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英才學校

赤峰市英才學校

赤峰市英才學校是一所“國有民辦”性質的集國小、國中、高中於一體的寄宿制、封閉式管理的全日制、現代化實驗學校。自1999年9月建校以來,英才人以“熱愛是教與學的基石”為辦學理念,以“追求卓越,為學生創業負責”為辦學宗旨,開拓進取,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成為紅山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龍頭。學校先後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英語教學實驗基地”榮譽稱號,自治區級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赤峰市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赤峰市2003年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赤峰市外語教學示範校,這裡還是北京西城外語培訓集團分校,張思中外語分校。

(圖)大門大門

赤峰市英才學校是一所“國有民辦”性質的集國小、國中、高中於一體的寄宿制、封閉式管理的全日制、現代化實驗學校。自1999年9月建校以來,英才人以“熱愛是教與學的基石”為辦學理念,以“追求卓越,為學生創業負責”為辦學宗旨,開拓進取,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成為紅山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龍頭。 學校先後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英語教學實驗基地”榮譽稱號,自治區級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赤峰市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赤峰市2003年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赤峰市外語教學示範校,這裡還是北京西城外語培訓集團分校,張思中外語分校。

概況

(圖)教學樓教學樓

自1999年建校至今,現有學生近3000人,教師300餘人。國小部共有18個教學班,國中部共有39個教學班,高中部共有25個教學班。全校總共擁有教學班82個。

學校教師總數279人,90%是縣級以上教學能手或學科帶頭人,大專以上學歷合格率100%,有特級教師2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高級教師40名,一級教師83名,黨員105名,教師平均年齡32.5歲。獲國家級獎勵68人次,省級獎勵217人次,市級以上獎勵315人次。

教師隊伍已經基本形成“T型”教師和“全能型”教師人才格局,形成了和諧、穩定的教師職業特點。教師把教育當作了事業而不是職業來追求,體現了個人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學校興起了師生德育互動機制,師生互受教育,達到了教師言與行真正成為教育因素這一新境界。學校正努力培養教師成為教育家、心理學家,思想家和學者型人才。

到目前為止,學校在設施、設備方面的投資近4000萬元,現擁有集成雙向閉路電視系統、校長評估系統、校園廣播音像中心、校園網和一卡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視頻展示台、國小部、國中部教室配備了34寸彩色電視機,高中部教室配備了54寸背投電視。在電教實驗圖書綜合樓里,有一個現代化多功能教室、三個語音教室、四個微機教室、一個電子備課室。擁有物理實驗室4個,化學實驗室3個,生物實驗室2個,物理準備室2個,化學準備室3個。學校現有學生閱覽室5個,圖書9萬餘冊,報刊雜誌260餘種,可供600名學生同時閱覽。

學校有8台通勤客車,用於教師、學生通勤;有兩條供水管道,用於教學區和生活區用水;在用水終端安裝有節水噴頭、淨化過濾裝置和熱水器,保證了飲、用水的暢通和衛生;學校用電由國家東北電網供電,有多重保險裝置和應急用電裝置,保證了學校的正常用電和建設工程用電;兩座大功率鍋爐可以同時為全校近7萬多平方米的區域供熱採暖;學校設有中國網通安裝的電話區域網路,已安裝了100餘部大號電話和10部校園公用IC卡電話廳,並建有Intetnet國際網際網路與傳真,保證了校內外的通訊聯絡暢通。

學校榮譽

(圖)雕塑雕塑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英語教學實驗基地

自治區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

自治區食品質量監督衛生檢查A級單位

自治區科技活動示範校

自治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榮譽稱號

連續三年赤峰市普通高中先進管理一類校

赤峰市花園式單位

赤峰市英語(外教)示範校

赤峰市安全學校

學校特色

(圖)校園校園

學校現在外教英語、奧林匹克競賽、藝術選修、校本教研、心理健康輔導、人本管理、校園文化、小班型授課等特色上已卓有成效。英才在師資培訓、生源擴展、引入專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辦學成果。

