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至1990年底,館藏240萬冊,包括期刊合訂本近30萬冊。另收藏縮微平片5.7萬件。每年新入藏圖書 6~8萬冊(其中外文圖書約1.2萬冊)。1990年訂購報刊5349 種,其中外文報刊2900種。該館重點收藏自然科學方面的學術性專著、專業學術性刊物、會議錄、各種參考工具書、文獻檢索工具書等。80年代末以後還系統收藏國外著名大學理、工、經濟管理等學科的教材、教學參考書、博士論文縮微平片等資料。外文期刊中,有自創刊號起完整收藏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英國倫敦數學學會會刊》、《化學文摘》、《物理文摘》、《工程索引》等近200種重要期刊。館藏古籍約2萬種,30萬冊,其中善本書約2000種、 2萬餘冊, 以工程史料、專題性文集、地方志等為多。
該館設有採訪部、編目部、典藏部、流通閱覽部、期刊部、情報與參考部、自動化部、技術服務部、文獻檢索與利用教研組、外國教材中心圖書室以及館辦公室等。有工作人員154名,其中高級職務19人,中級職務39人。每周開館70小時;各閱覽室全部開架閱覽,中文圖書大部分開架外借,年外借量70餘萬冊,閱覽人數70萬人次。為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了"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該館還設有國際在線上情報檢索終端,可在線上檢索"戴羅格"(Dialog)系統各文檔,接受定題服務。該館從1987年開始積極開展計算機管理的研究和試驗,配置了微機-光碟編目系統,基本實現西文編目自動化處理;引進了K670/40 計算機和圖書情報綜合管理系統軟體,有力地推進了該館自動化的進程。該館研製的《中國高校學報論文文摘》(英文磁帶版)文獻資料庫(CUJA),有國內300多所大學參加,並在美國“戴羅格”在線上情報檢索系統中建立了試驗文檔,可供世界各地在線上終端檢索利用。
該館是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機構會員,積極參加國際和國內學術活動,廣泛開展資料交換,並與北京市各館進行書刊互借。
開館時間
老館 : 周一到周日 7:30~22:30(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期末考試期間(考前一周開始,共三周)7:30~23:00
逸夫館: 周一到周日8:00~22:00(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經濟管理學院圖書情報中心: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建築學院圖書館: 周一至周四 8:00~11:30 13:00~21:30 周五 8:00~11:30 13:00~17:00 周六周日 8:00~11:30 13:00~17:00
法學院圖書館: 周一至周四 8:00~21:50 周五 8:00~16:00 周六周日 9:30~17:00
人文社科圖書館: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美術學院圖書館: 周一到周五 8:00~21:00 周六 9:30~17:00 周日 不開放
醫學院圖書館: 周一至周四 8:00~22:00 周五 8:00~17:00 周六 9:30~17:00 周日 不開放
歷史沿革
1911年建立清華學堂。1912年清華學堂改建為清華學校,正式建立了小規模的圖書室,稱清華學校圖書室。
1919年3月圖書室獨立館舍(現老館東部)落成,建築面積2114平方米,遷入新館舍的同時,更名為清華學校圖書館。
1928年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後,圖書經費驟增,館藏逐年大量增加,館舍不敷使用,乃於1930年3月開工擴建館舍(即今老館之中部和西部),於1931年11月竣工,館舍面積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書30萬冊,閱覽座位700餘席。大學成立後,建立了圖書館委員會作為學校的常設委員會之一。同時,各院、系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圖書室。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教授任圖書館委員會主席兼代圖書館主任。至抗戰前夕,館藏書刊已極為豐富,計36萬餘冊。1937年"七、七"事變後,學校被迫南遷。
1938年4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在昆明建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圖書館運抵昆明書刊23000餘冊。在運抵過程中,暫存重慶北碚的1萬餘冊圖書遭日軍轟炸,損失慘重,僅燼餘3千餘冊。
抗日戰爭勝利後,清華大學遷回北京清華園。1946年復校時,圖書館已面目全非。抗戰期間,日軍以圖書館為外科病房,書庫為手術室及藥庫。這期間館藏損失達17萬5千餘冊。到解放前夕,館藏僅有41萬餘冊。
