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名:裂苞省藤
學名:CalamusmultispicatusBurret
產地分布
海南南部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帶鞘莖粗約1厘米。葉羽狀全裂,長達85厘米,每側約有羽片15-20片,兩面綠色,稍整齊排列;羽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0-25厘米,寬1-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有3條明顯葉脈,邊緣及葉脈兩面均被微刺,橫脈不整齊、疏離、間斷;葉柄及葉軸背面具少數扁平的長2-4厘米的略呈白色的直刺;葉鞘具囊狀凸起,被暗褐色鱗秕和長約1.5-2厘米扁平略呈白色的直刺。雄花序二回分枝,鞭狀,長約1米,花序軸纖細,具小的爪狀刺;一級佛焰苞初時管狀,最後撕裂成纖維狀;有5-7個分枝花序,長20-25厘米,其上約有30個小穗狀花序,包藏於最後撕裂成纖維狀的二級佛焰苞內,長l-2厘米,每側有花4-8朵;小佛焰苞闊卵形,略銳尖;雄花長11毫米;花萼管狀,長2-3毫米,在上部1/3處裂成3裂片;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毫米;雄蕊6枚,稍短於花瓣;雌花序二回分枝,鞭狀,比雄花序短,有幾個分枝花序,長約10厘米,每側約有3-4個小穗狀花序,長1-1.5厘米,有3-5個果實;一級佛焰苞管狀,上部撕裂,乾膜質;二級佛焰苞管狀漏斗形,上部乾膜質,撕裂;小佛焰苞為不對稱漏斗形;總苞托及總苞平展,非梗狀;花萼裂片卵形,花冠裂片三角形,急尖,約長於花萼l/3。果被不具梗狀;果實近卵狀球形,長1.1厘米;直徑1厘米,頂端具圓錐狀的喙,鱗片18縱列,中央有淺槽,黃色,邊緣紅褐色,向頂端漸寬。種子為不規則近球狀,具不規則的凹面和棱,長7毫米,直徑6毫米,胚乳均勻,胚基生。花期1月,果期7月。
棕櫚科·省藤屬
棕櫚科(Palmae)單子葉植物綱檳榔亞綱的一科。喬木或灌木,樹幹不分枝,有些種類攀援而多刺;具大型掌狀或羽狀葉片,常聚生於樹幹的頂端。莖單生或叢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屬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