奧林匹克競賽:高中部在抓緊常規教學、升學考試之外,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參與各種競賽的能力,以不斷適應社會選拔人才的需要。每年高中部都開設競賽輔導課,讓有能力、有興趣的同學發揮自己的特長,學校專門配備了各科奧賽教師,進行輔導,從2003年起設立的奧賽班在中國大賽中展露頭角,屢屢獲獎、捷報頻傳。先後有32名學生分獲國家和自治區級一二三等獎,05年,張旭敏同學獲得數學奧賽一等獎,婁海倫同學獲生物競賽一等獎。高一年級有5人獲自治區優秀獎。高二年級有8人獲自治區優秀獎。高三年級有1人獲國家級二等獎;3人獲國家級優秀獎;7人獲自治區級優秀獎。

科技發明:科技發明製作,也在高中部紅火進行,為此,學校專門配備了一名副主任主抓這項工作,成立了科技發明活動小組,學生們除了學習之外,對這項活動也非常感興趣,2005年,徐君濤同學獲自治區科技發明論文一等獎。有十幾位同學分獲二、三等獎。英才學校獲得第二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國家級優秀組織獎。

藝術特色:英才學校為了能使學生在校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幸福、成長的健康,努力創辦適合學生髮展的“花園、學園、樂園”式學校。學校在安排體育、藝術必修課的同時,還為學生們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和活動課。現有聲樂、器樂、書法、武術、科技、攝影、舞蹈、陶藝等30餘門選修課培訓班。充分體現了英才學校創設生機與活力的校園氛圍。學校藝體處從2004年開始,組織全校性“班班才藝展”每周一個班,每次40分鐘,學生自己是導演,也是演員,學校給提供舞台、音響等設備,這個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校園體育競技場”每周兩次年級內競賽,每次四十分鐘,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競技,提高了學生的活動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每年一次全校性的體育節與藝術節,通過系列的文體活動,使得學校富有生機,學生在健康、活潑的氣氛中學知識,長本領。幾年來,藝術教育成果可圈可點。

2003年,在紅山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獲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國小組團體總分第三,雙獲體育道德風尚獎。紅山區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紅山區小學生歌詠比賽二等獎。13名小學生通過國家級中國舞舞蹈考級。

2004年,10月舉辦的全國青少年藝術英才推選大賽中,英才國小部共有24人獲得內蒙古分賽區青少年藝術英才總決賽銀獎、銅獎、英才獎。國小部有57名學生的繪畫作品錄入國際畫集並被命名為“小藝術家”稱號。 在中、美少年兒童環境美術書法攝影比賽中,國小部有19名同學獲鎝金獎,24位同學獲銅獎及優秀獎。在第六屆綠星國際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中,國小部有7名學生榮獲金獎,40位同學分獲銀、銅獎,同時英才學校榮獲中、美少年兒童環境藝術教育交流先進集體。在紅山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獲中學組團體總分第三,國小組團體總分第一,雙獲體育道德風尚獎。紅山區小學生籃球賽第一名,足球賽第二名。紅山區中國小公路越野賽中學第二,國小第三。英才藝術團一行17人赴日本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獲國際優秀表演獎。參加赤峰電視台國慶、元旦特別節目錄製獲優秀獎。紅山區中國小武術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紅山區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歌手大獎賽二等獎。蘇靜、寧寧老師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教學能手。

2005年,在和平杯書畫藝術國際聯展中,國小部的張文宇同學獲特金獎,五位同學獲金獎,銀獎、銅獎若干名。全國“蒲公英”杯青少年歌手大賽二等獎。自治區首屆中學生文藝匯演三等獎。紅山去體育工作先進單位。赤峰電視台“希望之星”優秀組織獎。內蒙古自治區中學生體育協會會員學校。在“藝術之星”全國少年兒童書法攝影大賽特等獎有六人,有十人獲一、二等獎;電子琴備考國家四級的學生有倪亞文、劉佳銅、宋振華。備考國家三級的學生有張娜、辛琪、周家億。備考二級的學生也有六位。

大語文特色:學校開設了細、新、活、實的特色課程,如詩詞積累課、閱讀欣賞課、讀法指導課、名著導讀課、快餐式閱讀感悟課、閱讀評點課等,運用比較法、瀏覽法、精讀法、品讀法、點讀法等豐富了讀書內容和形式,培養了學生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擴展了知識面,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遷移。學校為了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每年僅就各種期刊、雜誌就征訂三百多種達幾千份,另外還有六萬多冊圖書供學生隨時借閱。每個部學生的閱讀課都進入課表,進行統一部署、考核。應該說閱讀讓學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情感,鍛鍊了自身的思辯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大大增強。