1948年12月15日,隨著清華大學的解放,圖書館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1952年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清華大學由一所綜合性大學調整為工科大學,所有文、理科及一部分工程技術院、系被調整到其他院校,相關圖書資料也被調撥出去,至1958年共向外校調撥圖書18萬餘冊。但所幸的是館藏的30萬冊珍貴古籍善本及甲骨文、青銅器等一批珍貴文物,在時任校長的蔣南翔指示下被保留了下來。為適應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程大學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圖書館對館藏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造,重點採集工科類圖書。同時積極採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以及進步文藝作品。1966年館藏已發展到135萬餘冊。
十年"文革"中,圖書經費大大壓縮,許多珍貴書刊停購,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萬幸的是,由於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盡力保護,使既有館藏沒有受到大的損失。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教育戰線撥亂反正,迅速發展。清華大學自70年代末期開始進行學科調整,逐漸恢復理科、文科等院系,重新擴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隨著學校學科布局的調整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圖書館館藏的種類和數量也有了較大的發展,至1990年已達250萬冊(件)。
進入九十年代之後,清華大學圖書館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的新館落成,後被命名為"逸夫館"。新館由清華大學關肇業院士設計,與老館渾然一體,曾多次獲國家各類優秀建築獎。新館建成後圖書館館舍總面積達27820平方米,閱覽座位2800餘席。進入九十年代,圖書館的自動化、網路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逐步建立起比較先進、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先後引進了ILIS、INNOPAC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通過網路提供館藏中外文圖書和期刊目錄的公共查詢、館內業務工作如採購、編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業務均在INNOPAC管理下進行;還建立了光碟網路查詢系統,通過校園網為全校師生提供文獻信息檢索服務。自1998年以來,圖書館在繼續增加印刷型館藏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資源,已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包括中外文圖書、期刊和報紙合訂本、音像製品以及計算機文檔等在內的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至2003年底,館藏總量已經超過300萬冊(件),文摘索引類二次文獻已基本復蓋學校現有學科,中、外文學術性全文電子期刊逾25000種。
圖書館有寬敞明亮的閱覽室16個,設定閱覽座位2000餘個,每周開放時間84小時,實行開放式借閱一體化服務,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環境。圖書館為學校校園網的三個核心交換結點之一,有良好的網路套用環境。普通閱覽室配備了大量的網路連線埠和計算機終端,大部分公共區域都可以無線上網。讀者在這裡可以很方便地查詢館藏信息、使用各類專業資料庫等。圖書館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網路信息服務,學校師生可以在校園網上的任意客戶端自由訪問各種資料庫資源或自行預約和續借圖書。隨著計算機的廣泛套用,信息參考諮詢工作日益活躍,圖書館開設了多種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為學校師生提供各種電子資源和其他類型的培訓。實行學科館員制度,密切與各院系的聯繫,針對師生教學、科研的需求主動開展服務工作。設立信息服務中心,承辦課題查新、論文諮詢、代檢代查等服務。師生還可以通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從國內、外圖書館獲得本館沒有的信息資源。自1999年以來,學校又相繼建立了人文學院分館、經管學院分館、法學院分館、建築學院分館、美術學院分館等專業分館。這些分館的館藏均實現了與學校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對接,在統一的平台上為讀者提供服務。圖書館還開展了多項數字圖書館課題研究。
緊隨著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清華大學圖書館正向著建設研究型、數位化和開放文明的現代化圖書館的目標不斷前進。
組織機構
圖書館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制定了隊伍發展的長遠目標,有計畫有步驟地實施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的變革。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隊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員素質與學歷層次明顯提高。
