在了二十五年。

赫連夏赫連夏

赫連夏的興亡

赫連氏本匈奴南單于後裔,內徙後改姓劉。十六國時先依劉淵,後附前秦。及苻堅國,命其首領劉衛辰督攝黃河以西。前秦瓦解後,劉衛辰勢力發展,據有朔方之地。
晉太元十六年(391年北魏攻殺劉衛辰,其子劉勃勃奔後秦,為安遠將軍。晉義熙三年(407年)劉勃勃襲殺岳父、後秦高平公沒弈乾,並有其部,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改姓赫連(為庶協皇天之意),自以為匈奴是夏後氏後裔,建立大夏政權。不斷侵擾後秦北邊,前後俘獲、坑殺數萬。赫連勃勃為政殘暴,發胡夏10萬眾築都城統萬城(取統一天下君臨萬邦之意,遺址在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納林河鄉與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交界處的無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完工後刑殺工匠數千人。夏鳳翔六年(418年),赫連勃勃乘東晉滅後秦,乘虛輕取長安,在霸上(今陝西西安東)即帝位,國勢更強。
真興七年(425年)赫連勃勃卒,諡號武烈皇帝,廟號世祖。子赫連昌繼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長安,427年降統萬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勝光四年(431年)赫連定滅西秦,又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被送於北魏,夏亡。夏國共存在25年(407年-431年)。

敗亡原因

赫連夏政權的主要經濟支柱,就是掠奪,總以各種理由與藉口對四鄰發動戰爭以掠奪地盤和財物,雖然據有了廣袤的土地來畜養牲口,但還是支撐不了連年的戰爭消耗。因此發動戰爭愈多,國力下降愈多。
赫連勃勃在奪取了長安之後,夏國疆土南界秦嶺,東戎蒲津,西收秦隴,北薄於河,國勢達到全盛。赫連勃勃逐漸驕橫起來,統治極端殘暴,嗜殺戮,視民如草芥,搞得人人自危,忠良捲舌,人心盡喪,儒士寒胸,軍將失信。
赫連勃勃晚年昏聵,聽信讒言,廢長立幼,欲廢太子赫連璝而改立酒泉公赫連倫。赫連璝聽到訊息後,不甘坐以待黜。於是不分青紅皂白,率騎一萬,攻殺赫連倫。赫連璝殺赫連倫後,率眾返長安,並攻統萬。赫連倫之弟太原公赫連昌聞知,即起兵攻殺赫連璝,之後收編了赫連璝的部眾回到統萬城。赫連勃勃聞訊後悲憤不已,卻亦無可奈何,只得封赫連昌為太子。這次太子之爭連損夏國兩根頂樑柱,令赫連夏政權大傷元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