在全國第三屆“語通杯”中小學生語文創新學習大賽中,國小部的蔡暢同學獲國家級特等獎;五位同學獲國家級一等獎;26人分獲國家級二、三等獎。在赤峰市“千里馬”杯作文競賽中,三位同學獲一等獎。2005年,內蒙古小作家協會作文競賽中,英才的鄭丹榮獲唯一一名特等獎,張琪同學榮獲一等獎。

綜合評價體系:在學生評價中引用多元智慧型理論,全面評價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審美藝術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更高層次地學習奠定了基礎。

師資隊伍

(圖)小路小路

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大教師的打造工作首先從教師的自身教育抓起。 多年來,英才的領導和教師個個以身作則,凡要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首先不做,以自己的的模範言行給學生良好的影響。教師努力做好表率,以人格的力量管理學生。黃校長自從來到英才學校就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禮拜,他辦公室的燈光經常與明月同起落,為了清還學校繁重的債務,校長費盡心思,開源節流,爭取資金。副校長、工會主席、辦公室主任也從來沒有禮拜日,他們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撲在學校這份事業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之所以在艱難中依舊發展,離不開一線教師的勤勤懇懇,班主任的殫精竭慮。為了讓新來的小學生儘快適應集體生活,國小部老師顧不上家務,一天24個小時與學生吃住學在一起,直到孩子適應為止,董敏、劉穎黎、丁素琴老師無不如此。國中部的張淑雲老師,來英才已經是第七個年頭,她也就與學生一起住了七年,家對她來說已經是個客棧,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周末回去看望一次老伴又匆匆踏上返校的路程……趙淑傑老師身體不好,但由於教學水平突出,每個班都要求她來教英語,為了求知若渴的學生,她幾年來一直跨年級教三個班的英語課!她單薄瘦弱的身影在彰顯著一個為師者的大氣與從容!還有默默無聞,技藝精湛、愛生如子的張振動老師;博學多才、睿智幽默、另學生傾倒的徐福文老師;以柔克剛、優秀班級始終伴隨她左右的孫亞茹老師;國中部的領軍人物王淑雲老師;國小部的王牌董玉蘭老師;任勞任怨、一心為公的劉敏文主任……多少令人動容的故事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一一例舉。這些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就是英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一個縮影,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為教師的光輝形象做了最好、最有力的詮釋。由於全體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對教學工作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師德形象。

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學校統一部署業務學習任務,定期召開理論學習交流會,教師均達到每周500字的學習筆記。開展“一書兩文”的學習和實踐,即《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研究》和《為四十歲做準備》、《一條優質的教學公路》,由此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幾年來,學校尤其重視教師的學習,除倡導自主學習外,各部都給教師定學習任務,國小部、國中部教師要求寫教育隨筆,每篇不少於500字,每學期至少達到20篇,一萬字以上,為了讓教師學習更有針對性與實效性,校長為教師推薦書籍。如《不找任何藉口》、《幸福與享受》、《放飛美國》、《智力因素與學習》、《教育的秘訣是真愛》等。除此之外,校長、各部部長從《中國教育報》以及其他各種教育教學雜誌上截取有價值的文章印發給教師,老師們的學習就有了抓手,做到了有的放矢。

學校尤其重視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包括學歷教育,鼓勵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現在學校已經有兩名研究生畢業,兩名研究生帶職在讀。學校還安排青年教師到湖北黃岡中學衡水一中北京四中等地學習、進修。幾年來,總計派出學習的教師有47人次。通過學習氛圍的營造,教師的學習熱情增長了,用於實踐的理論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參加自治區、市、紅山區的教學能力競賽中,我校均取得了集體優勝獎。

學校在編教師303人,90%是縣級以上教學能手或學科帶頭人,學歷合格率100%,有特級教師2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高級教師40名,一級教師83名,黨員109名,教師平均年齡32.5歲。獲國家級獎勵78人次,省級獎勵287人次,市級獎勵345人次。優秀的師資力量、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從以上一組數字就可見一斑。