目前,圖書館共有工作人員超過240人,其中正式編制人員穩定在160人左右。正式人員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超過30%,本科以上學歷人員約占70%,擁有高級職稱人員約占30%。為了更好地完成今後的工作任務和建設目標,圖書館正在繼續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努力營造一個具有良好的業務研究和學術研究氛圍、有良好的團結和諧的人才成長與發展的環境,建設一支具有合理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科背景和業務層次的能夠適應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發展目標要求的工作人員隊伍。
辦公室
協助館長處理和協調圖書館日常事務和各部門業務。
資源建設部
根據學校教學、科研以及學科建設的發展需要,跟蹤讀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按照總館文獻資源建設總體規劃和採訪原則、年度預算完成各類型文獻的採選、訂購、驗收和加工、財務處理等工作。
編目部
承擔圖書館各類型文獻的整理、編目、典藏等任務;承擔分館書目數據加工任務。
特藏部
負責收集清華各類特藏資源,開展特藏文獻的服務與相關研究。
流通閱覽部
提供中外文圖書的外借服務,以及中外文圖書、報紙、部分中文現期期刊、1977年以前過期期刊的閱覽服務。
信息參考部
提供參考諮詢、讀者教育與用戶培訓、學科服務、期刊/工具書/電子資源閱覽、電子資源導引與推廣、科技查新與代檢代查、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文獻計量分析等項服務。
系統部
為學校廣大師生利用數位化網路化的文獻信息提供基礎環境和保障,為圖書館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新型的讀者服務模式提供技術支持,為面向全國服務的學術鏡像站群提供日常維護和安全運行。
數位化部
承擔本館數字圖書館建設任務及其相關理論、技術、方法研究工作。以數字圖書館實驗項目的建設為先導,對各類型的數字資源進行集成、組織、製作、管理並提供服務,促進清華大學圖書館有效、合理地向資源數位化、服務網路化轉型,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教學、科研。
總務部
保證圖書館館舍整體完好,保證各類用電設備正常運行,負責圖書館的安全和衛生,為圖書館的日常運行提供後勤保障。
技術服務部
利用現代化文印設備和技術為讀者在圖書館學習提供文獻資料的加工服務,並根據讀者的需求和發展,不斷完善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要求。
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
古文獻保存、整理研究,提供古籍的查閱和相關諮詢服務;中國科技史研究和教學,中國科技史數字圖書館建設
總館情況
到2007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的館藏總量已超過344萬冊(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等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除中外文圖書外,館藏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19萬冊;期刊合訂本近49萬冊;年訂購印刷型期刊3.8千餘種;本校博、碩士論文7.3萬篇;縮微資料2萬種;音像資料和多媒體光碟2.5萬餘件;各類資料庫380餘個;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4.4萬餘種;中外文電子書近114萬冊;中外文電子版學位論文81萬篇。
特色資源
清華大學圖書館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一批頗具特色的館藏,其中包括:
古籍
圖書館珍藏有中文古籍28,000餘種、230,000餘冊,其中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者1,885種、孤本425種。這些館藏古籍文理兼優,四部鹹備,在海內外古籍界有一定的影響。
清華文庫
主要收藏清華學人(包括曾在清華任職的教師、工作人員和歷屆校友)的個人學術著作;清華自建校以來的校刊及其他內部或對外出版刊物,以及各種有關清華人、事、物、歷史等的書籍資料等。
清華學位論文庫
包括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部分畢業論文和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至今的全部博碩士學位論文。所有紙本學位論文,均已完成數位化,面對全校讀者提供電子版論文的服務。
“保釣、統運”資料
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一批中國台灣、香港留學生髮起了以“保衛釣魚島”為中心的愛國運動,歷經十年之久。由當年參與保釣運動的人士捐贈我館的。這批史料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這段歷史。
科恩圖書室
