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叢生,高達35米或更長,帶鞘莖粗4厘米,裸莖粗約2.5厘米,節間長20-25厘米。葉羽狀全裂,羽片部分長2米,頂端纖鞭長1.5米;羽片在葉軸每側達19片,在成齡葉上整齊排列,在幼齡葉上不整齊,披針形,鑽狀漸尖,長30-40厘米,寬3-5厘米,兩面無刺,邊緣被剛毛;葉軸上面及邊緣有刺,上部葉軸背面具爪狀刺;葉柄短,上面及邊緣具刺;葉鞘具明顯的囊狀凸起,灰白色,被褐色鱗秕;具長達1.5厘米、基寬4毫米的扁刺,大刺之間散生較小的刺。花序粗壯,圓錐形,雄的比雌的分枝細;雄花序的分枝花序多達8個,為管狀佛焰苞所襯托,具稀疏的爪狀刺;雌花序二回分枝;其一、二級佛焰苞為管狀,頂端稍擴大、一側延伸為急尖的尖頭,具爪狀刺;小佛焰苞漏斗形;小穗狀花序長約1.7厘米.果被梗狀;果實橢圓形,長約16毫米,直徑12毫米,具明顯的喙,鱗片14-17縱列,中央有溝槽。種子長圓形,長13毫米,直徑7毫米,表面具窪穴,種脊面具深的合點孔穴,胚乳周圍淺嚼爛狀,中央部分均勻,胚基生。花果期不詳。生長分布
產我國台灣全島。生於海拔300-2500米的森林中。相似植物
本種過去一直被誤認為是黃藤屬的黃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 (Hance) Becc. 但二者是不同屬的種:通過前者較少而較大的羽片,管狀佛焰苞,橢圓形的果實、較少的鱗片(14-17縱裂),胚乳淺嚼爛狀(中央部分均勻)而與後者的羽片較多而較小,舟狀佛焰苞、果實球形,鱗片較多(18-20縱列)、胚乳深嚼爛狀而有明顯區別。本種的果實特徵與五脈剛毛省藤相似,而葉鞘及葉的形態卻與Beccari描述的台灣省藤相似。

棕櫚科·省藤屬
棕櫚科(Palmae)單子葉植物綱檳榔亞綱的一科。喬木或灌木,樹幹不分枝,有些種類攀援而多刺;具大型掌狀或羽狀葉片,常聚生於樹幹的頂端。莖單生或叢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屬除外)。 |