英才學校的這支教師隊伍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還源於隊伍中的和諧互助的人氣,教師們都有校榮我榮,校衰我恥的共識,他們意識到,英才的振興靠一兩個名師是不夠的,要想讓英才的事業蒸蒸日上,就必須有有支能打硬仗的團隊,各個都是頂呱呱的教學能手,因此,在學校班子的帶動下,我們啟動了“以老帶新”的結對子工程。老教師如齊坤、陳相斌、邢萬里苗雲峰、王秀中、陳義國、仇淑芝、陳瑞華、戴喜峰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用他們的學識、才華、經驗、閱歷、耐心為近幾年分到我校的新教師如王國柱喬玲、卜小燕、張智欣、代素芝、張清華、高崇雲等年輕教師手把手的傳、幫、帶。如今,這些青年教師都能夠獨立登上講台,用他們自己的知識與老教師的經驗去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成長迅速,深受學生歡迎。

經過幾年的進一步磨合,英才教師隊伍形成了和諧、穩定的教師職業特點。教師把教育當作了事業而不是職業來追求,體現了個人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學校興起了師生互動機制,師生互相學習,互相提高,互受教育,達到了教師言與行真正成為教育因素這一新境界。師徒結對,以老帶新,共同提高,形成了一大批教學能手和學者型人才。

制度建設

學校長足發展的生命力不僅在於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還在於擁有一套科學、嚴謹、以人為本、便於操作的運行管理制度。因此,我們在學校工作管理中,一手抓隊伍建設,一手抓制度建設。幾年來,學校各個部門都形成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如《高中部常規考核評估細則》、《國中部教學常規考核細則》、《英才學校結構工資實施方案》、《英才學校膳食處制度手冊》、《英才學校生活部規章制度彙編》、《英才學校後勤工作制度彙編》等等。這些制度的建立都充分考慮到它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並根據學校各部門實際情況,隨時更改、充實、完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充分體會到民主、科學的規章制度是實現學校教育工作從人治到法治的有效途徑。

聯合辦學

(圖)學生風采學生風采

英才學校與外地名校合作,成立了河北衡水中學合作校;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湖北黃岡中學合作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校合作校。

與有50多年歷史的河北衡水中學強強聯手,英才連續幾年創造了高考的神話,2005年楊欣欣又以634分的成績突破了赤峰市近10年的文科高考紀錄,喜獲赤峰市文科狀元稱號,英才學校也因此獲得“赤峰市文科狀元校”的美譽。理科也以660分以上比率全市最高而名聲遠揚。

與百年老校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共同合作發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取得了豐碩成果。兩校先後多次合作,就學制、課程、教材研究和實驗等方面不斷探索,積累了厚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基礎。從而形成了對教師的要求高,名師多,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的良好氛圍。學校開辦了培養拔尖人才的多種實驗班、合作班、培優班,授課均由各科一流教師擔任。學校還有步驟地發展學生特長,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積極參加各項競賽,並取得了優異成績。英才學校自2002年成立奧賽辦以來,先後獲得眾多國家、自治區和市級競賽獎勵,為英才學校爭得了可喜成績,為國家輸送了大量高校人才,也為英才學校成為自治區乃至全國名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百年名校湖北黃岡中學合作辦學,每年輸送一批教師進行培訓,產生了良好的合作效果。學校現已形成鮮明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實施八大工程(素質教育工程、德育工程、質量保障工程、師資隊伍建設工程、科研興校工程、規模效益工程、現代教育信息工程、校園文化及綠色教育工程),進行整體改革,擴大整體規模,發揮整體優勢,提高整體效益,致力於教有特點、學有特長、校有特色,努力辦成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質教育的樣板、創新教育的典型。
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共同致力於培養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及其它重點美術院校的美術專業學子。學校成立了高考藝術班,經過集中的、正規的專業訓練和文化課學習,使學生達到進入名牌學府的專業素質和文化水平。致使高考清美央美入圍率達10%,美術一本專業合格率達80%,其他重點院校專業合格率達98%。

以上這些合作,英才每年都組織學生到合作校參觀培訓,合作校也組織優秀教師來英才客坐講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培優培訓,進行全方位的高考輔導和競賽答疑,由此獲得了最新的高考動態信息,達到了師資和教育、教學手段的資源共享。