該圖書室收藏了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科學哲學大師羅伯特·科恩捐贈給我館的私人藏書21,000餘冊,其中包括從出版至今總計250卷的《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Vienna Circle Collection》、總計350卷的《Syntheses Library》,以及哲學、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及藝術建築領域類的圖書期刊。
波爾文獻室
尼耳斯·亨利克·戴維·玻爾是丹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他是原子結構學說之父,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因其學說已被歷史證明是現代原子學說和量子力學的起點,被公認為是20世紀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的偉大人物之一。清華校友戈革先生是12卷《尼耳斯?玻爾集》的獨立漢譯者,為此獲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的“丹麥國旗騎士勳章”。文獻室陳列展出的諸多珍貴文獻、照片、物品,是戈革先生幾十年來收集和整理的,在國內乃至亞洲亦屬珍品。在他去世兩年後,於2009年 7月由其女戈疆全部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以成立玻爾文獻室。
社會名人捐贈
包括國際知名記者愛潑斯坦先生的藏書在內的諸多國際友人、政府政要的捐贈。
地方志
自本世紀初開始,清華圖書館大力收集各地方志,已收藏來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十五個省、市、自治區地方志1500多冊。
工藝美術特色資源
清華美術圖書館特色館藏包括: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陶瓷;古今名家書法繪畫;明清古典家具;明清及現代染織刺繡作品;民間工藝美術與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各類作品;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及民間工藝品等。
特色資源資料庫
自上世紀末以來,清華圖書館一直在開展館藏數位化工作,已建成可提供線上閱覽的自建數位化資源主要有:
* 清華大學學位論文服務系統;
* 清華大學學生優秀作品資料庫;
* 中國科技史數字圖書館(包括中國建築數字圖書館、中國機械史數字圖書館、中文數學數字圖書館、中國水利史數字圖書館);
* 清華大學教育資源數字圖書館;
校內其他特色資源網站
規章制度
入館規定
為了維護廣大讀者的公共利益,保持圖書館良好的環境和秩序,經圖書館館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並報學校備案,重申以下規定:
1. 校內讀者憑本人有效圖書證入館;校外讀者按規定辦理手續後入館。
2. 清華校友憑校友總會發放的“校友卡”(附上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或畢業證,可進入校圖書館,以清華在校師生的同等身份使用文獻信息服務(但不可外借圖書)。
3. 注意防火安全,嚴禁在館內任何地方吸菸。
4. 保持館內整潔衛生,禁止將食物及飲料帶入館內。
5. 保持館內安靜,入館將手持電話置於靜音狀態,閱覽室內禁止使用手持電話。
6. 舉止文明禮貌,衣著整齊,勿著汗背心、拖鞋入館。
7. 加強公德意識,勿用物品占用閱覽席位。
8. 愛護書刊資料及一切公共財物,請勿塗抹、撕毀、私藏書刊。
9. 自覺遵守圖書館各項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管理。
10. 對違反上述規定者,將予以批評教育;情節嚴重者報學校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讀者公約
* 校內讀者憑本人有效證件入館,有館際互借關係者憑館際借書證入館。
* 校外讀者來館查閱文獻,到本館讀者接待處,憑單位介紹信或本人有效證件辦理入館手續,持接待處開具的介紹信到有關閱覽室查閱資料。
* 讀者在館內借閱圖書、機檢、自習或參觀,必須遵守圖書館的有關規章制度。在發生違章、違紀情況時要自覺服從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管理和接受按規定章程的處理。
* 圖書館是文明的學習場所,讀者應自覺維護圖書館文明的秩序、整潔的環境、安靜的學習氛圍,不得在館內吃東西、亂丟紙屑、大聲喧譁。
* 愛護公物人人有責。讀者應愛護館內的一切公共設施,不得亂寫亂畫。
* 為確保圖書館的安全,嚴禁在館內任何地點吸菸,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入館。違章在館內吸菸者將按章罰款。
* 經出口通道時,如遇監測器報警,有關人員應主動接受值班工作人員檢查,不應有不文明禮貌的言行。
館舍風貌
春 | 夏 |
秋 | 冬 |
新館外貌 | 群英薈萃 |
噴珠濺玉 | 憩園雅座 |
開放時間
圖書館主頁:24小時全天開放館藏目錄查詢系統:24小時全天開放
圖書館開門時間:
周一至周日:8:00~22:00(法定節假日除外)
聯繫方式
地址:中國北京海淀區清華大學圖書館100084
乘車路線:清華大學:乘375,319,749,726,331到清華園下車。
館長接待日:每周二下午,新館大廳總諮詢台,館長傾聽您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