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按照中國傳統,研習《論語》是參悟儒家之道的第一步。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中,無數的儒生即遵此而行。時至今日,這個古老的方法依然行之有效。我們堅信,它能夠幫助考察者、研習者和世人改善現在的境遇。
一些讀者或者可以徑直開始閱讀後文中的譯本,在孔子及其門徒的指引下直接入道,而另外一些不熟悉這個領域的讀者則可能身陷迷霧之中。西方思想家多心一種非歷史、非文化的方式進行哲學化的探討,但是,孔子與之相反,他深切地關注身邊客不容緩的現實問題。因而,當代西方讀者極有可能發現,《論語》中觸目皆是其不知所云的人物、事件和地點。
為此,我們將在《導言》中介紹了些相關的背景知識,以期使之通俗易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一一詮釋文本、背景介紹及注釋中出現的所有人物、事件和地點。這種卷帙浩繁的工作對於闡明孔子之道並無太大的幫助。期望更多的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讀者可以參閱我們開列的參考書目——歷史上,那些東方味十足的譯文均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作者簡介
安樂哲:夏威夷大學中國哲學教授,兼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亦是《東西哲學》和《國際中國評論雜誌》二刊的主編。他撰有幾本詮釋古典儒學的論著,其中包括:《參悟孔子》。他早年所譯之《孫子;戰爭的藝術》,被公認為當代中國軍事和哲學研究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羅思文:聖馬麗學院人文科傑出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高級客座教授,撰有《中國之鏡》,並即出版《儒家的抉擇》一書。另外,他還主編或翻譯了《萊布尼茨:中國書簡》等6本書。現任“亞洲社會與比較哲學論叢”主編。
目錄
英譯本序言
導言
歷史文本背景
哲學和語言學背景
《論語》的哲學釋義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附錄一《定州論語》
附錄二對語言、翻譯和詮釋的再分析
《論語》英譯本
參考書目
出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