學生風采

(圖)課間操課間操

由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07年第十二屆高中生日語作文競賽獲獎結果揭曉。全國有30名高中生獲第十二屆高中生日語作文競賽一等獎,其中英才學校高二學生張敏、郝長遠同學位列其中。據悉,這是內蒙自治區僅此兩位學生榮獲一等獎。

2008年3月21日,兩位獲獎者將在指導教師殷義軍的帶領下赴北京參加頒獎大會,頒獎會期間中日兩國高中生將進行多方面的交流活動。這也標誌著英才學校的日語教學水平有了更高更好的發展,也為英才學校學習日語的學生將來走出國門,進一步推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

發展規劃

(圖)教學教學

發展總目標:

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堅持精、細、嚴、實、新的管理原則,把改革與創新作為英才學校今後發展的主題。把赤峰英才學校辦成管有風格、教有特點、學有特長,有一定影響的赤峰地區真正的一流名校,並向自治區名校邁進。形成管理高要求、設施高標準、教師高水平、學生高質 量的優質學校。

辦學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規律全面育人,把培養和造就祖國建設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培養民族精神,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創造,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後備人才。

2007-2009三年發展目標

加快學校軟硬體建設速度,建設民主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努力培養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教師隊伍,創造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貫徹在工作始終。給予全體教工更多的人文關懷,調動工作潛能,減輕教師不必要的工作壓力。

2、幹部的自身學習和創新意識進一步加強。

3、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要有明顯提高和增加,結構趨於合理(老中青相結合),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4、教師和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和培訓工作加大力度,培養更多的青年教師能勝任班主任工作。

5、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解決:

(1)教師的教育觀念,特別是在新一輪課改下的學習觀、人才觀、課程觀,進一步轉變。

(2)努力創設教科研環境、氛圍,在日常教學中樹立“問題意識”,增強教科研的意識和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智慧、潛能,還給學生自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間互動,廣泛交流,教學相長。

(4)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6、加強師德建設,形成以良好習慣引導學生,以優良品質感染學生的“師表”育人氛圍。進一步規範學生行為習慣,樹文明禮儀之風,建文明和諧校園。

7、改進管理機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校園文化建設

1、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構建民主、和諧的校園環境,體現人與人、人與制度、人與社會間的和諧。努力在教育設施、教育環境建設中、教育教學過程中,將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有機結合,提高師生人文素養,使校園充滿人文智慧和人文情懷。校園文化建設有:(1)表層的物質文化。包括研究課、研究成果、指導學生活動、發表論文、校園環境、公共設施、主體建築、學校宣傳、師生儀表等。(2)淺層行為文化。包括聽課、評課、學術交流、名師沙龍、每周一課等。(3)制度文化。包括常規制度、特殊制度、管理模式、名師評聘、評優、評先進、班主任工作評定、行政例會等。(4)深層的精神文化。這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團隊風貌等。

2、硬體投入

(1)2007年投入70萬元為國中、高中教師配齊筆記本電腦,添置和更新理化生實驗設備,配備齊國中多媒體教學系統。到2008年全校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師筆記本電腦配齊。

(2)從2007年起加大校園美化、綠化力度,在一年內使校園達到環境育人的一流水準。

(3)每年投入10萬元,添置圖書、音像資料。

(4)每年投入一定數額的資金,建設數字校園,提高教學和管理信息化的硬體水平。

(5)投入一定資金,建立校展室。

(6)2009年建成400米塑膠跑道。

(7)至2009年,還清托欠教師的自習費、班主任費、獎金及其它各項費用。

(8)自2007年起逐年提高教師待遇。

三、學校發展規模

招生始終堅持保證質量,擇優錄取的原則。

四、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依據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建設一支求真、開拓、務實、高效、創新、正己的幹部隊伍。

1、加強政治理論、管理理論學習,在班子中形成濃厚的學習風尚。班子成員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握教育規律,能對自己分擔的工作做出領先一步的思考和設計。

2、幹部要樹立服務意識,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要樹立教育教學意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幹部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主管教學校長、主任每學期聽課不少於40節。每學期參與主題班會、隊會等德育活動不少於5節,主管校長、主任不少於10節。每個幹部要做到深入學生、深入課堂、深入年級組、深入教研組,深入班級、宿舍、食堂。善於調查研究,使決策具有民主性和科學性。

3、幹部要嚴以律己,表率作用好。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師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做一流工作,創一流業績。

4、幹部要關心教師的疾苦,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民意,真正做到解決實際問題。

5、完善幹部年度考評述職工作,學校中層幹部實行聘任制。

6、在每位幹部分管的工作中要把“精、細、嚴、實、新”作為自己工作的著力點,並將其納入考核範圍。

7、幹部要積極主持或參與各類科研課題研究,提高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教師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具有高尚師德,擁有高水平的專業素質和教育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

1、加強師德建設,在全體教師中大力表彰教師中的師德先進事跡,宣傳、弘揚師德先進個人,樹立師德先進模範。

2、關注青年教師發展

根據青年教師發展的需求,採取新教師崗前培訓,教育思想、學校辦學思想的學習、青年班主任培訓、師徒結對、教育教學工作交流、教改新思想新理論的學習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樹立優秀青年教師典型,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構建平台。把青年教師安排在一線重要崗位(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備課組長),並在大型活動中鍛鍊培訓青年教師。

3、骨幹教師培養。培養具有相當強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骨幹教師隊伍。骨幹教師要做到:能創造性開展工作。在工作中能夠不斷發現問題,且有較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並得到同行的普遍認同和學生的好評。承擔青年教師的培養任務並將之視為自己的職責,各方面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堪稱楷模。承擔各級別的示範課,並做到課堂開放。每學年都能發表一定份量的學術文章或論文,體現出專家型與學者型教師的品質。區、校級骨幹教師應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具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並能自覺運用在教育實踐中。努力創造工作業績,開始探索和建立自己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學風格、教學思路和方法。承擔青年教師的培養任務並視之為自己的職責。承擔各級別的研究課、觀摩課。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每學年都能發表一定分量的學術文章或論文。建構學校市區骨幹教師培養體系,為學校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形成一支分批次、有梯度、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過硬的後備骨幹教師隊伍。

4、名師工程造就名師。

在培養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的同時,打造出一支在全市乃至全自治區知名的教師隊伍。重點通過教師自我成長、校本培訓、校本教研、送出培訓、外出講學交流、學校舉辦大型教學研討活動、主持課題等途徑為造就名師搭設平台。通過三年的努力,造就一支老中青結合、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一批在市區乃至自治區都有影響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同時又充分發揮示範輻射作用的名教師。

5、倡導人人都成為特色教師。對於整個教師群體而言,在成就名師的同時,倡導人人都成為高品位的“特色教師”——教學上有獨到之處,帶班有特色。教師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培育才能逐漸形成一種從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涵養,形成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視野、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審美能力、氣質品位、價值取向、人格修養的總和,實現文化的融合,形成個人獨有的特色。

6、鼓勵教師著書立說,為教師進修高一級學歷提供各種支持。

7、三年內使我校特級教師數量達到3-5名。

六、德育工作

培養談吐文雅,舉止端莊,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合格、文明、優秀的英才人。

使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和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志向。

培養學生遵守社會公德,行為習慣文明,遵紀守法,逐步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使學生具有現代社會所必需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團結協作觀念;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幫助、教育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完善心理諮詢方面工作)、健全的人格,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

工作目標及措施

(1)從“小事”抓起,培養習慣,收穫品格。

學會生活——從整理內務開始;

學會感恩——從說聲謝謝開始;

學會自律——從課堂不說閒話開始;

學會勤儉——從不亂花錢開始;

學會審美——從不穿奇裝異服開始;

學會孝順——從經常問候父母開始;

學會文明——從不在教室、走郎喧譁開始;

學會禮貌——從不說髒話開始。

(2)構建科學的德育網路。形成以黨總支、校行政、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和社區八個環節組成的管理網路,建立由行政領導、年級組長、班主任、各處室等人員組成的值周檢查制度,明確職責,發揮作用,有效地保證各項工作渠道的暢通。

(3)加強德育基本隊伍的培訓,建立學習化德育隊伍。建立班主任例會及學習制度,舉辦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和班主任工作沙龍,聘請優秀班主任做專題講座,組織學習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參觀優秀學校,學習典型經驗。培養一支敬業、勤業、精業的高質量的科研班主任隊伍。組織教師學習法律、法規、政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鑄造師魂,培養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品質高尚、精於讀書、勤於育人”的教職工隊伍,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4)加強對學生幹部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會、團委在各項德育活動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加強黨團知識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做到制度化、規範化。通過青年黨校的培訓,每年發展2-3名優秀學生加入黨組織。

(5)開展好邁好青春第一步、十八歲成人儀式、青年志願者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的德育活動,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辯論賽、科技小發明等德育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突出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且體現特色。辦好“四節”(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以期達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科學性與創造性為一體的目標,激勵學生,教育學生,塑造學生。

(7)通過開展“文明標兵、特長生、優秀生”優秀學生幹部等評選活動表彰先進,以榜樣鼓舞人、影響人,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8)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達到淨化、綠化、美化、詩化,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形成具有英才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

(9)創新班級管理模式:a)形成班級認同的班級理念:平等民主、互相幫助、共同發展。b)建設班規班約,形成學生自律手冊,包括《中學生守則》、《赤峰英才學校學生行為規範》、《十準十不準》、校訓、校歌、班訓、班級誓詞等。

七、教學工作

1、注重全體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從重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從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從重教科書內容的解讀到關注課程資料的開發和利用;從重關注學生回答問題轉變為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從重單一化的教學手段轉變為關注多媒體的科學選擇和合理運用。

2、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機制,以新課程改革目標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創設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支持條件。學校要確保校本教研所必需的投入,建立服務於教師發展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路,建立教研激勵機制。制定新教研常規,教師集體參與。建立合作文化,以教研組、備課組為互助載體,以教學中的問題為研究內容,促進教師間的對話,鼓勵學術民主、大膽批評、各抒己見的學術風尚。各教研組、備課組每學期要開展1-2次教學交流活動,要抓典型課、示範課、公開課。通過互相聽課、評課、教案分析、案例分析、課題分析等形式促進教研的深入開展。各級骨幹教師每學期要做一節研究課或示範課,並組織教師進行課後研討。專業引領: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請專業人員來校做講座、座談,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學校為教師提供儘可能多的外出學習、聽課、講學、交流和考察機會。

3、改進課堂教學模式。不否定“傳授法”,但並不把它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要融入多種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如引入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組織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開展分層次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等,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

4、改進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加強考核,注重過程,每月考核一次,及時反饋,定期總結。

5、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師要不斷提高課程意識,教師不只是課程的“消費者”,還應是課程的“開發者”。要充分挖掘校內、校外、網路等課程資源,為學生開設儘可能多的旨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擴展學生知識眼界、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選修課。

八、教科研工作

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應該以實踐研究為主,同時輔以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指導,將教育科研和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教師應結合本班和本學科的實際情況,深入認真地思考適當的教育教學方法,堅持從教育教學實踐中選擇課題,要善於把日常工作轉化為研究課題,抓住問題、難題並上升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及時總結經驗,注意理論概括和升華,達到開展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一年的時間內,把教育教學工作真正納入科學化和現代化的軌道。

九、建立以團委、學生會幹部為骨幹力量,富於活力的學生積極分子隊伍,架設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樑,增強教育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建立具有時代特徵的家長骨幹隊伍,配合學校充分開發,利用社會、家庭豐富的教育資源擴大教育舞台,提高教育效益。

十、建立一支盡心服務於教育工作的後勤管理隊伍,膳食服務、學生生活服務隊伍,為學校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障。

十一、特色工作,成立科普活動小組,成立體育訓練隊(足球、排球),成立藝術、學科競賽輔導班,專人負責專項突破。

十二、建立全程性管理方式。

構建以學校為核心,包括社會、家庭、課內、課餘相結合的,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一所學校高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的形成,是諸多環境相互契合所創造出來的,它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工程。要使學校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在創造高質量的軌道上運行,比如辦學思路和決策、課程設計、教育教學過程、學生學習心理、考試方法、質量評估,學校後勤保障、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必須要實現規範化、科學化,這樣,才能推動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優質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